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記年體-秦前史之夏朝

(約公元前2100—公元前1600)

夏后帝啟(黃帝6代)

夏后帝啟,禹之子,其母塗山氏之女也。

元年癸亥,帝即位於夏邑,大饗諸侯於鈞臺。諸侯從帝歸於冀都。大饗諸侯於璇臺。

二年,費侯伯益出就國。

有扈氏不服,啟伐之,大戰於甘。將戰,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啟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維共行天之罰。左不攻於左,右不攻於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馬之政,女不共命。用命,賞於祖;不用命,僇於社,予則帑僇女。”遂滅有扈氏。天下鹹朝。

六年,伯益薨,祠之。

八年,帝使孟塗如巴蒞訟。

十年,帝巡狩,舞《九韶》於大穆之野。

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觀於西河。

十五年,武觀以西河叛。彭伯壽帥師徵西河,武觀來歸。

十六年,帝啟陟。

太康(黃帝7代)

夏后帝啟崩,子帝太康立。

元年癸未,帝即位,居斟尋。畋於洛表。羿入居斟尋,奪夏政。

帝太康失國,昆弟五人,居於洛汭,作《五子之歌》以刺帝失。

其一曰:“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敬?”

其二曰:“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亂其紀綱,乃厎滅亡。”

其四曰:“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關石和鈞,王府則有。荒墜厥緒,覆宗絕祀!”

其五曰:“嗚乎曷歸?予懷之悲。萬姓仇予,予將疇依?鬱陶乎予心,顏厚有忸怩。弗慎厥德,雖悔可追?”

周先祖后稷生不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務,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間。不窋子鞠。鞠子公劉。

四年,帝太康陟。

仲康(黃帝7代)

太康崩,弟仲康立。

元年己丑,帝即位,居斟尋。

五年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帝仲康時,羲、和湎淫,廢時亂日。胤往徵之,作《胤徵》。其詞曰:“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師。羲和廢厥職,酒荒於厥邑,胤後承王命徂徵。告於眾曰:“嗟予有眾,聖有謨訓,明徵定保。先王克謹天戒,臣人克有常憲,百官修輔,厥後惟明明,每歲孟春,遒人以木鐸徇於路,官師相規,工執藝事以諫,其或不恭,邦有常刑。惟時羲和顛覆厥德,沈亂於酒,畔官離次,俶擾天紀,遐棄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於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羲和屍厥官罔聞知,昏迷於天象,以幹先王之誅,《政典》曰:‘先時者殺無赦,不及時者殺無赦。’今予以爾有眾,奉將天罰。爾眾士同力王室,尚弼予欽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岡,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於猛火。殲厥渠魁,脅從罔治,舊染汙俗,鹹與惟新。嗚呼!威克厥愛,允濟;爰克厥威,允罔功。其爾眾士懋戒哉!”

六年,錫昆吾,命作伯。

七年,帝仲康陟。

世子相出居商丘,依邳侯,斟灌氏、斟尋氏輔之。

相(黃帝8代)

仲康崩,子帝相立。

元年戊戌,帝即位,居商。徵淮夷。

二年,徵風及黃夷。

七年,於夷來賓。

八年,寒浞殺羿,使其子澆居過。

九年,相居於斟灌。

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馬。遂遷於商丘。

二十年,寒浞滅戈。

二十六年,寒浞使其子澆帥師滅斟灌。

二十七年,澆伐斟尋,大戰於濰,覆其舟,滅之。

二十八年,寒浞使其子澆弒帝。帝后緡時有娠,出逃自竇,歸於有仍。伯靡出奔有鬲氏。

明年丙寅年,後緡生少康。

少康既長,為仍牧正,惎澆,時戒之。乙酉年,澆使椒求之,將至仍,少康逃奔有虞,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

夏之遺臣伯靡,自有鬲氏收斟抃、斟灌之餘師以伐浞。浞恃澆皆康娛,日忘其惡而不為備。

甲辰年,少康使汝艾諜澆。初,浞娶純狐氏,有子早死,其婦曰女歧,寡居。澆強圉,往至其戶,陽有所求。女歧為之縫裳,共舍而宿。汝艾夜使人襲斷其首,乃女歧也。澆既多力,又善走,艾乃畋獵,放犬逐獸,因嗾澆顛隕,乃斬澆以歸於少康。

伯靡子杼帥師滅戈。

乙巳年,伯靡殺寒浞。少康自綸歸於夏邑。諸侯始聞之,立為天子,祀夏配天,不失舊物。

少康(黃帝9代)

帝相崩,後緡生子少康,長,殺寒浞,帝少康立。

元年丙午,帝即位,諸侯來朝,賓虞公。

二年,方夷來賓。

三年,以公劉為田稷。后稷子不窋失官,至是而復。

公劉(黃帝8代)雖在戎狄之間,復脩后稷之業,務耕種,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資,居者有畜積,民賴其慶。百姓懷之,多徙而保歸焉。周道之興自此始,故詩人歌樂思其德。公劉卒,子慶節立,國於豳。

十一年,使商侯冥(黃帝10代)治河。

十八年,遷於原。

二十一年,帝少康陟。

予(黃帝10代)

帝少康崩,子帝予立。杼或作帝宇,一曰伯杼。杼,能帥禹者也,故夏后氏報焉。

元年己巳,帝即位,居原。

五年,自原遷於老丘。

八年,徵於東海及三壽,得一狐九尾。

十三年,商侯冥死於河。

十七年,帝予陟。

槐(黃帝11代)

帝予崩,子帝槐立。又作芬,或曰芬發。

元年戊子,帝即位。

三年,九夷來御。九夷者: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

十六年,洛伯用與河伯馮夷鬥。

三十三年,封昆吾氏子於有蘇。

三十六年,作圜土。

四十四年,帝槐陟。

芒(黃帝12代)

帝槐崩,子帝芒立。或曰帝荒

元年壬申,帝即位,以玄珪賓於河。

十三年,東狩於海,獲大魚。

三十三年,商侯遷於殷。

五十八年,帝芒陟。

洩(黃帝13代)

帝芒崩,子帝洩立。

元年辛未,帝即位。

十二年,殷侯子亥賓於有易而淫於綿臣妻,有易之君綿臣殺而放其屬。

十六年,殷上甲微假師於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綿臣以報先君之仇。夏氏中葉衰而上甲微復興,故商人報焉。

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玄夷、風夷、赤夷、黃夷。

二十五年,帝洩陟。

不降(黃帝14代)

帝洩崩,子帝不降立。

元年己亥,帝即位。

六年,伐九苑。

三十五年,殷滅皮氏。

五十九年,遜位於弟扃。

扃(黃帝14代)

帝不降崩,弟帝扃立。

元年戊戌,帝即位。

十年,帝不降陟。

十八年,帝扃陟。

廑(黃帝15代)

帝扃崩,子帝廑立。廑,一名胤甲。

元年己未,帝即位,居西河。

四年,作西音。

昆吾氏為伯,遷於許。

八年,天有妖孽,十日並出,其年陟。

孔甲(黃帝15代)

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

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

廢豕韋氏,使劉累豢龍,賜姓曰御龍氏。王好事鬼神,肆行淫亂,諸侯畔之,夏政始衰。

三年,田於東陽掞山,天大風晦盲,孔甲迷惑,入於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後來見良日也,之子必大吉。”或又曰:“不勝也,之子必有殃。”孔甲聞之曰:“以為餘一人子,夫誰殃之。”乃取其子以歸。

五年,掞山之子既長,為斧所戕,乃作《破斧之歌》,是為東音。

七年,劉累所畜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後,夏後饗之,既而使求之,懼而遷於魯陽,其後為範氏。

九年,帝孔甲陟。

殷侯復歸於商丘。

皋(黃帝16代)

孔甲崩,子帝皋立。一作昊。

元年庚辰,帝即位。

使豕韋氏為伯。

三年,帝皋陟。

發(黃帝17代)

帝皋崩,子帝發立。一名後敬,或曰發惠。

元年乙酉,帝即位。

諸夷賓於王門,會於上池,諸夷入舞。

七年,泰山震。帝發陟。

桀(黃帝18代)

帝發崩,子帝履癸立,是為桀。

元年壬辰,帝即位,居斟挕,帝桀之時,自孔甲以來諸侯多畔夏。

三年,築傾宮。毀容臺。畎夷入於岐以叛。

六年,歧踵戎來賓。

十年,五星錯行,夜中,星隕如雨。地震。伊、洛竭。

十一年,會諸侯於仍,有緡氏逃歸,遂滅有緡。

十三年,遷於河南。初作輦。

十四年,癸命扁伐山民,山民女於桀二人,曰琬,曰琰。後愛二人,女無子焉,斫其名於苕華之玉。苕是琬,華是琰,而棄其元妃於洛,曰妺喜,於傾宮飾瑤臺居之。

十五年,商侯履遷於亳。

商侯履有聖德,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履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曰:“商德至矣,及禽獸。”

商居亳,與葛為鄰,葛伯不祀,湯始伐之。湯曰:“予有言: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聽,道乃進。君國子民,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湯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罰殛之,無有攸赦。”作《湯徵》。

十七年,商使伊尹來朝。

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於王道。或曰,伊尹處士,湯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從湯,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湯舉任以國政。伊尹去湯適夏。既醜有夏,復歸於亳。

二十年,伊尹歸於商,及汝鳩、汝方會於北門。

二十一年,商師徵有洛,克之。遂徵荊,荊降。

二十二年,商侯履來朝,命囚履於夏臺。

二十三年,釋商侯履。三月,商侯還亳,作湯誥:“毋不有功於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罰殛女,毋予怨。古禹、皋陶久勞於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后稷降播,農殖百穀。三公鹹有功於民,故後有立。昔蚩尤與其大夫作亂百姓,帝乃弗予,有狀。先王言不可不勉。不道,毋之在國,女毋我怨。”以令諸侯。諸侯遂賓於商。

二十六年,商滅溫。

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商會諸侯於景亳,遂徵韋。商師取韋,遂徵顧。太史令終古出奔商。

二十九年,商師取顧。三日並出。費伯昌出奔商。

冬十月,鑿山穿陵,以通於河。

三十年,瞿山崩。殺其大夫關龍逄。商師徵昆吾。

冬,聆隧災。

三十一年,商伐夏,作湯誓,曰:“格女眾庶,來,女悉聽朕言。匪臺小子敢行舉亂,有夏多罪,予維聞女眾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眾,女曰‘我君不恤我眾,舍我嗇事而割政’。女其曰‘有罪,其奈何’?夏王率遏眾力,率奪夏邑。有眾率怠弗協,曰‘是日何時喪?予與女皆亡’!夏德若茲,今朕必往。爾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從誓言,予則帑僇女,無有攸赦。”

商自陑徵夏邑,費伯昌為商侯御,克昆吾。敗桀於有娀之墟,桀奔於鳴條。大雷雨,戰於鳴條。夏師敗績,桀出奔三朡。商師徵三朡,戰於郕,獲桀於焦門,放之於南巢。湯既勝夏,欲遷其社,不可,乃遷烈山子柱,而以周棄代為稷祠。於是諸侯畢服,商侯履平定海內,乃踐天子位,是為商湯。

湯封夏之後,至周封於杞地。

太史公曰:禹為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尋氏、彤城氏、襃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戈氏。自虞、夏時,貢賦備矣。或言禹會諸侯江南,計功而崩,因葬焉,命曰會稽。會稽者,會計也。

前代考: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與無王,用歲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終壬戌)。

又云:自禹至桀,凡十九王,合四百三十二年。禹一,啟二,太康三,仲康四,相五,羿六,寒浞七,少康八,杼九,槐十,芒十一,洩十二,降十三,扃十四,廑十五,孔甲十六,皇十七,發十八,桀十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