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粘豆包是怎么做成的

粘豆包是满族人的传统食品,青龙满族自治县至今还沿袭着冬至后做粘豆包的习俗,在他们眼中过年要从做粘豆包开始。



在青龙县龙王庙乡老院村,五六个农村妇女围坐在火炕上,炕中央摆上个小方桌,盆里是和好的面和馅,人们抠出一小团黄米面,把豆馅包进去,团成鸡蛋大小的形状,就是粘豆包。康玉玲:“从打我小,一到冬至我妈就淘米做粘豆包,年年都是那样,大家伙都淘米做粘豆包。”


青龙粘豆包是怎么做成的

在青龙县粘豆包也叫“粘米饽饽”、“豆包”,做法是先把大黄米泡上半天。待到黄米沥干水后,套上小毛驴,把淘好的黄米铺在碾盘上,小毛驴拉着碾砣,一圈一圈地转,为了防止毛驴偷吃黄米,还得把小毛驴眼睛蒙上。如今这样的场景早已不见,替代小驴拉磨的是碾粉机,电冰箱也替代了储存粘豆包的大缸,不变的是一代一代的传承。

大黄米磨成面粉,用开水烫面之后发酵,包上豆馅,大黄米不易消化很能抗饿,有句话叫“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就是这个意思。李品双:“馅太大了不行,蒸着吃也行,煎着吃也行,煎着吃就跟油炸糕似地也好吃。”

一会儿,六七十个粘豆包就做好了,上锅蒸的时候底上要贴一片苞米叶或苏子叶,这样蒸出来的豆包还有一股清香味。半个小时左右,开锅了,金灿灿的粘豆包香气四溢。李品双现在生活好了,家家生活都不错,不过一到过年的时候,老百姓还都想这粘饽饽,过年了有这粘饽饽就有这过年的气氛。

人们用小铲子蘸上水,往外起豆包,把粘豆包放在盖帘上。这时外面寒风凛冽,揭锅的热气让玻璃窗变得朦胧,屋内传来一阵阵的笑声。


编审:刘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