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前因后果

引言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有一条规定清政府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这引起了同样在向中国东北扩张势力的沙皇俄国的强烈反对。为了阻止日本割让辽东半岛,沙俄积极行动,纠集同样意图在远东扩张势力的法德两国共同对日本施压,最终迫使日本放弃了占领辽东半岛的企图,此历史事件被称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今天,笔者来聊一聊这件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

焦虑的沙皇俄国

甲午战争开始前,作为列强之一的沙皇俄国早就打好了自己的如意算盘,他期待在即将到来的中日冲突中,中日两国能相互削弱,为自己下一步在远东的南下扩张创造有利条件。因此他积极鼓动日本对中国开战。甲午战争后期,沙俄还公开怂恿日本南下,提出“俄国对于日本割让台湾当无障碍”,此举是为了将日本扩张的矛头引向中国南方的英国势力范围,利用日本人打击自己的宿敌英国。

然而让俄国人没想到的是,打了胜仗的日本人胃口大开,不但要割让台湾,还要割让自己垂涎已久的辽东半岛,这下俄国人可不干了。沙俄外交大臣罗巴诺夫立刻上奏沙皇,称“日本这是在准备对俄国作战,占领南满后他们绝不会就就此止步,势必向北推进”。他建议俄国立即进行干涉。俄国财政大臣维特也进一步鼓动说:“日本的行动是针对俄国的,如果日本占领南满,对我们将是极大的威胁。”维特甚至提出有必要对日本采取军事行动。

聊一聊“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前因后果

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俄国人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数百年以来,沙皇俄国一直都屈居于北方的苦寒之地,获得南方温暖的土地与不冻出海口一直是沙俄历代沙皇所追求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沙俄发动了无数次的对外战争。到了尼古拉二世时期,由于之前沙俄南进印度洋的战略受到挫折,沙俄将扩张的主要方向转向孱弱的大清帝国。他亲自主导制定了侵略中国的“黄色俄罗斯”计划,妄图鲸吞长城以北的中国领土,特别是对辽东半岛的不冻港旅顺,沙俄早已垂涎三尺,一旦日本占领辽东半岛,势必严重破坏沙俄的侵略计划,这是早已把中国东北视为自己地盘的俄国决不允许的。所以,日本必须吐出辽东半岛!

对于阻止日本占领辽东半岛,俄国还有别的打算,那就是事后可以以“维护清国领土完整”的功臣自居,借机向清政府敲诈更多的利益。对此,沙俄财政大臣维特一语道破:“我们将采取适当的措施,这样,我们就成为中国的救星,中国会尊重我们的效劳,从而会同意用和平方式修改我们的国界。”

聊一聊“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前因后果

沙俄南进印度洋受挫后把主要扩张方向转向中国

三国干涉联盟的组成

尽管此时的沙皇俄国迫不及待的想要对日本采取行动,但是要想立即对日本展开战争行动还面临着很大困难。一是沙俄在远东没有常年不冻的军港,海参崴一年封冻达5个月之久,俄太平洋舰队的活动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二是沙俄在远东的地面军事力量不足,此时西伯利亚大铁路尚未通车,向远东调兵及输送给养非常困难,所以立即发动战争的条件并不具备。鉴于此,沙俄准备拉上其他列强一起对付日本人,以壮大声势。

聊一聊“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前因后果

列强瓜分中国

沙俄首先找到自己的盟友法国,要求法国一起对日本施压,法国毫不犹豫的表示了对盟友的支持。一来法国此时正在寻找在远东扩张势力的机会,这对法国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二来俄国毕竟是自己的盟友,如自己不给俄国人面子,到时候俄国倒向德国那就大事不妙了。

沙俄又找到英国跟德国。英国的利益主要在中国南方长江流域,发生在中国北方的日俄争端对英国影响不大,所以英国对此事并不积极。况且,英国巴不得日俄发生冲突,可以利用日本来牵制沙俄扩张态势。日本占领辽东半岛,正好堵住了俄国人南下的道路,英国乐见其成。因此英国决定采取中立态度,拒绝了沙俄对日本进行共同干涉的邀请。

德国倒是十分积极参与此事。此时的德国正受到来自法俄同盟的巨大压力,迫切想缓和与沙俄之间的关系,以孤立自己的宿敌法国。另外,德国也想浑水摸鱼在中国捞取更多利益,特别是要在远东获得一个优良的军港,以便扩张德国的势力。于是俄德法三国一拍即合,三国干涉联盟组成。

三国联盟对日本的“友善”劝告

《马关条约》签约的当日,俄国外交大臣把罗巴诺夫把法、德驻俄公使召集在一起,以俄国人所惯有的蛮横与直接对他们说:“俄国政府决定,立即以友谊方式,直接向日本政府提出不要永久占领中国本土的请求。我们的计划是,如果日本不接受此项友谊的忠告,俄国正考虑三国对日本在海上采取共同军事行动,切断日军在中国大陆与本国间的一切交通。”

很快,法德政府向沙俄政府表示完全同意俄方的干涉计划。积极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更是早早的向远东派出了巡逻舰队,并指示德国驻日公使哥特斯米德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

聊一聊“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前因后果

德皇威廉二世

《马关条约》签署后仅一周,俄德法三国驻日公使联合向日本外务省递交了备忘录,向日本发出“友善”劝告:“今日本国割占辽东,既有危害中国之首都(北京)之虞,也让朝鲜国之独立有名无实,有碍维持远东之和平,故今劝谕贵国确认放弃占领辽东半岛。”三国要求日本归还辽东予中国,并限定在十五日之内答复。俄国驻日公使希特罗渥就备忘录对日本外务省次官林董补充道:“日本永久占领辽东半岛,恐怕会招致冲突。希贵国政府善体此意,采取保全名誉之策。”德国公使则秉承德皇的旨意公开威胁林董说:“日本必须做出让步,假如与三国开战,日本没有任何胜利的希望。”

三国干涉联盟不只是说说而已,很快就动起了真格。俄国命令太平洋舰队开始在日本海区域游弋,并在海参崴集结了5万大军,还集中了远东地区的日本侨民,摆出一副军事进攻的架势。外交方面,沙俄与清政府接触, 唆使清政府推迟与日本换约,以增加对日本的压力。与此同时,德法两国舰队也很快加入到对日本的武装威胁之中。

日本被迫妥协

面对突如其来的三国“友善”劝告,沉浸在胜利狂欢中的日本好像被人浇了一盆冷水,瞬间安静了下来。日本天皇亲自主持召开御前会议研究对策。会议上伊藤博文提出三策,第一是对于三国“劝告”不予理睬,这意味着与三国联盟开战。而此时的日本刚刚经历了甲午大战,兵困民乏,国库空虚,难以再战。此外,日本海军不但在吨位上无法与三国相比,而且军舰还多有战损,不要说对阵俄德法三国,就是对阵俄国一国也难以取胜。在此现实情况下,连战争狂人山县有朋都不赞成此时再开战端,树立新敌。于是,此方案很快被否决。

第三策是接受三国“劝告”,将辽东半岛交还中国。众大臣认为此方案让步太大,太过软弱,有损日本尊严,也被否决。

第二策是召开国际会议,将辽东半岛问题国际化,引入其他列强制衡俄德法三国。由于外乡陆奥宗光因结核病未参加此次会议,所以会议上没有对该选项进行讨论。此后,当伊藤博文与陆奥宗光商量此对策时,遭到陆奥宗光的反对,他认为如果将该议题提交国际会议,会把问题复杂化,可能会导致已经议定的《马关条约》遭到整体破坏,届时日本将更加被动。他们讨论再三,得出了一个基本原则:对三国可以让步,对清国寸步不让。

聊一聊“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前因后果

日本明治天皇睦仁

日本还企图引入沙俄的死对头英国来制约俄德法,但是英国认为此事对自己没有好处,犯不上为日本火中取粟得罪俄德法三国,于是拒绝了日本的援助请求。英国给日本回复的照会上说的很直接:“英国对日本抱有最诚笃之友情,同时也不能不考虑本国的利益。因此不能应日本之请而援助日本。”

在“求战不能、外援无望”的窘境下,日本被迫妥协,经日本内阁与大本营联席会议确定后,决定向三国照会提交以下复文:“日本帝国政府根据俄、德、法三国政府之友谊的忠告,决定放弃辽东半岛之永久占领。”

于此同时,根据“对三国可以让步,对清国寸步不让”的原则,日本开始了对清政府的再一次讹诈:向清政府索要白银一亿两作为辽东半岛的赎金,经过讨价还价,日本答应减少至5000万两,清政府继续与理据争,沙俄也从中斡旋,最终确定的赎金为白银3000万两。

聊一聊“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前因后果

清朝光绪皇帝

1895年11月8日,中日《辽南条约》在北京签订,其主要内容是:

一、中国让与日本国管理的奉天省南部地区及辽东湾东岸、黄海北岸、奉天所属诸岛屿,永远交还中国;二、中国支付3000万两酬报费,于1895年11月16日交清;三、酬款交清后,三个月以内,日本军队从该交还地一律撤回。

根据《辽南条约》约定,自1895年11月30日开始至1895年年底,清政府逐渐收回了辽东半岛全境主权。

至此,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结束。

事件对当事国的影响

对于俄国来说,成功阻止了日本割占辽东半岛的企图,为其进一步南下扩张创造了便利条件。另外,通过此事件,俄国成功赢得了清政府的信任。在俄国的引诱下,清政府与之签署了《中俄密约》,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就大肆侵吞了中国东北的大量权益,从此东北沦为俄国的势力范围。其他列强群起效仿,纷纷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聊一聊“三国干涉还辽”事件的前因后果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对于日本来说,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是日本向大陆扩张遭遇的一个不小的挫折。对方只是挥了挥剑,就迫使日本把吞到嘴里的肥肉吐了出来,这简直是奇耻大辱!从此,怀恨在心的日本立志复仇,将沙俄列为第一假想敌,大力发展军备,全面开启了对俄战争准备。

对于清政府来说,积极的一方面是收回了辽东半岛的领土主权。但是在整件事件中,作为当事国的清政府却毫无发言权,任凭列强拿自己的土地讨价还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耻辱。事件结束后,清政府被沙俄诱迫签署了《中俄密约》,大量出让东北主权,由此引发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