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裡,關羽明明有機會與呂布決一雌雄,為何他不跟呂布打呢?

三國時,呂布是第一大將。他手拿方天畫戟,騎著赤兔馬,在虎牢關前與眾諸侯搏鬥,沒人能阻止他,在三國中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另一方面,關羽是《三國演義》中最有有名望的武將。斬顏良,殺文丑,過五關,殺六將。

然而,這兩位傑出的軍事指揮官沒有機會單挑。令人遺憾的是,兩者並沒有激情碰撞。根據書中的內容介紹關羽和呂布,應該有好幾次可以1對1單挑的機會,但是兩人卻並沒有單打獨鬥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三國裡,關羽明明有機會與呂布決一雌雄,為何他不跟呂布打呢?

關羽以往戰鬥,均先審時度勢

他非常謹慎,他做事通常必須有一定程度的把握。砍頭華雄時,他先看了看,看在砍頭華雄之前,他能贏華雄多少。顏良被斬首也是如此。關羽砍頭顏良不是魯莽之舉。他首先檢查了顏良的軍隊,發現了顏良軍隊的缺點。然後,再根據自己駕馭赤兔馬所擁有的速度,他決定將顏良一舉擊殺,看似厲害強大的關羽,實則是在頭腦做出了精準的判斷後才行動的,抓住文丑單槍匹馬的機會將其斬於馬下。更別說後面被洪水淹沒的第七軍了。因此,關羽總是要審時度勢,因勢利導。

三國裡,關羽明明有機會與呂布決一雌雄,為何他不跟呂布打呢?

既然關羽是這樣的人,如果他想單獨與關羽作戰,就必須對呂布有更深刻的瞭解,才能確定自己究竟能不能打得過,在虎牢關之前呂布是出了名的能打,將所有的將領都打了個遍,自己還能全身而退,可知並非一般人。關羽深知自己若單獨與呂布交戰,很有可能沒辦法全身而退,甚至於兩敗俱傷,於是便沒有了這個想法。

三國裡,關羽明明有機會與呂布決一雌雄,為何他不跟呂布打呢?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關羽有一個好弟弟張飛

張飛是一個兇猛而衝動的人,他嫉惡如仇,而且脾氣衝動暴躁,性子也直,他對呂布的行為極為反感。因此,張飛的顧慮沒有關羽多。只要他看到呂布,他就會上前挑戰他。

第一次在虎牢關前,呂布連續擊敗了幾支聯軍。當要取公孫瓚性命的時候,張飛向呂布喊"三姓家奴",兩個人開始單打獨鬥起來,但這個時候關羽也沒有出手,就在旁邊看著兩個人打,想要等呂布和其他人打的精疲力盡的時候再上去和呂布對戰。

三國裡,關羽明明有機會與呂布決一雌雄,為何他不跟呂布打呢?

但是張飛的舉動打斷了關羽的計劃。雖然關羽有讓其他武將消耗呂布力量的想法,但張飛是他的兄弟,他對他的兄弟有著深厚的感情。他不能看著張飛處於危險之中。

因此,在張飛和呂布交戰了50多回合之後,關羽發現形勢不妙。張飛不是呂布的對手,所以他立即騎馬與張飛攻擊呂布。關羽和張飛與呂布又打了30回合,仍未能擊敗呂布。這時,呂布見勢頭不對便逃走了。

三國裡,關羽明明有機會與呂布決一雌雄,為何他不跟呂布打呢?

第二次單挑發生在徐州,當時呂布帶兵進攻。張飛因不滿呂布偷襲徐州,便喬裝改扮,取了呂布買的那匹馬。被呂布發現後,兩個人就幹了起來。這一次,關羽也有機會與呂布作戰。然而,關羽仍然無法單獨與呂布作戰,這還是因為張飛。這一次,呂布是專門找張飛的,關羽也不擅長為張飛辯護。

此外,張飛對自己的軍事實力也很有信心,他要直接和呂布作戰。書中說張飛和呂布打了數百回合,沒有輸贏。這時候,張飛的武力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關羽心裡也放心,並沒有太大的擔憂。

關羽這個人在骨子裡是有傲骨和傲氣的,他看到張飛沒有生命危險,自然也就放心了,但是他卻不會選擇再去攻打呂布了。張飛與呂布交戰,為時已晚,關羽不想乘虛而入。由於關羽的謹慎和驕傲,關羽再次失去了和呂布單挑的這次機會,當然這也是因為張飛的暴力和衝動。

最後,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關羽更加珍惜自己的聲譽

他是一個驕傲和自大的人,珍惜自己的聲譽。關羽一出世,便以熱烈的斬華雄的場面打動了所有人。此後,關羽更加關注自己的聲譽,並儘可能少地損害自己的聲譽。關羽在估測了自己的武力和呂布的武力之後,認為他的武力與呂布的武力有差距,當然他不會輕易與呂布搏鬥。

三國裡,關羽明明有機會與呂布決一雌雄,為何他不跟呂布打呢?

另一方面,張飛不太重視名利。在所有場合,只要有機會就主動去招惹呂布,和呂布交手。結果,張飛的武力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關羽後來說他的武功不如張飛。他說張飛在萬馬中取將軍首級就像是從袋子裡拿東西。這不是謊言。因此,關羽沒有和呂布單挑不是因為他敢,而是因為上述原因。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關羽錯過了與呂布單挑的機會。想必,他的心裡也會感到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