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雍正要殺年羹堯?

粵漂小二哥


一個很關鍵的年份,康熙四十八年。

這一年,胤禛受封雍親王;

這一年,年父年遐齡投入雍親王門下;

這一年,康熙賜婚,將年遐齡幼女指給胤禛做側福晉;

這一年,還不到30歲的年羹堯被康熙帝提拔,升任四川巡撫;

胤禛自立門戶,年羹堯嶄露頭角,種種跡象表明,雍親王和年羹堯的蜜月期從此時開始,逐步升溫的。

年羹堯可不是電視劇中“傻大笨粗”,一無是處的形象。

他的起步得益於他的父親年遐齡,當然也有自己爭氣的原因,年羹堯是典型的官二代,其父官至湖廣巡撫,也算是朝廷大員,人脈還是有的,年羹堯書讀的不錯,也很努力,康熙三十九年中進士,改庶吉士,授職翰林院檢討,累遷內閣學士。

由此看來,年羹堯文化底子不薄,受父親薰陶也有些從政經驗和手段,但也不能說完全是靠父親幫襯得志的,至少有一部分是源於自己的努力和自身所具備的實力。

年羹堯仕途轉折點就在康熙四十八年的二月,他被授予內閣學士之後,不久升任四川巡撫,不到三十歲的年紀,不知有多少老臣混到死也升不到這職位,真是羨煞旁人,年羹堯對康熙帝的提拔感動的無以復加,表示:“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一定要“竭力圖報”。

四川巡撫;

四川總督兼巡撫事;

定西將軍;

川陝總督;

三等公,世襲閣替,加太保;

撫遠大將軍;

二等公;

一等公。

······

年羹堯的簡單履歷,看得出來,在康熙朝尤其接近末年和雍正帝執政初期,一時間年羹堯榮寵無二,但就在雍正三年十二月,年羹堯被賜死,年僅四十七歲,這就牽出了一個問題:

雍正殺年羹堯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罪有應得?還是兔死狗烹?

既是罪有應得,也是兔死狗烹,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年羹堯身上,而非雍正帝。

首先,年羹堯的身份是雍正帝的潛邸中人,但是在康熙末年深受榮寵提拔,年羹堯沒有很好的控制住自己“恃寵而驕”,雖以現任皇帝為尊沒有錯,但是自己被康熙帝提拔上來以後,對胤禛的態度如果有所改變,對於敏感的胤禛來說,他是受不了這種態度的。

確認一下,雍正帝即位後,滿朝文武震驚,任誰也都沒想到和碩雍親王能夠拔得頭籌。

請注意,年羹堯也不是神仙,他也同樣不會提前知道,就是因為他沒想到,所以才因為恃寵而驕的忽略了雍正帝的面子和感受,在當時雖不嚴重,但這確是君臣決裂的引子。

以康熙末年,年羹堯混得風生水起的樣子,面對一個“閒散”王爺,態度怕是除了假模假樣的恭敬也就沒啥了,但是胤禛沒有辦法,年羹堯在他執政初期,就還得用,這跟誰說理去,所以也就捏著鼻子認了,但是後續二人的關係發展,好像一直都沒有歸入“正途”,也就是沒往好的方向發展。

康雍兩朝,年羹堯已經無法有效剎車了,如果康熙帝的榮寵讓他恃寵而驕的話,那到了雍正朝,年羹堯就基本上屬於肆無忌憚了。

起初,雍正帝和年羹堯的書信中,胤禛措辭幾乎可以說是肉麻的可以,予取予求,沒有什麼不能答應的。

可是大家從雍正帝上臺後的下手方向就應該知道,即便從表象上來看也肯定是要整治諸如:結黨營私,敗壞吏制等等。

結黨這肯定是落實的,“年選”嘛,朝中文武他的“嫡系”不少,尤其是在西北地區······安排這些官員本身就是謀私行為,既有高額的好處費,又為自己陣營拉入一員干將,相關聯的吏制就更不用提了,年羹堯實在飄的太厲害了,連擅自修改皇帝諭旨,架空皇帝越權自作主張都能幹得出來,這些都已經嚴重超越了雍正帝的底線,與此相比,雍正帝更為擔心的是年羹堯所掌握的勢力。

於公於私,都沒把雍正帝放在眼裡:

從雍正母親大壽,到阿哥成婚,雍正帝這裡有什麼喜事,年羹堯是半字祝福都麼沒有的,榮寵如斯,竟然半年多不跟雍正帝請安,無心之過麼?

恐怕不是,雍正二年,年羹堯二次進京,很多京官在廣寧門外

跪迎,年羹堯的反應是,沒有反應。只有當王公貴族下馬向他施禮的時候,他也就是勉為其難的作勢“頷首”,也就是稍稍低一下下巴,也算是點頭示意,僅此而已,這人已經了不得了,更可怕的是,進了皇宮,對雍正也缺乏起碼的尊重。

雍正的抱怨,慢慢產生了效果,就象當初大臣們察言觀色戳屍多爾袞一樣,一時間,彈劾的摺子不斷的遞送到雍正帝手裡,樁樁件件都是黑料,隨便挑幾個都夠年羹堯死幾次的,其實這就是羅織罪名的過程,年羹堯的死罪僅僅雍正帝自己的證據就夠法辦他了,無非就是再添些罪名的數量而已,最終羅列92條大罪。

到年羹堯被賜死前,他曾經不遺餘力的表忠心,要悔過,但是雍正根本不搭理,大臣們順著皇帝的意思已經積極彈劾了,所有人的興趣和胃口都被吊起來,都眼巴巴的等著年羹堯倒大黴呢,怎麼會半途而廢,於是雍正三年十二月,因念年羹堯曾經有功,恩詔自盡。

年羹堯好歹是個庶吉士,我可不敢說年大將軍沒腦子,但是他做的事,確實讓人覺得此人愚痴無智,本來深受康熙重用,又在雍正剛繼位的時候,在控制和穩定局面方面有一定貢獻,這點連雍正都無法否認,雍正對年羹堯寵溺的不要不要的,年羹堯只要自己不作死,基本上不會死的。

這件事沒有那麼多陰謀論,也不用猜年羹堯知道雍正什麼內幕,有這事的話,年羹堯不等到任杭州將軍,恐怕半路就“自盡”而死了,要說隆科多知道些內幕,還可以這麼一猜。

年羹堯沒有及時調整“狀態”,親王現在變成了皇帝,僭越太多,終究肇禍,本身就染指軍權,在軍政一把抓的位置上安插嫡系,這股勢力一旦做大那皇帝的寶座就坐不踏實了,種種跡象都預示著年羹堯雖未必造反,但卻是一代權奸的好苗子,弄權也就罷了,問題是他手裡還有軍權,雍正開始下手也得多思量思量要幾個人質什麼的,由此可見,雍正帝已經對年羹堯有所忌憚了,我們天天看歷史都能明白,被皇帝忌憚的結果,一般來說,結果都是死,所以年羹堯死的一點都不奇怪,能等那麼久才死,已經算是他們君臣親密無間了。

.............


古今通史


年羹堯被雍正所殺,原因就是一個不知收斂的笨下屬遇到了一個過於精明的主子,年羹堯死都不知道怎麼會死,也不知道雍正已經隱忍他很久了,只是時候未到而已才沒有動手!

當然說年羹堯“笨”,大家可能都不會同意,年羹堯絕對不笨,而且還很聰明。不然雍正也不會把眾多大事安排給年羹堯處理,而且悉力培養他,讓年羹堯最終成為大將軍,雍正登基前最為得力的部下,併為雍正登基立下汗馬功勞。

說年羹堯不笨吧,但是他也太蠢,只知道自己是雍正的忠實奴才,也知道自己為雍正做了貢獻,自己的妹妹也成了雍正的愛妃,但是並不知道琢磨皇帝的真正帝王之術!

皇帝喜歡什麼樣的人?除了才幹之外(這個年羹堯有),還有忠心、明智、知退進等。忠心耿耿這個年羹堯也沒有問題,他絕對不會起兵造反,當然他也沒有實力也不敢。但是他的確不知道該怎麼成為皇帝喜歡的下屬。

權傾朝野,任意妄為。他可以自己決定他自己管轄範圍內的官員任命,他推薦的官員被稱為年選,肆意插手不在他範圍內的事情,放大了皇帝對他的信任。他行進的時候,地方官員要跪地叩首,甚至官銜只比他低一等的官員也要如此。就這樣當他出事的時候,別的官員只會幸災樂禍,絕對不會為他求情,可憐他的。

膽大包天,不懂規矩。在江夏鎮他自作主張,把江夏鎮全鎮滅光,就為了謀取財產,事後雖然胤禛並沒有多說什麼,還鼓勵她,但是也對年羹堯的膽大殘酷感到擔心。他帶領的兵士回到北京,只聽他自己的話,皇帝下命令將士都要看看年大將軍,只有年大將軍發話,將士們才敢照做。這樣的行止,作為精明過人的雍正心裡會怎麼想?恐怕他一旦沒用了就會殺之而後快!


當然除了這些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當時年羹堯已經不是那麼不可或缺了,嶽鍾琪等已經逐步發展起來了,完全可以代替年羹堯!年羹堯也差不多完成了他的主要任務,青海叛亂已經基本平定了。年羹堯可以處理了,雍正不能再忍受他了,所以也就到了該死的時候了!


敏學訥言


年羹堯是雍正帝從奪嫡到繼位初期穩固皇位的兩大功臣之一,另一個是隆科多。

在奪嫡的階段,年羹堯主要的作用是身為川陝總督,鉗制在西北統兵的“大將軍王”十四阿哥,在繼位初期的階段,年羹堯幫助雍正帝平定青海羅卜藏丹津的叛亂,穩固了局勢,增長了雍正帝的威信。

年羹堯平定青海叛亂是在雍正二年,當年十月就進京面聖,一時之間榮耀加身,滿朝的王公大臣無人可及,甚至於年羹堯面對前來迎接的文武百官,視若無物,也不下馬,面對滿族宗室王爺,也只是在馬上頷首而已。

從雍正繼位開始,到年羹堯被撤掉撫遠大將軍職位,雍正多次賞賜年羹堯,肉麻的雍正帝恨不得要跟年羹堯並股而眠。

雍正帝除了不斷給年羹堯加官進爵,賞賜朝服朝珠、冠帶花翎、金銀珠寶,甚至賞賜他一些平常的日常之物,比如摺扇、琺琅鼻菸壺、荔枝、枷楠香等等,為了安穩住年羹堯,雍正帝還一廂情願地把年羹堯的長子年熙過繼給他的另一個大功臣隆科多為子,而年羹堯向來不喜歡隆科多這個人,說隆科多是個平常人。

雍正二年,雍正給年羹堯的摺子批過很多的硃諭,除了跟年羹堯說正事,還夾雜著很多肉麻的話,以及罕見的家常話。比如,雍正說不知道怎麼疼年羹堯,跟年羹堯說,你過繼給隆科多的兒子年熙病了,不過快好了,你別擔心,比如說,我把你兒子過繼給隆科多,你雖然沒說什麼,可是你爹終究是祖孫情深,頗有不捨,別擔心,你家裡的事,我都好好給你看著呢,你好好打仗就行。

然而,就在年羹堯打完勝仗,雍正對年羹堯的態度從如膠似漆,就變成了恨之入骨,漠然如路人。雍正三年,雍正帝就開始借勢整年羹堯。

其實年羹堯剛打完勝仗,雍正就開始壓制他了。

青海西藏叛亂,皆因當地各部族不合,又天高皇帝遠,今天羅卜藏丹津叛亂了,說不定哪天又有哪個部族要叛亂,所以,趁著剛剛平叛完,大棒打過以後趕緊給個蘿蔔,好好安撫青海西藏的各部落。

而這顆蘿蔔就是年羹堯。雍正帝通過打壓年羹堯,換取各部族的信任。

所以,當時年羹堯在打完勝仗以後,給雍正帝上奏的處理青海的相關建議,很多都沒通過,甚至於雍正還安排其他人去處理青海的善後問題,把年羹堯隔絕在外。

所以,清代史料上說,剛打完勝仗的年羹堯“頗失聖意”。這很反常態。

但是,打壓歸打壓,年羹堯畢竟還在前線,他的很多問題還沒暴露。雍正二年十月,年羹堯進京面聖,這時候他的問題開始暴露。主要有三點。

一,年羹堯整天上奏雍正帝,一方面要求罷黜他認為不合格的西北地方大員,另一方面要求重用自己推薦的人填補。這其中當然包括自己親信家奴和仇敵。

年羹堯參與官員的選任,特別是西北督撫大員,是雍正許可的,畢竟當初為了平叛,雍正帝為了使年羹堯便宜行事,統一指揮,不但把大將軍印信交給他,還命令西北各省的督撫道總兵等等大小官員,全都受年羹堯的節制。

打完仗以後,年羹堯不知收斂,仍舊行使如故,甚至變本加厲,而且,年羹堯藉此有日漸做大,要做西北王的態勢。這漸漸演變成了朝野皆知的“年選”。這不得不說觸動了雍正以及很大不批人的利益。

二、年羹堯自恃功高,居功自傲,跋扈專橫。

雍正三年十月,年羹堯進京,雍正帝為了樹立自己剛繼位就打了勝仗的威信,要求全國督撫大員進京集合,跟朝廷裡的文武百官去迎接打了勝仗的年羹堯。

結果年羹堯居功自傲,專橫跋扈,不下馬,對文武百官視若無物。見了滿族王爺才打個招呼。這惹了眾怒。然而,此時,年羹堯還是受到雍正重用的,年羹堯還被雍正委任為宣佈上諭的重任,這種活平時只有身為宰相的總理事務大臣馬齊和隆科多才有資格幹。

據史載,年羹堯甚至要求雍正皇帝給他侍衛,然後讓這些侍衛給他在前開道。在西北大營,年羹堯更是無法無天,他不僅讓隨軍的滿族皇室給他下跪,還讓蒙古和各族的王爺族長們給他下跪。

三、年羹堯跟朝廷很多家族和重臣不合,尤其是雍正信任的“舅舅隆科多”。

年羹堯早年追隨雍正於潛邸雍王府,自認為是雍正家門的老人,他平時上摺子,有時候也不稱雍正為皇上,稱雍正為主子。所以,他自以為資格老,瞧不起隆科多,說隆科多實在是太平常。

雍正為了撮合自己這兩大功臣,多次跟十三阿哥怡親王從中翰旋,比如把年羹堯的長子年熙過繼給隆科多,比如,賞賜年羹堯物件的時候往往也有隆科多的份,賞賜隆科多的時候,也不會忘了年羹堯。

前面說的,雍正賞賜年羹堯御筆書扇,就有隆科多一份。

而雍正通過在雍正三年“借勢”整年羹堯的導火線,就跟這把扇子有關。

雍正喜歡賞賜年羹堯一些小玩意兒,其中有這把親筆御書的扇子,扇子上有三個字“為君難”。在賜扇的同時,雍正帝還賜給年羹堯兩方圖章,章文分別為“朝乾夕惕”、“雍正宸翰”。隆科多有一把一樣的扇子和兩方同樣的圖章。然而:

二月庚午,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羹堯疏賀,用“夕惕朝乾”語,上怒,責羹堯有意倒置,諭曰:“羹堯不以朝乾夕惕許朕,則羹堯青海之功,亦在朕許不許之間而未定也。”

結果,雍正帝藉著年羹堯這個錯誤,突然發難。

接著,西北大軍和西北各省參年羹堯的摺子開始紛至沓來。於是雍正以這些彈劾為由,說年羹堯不再適合做撫遠大將軍,把他貶為杭州將軍,後來又降為閒散旗人。

在此期間,雍正給年羹堯下過一道諭旨,警告年羹堯:

朕聞得早有謠言云,“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之語。朕今用你此任,況你亦奏過浙省觀象之論,朕想你若自稱帝號,乃天定數也,朕亦難挽;若你自不肯為,有你統朕此數千兵,你斷不容三江口令人稱帝也。此二語不知你曾聞得否?

給年羹堯安上了造反的大罪名。因為有人參劾年羹堯的時候,曾經參 劾他有謀逆之心,說年羹堯以黃土填道、用鵝黃色荷包、擅用黃包袱等罪狀。黃色向來是皇家御用之物。

此時,全國各地官員,特別是西北和杭州的,意識到雍正有意要弄死年羹堯,紛紛開始上疏揭露年羹堯的各種罪狀,這其中包括廣西巡撫李紱,河南巡撫田文鏡等等封疆大吏。

然後,雍正帝以年羹堯不思悔改為由,將年羹堯逮捕進京,交由議政大臣審訊,議政大臣羅列年羹堯九十二大罪,請求立正典刑。這九十二條為大逆之罪五,欺罔罪九,僭越罪十六,狂悖罪十三,專擅罪六,貪婪、侵蝕罪分別是十八、十五款,忌刻罪四條。

但是雍正此時又表示出一種君臣一場的態度,格外開恩,讓年羹堯自裁。

至於年羹堯的家人,他的父兄也曾經是朝廷大臣,削去爵位,但是不受連坐,他的兒子年富判斬立決,其他子女發配邊疆充軍。

年羹堯在大獄中自裁前,曾給雍正上過《臨死哀求摺》雲:“臣今日一萬分知道自己的罪了。若是主子天恩,憐臣悔罪,求主子饒了臣。臣年紀不老,留作犬馬自效,慢慢的給主子效力。”

此時,年羹堯還認雍正為主子,想以主僕之情打動雍正,求得一條活命。

然而,雍正其實早就警告過年羹堯了,當時雍正說:

為君難,為臣不易,但知難諸事是矣!為君為臣原是一苦境,不過盡此天地父母所生之身,利益社稷蒼生,造他日之福耳!

意思是,他日我要是我無情了,你可別怪我,你沒當過皇帝,不知道為君的難處啊。他送給年羹堯的那柄扇子,題的三個字就是“為君難”!

雍正在奏摺硃批裡,總是說年羹堯這個人聰明,細心。可是後來的人並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年羹堯這個人太粗心了。雍正早就警告過年羹堯,年羹堯粗心大意沒有察覺而已,還總是把自己當做潛邸的奴才,以為雍正待自己跟別的人不同,甚至比歷朝歷代的君臣關係都親密。

史學家孟森認為,雍正對年羹堯那麼好,只是給年羹堯灌迷幻湯而已,年羹堯粗心大意,察覺不到,以為雍正真的待自己跟別人不同,導致自己後來養成了專權跋扈的個性,不懂功高蓋主和收斂,年羹堯是咎由自取。


西堤君


年羹堯不是死於功高蓋主,而是死於不知收斂。

其實並不清楚年羹堯到底是真把自己當皇帝哥哥了,其實沒有謀逆之心;還是真的有造反之心,所以才越來越不把皇權放在眼裡。

看過《琅琊榜之長林風起》的人都知道其中的重要情節,長林王和皇帝情同兄弟,在皇帝逝世之後,長林王被授以輔政的重任。長林王也是掌握重兵,在多次捍衛國土的戰役中為國拼命,但是長林王和年羹堯不同的一點是,長林王深知自己地位越高,越遭人忌憚,也許皇帝很信任,但是其他群臣終會找到他的問題來暗中挑撥自己和皇權的關係,所以長林王非常剋制,很多事情絕不俞矩,時刻把自己放在臣子的位置。

再看看年羹堯,吃穿用度的規格經常遠超過皇帝的吃穿用度,這錢根本不是俸祿可以承擔的,錢的來源不言而喻是不乾淨的,但是這個也是再君王的忍耐度範圍內的,只要你忠心好好做事,貪汙一點錢算什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但是年羹堯不知收斂,開始逐步想要控制皇權,讓皇帝重用自己推薦的人,干涉皇帝后宮的平衡,在皇帝面前不逾矩受君臣之禮。

一個人要把自己的位置擺正,這可是心狠到殺害自己的兄弟的雍正啊,所以殺一個年羹堯有什麼捨不得。康熙時期的鰲拜也是如此,功高蓋主,所以被康熙棄用。越是功高蓋主,皇帝越沒有安全感,才更要時刻給多疑的帝王以安全感,才能夠安全,當然膨脹的年羹堯是不會理智的。


星光邦


年羹堯死在功高但不自持,受寵但作威跋扈,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壞了君臣名分,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皇權。

年羹堯其人及功績

年羹堯,字亮工,進士出身,清朝叱吒一時的名將,隸漢鑲黃旗,官至四川總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加封太保、一等公。此人聰敏豁達,善辭令,能辦事。當年儲位之爭,多虧年羹堯獻計奔波,雍正胤禛才得順利登位,可謂雍正的心腹之臣。同時,年羹堯的妹妹又是雍親王的側福晉,深受寵恩,這更加拉近了他與雍正的關係。年羹堯自身也是才能出眾,先是康熙年平定西藏,後雍正初年又征戰青海,為大清保得一方平安,君臣之間這時毫無猜忌,互信若磐石,任憑滄海桑田。

但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雍正二年,年羹堯被召進京;雍正三年,胤禛列九十二條罪狀,將年羹堯奪冠削爵,賜死。其子年富處斬,餘子十五歲以上者發遣廣西、雲南、貴州充軍,其妻則發還孃家。可謂家破人亡!

年羹堯為什麼會隕落的這麼快?雍正究竟出於什麼原因殺了自己的肱骨之臣呢?

其一,功高但不自持

《清史稿》記載:“羹堯才氣凌厲, 恃上眷遇,師出屢有功……入覲,令總督李維鈞、巡撫範時捷跪道送迎……公卿跪接於廣寧門外,年(羹堯)策馬過,毫不動容;王公有下馬問候者,年頷之而已。世宗前,亦箕坐無人臣禮。”這還哪像個做臣子的,比主子還威武。雍正在年羹堯的奏摺上硃批:“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全功難。為君者施恩易,當恩難;當恩易,保恩難;保恩易,全恩難。若倚功造過,必至返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爾等功臣,一賴人主防微杜漸,不令至於危地;二在爾等相時見機,不肯蹈其險轍;三須大小臣工避嫌遠疑,不送爾等至於絕路。三者缺一不可,而其樞要在爾功臣自招感也。我君臣期勉之,慎之。”這裡的警告之意已經很是明顯了。可惜年羹堯並沒有聽進去。

其二,受寵但作威跋扈

年羹堯自恃功高,驕橫跋扈,氣勢凌人,引得官場同僚眾多不滿。贈送給屬下官員物件,“令北向叩頭謝恩”;發給總督、將軍的文書,本屬平行公文,卻擅稱“令諭”,把同官視為下屬;甚至蒙古扎薩克郡王額附阿寶見他,也要行跪拜禮。年羹堯被貶杭州將軍後,眾大臣紛紛上奏彈劾他,直隸總督李維鈞盡數其罪:“挾威勢而作威福,招權納賄,排異黨同,冒濫軍功,侵吞國帑,殺戮無辜,殘害良民。”他得得罪多少人!

其三,君臣不分,結黨營私,威脅皇權

這才是最重要的一條。

按照清制,凡上諭到達地方,地方大員必須行三跪九叩大禮迎詔,跪請聖安,但年羹堯竟“不行宣讀曉諭”。年羹堯被宣進京,在雍正面前以皇帝親戚自居,“箕坐,無人臣禮”。這是對皇權的挑釁。

如果無君臣之禮雍正尚可容忍的話,結黨營私,圖謀篡位,則是找死了。因為受雍正寵信,雖然遠在邊關,但能夠參與朝政,如此厚待,也引來了眾多官員的阿諛奉承。年羹堯不但沒有對這些事表現出警惕,還變本加厲。銓選官吏,只要是年羹堯推薦的人員,吏部和兵部一律優先錄用,號稱“年選”。年羹堯的這種行為使得各種鑽營官場之徒競走門庭,帶壞了官場風氣不說,年羹堯的勢力也越加龐大,肆無忌憚,甚至逼死現有官員而換仁自己親信。隨著勢力的膨脹,膽子也就大了,逐漸有了篡奪皇權之心,據《清代軼聞》記載,年羹堯被奪兵權後,“其幕客有勸其叛者,年默然久之,夜觀天象,浩然長嘆曰:不諧矣。始改就臣節”。雖然這是軼聞記錄,但不排除雍正作為一個皇帝的猜忌之心。

清代學者趙爾巽曾這樣評價年羹堯:“雍正初,隆科多以貴戚,年羹堯以戰多,內外夾輔為重臣。乃不旋踵,幽囚誅夷,亡也忽諸。當其貴盛侈汰,隆科多恃元舅之親,受顧命之重;羹堯自代充為大將軍,師所向有功。方且憑藉權勢,無復顧忌,即於覆滅而不自怵。臣罔作威福,古聖所誡,可不謹歟!”


人文中國


雍正皇帝可以說是史上最悲慘的皇帝,皇帝一般自稱為是寡人,但是真正成為寡人的皇帝不多,雍正就是其中一個,面對朝臣大部分都是八爺黨的時候,手下只有李衛,十三弟等人是自己的嫡系。其他人皆不是自己人。雍正上臺後面對兩大爛攤子,第一就是康熙晚年留下的各種土地兼併問題,導致朝廷稅收每年都在減少。雍正想推行自己的新政,阻力重重。

第二就是西北的軍事,西北問題在康熙時期沒有完全解決,雍正時期成為大患,雍正想派人去平定西北,但是看遍朝廷也不知道該用誰,十三弟倒是可以大戰,但是他是和雍正最貼心的兄弟,多次在雍正危機之時救雍正於水火。雍正是離不開他的,而且十三弟此時已經病入膏肓了,連站立都無法。

為什麼會是年羹堯呢?年羹堯此人本來是四川的提督,後來投靠雍正,之後在雍正和八爺爭奪皇帝帝位的時候,年羹堯又投靠了八爺,此事讓雍正和老十三十分惱火。

此時雍正手裡無人可用,只能任用年羹堯,年羹堯此人用老十三的話說此人是吃白肉的狼崽子,不可用,但是雍正已經是到了無人可用的時候了,所以不得不任用年羹堯,年羹堯一舉成為60萬軍隊的大將軍。而且雍正也讓八爺掌管戶部,也就是管理錢糧的地方。

此舉讓老十三十分不解,甚至十三弟跪下來求雍正,不可用他們,並且表示自己可以親自去西北把年羹堯換掉,被雍正否決,雍正說道,整個朝廷都是老八他們的,讓老八掌管戶部,讓年羹堯掌管軍隊,他們有什麼能耐就使用出來吧。

雍正此舉有很大盤算,在八爺說道,無法給前線湊齊軍糧的時候,表示國庫空虛的時候,雍正此時成立軍機處,徹底掌握對前線的軍隊和糧草供應。之後又用嶽鍾琪將軍擔任年羹堯的副將。為年羹堯的最後下場埋下伏筆。


太原微事兒


只要是看過連續劇《雍正王朝》的網友,都會對影視劇中的年羹堯留下了很深印象。戰功顯赫、威鎮四方的大將軍,滿朝的文武都佩服他的神勇,雍正皇帝也是對其特別恩寵,可謂一時間叱吒風雲、風光無限。然而,世事難料風雲突變,彈劾年羹堯的奏章接連不斷,各種罪行接踵而至,最後卻落得個削官奪爵,自裁而死。是什麼原因讓雍正帝非要除掉這個曾經的寵臣呢?

關於雍正帝殺年羹堯的原因,爭議一直存在史學界中。一種觀點認為:年羹堯是想造反;另一種觀點認為:年羹堯參與了當年雍正和兄弟的皇位之爭。無論是哪種原因,雍正都是為了殺人滅口,消滅證據。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第一種觀點:  

在封建社會,君臣之間不能亂了名分,為臣子的必須恪守為臣之道,萬不可做非本分之事。 

年羹堯不僅身處高位權大,而且還自恃功高,妄自尊大,做一些違法亂紀不臣之事,朝中大臣無不側目。在官場上也是盛氣凌人:贈送與屬物品,“令其北向叩頭,謝恩”;發給總督將軍之文書,本是平行公文,卻稱其為“令諭”;視同官為下屬,蒙古國扎薩克郡王額附阿寶都要向他行跪拜之禮。按大清例律,凡上諭到達地方之時,地方官員必須迎詔,行三跪九叩之禮,並跪請聖安,可是,雍正帝的恩詔兩次到達西寧時,年羹堯竟然“不行宣讀曉諭”。對朝廷派來的御前侍衛,年羹堯本應該優待,但是,年羹堯卻把他們留於身邊作奴僕使用。


年羹堯的這些所做所為,是雍正帝所不能容忍的,也是雍正帝最痛恨之事,最終引起了雍正皇帝的極度不滿與種種猜忌。於是,雍正便開始了一步步整治年羹堯的計劃,而年羹堯不僅沒有反抗,甚至還沒人任何防範措施,只是幻想著雍正帝可以看在往日的功勞能夠法外開恩。所以,說年羹堯圖謀造反,只是羅織的罪名而已。年羹堯一直忠於雍正,即使是到了最後接到自裁的諭令,仍幻想著雍正帝會下旨赦免,於是遲遲沒有自裁。

我個人覺得,認為年羹堯之死是因為他想要造反,自立為皇帝的說法,理由不夠充分。因為,對於一個想造反的大臣,怎麼可能還會對皇帝有如此不切實際的幻想呢?

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第二種觀點:

不僅是稗官野史中有這種觀點,有些學者也支持這種說法。據說,康熙本是傳位於皇十四子,雍正矯詔才得以奪位,這過程中年羹堯也有參與。年羹堯受雍正帝帝指使,在四川擁兵威懾皇十四,使其無法興兵東進進京爭位。也有人認為,雍正繼位的時候,年羹堯的人遠在西北,並不知曉內情,也不可能參與矯詔奪位之事。 

對於雍正篡改遺詔奪取皇位之事,在許多著作中都有描述,只是各家說法不一,莫衷一是。但雍正帝繼位之事的確有很多疑點。並且在他即位之後,先後處置了年羹堯、隆科多,這都是昔日的得力干將啊!這不禁讓人懷疑他的動機,殺人滅口。當然,這些只能算是推測,並無真憑實據。  

但無論如何,對年羹堯自己來說,他的死,的確是咎由自取。因為自己的自恃功高,作威作福,不知謙遜自保;不守為臣之道,結黨營私,貪贓受賄,為輿論所不容,為國法所不容,也是雍正帝所忌恨的。叱吒一時的年大將軍,最終是身敗名裂,家破人亡。


小史坑


開國皇帝殺功臣,自古有之!究其根本原因,不是當事皇帝嗜殺,而是其為穩固皇權,穩固自己的帝位所採取的一種手段!當然,有的人被殺是冤枉的,但更多的人被殺是必然的。這裡不多加枉述,單說,老年是否該殺這個問題上來。本人認為,雍正殺老年實屬無奈之舉(老年被一貶再貶,最後不得己而殺之,就可以看出雍正帝的糾結心理。之至最後恩旨自裁!)深究其意,雍正本不想老年死,想要保全其性命甚至保全其榮華富貴~~才有了一貶再貶!最後賜死老年,這樣一個不好的後果,不能把黑鍋讓雍正一個人扛!筆者認為有三方面的原因才招致老年的殺身之禍!第一,老年行事乖張,不計後果,招致太多的非議。第二,老年自認功高,渺視皇權,背逆恩主!侍主傲慢!(這一點是雍正最不能容忍的)。第三,雍正繼位前,勢單力薄!心腹甚少,老年算是不多中的一位姣姣者!所以其他勢力為了削弱雍正的力量,斷其手足,推波助瀾坑害老年也是老年被殺的一個重要推手!所以老年之死的根本原因是死在自作,死在政黨之爭!


秦軍明1


提起雍正王朝的事兒,必然繞不開“九王奪嫡”和殺年羹堯兩大事件。前者是雍正帝為坐上皇位,與眾兄弟之間鬥法;後者則是雍正帝為維護帝王統治和尊嚴,與自己寄予厚望的心腹重臣年羹堯之間紛爭。

那麼,雍正帝為何一定要殺了忠心耿耿的年羹堯?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年大將軍


年羹堯年大將軍,功勞赫赫,立下多次平定西北叛亂的不世之功,輝煌時擁有節制西北四省的軍政大權,一人統管四省,地位已遠超大清所有地方督撫之上,又兼任西北大軍三軍統帥大將軍,已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年羹堯是雍正帝坐上皇位的擁立功臣,也是雍正帝坐穩皇位的心腹干將,深受雍正帝倚重和專寵,甚至雍正帝與作為臣子的年羹堯常常“推心置腹”,視為心腹中的心腹,曾言要和年羹堯“做一對千古君臣典範”。

雍正帝因年羹堯之功不斷的給年羹堯加權,很多朝政大事都會徵求年羹堯的意見,又娶了年羹堯的妹妹為年妃,結為皇親國戚,雍正帝對這位有本事有能耐的“大舅哥”的信任和寵愛程度,有雍正一朝,似已無出其右了,可謂無以復加。

可是,一切都只是雍正帝的一廂情願罷了。建立功勳後的年羹堯,他的所作所為,讓皇帝雍正徹底失望了,最終痛下殺手,不得不上演了一出“兔死狗烹”的血腥結局。

雍正帝之所以,一定要殺年羹堯,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 1、恃寵而驕,功高震主

  • 2、結黨擅權,觸犯帝忌
  • 3、貪汙軍餉,權大樹敵
  • 4、帝要面子,臣忠死節

雍正上臺,爬上人生最巔峰



清朝康熙年間,西北地區騷亂湧起,屢次遭受準噶爾的侵擾,領土的統一與穩定日漸成為康熙帝的一塊心病,而此時的年羹堯年紀尚輕未滿三十,就已經驍勇善戰,盡顯軍事才能。


進士出身的他,為人聰慧,文武雙全,受到康熙賞識,遷至四川巡撫,遂步入封疆大吏行列。

1723年,雍正帝扥登基後,年羹堯奉命掌管西部一切軍務大權,西部官員均聽命於他,實權已大過其它一切地方督撫。這一年,年羹堯奉命平定羅卜藏丹津動亂,戰爭持續二年,年羹堯巧妙戰術橫掃全場,大獲全勝,於是聲名四起。

在清代康熙、雍正年間,官位一路飆升,從四川巡撫到四川總督、 川陝總督、 撫遠大將軍,還被加封太保、一等公。特別是在雍正帝上位後,年羹堯地位達到了人臣巔峰。


功高震主,危機重重



然而,年羹堯像古往今來的許多重臣一樣,犯了一個毛病:恃寵而驕。聖眷隆盛的年大將軍,開始飄了。仗著皇帝的寵信,忘乎所以了,他把驕奢淫逸、飛揚跋扈之風演繹到淋漓盡致的地步。

年羹堯來往出行,都有王公大臣跪地迎送,而年大將軍傲視而過,連正眼都不屑正瞧他們一眼。年羹堯住宅奢華鋪張,大量美女陪侍,車馬儀仗前呼後擁,所到之處無論官員還是百姓,統統避讓,甚至比厲行節儉的皇帝雍正還要氣派。

年羹堯功高震主,權勢熏天,卻不知收斂鋒芒、權大遭嫉,屢屢招搖於市,早已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嫉恨。不僅如此,年羹堯的手爪也伸的很長,竟大肆插手其他省份的官員任免,分了專屬皇帝的天下官員任免權,並藉此扶植親信、廣植黨羽勢力,時稱“年選”。

結黨專權,拉幫結派搞成自己一股黨羽勢力,事事唯你馬首是瞻,這歷來都是犯帝王大忌的,甚至比貪點拿點更嚴重,因為這已經威脅到了皇帝的統權根本。皇帝歷來是天下一人,最高皇權獨攬,皇權是獨享的、排他性的,敢分皇帝至高無上大權的,歷來都沒有幾個有好下場。

年羹堯擅作威福,甚至後來發展到,年羹堯在雍正帝君前奏事,君前無狀,跋扈之態昭然若揭,竟無人臣之禮。這令“極好面子”的雍正帝顏面喪失,帝王尊嚴和權威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和挑釁。


跌下深淵,身死名滅



隨著,年羹堯的結黨擅權、貪汙軍餉等事,陸續被爆出,加之跋扈的年羹堯權大樹敵,遭人嫉恨眼紅非議,大臣們紛紛彈劾年羹堯,最後居然被人舉報說要謀反。這一下,雍正帝忍無可忍,年羹堯最終把自己作死了。

公元1725年(雍正三年)十二月,於上年入京的年羹堯,被雍正帝削官奪爵,列大罪九十二條,於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賜自盡。

從年羹堯來看,其實一直是忠於雍正帝的,甚至到了最後關頭也一直對雍正抱有很大幻想。當然,雍正帝也未必真相信年會謀反,他也知道只是羅織的一項罪名罷了。


從雍正帝將年羹堯從撫遠大將軍,貶官為杭州將軍這一舉動,至少可以推測出一點:雍正帝一開始並沒有想對年羹堯痛下殺手,置年羹堯於死地。


畢竟,二人久共患難、知遇多年,感情自然是有的,又曾是雍正帝的臂膀心腹,還是雍正帝的大舅哥,他們並非一般意義上的君臣關係。


要不然,上來直接賜死不就完了,何必還要來個貶官(以觀後效)呢?雍正帝對這個昔日君臣知遇的年羹堯,又何嘗不是也抱有一絲幻想呢。

只是後來,形勢所迫,彼此幻想都破滅了。千條萬條皆表面,本質還是觸動到皇權了。



峰子奇觀


年羹堯不殺,不足以為雍正正名。

所以對於雍正來說,年羹堯是必須要死的一個悲劇人物。他的死亡,恰恰正好是和他的功勞有關。

為什麼說年羹堯不死,不足以為雍正正名呢?

大家都知道,雍正之所以能當上皇帝,還有他在當皇帝的過程中,之所以沒有出現大的亂子,這都是和年羹堯的力保有關。

一定程度上來說,沒有年羹堯就沒有雍正的皇位。

這個是當時所有人的共識,雍正當然對年羹堯也是另眼相看了,一定程度上,他們之間的親密性,猶如戀人一般。

可見,兩個人的親密程度真的是到了令人大跌眼鏡的地步。

但是,所有的事情,從年羹堯平叛青海之後,嘎然而止了。

本來年羹堯能夠為雍正平叛外亂,這是讓雍正最為高興的一件事了。但是,同時雍正的煩惱也隨之而來了。

大家都知道,雍正的繼位一直都是一個謎。他當時當上皇帝,也是處於別人的猜疑與議論之中的。

尤其是他的兄弟們對他的不滿,所以,這時候就出現了很多針對於雍正不利的言論。其中要數八爺黨對雍正造成的危害最大。

八爺黨藉著年羹堯和雍正不同尋常的關係,大肆的宣揚,雍正其實就是年羹堯的傀儡,雍正看上去,表面上是在當皇帝。但是,背地裡所有的事情都是年羹堯在操控。

也就是說,雍正現在就是年羹堯的傀儡。

你說雍正面對這樣的指控,他能不害怕嗎?

他當然害怕了,因為天下是大清愛新覺羅家的。若是天下成了年羹堯的,那清室的皇族們,恐怕一個人都不會支持雍正了吧。

最主要的是,雍正根本無力反駁。他還真的是對年羹堯完全對相信,並且放權讓他做任何事。

我們通過幾件事來看,八爺黨對雍正的指控,其實並不是捕風捉影,他還是能舉出一些實例來的。

年羹堯平定青海戰亂的時候,他說要多少銀子,雍正就給他多少,當年康熙朝剩下的八百萬銀兩,幾乎全部都被雍正送到了年羹堯打仗的前線。

年羹堯說要提拔誰當官,雍正就提拔誰,甚至都不用雍正審核,年羹堯就可以直接提拔。

為此,雍正還弄了一個特殊的本子,只是為了來記錄這些官員,都是年羹堯提拔的。

尤其是青海戰亂平叛之後,年羹堯還提拔了自己的幾個親戚當官,雍正也是完全支持。對於年羹堯雍正從來沒有說過不字。

所以,雍正的這種做法本來就容易被人抓住把柄,當作製作輿論的言論來指控他。這時候雍正似乎把自己立在了最不利的位置上。

當然了即使面對所有人的猜疑,形勢對自己極其的不利,雍正也沒有想要殺掉年羹堯,畢竟這種親者痛,敵者慶的事情,他還是不想做的。

但是,年羹堯自從平等青海,來到朝中,拜見雍正的時候。

雍正對年羹堯有了新的看法,這時候雍正發現年羹堯對自己極其的不尊重,尤其是他和雍正坐在一起談話的時候,年羹堯的兩個腿放的一點規矩都沒有,儼然一副不把雍正放在眼裡的勢頭。

還有,從後來年羹堯和雍正的書信往來,我們也不難看出,年羹堯這次會見雍正,是惹了很大的事情的。他做了讓雍正十分不滿的事,而且年羹堯還一直給雍正道歉。

但是,年羹堯到底做了什麼事?

因為信件裡沒有提及,我們就不好猜詞了。反正雍正對年羹堯恨的要死,並且發誓以後再也不見他了。

真正導致年羹堯被殺,是來自年羹堯的謀士汪景祺的一本書。因為汪景祺寫過很多議論康熙年間的事情,雍正覺得這是汪景祺對康熙的不敬。

還有就是在這本書裡,汪景祺給年羹堯說過雍正當皇帝不會太久的話。雍正看來這些話,都是詛咒自己的言語。

總之,這就讓雍正聯想到了文字獄,然後,他就決定除掉年羹堯了。似乎,不處死年羹堯,自己就給不了天下人一個交代。

為了自己皇位的,為了那些無力反駁的言論。還是把年羹堯給殺了吧,即使雍正十分的不情願。

但是,他還是對年羹堯舉起來屠刀。

最終年羹堯事難逃一死,被雍正殺了頭,他的全家也被髮配到邊疆做了奴隸。總之,年羹堯之所以會有如此悲慘的下場,肯定是和他的功高蓋主有關,同時也和敵人攻擊雍正和年羹堯的關係有關。

只要雍正舉起屠刀來,殺了年羹堯,那麼很多對雍正不利的言論,將會不攻自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