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人称襄阳、荆州、武汉为“湖广三重镇”?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偏南,与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湖南省、重庆市、陕西省相接,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湖北省有12个省辖市、1个州,以及由省直辖的神农架林区、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


为何古人称襄阳、荆州、武汉为“湖广三重镇”?


一、湖北“三城传”,古代军事重镇


湖北省的每一座城市都非常重要,但曾有古人评论说:“湖广之地,其城重者有三,曰襄阳,曰荆州,曰武昌(武汉)。”这句话可能绝对了些,毕竟宜昌也是历史名城,著名的军事重镇。不过如果只站在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看的话,襄阳、荆州、武汉的战略地位确实非同一般。

湖北省略成不规则的长方形,万里长江穿湖北省的南部由西向东流过。荆州位于长江湖北段的中西侧,武汉位于长江湖北段的中东侧,襄阳则位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中段,与荆州、武汉正好形成一个大三角。

另外,汉江就是在武汉的汉口附近汇入长江的。汉江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先经天下必争之重镇的汉中,再经陕西安康进入湖北十堰,至襄阳再至武汉。襄阳有多重要?明朝人说湖广地势之重,首在襄阳,若争天下,必争襄阳。

为何古人称襄阳、荆州、武汉为“湖广三重镇”?


二、铁打的襄阳,流水的兵


襄阳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约以大兴安岭、燕山、太行山、伏牛山、大巴山、巫山、武陵山、苗岭等山为界,我国可分为西部山区和东部平原(也有大量山脉)地区,如果以淮河、秦岭为界,我国又可以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襄阳恰好处在东、西两部和南、北两部的分界点上。襄阳向北是中原,向西是川陕,向南是湖广,向东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可守可战。尤其是南北王朝对峙时期,襄阳是南方王朝保命的军事重镇。

一旦让北军拿下襄阳,汉江防线必然失守,进而会影响到荆州和武汉两大重镇的防守。一旦三镇丧失,整条长江中游防线就要崩溃,北军可顺长江东下,立都于南京或杭州的南方王朝就无险可守,只好坐等灭亡。

当北方王朝占据襄阳时,对南方则占有战略上的主动权,比如曹魏、北周、五代占据襄阳,都对东吴、南陈、南唐构成巨大的战略威胁。在古人看来,天下如果是一个人,那襄阳就是这个人的腰部。


为何古人称襄阳、荆州、武汉为“湖广三重镇”?


三、九省通衢大武汉,楚中第一繁盛处


如果说襄阳是北军突破南方防线的第一镇,武汉(武昌)就堪称是第二镇。东吴、南陈、南唐在没有控制襄阳的情况下依然能存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控制长江中游的武昌。南军控制住武昌,就能阻挡北军经襄阳顺江下南京或杭州。古代的战略家们认为以东南形势来说,武昌为至重之镇,东南(南方王朝)得武昌则能立国,失武昌则随时有亡国之虞。

东吴孙权控制荆州后,把国都迁到武昌(湖北鄂州)。孙权此举有两个目的,战略上的目的是为了守住荆州,战术上的目的则为了守住夏口(湖北武汉)。孙权明则定都于武昌(鄂州),实则为死守住夏口。夏口在,江东与荆州的联系就能顺畅无阻。


为何古人称襄阳、荆州、武汉为“湖广三重镇”?


四、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连东西贯南北、兵家必争之地


位于这个大三角西南方向的荆州同样是一线军事重镇。荆州和襄阳差不多,都基本位于我国东、西两部和南、北两部的结合点上,古人将荆州称为楚地之中。

春秋战国时的楚国疆域非常大,作为楚都郢的荆州,就在楚国相对居中的位置,顺江可下吴越,出襄邓可入中原,过江可入湘粤桂。荆州的防守地形非常好,襄阳为荆州之北门,武昌为荆州之东门,宜昌为荆州之西门,荆州有事,则三镇可速援之。

楚国立都于郢可享国数百年,而失郢被迫迁都于寿春后,几十年后就灭亡了。


为何古人称襄阳、荆州、武汉为“湖广三重镇”?

五、襄阳、荆州、武汉乃鼎之三足,缺一则鼎不能立


如果天下两分,襄阳的重要性可略强于荆州;如果天下三分,荆州的重要性则要略强于襄阳。无他,天下三分魏(中原王朝)、蜀(蜀中王朝)、吴(江东王朝)时,荆州正好夹在三国的结合部,魏得之则能东进吴、西进蜀,蜀得之则能东进吴、北伐魏,吴得之则能阻魏之南下、蜀之东进,捍卫江东本部。

东吴最终控制住荆州,为江东打造了一道极为坚固的防火墙,以后的东晋、南朝也是如此。如果北军控制襄阳但没有控制荆州,则南方王朝还能通过荆州救援武昌,如果荆州也丢了,武昌就基本上守不住了。


为何古人称襄阳、荆州、武汉为“湖广三重镇”?


湖北这个战略大三角襄阳、荆州、武汉可为鼎之三足,缺一则鼎不能立,三鼎俱在时又可互相救援。对历代南方王朝来说,守住三镇则能守住湖广,守住湖广则能守住东南。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