聊一聊鲁肃战略上的转变,以及“借荆州”的失败


聊一聊鲁肃战略上的转变,以及“借荆州”的失败

鲁肃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个争议性很强的人物。他策划出了“借荆州”一事,与刘备联盟,扶持刘备起来对抗曹操,为江东分担压力;然而刘备成长起来之后,反而成为江东的大敌。为此孙权和刘备发生多次摩擦,最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战役——“荆州之战”和“夷陵之战”,才把荆州重新拿回来,彻底解决“借荆州”之后的后患。为此有人认为“借荆州”是目光长远的大手笔;也有人认为这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下面小编就“借荆州”战略说一下自己的一些浅见。


聊一聊鲁肃战略上的转变,以及“借荆州”的失败

鲁肃在战略上的转变

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合适的战略。鲁肃原先的战略并不是“借荆州”,而是所谓的《榻上策》。《榻上策》的价值自然不能与《隆中对》相比,但也算是大名鼎鼎,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孙权上位初期江东集团的扩张的战略,即放弃北方,全力向西进攻,至少占据荆州和扬州,完全控制长江防线。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

聊一聊鲁肃战略上的转变,以及“借荆州”的失败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孙权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继承江东基业,此后的八年时间都在进攻江夏,以及剿灭扬州境内一些难以根治的山越武装。占据荆州、扬州的计划进展实在太过缓慢,而此时的北方已经不“多务”了。曹操击溃袁绍,又陆续消灭袁谭、袁尚、袁熙、高干等袁氏残余势力;远征三郡乌桓,极大削弱来自北方幽州的乌桓人的威胁;占据幽州、并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司隶、一部分扬州、荆州,得到雍凉各军阀表面上的臣服,马上就要向荆州用兵。这个时候江东再想单独与曹操竞争荆州已经是力不从心。于是鲁肃原先的独占荆、扬战略有些松动,提出与身在荆州、做客于刘琮处的刘备联合,希望能够在曹操攻破荆州之前取得荆州。

这个计划有些类似于当初袁术诱使刘备的客军吕布反攻刘备,再诱使吕布的部将郝萌反攻吕布有些类似。联合一个于自己亲近的势力,破坏原有的格局,从而从中得利。当然这个计划流产了。刘琮投降和刘备战败的速度都超过了鲁肃的预期,曹操占据襄阳、江陵,刘备斜渡汉水逃亡。这个时候的刘备实力比较微弱,但也不可小视,刘备与关系亲密的刘琦手中尚有两万军队,刘备本人在荆州的声望也非常高。于是鲁肃还是追上刘备进行联盟。

诱使刘备反攻刘琮的计划虽然失败,但小编认为,这个计划也很有意义,是从《榻上策》到“借荆州”之间的过渡和转折点。

聊一聊鲁肃战略上的转变,以及“借荆州”的失败

而后“赤壁之战”的胜利,让孙权和刘备重新瓜分荆州的大部分地盘,缓解了来自北方的压力,进入到一个战略反攻的阶段。这个时候江东集团中出现两种声音,周瑜、吕范等人认为应该捏死刘备,鲁肃则考虑到曹操虽然失败,但仍然是一个庞然大物,反对消灭刘备,甚至还要扶植刘备抵抗曹操。孙权不如父兄那样果烈,曹操的压力也确实比较强大,于是孙权选择鲁肃的战略,将江东所占一些“荆南四郡”的地区交给刘备(这里并不算“借荆州”);另外孙权表现得还有些犹豫不决,也批准周瑜西进入川消灭刘璋,将刘备彻底困在荆州南部的计划。结果周瑜在途中病死,鸽派抬头,孙权又将至关重要的南郡借给刘备(这才是真正的“借荆州”),一心扶植刘备与自己对抗曹操。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上疏曰:‘……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汉晋春秋》:“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权即从之。”


聊一聊鲁肃战略上的转变,以及“借荆州”的失败

鲁肃“借荆州”战略的失败之处

孙权回忆鲁肃“借荆州”战略的时候,给出这样的评价:“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当然此一时彼一时。小编以为在“赤壁之战”之后,“借荆州”扶持刘备并不是错误的战略,否则就容易受到北方的曹操和南方的刘备的夹击。这是基于对当时的环境的考虑而决定的。不过这并不能说“借荆州”是一个成功的战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还是失败了。


聊一聊鲁肃战略上的转变,以及“借荆州”的失败

首先是对抗曹操的角度。鲁肃扶持刘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他能够分担江东面临北方的压力。然而我们看“借荆州”的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到孙、两家因为荆州归属问题上产生摩擦,最终签订“湘水之盟”的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刘备集团对曹操的牵制非常有限。这段时间刘备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入川消灭刘璋,能够起到牵制曹操作用的战役仅有关羽与乐进之间的“青泥之战”(根据小编个人分析是曹操在第一次“濡须之战”中令乐进进攻江夏,关羽协助江东);而此时曹操的用兵方向也多在西北和东南,对江汉地区兴趣寥寥。

再看建安二十年到吕蒙偷袭荆州的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这段时间里刘备集团倒是起到了牵制曹操的作用。先是在“宕渠之战”、“汉中之战”、“房陵上庸之役”接连获胜;后是关羽北伐襄阳,擒获于禁、斩杀庞德。这个时候鲁肃的计划终于起到了作用,但此时孙权与刘备之间的矛盾比曹操更加尖锐,才有后来的偷袭荆州。所以说“借荆州”的目标之一“多操之敌”确实达成,但时间太过于靠后,没有在天下形势不明朗的背景下给孙权带来太大的机会。

聊一聊鲁肃战略上的转变,以及“借荆州”的失败

其次是“自为树党”。鲁肃扶植刘备是希望刘备为己所用,就比如公孙瓒、陶谦、吕布、刘表对刘备那样。不过随着刘备实力的提升,他已经脱离了孙权的控制,反而成为孙权的头号大敌。荆州位于扬州上游,刘备在完成“跨有荆、益”的前提条件之后,他可以选择完成《隆中对》的内容,进攻关中和洛阳;还可以直接顺流而下进攻江东。

荆州对于孙权来说就好像一把剑。所以鲁肃强调的“自为树党”这一点在刘备时期还是失败了的。


聊一聊鲁肃战略上的转变,以及“借荆州”的失败

鲁肃“借荆州”战略为什么会失败?

公孙瓒借平原、陶谦借小沛、刘表借新野,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为什么鲁肃借荆州就玩砸了呢?小编以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让刘备得到“荆南四郡”的依托

公孙瓒、陶谦、刘表等人驱使刘备的时候,都让刘备仅有一小块地方。这样既能够发挥出刘备集团的作用,也不至于受到反噬。而鲁肃借刘备南郡不同,此前刘备已经趁周瑜攻打南郡的时候转向“荆南四郡”,并且取得了一些地盘;而后孙权又在鲁肃的建议下,将江东所占的一些地区交给刘备,更加丰满刘备的羽翼。此时的刘备虽然还在江陵的周瑜的压制下,但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就差一个契机。鲁肃后来将南郡借给刘备,就是这个让刘备一飞冲天,不受孙权摆控的契机。

聊一聊鲁肃战略上的转变,以及“借荆州”的失败

如果想真正达到“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的目的,就不能放任刘备攻略荆南,孙权应该用进攻合肥的兵力自己攻取荆南,从刘备势如破竹般,没有受到什么有效抵抗就取得荆南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孙权也有这个机会。把荆州南部一占,再将南郡借给刘备,那么刘备就没有足够的实力入川,他与曹操作战所需的粮饷、军器和必要的支援也要仰仗身后的孙权。同时因为“衣带诏”事件,刘备和曹操也没有缓和的余地,不会再度归降曹操对付孙权。所以小编认为这才是“借荆州”的正确打开方式。

二、孙权北伐不力

如果孙权在北伐淮南上取得较大的收获,也未尝不可以真心扶持刘备,两个势力一起勠力破曹。但是合肥是孙权心中一生的痛。无论孙权拥有多么大的兵力优势,选择的战机是多么合适和刁钻,都难以攻破合肥,完成控制江淮地区的重要一步。孙权频繁北伐,所取得的江北的地区也仅有庐江而已。这就使孙权的势力长期局限于扬州、交州和一小部分荆州。由于地理环境所限,孙权的政治中心只能是在丹阳或者江夏。这两个地方都靠近长江,都要面对上游的荆州水军的威胁。孙权迟迟不能在淮南打开局面,导致长期面临荆州的威胁,那么手握荆州的刘备自然成为孙权的敌人。

二者关系破裂就在意料之中了。


聊一聊鲁肃战略上的转变,以及“借荆州”的失败

小结

可以看到随着环境的变化,鲁肃的战略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实在刘备做大之后,鲁肃也否定了自己的“借荆州”的战略,参与讨伐荆南三郡的战役中。但这并不能说“借荆州”的战略是错误的,只不过在实施中没有限制刘备,在北伐淮南的战事中频繁失利,才导致这个结果。况且后来蜀汉频繁对曹魏发动进攻,在西线上牵制曹魏,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鲁肃的目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