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火燒司馬懿,天降大雨時,孔明為什麼不放箭?

黃臘


很多喜歡《三國演義》的朋友,讀到第103回“上方谷司馬受困·五丈原諸葛禳星”時無不為蜀國北伐計劃全盤崩潰而感到惋惜,因為這一戰的失利註定蜀國多年的北伐,由攻勢准入守勢。孔明將畢生最後一絲氣血全部押注在此,上方谷一戰也使得孔明心態徹底崩潰。還有一部分細心的朋友會問,既然火攻不成,為什麼乾脆放箭射殺谷中的魏兵。個人認為原因有兩點:

一、上方谷地勢高,弓箭射程不夠

司馬懿既然中計誤入谷中,蜀國可以在山上設下伏兵,足可以說明這個谷的地勢還是比較高的。要不然司馬懿也不會大搖大擺走進埋伏圈,而絲毫無所察覺。

既然上方谷地勢高,弓箭的射殺距離也是有限的,弓箭不過是幾十米的射殺距離,站在谷頂對用弓箭射殺谷底的魏兵,估計起不到實際的效果。

連弩漢朝的連弩是射程100m-150m;弩是50m-100m。所以地勢高,射程不夠,很可能是蜀軍為採取弩弓的原因。

二、跨境作戰,作戰方案准備不充分

蜀軍整個北伐都是主動進攻的一方,作為戰爭的主動者必然要克服師老兵疲,身處帝國境內作戰。

這就要求必須採取速戰速戰的戰略。在戰略計劃上,採取閃電戰出奇兵、用奇謀爭取一舉拿下敵軍。

出於這方面的考慮,諸葛亮為了儘快的結束戰鬥,他必然採取攻勢,制定戰略方案也沒有那麼完美,必然也有考慮不周全的地方。

加上當時諸葛亮的身體已經每況愈下,出現戰略方案准備不足,也是極有可能。

上文便是本人認為諸葛亮在上方谷火燒司馬懿不成時為什麼沒有使用弓箭射擊的原因,當然這也僅僅是我個人的觀點,未必很準確,在此也很期待大家分享自己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