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能以少勝多,只因為陳友諒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戰爭背景

元朝末年,各地起義軍不斷,後來逐漸形成了群雄割據的局面。作為元末的主角人物朱元璋,他的勢力不斷壯大,1356年朱元璋攻佔集慶,並將集慶改為應天府,作為自己的根據地。佔據應天的朱元璋可謂四面受敵,在長江上游有強敵陳友諒,下游有張士誠,南邊是陳友定,東南是方國珍。

局勢如此緊張,不得不讓朱元璋憂慮。在與謀士徹夜分析之後,得出一個結論,就是陳友諒必須最先除掉,其他皆是鼠目寸光,不足為懼。只要除掉陳友諒,其他人等就如摟草打兔子--捎帶手一樣, 很快就能被拿下。

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能以少勝多,只因為陳友諒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元末割據勢力

朱元璋分析的一點沒錯,陳友諒就是他所面臨的最危險的對手。陳友諒趁朱元璋到安豐救援小明王韓林兒之際,趁機率領大軍圍攻洪都,洪都是個軍事重鎮,由朱元璋的義子朱文正把守,如果洪都被破,那麼朱元璋所打下的眾多地盤將岌岌可危。朱元璋趕緊從安豐趕回應天,急忙整頓軍務之後,親率20萬大軍迎戰陳友諒,雙方就在鄱陽湖這個地方展開決戰。

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能以少勝多,只因為陳友諒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陳友諒佔據了太多的優勢,他的戰船都是巨大無比的樓船,幾十只戰船連在一起,由如一片能移動的陸地,站在船上俯瞰朱元璋那一張張小船,就如同在樓上看螞蟻一般;坐擁60萬的兵力,就算是打群架朱元璋也不是對手;陳友諒還在處在長江上游,朱元璋處在下游,如果陳友諒要做個急衝鋒,那朱元璋的小船就只有被撞碎的命。而且陳友諒最強的優勢就在於水軍,這場戰爭看似就是陳友諒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與長處,來攻擊朱元璋的缺點和短處。但朱元璋也不是吃素的,作為元末起義軍的主角,怎可能讓自己的戲份這麼快就結束呢。

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能以少勝多,只因為陳友諒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大戰開始

朱元璋將自己的小船分為十幾個小分隊,讓大將徐達作為前鋒引誘敵人注意力,俞通海在後面用火炮攻擊陳友諒的戰船,雙方激戰一番,陳友諒數十艘戰船被擊毀,朱元璋這邊也是傷亡慘重。陳友諒在樓船上將朱元璋的行蹤看得清清楚楚,他看到了朱元璋所在的戰船,就命大將張定邊集中火力攻打朱元璋,朱元璋的小船趕緊撤退,張定邊在樓船上猶如打遊戲一般,他炮火所射擊的路線就是朱元璋躲避的路線,張定邊把朱元璋逼到了岸邊,慌亂之中朱元璋的小船被擱淺在了沙灘上,進退不能,眼看著危急時刻,常遇春猶如狙擊手一般,一箭射中了站在樓船上洋洋得意的張定邊,指揮官負傷,讓戰鬥稍微滯緩了一會。

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能以少勝多,只因為陳友諒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俞通海此時也趕到了朱元璋身邊,將他救走,這才保住了朱元璋的性命。死裡逃生的朱元璋下決心一定要殺了陳友諒,他又召集謀士和將領商量對策。在一天中午過後,江面突然颳起東北大風,朱元璋和他的部下靈機一動,這不就是赤壁大戰的翻版嗎,用火攻打擊陳友諒連排的戰船再合適不過了。於是朱元璋找來一批敢死隊,將小船裝滿火藥,然後放火點燃小船,這些敢死隊的成員划著船就向陳友諒部隊進發。


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能以少勝多,只因為陳友諒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漫天風沙,火光四濺,江面上一片赤紅,已經分不清是血水的顏色還是火光映照的顏色。因為陳友諒的戰船被焚燬的太多,兩千多名士兵被朱元璋部隊斬殺。跳河逃竄的、被淹死的、被燒死的不盡其數,陳友諒為自己的輕敵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他還沒有失敗,畢竟人數比朱元璋大好幾倍。陳友諒由攻轉守,躲在樓船上不敢再戰,部隊士氣也降到了冰點。

陳友諒犯的致命錯誤

雙方僵持了三天,這期間接連有陳友諒部隊的將領投降朱元璋,這讓陳友諒大為惱火。一怒之下他殺死了所有的俘虜,這些俘虜都是大戰中被擒獲的朱元璋的部下。朱元璋一看陳友諒這小子這麼不厚道,他就反其道而行之,你殺俘虜,我就放俘虜,把陳軍的俘虜全部釋放,不僅如此,還有俘虜優待政策,有傷的俘虜派大夫給治療,還給每人都發放路費。

鄱陽湖大戰朱元璋能以少勝多,只因為陳友諒犯了一個致命錯誤

這樣優待俘虜的情況在當時還是頭一遭,朱元璋的部隊也被稱為“仁義之師”,有些俘虜甚至不願意回家,直接歸降了朱元璋。此時的朱元璋佔據了道義上的優勢,這一舉措直接瓦解了陳友諒的軍心,陳友諒的部下甚至覺得跟著朱元璋更有前途。陳友諒軍心被瓦解,軍糧也吃完了,他就想要撤退,最後被涇江的守軍用弓箭射死了。

總評

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中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最終還是沒能戰爭朱元璋,驕傲輕敵、戰略失誤都是他失敗的原因,但朱元璋不殺俘虜,佔據道義上的優勢,這一點經常會被很多人忽略掉。陳友諒原本能全身而退的,但他殺俘虜,失軍心,與朱元璋釋放俘虜對比,高下立現。這是他在大戰中犯的一個致命錯誤,也是他最終失敗的一個關鍵原因。

歡迎閱讀文化歷史那些事的原創文章,大家有什麼想共同討論的,請在下方留言或私信,一起分享閱讀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