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能代替中医汤药吗?为什么?

用户4474650761


我是医者良言,是一名住院医师,专为普及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

中成药能替代中医汤药吗?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中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顺势而生的中成药就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中成药相对于中药汤剂而言有它自己的优势,首先它服用和携带都比较方便,其次某些中成药的配方效能增强,这些都使人们比较容易接受中成药。而对于中药汤剂而言,它的制作比较麻烦,因此影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今天我来分享一下相关知识。

1.中成药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传统的中药汤剂制作很麻烦,需要反复的煎煮才可以,这样的操作很复杂,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会有很多的有效成分丧失,这样就对药物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而中成药是根据中医药的理论为依据,将一些药物配方按照现代工艺进行机械化大生产,这样可以有效保留原中药的性味和功效,而且还可以去除中药中的农药残留,还能控制重金属的含量。

另外中成药是对于传统中药的一种突破,它还是根据中医理论作为依据,结合现代的制药技术,从而可以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虽然目前中成相对于传统汤剂有一定的不足,但是它的优势也很明显。

2.中成药能够替代中医汤剂吗?

通过上面的讲解,想必大家看出来中成药的优势了吧,当然目前中成药发展的还不是特别完善,它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不上中药汤剂,因为中成药太标准化了,不能做到个体化。但是我相信随着它的发展,终有一天它是可以取代中医汤剂的。

最后小结:我相信中成药有一天是可以取代中医汤药的,主要是因为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了现代的制药工艺,从这两个角度来说它的前途是无量的。

以上是我对该问题的解答,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医者良言


逸仙药师来回答这个问题。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

中成药的优点是现成可用、适应急需、存贮方便、能随身携带、省去了煎煮过程、消除了中药煎剂服用时特有的异味和不良刺激等。

通常中成药中包含以下几种药,即君、臣、佐、使四种药。比如,古人用来治疗伤寒的“麻黄汤”,就是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中草药组成。其中麻黄是君药,主要用于发汗解表;桂枝是臣药,协助麻黄解表;杏仁则是佐药,用来辅助麻黄平喘;甘草是使药,用于调和诸药。再如四君子丸,方中人参补益中气为主;辅以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兼以祛湿,使湿去脾自健;甘草养胃和中。诸药共凑益气补中,健脾养胃。

但是中成药也有局限性,中成药的成分组成、药量配比一成不变,不能灵活多变、随症加减,因此中成药是不能代替中医汤药的。

所谓中医的千人千方,正是根据不同患者体质的不同,四诊合参,辨证论治,通过剂量的调整和药物品种的增减,灵活运用。

比如食滞胃肠证,治法:消食导滞,行气止痛。常用药为焦山楂、焦六神曲、炒麦芽、陈皮、莱菔子、连翘、半夏、砂仁、茯苓、木香、厚朴、炙甘草等。如食滞为主者,重用焦山楂、焦六神曲;乳滞为主者,重用炒麦芽,加炒谷芽;胃脘胀痛而便秘者,加枳实、大黄、槟榔;呕吐者,加广藿香、紫苏梗、生姜。

当然中医汤剂需要中医生处方,需要自己煎煮,使用和携带不便,味道各不相同,通常较苦,有些患者不能接受。

因此,病症较轻或比较明确者可选择用中成药,病症较复杂或病因不明的需要到中医就诊,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开具中药汤剂。


逸仙药师


中成药在单一病种或某些病来讲,完全要超越汤药的效果,而且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煎制的汤药,往往药量要比打成细粉做成药丸的中成药,用药量大的多,原因就是因为煎煮的时候不一定把中药本身含药量全部煎的出来,根据我们的先师几千年的经验,药丸用药的含量与煎煮中药的有效含量是相对等。

但是现在有很多技术没有学会,就会看着书本照抄方子去欺骗患者的不良医生,动不动就拿一个古药方出来去忽悠患者,忽悠读者,而这些人也根本不懂,中成药能治大病的要略!

中药汤毕竟是很难喝的,有许多患者喝不下去,于是停止了治疗,如果你会使用中成药来治病,这又会省去很多麻烦。


饒通州


永远不能,大家去了解了解,中成药里面基本上都含有西药成分,中药如果疗效好,为什么要加入西药成分呢,本来西药效果很好的,加入了中药成分确造成了人的死亡,(好像是,柴胡注射液吧,)大家用心的想想,如今科学如此发达,如果中医真的象中医粉们说的那么好,怎么到现在没有那个国家或科技部门拿出中药能够治病的结论,没有一个中医或中医粉能拿出来一副药的化学成分,原理,药理,成分,临床试验数据。而西医理解很简单,感冒了吃药是要退烧,杀灭细菌或病毒,胃穿孔动手术把穿孔缝好,腿骨折了手术把骨头接好,每种病,西医会把病理,病灶,药的作用说的明明白白,而中医什么病都会说什么虚,气,什么五行,易经,经络,阴阳一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什么补肝补肾补这个补那个,我只想问问假如补肝,肝怎么了,为什么要补,补的是什么,所谓的补药的成分是什么,是怎样补进去肝脏的等等等等等等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如果有中医或中医粉把一切中医中药的治疗原理,药的成分,临床试验数据,拿出来让人以明白,谁还会反对呢??????


森哥35


对于中草药,明白其治病原理,然后制作中成药应该能弥补中医汤药惠及面低和服用麻烦的弊端。

我认为中药治疗疾病主要是利用药物自然属性的偏差来调节人体的病理性偏差,其次是利用药物成份一物降一物的原理克制致病外因,比如云南白药等。

抑制性中药的运用比较直观,也容易固定流程,制作中成药简单易行。

调理人体内质的中药复方,运用时须专业高明的中医师临症处置,最超玛得明确无误地辨别病症。这种复方,即便制成了中成药,在运用上难以操作。

最关键的是,中成药厂家往往注重分析药物的有效成份,对中药进行提练加工然后上市,这种中成药往往起不了什么作用,只能作为同类化学西药的替代品罢了。


乐不思蜀lu


不一定,中成药也分全中成药和半中成药,从古至今都有的蜜丸药就是全中成药的一种,而半中成药是后来的科技产物,比如颗粒药。汤剂中草药药方最大的好处是一人一方,假如两个人得了同样的病,症状都大同小异,甚至一模一样,但是经过望闻问切,开出的药方都不会一样。煎药有药引,喝药也有药引,煎药里常见的药引就是大枣,丸药的药引常见的就是黄酒。喝中药最大的忌讳就是相生相克,喝药期间绝对有你不能触碰的东西,所以遵医嘱是最重要的,万一出现相生相克的东西,就会产生有毒物质。以上纯属个人见解,如有不妥,还望谅解。


初心不改dear宋


中成药代替不了中药汤药,中医把脉看病,是有很多讲究的,同样是感冒的两个人,同一个医生抓药,也许济量都不一样?所有中医有种说法叫看病抓药。在有煎药也有讲究,各种药材熬制的时间不一样,有先后顺序的。一句话中医是很讲究的,我不是中医,但我喜欢中医,恨西医,西医用抗生素害了多少人。


刘灿方804


中成药能否代替中医汤药?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简单了解中成药与汤药的特点

中成药方便使用

但作为内服药的话其剂量小适合长期服用

汤者荡也

就是说汤药就象扫荡一样

剂量作用象扫荡一样巨大彻底

这样大家就明白了

中成药是完全代替不了汤药的

如果要代替中医汤药

说得好听点是中医药的进步

说得不好听就是中医衰败的元凶

是中医药市场化、骗钱的表现

是中医的倒退防碍中医的发展

中成药的疗效可以说大部分都不明显

长期服用还有抗药性

最后变成说有效就有效

说无效就无效

最后可能发展成为象现在的保健品一样


余贯三大道至简学中医


【什么是中成药?】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ae1ba5a173db53002ee8171d59e03bea\

医学微视


应邀特作答:

首先应搞清楚中药各种剂型的特点及意义,就能明白中成药能否代替汤药。

1、汤剂——用中药饮片水煎剂。适宜一般疾病或急性疾病,可内服和外用熏洗。李东垣《用药法象》说:“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



特点:吸收快,易发挥疗效,适宜大病、急病,便于随证加减使用,能全面、灵活地照顾各人不同病的特殊性需求。是在中医辨证施治下,只适宜个人病证加减的独特治疗手段。几千年来,中医用中药汤剂处方,显示了无比的优越性和专一性。

2、丸剂(片剂)——将中药研成细末,以蜜、水或米糊、面糊、酒、醋、药汁等为赋形剂或片剂的包衣的固体剂型。李东垣称:“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其用药之舒缓而治之意也”。




特点:吸收缓慢,药力持久,体积小,服用、携带、贮存方便。适宜慢性、虚弱性疾病。亦有用于急救;某些峻猛药品,不能急切使用,使其缓缓发挥疗效;毒性大、难入煎剂的药物,或贵重、芳香、不宜久煎的药物可作丸剂。丸剂包括蜜丸、糊丸、水丸、滴丸、浓缩丸等剂型。

3、散剂(颗粒剂)——将药物研细成粉末,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可直接冲服,亦可研成粗末,可加水煮沸取浓汁服用。外用散剂供外敷、掺撒疮面。

特点:制作简便,携带方便,节约药物,吸收快速,不易变质。李东垣说:“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

4、膏剂——分中药浸膏和中药煎膏剂。

特点:体积缩小,便于服用,用法简单,携带贮存方便。内服膏剂大多滋润补养,适宜大病后的补养康复。膏剂有内服外用之分。外用膏剂多用跌打伤科和疮疡肿毒外贴使用。

绿上所述,其特点及意义非常清楚了。中成药各种不同剂型,以丸剂、片剂使用最多,但是中成药是不能够代替汤剂。中成药患者可自行选择,只能对号入座,对各人独特兼证无法改变。只适宜普遍性的慢性病使用。

而汤剂应在中医师的四诊合参下,辨证施治,立法方药,并随急病大病之兼证加减灵活使用,其独特性和专一性、快速性是无法代替的。

明白了吗?欲知更多相关知识,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一叶轻舟85将为你的咨询解答,感谢阅读和热心赞评。未经允许,不得搬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