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秦帝國到底敗在誰的手中?

妹陀在深圳


主要是當權者失去了民心,反抗的人太多。制度上來說,秦朝改掉了前期的分封制,開始使用郡縣制度。這樣做的目的是把全國的權利都把握在皇上的手裡。但是隨後登基的是胡亥,配上這樣的制度,就會出現:當皇上出錯的時候,整個制度都會陷入癱瘓。

郡縣制比起前期的分封制度,好處就是國家的權利都屬於皇上,所以當時秦始皇就是絕對領導者。壞處就是出現一言堂,因為全國的權利機構都是對皇上負責。秦始皇統治時期,雖然秦始皇為全國統一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也因為權利空前集中,所以秦始皇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他驕奢淫逸,手段暴虐,導致百姓對秦始皇的怨念也很大。

到了胡亥時期,胡亥本人在處理國家政務上並沒有秦始皇那樣的天份,而且雖說皇上的權利很大,但是他的權利大把握在趙高手裡。趙高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加奸臣。當初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聯合李斯,幹掉扶蘇。後來為了權利,同樣幹掉了李斯。這樣的一個奸臣當道,早就引起了群臣和百姓的不滿。

所以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從此掀起了全國範圍內的反抗。後來秦朝被滅,並不是因為秦軍不強大,也不是因為制度有問題,最主要是因為當權者沒本事還繼續壓迫百姓,使得百姓心中的怒火無法剋制,反抗的人越來越多,於是不得民心的秦朝就被消滅了。





緣禦寒


關於這個問題從古至今都有很多的論斷,累不勝舉,最有名的就是賈誼的《過秦論》,其中有“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然後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還有杜牧的《阿房宮賦》中也寫到“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

其實不管是賈誼還是杜牧都說到了一個根本性問題:秦之所以滅亡是因為仁義不施,濫用民力,這些都是正確的。在我看來還有一個根本性原因就是秦在統一六國後沒有及時調整統治政策,還繼續沿用單一的法家治國方略。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迅速壯大國力,經歷幾世君王努力終於在秦王嬴政手裡消滅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法家在秦的統一過程中起到了積極性作用,然而統一後秦的疆域擴大了近十倍,很多法規已經不能適應現實狀況,比如秦法規定戊卒必須多少天從徵發地到達目的地,未到斬首。秦沒統一時疆域小可能十天到達,但是統一後疆域擴大,從某一徵發地到目的地50天都不能到達,然法規未改,致使天下皆刑徒。

秦統一後沒有很好的與民修養生息,大肆濫用民力,建阿房宮,建始皇陵,修長城,修靈渠,徵嶺南使百姓的承受力達到極限而“天下苦秦久矣”。一旦陳勝吳廣點燃火星,天下便熊熊燃燒起來。就像杜牧所說“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次大陸的風1


我想起了一篇文章裡的兩句,這兩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第一句是“席捲天下,振長策御宇內,奮六世之餘烈,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治六合,執敲撲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

第二句是“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

這兩句,一是體現了秦始皇擁有如同魔獸裡燃燒軍團毀滅艾澤拉斯大陸的效率,秋風掃落葉般兼併天下的雄霸之氣。後一句體現了主動造反的天下百姓是多麼地仇恨秦朝,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可以看出,一方手段過於強硬,一方忍耐已到極限,矛盾激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終於兼併天下,把秦國升格為帝國,享受著統御四海,牧民施政的感覺。實行帝國制度,中央集權,分級管理,任命官員代理治權;行酷法,實暴政;統一貨幣和文字,車同軌,書同文。搞得天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藍圖規劃的僅僅是膨脹到宇宙的秦始皇理想中帝國的輝煌。

成功者靠巧取豪奪得到江山,必然對這些來自於過去各屬異域的人民大眾更加視如草芥。也許是某種形勢所迫,也許是為了維護統治,對各方的不滿聲音施行強力鎮壓,也許是漢朝統治者為了彰顯改朝換代的合法性而故意摸黑前朝等等。

項羽,沒落貴族,有貴族的驕傲,有貴族的思維習慣,有貴族的粗心大意,有貴族身上不切實際的行為方式,更有封建諸侯時期的遺風舊習。骨子裡的東西缺乏一個統治者和人民利益代表者的標準。而劉邦正好相反,他來自於底層,明白人民群眾的疾苦和想法,信任部卒,深知天下人的理想藍圖,懂人性,實事求是。

總結:

秦朝滅亡可以總結為幾點原因,

1,帝國制度在秦朝初期無法建立起相匹配的漏洞修復系統,秦法沒有與時俱進地去修改和變通,酷法治下太不把人當人了。

2,從西周分封到春秋戰國共約一千四百年來的封建制度突然終止,帝國制度的運行方式還不能完全被當時的人們接受和適應。特別是被滅掉的六國之人民。舊有的生產資料分配方式,和農業家庭延續模式還比較牢固,秦人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3,改變歷史的永遠是人民群眾,因為天下人要在中國這樣一個密閉地理條件下發展農業生產和文化延續,有其自身特有的需求,誰能滿足其生存需求就會擁護誰。活躍在臺面上的只是某個代表,其政治背後永遠反映得是天下人生存的需要和對安定生產環境的強烈要求。

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矣!




街道辦事處工作者


我是亙古懷念說史,我來回答。

滅六國者,六國也;族秦者,秦也。

經過老秦人五百多年奮鬥才建立起的大秦帝國僅存在了十五年的時間就轟然倒塌了,讓後世的人們唏噓不已。為何強大的大秦帝國會短時間內迅速滅亡呢?這是千百年來人們苦苦思索追尋的一個問題。



大秦帝國不可謂不強大,但是強大並不能代表著這個王朝能夠傳之千秋萬世。作為大秦帝國的開創者,秦始皇嬴政曾經就這樣幻想著自己所創建的王朝能夠傳之萬世,但是現實卻狠狠的打了秦始皇的臉。

秦始皇去世僅僅一年之後,就爆發了聲勢浩大的陳勝吳廣農民大起義。秦始皇去世三年後,曾經不可一世的大秦王朝走向了滅亡。

秦朝之所以迅速滅亡的主要的原因是內部統治者所犯下的一系列錯誤造成的。



在秦始皇時代,一系列超越當時國力和民力的浩大工程嚴重透支了這個王朝的生命力。苛政猛於虎!當時的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卻懾於秦始皇的餘威不敢造次。

秦二世胡亥篡權後,在趙高等人的蠱惑下,實行了比秦始皇時代更加殘暴的政策。秦二世的種種惡行不僅弄得民怨沸騰,更要命的是使秦帝國統治階級內部分崩離析。以致於在秦朝行將滅亡之際,南下的50萬嶺南軍團竟然見死不救。

經歷了春秋戰國五百多年的戰亂紛爭,中國在短短的時間內滅掉六國,一統天下。此時正是天下百姓需要休養生息的有利時機,但是秦帝國的統治者卻自恃國家機器的運轉的高效性不斷毫無節制的透支名利,結果量變最終發展成了質變。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大秦帝國的短暫滅亡並不是不可避免。但是當時秦帝國統治者的歷史侷限性又決定了它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