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真的存在嗎?——丟失的1000年在哪裡?

上文說到禹的兒子啟,發起政變幹掉伯益,打破“公天下”的禪讓制,取代了“家天下”的世襲制。那麼“夏朝”真的存在嗎?人們說的丟失的1000年在哪裡?又是怎麼一回事情呢?接下來講把整理好的文章分享給各位喜歡歷史的粉絲們。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深入人心。根據司馬遷《史記·夏本紀》的記載,大禹因治水有功成為天子,開啟了夏朝的歷史。然而,研究者卻缺乏有關大洪水真實存在的證據,對於夏朝存在的時間也缺乏準確的歷史記錄。上個世紀20年代的疑古學派學者甚至懷疑大禹究竟是神,還是一個真實的人物。由於沒有明確的第一手資料,中國古代史上的“夏商周”斷代,也一直是懸而未決的難題。

很多人對夏朝的瞭解並不多,然而對於夏朝是否真實存在也表示有懷疑,夏朝也成為了考古界的一大謎團。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夏朝是否存在?又是因何滅亡的?

夏朝是否存在?

對於中國來說,貿易始終沒有佔據經濟活動的主要地位,農民的集市貿易主要是小範圍地交換生活必需品。中國古代社會最主要的財富來源不是貿易,而是土地。

因此,城市在中國古代社會並不十分重要,尤其在早期夏商周時代。這兩種不同的財富來源首先造成對金銀等貴金屬的不同態度。

“夏朝”真的存在嗎?——丟失的1000年在哪裡?

夏代疆域圖

在那個年代,中國人對玉石的重視程度超過對金銀的重視程度,而玉石並非用來做貿易中介物的。其次,沒有發達的貿易,自然也就缺乏作為貿易中心的城市,自然也就不會在城市中聚集大量的金銀財富。

“夏朝”真的存在嗎?——丟失的1000年在哪裡?

“夏朝”真的存在嗎

所以,以一個小型城市遺址擁有金銀財寶數量的標準,來判斷中國古代的文明,並不十分適用。即便是殷墟,青銅器等物品的出現,也不是在一個城市裡,而是在一個墓葬中。

在中國的考古發現中,有一個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從年代上說,二里頭文化屬於夏朝。與地中海的各種“文明”相比,中國人只將二里頭稱作“文化”。但是,地中海的每一個“文明”遺址,所能擁有的人口,都只有幾千人的規模,而“二里頭文化”的規模估算可容納十五萬人左右,有的估算更高。

與古希臘的“城邦文明”相比,“二里頭文化”才像一個真正的城市或都城。中國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之所以至今都沒有宣佈“二里頭文化”就是夏朝的都城,主要原因是受了西方近代考古學的影響--在二里頭沒有發現大量的貴金屬。

從“新砦集團”到“二里頭國家”

“夏朝”真的存在嗎?——丟失的1000年在哪裡?

“夏朝”真的存在嗎

1959年夏,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率隊在豫西進行“夏墟”調查時發現了一個超大型聚落遺址,這座遺址的現存規模為300萬平方米(推測至少還有100萬平方米的遺址因被河流切割破壞而消失)遠遠超過“龍山時代”的任何一個城邑(最大的“新砦”也只有100萬平方米左右)。這就是鼎鼎大名的“二里頭遺址”(約公元前1750年-前1500年),其位於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正是後世所說的“伊洛王裡”之處。

據考古學家分析,“二里頭”集團不是由洛陽盆地的原住民聚落髮展來的,而是由其他地方人類移居至此形成的,換句話說在公元前1750年左右這裡突然熱鬧起來,大量人口湧入使得它在極短時間內膨脹為一個超大型聚落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聯想到之前的“新砦集團”我們有理由認為這可能是“新砦”人的一次遷都行動!(“新砦類遺存”的晚段與“二里頭”一期遺存的早段可能同時並存,在此指明以供參考)

“夏朝”真的存在嗎?——丟失的1000年在哪裡?

“二里頭”綠松石龍形器面部

考古發現也證實“新砦”集團跟“二里頭”集團有著密切的關聯,“新砦”遺址曾經出土了一塊陶器殘片,上面刻畫著一個獸面紋樣,這個獸面紋與“二里頭”遺址貴族墓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的面部驚人的相似。再者比照兩者出土的墨玉璋,可以發現其性質有明顯的傳承關係。這些都只是兩者文化相似的眾多例子中的代表,據考古學家的考察在“二里頭”所繼承的“龍山文化”中以“新砦”為代表的“煤山類型”顯然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

總體上看“二里頭”一期遺存分佈西至崤山,北至黃河,東未及新鄭一線,南不過伏牛山。但到了一期的晚段以及二期早段,“二里頭”文化開始了急劇擴張的進程,北抵沁河,西北包含了晉西南一帶,向西突入陝西關中東部、丹江上游商州地區,南及豫鄂交界地帶,向東至少分佈到開封一帶。同時考古學家在這一廣大地區發現了大量的象徵身份地位的陶禮器,這些陶禮器應當是處於政治文化中心地位的“二里頭”所製造並以賜予形式擴散開來的,可以說是這一時期的“二里頭”開始建立起來以禮器為標誌的王朝秩序成為第一個突破地理單元限制的“廣域王權國家”。

回到我們的問題,“二里頭國家”到底是不是文獻記載中的“夏朝”呢?從時間上看,“二里頭遺址”的一、二、三期與我們一般認知中夏代中後期的時間基本吻合(學界對於“二里頭遺址”的“夏”商分界有不同觀點,遺址共分四期,有持三、四分界,有持四期早、晚分界)。如果“二里頭國家”真的是“夏朝”的話,那麼我們就要修正文獻記載了,夏朝並不是一開始就在中原大地建立了王朝秩序,“新砦”很可能是“夏朝”早期的都城,而“夏朝”作為一個與後世商代類似的“廣域王權國家”要到中期才實現。

但是,以上這些都只能是猜想,我們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二里頭國家”就是文獻記載中的“夏朝”。

對於“二里頭文化”的性質判定,我們應該拋開西方考古學形成於地中海考古的結論。否則,我們對於中國遠古時期的歷史證據,只能寄希望於秦始皇之類暴君的出現,才有可能出現財富高度的不合理集中,也才有可能被今天的西方考古學理論所接受。

而對於堯舜這樣的“賢君”,對於那些沒有橫徵暴斂的古代“聖賢”,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從西方考古理論那裡得到金銀財寶上的考古證實。

“夏朝”真的存在嗎?——丟失的1000年在哪裡?

古希臘城邦文明遺址

但是,事實上,中國人工栽培水稻已經有1萬年的歷史,最早的絲織品也有7000年的歷史,而且,我們還不知道中國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重視金銀等貴金屬,也許夏朝人真的“視金銀為糞土” 呢?

“夏朝”真的存在嗎?——丟失的1000年在哪裡?

夏朝開國君主禹

總而言之,西方考古學理論的某些論斷,其產生的背景是地中海的城邦貿易經濟,而這種經濟模式在中國古代並不存在,因此,這一論斷也不應該簡單套用於中國古代考古。

換句話說,尋找或確認夏朝的都城,不能完全藉助西方的考古學理論。至於“二里頭文化”能否就判定為夏朝的都城,還是讓真正的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去下結論吧。

我們以《史記》為例,司馬遷所記載的夏、商、週三代,距離他所生活的時代都相當遙遠,尤其是夏商兩代已經有上千年的距離,因而他撰寫《夏本紀》和《殷本紀》所能依靠的資料只有少量的當時保存文獻和大量的遠古傳說。這就不得不使我們懷疑其記載有多少真實性,有多少是難以證實的神話傳說,夏商兩代真的存在過嗎?

最早從事這項工作的是王國維先生,他對比殷墟甲骨文卜辭中所見商代帝王世系與司馬遷在《殷本紀》所記載的商代帝王世系後認定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中的記載基本可信(司馬遷應當看到了一些今天我們見不到的關於商代的文獻資料),從而使得《史記》有關商代的記載變成了“信史”,文獻中的“商朝”確實存在過。

商代確實存在過,那麼夏代呢?

要知道“夏商周斷代工程”認定商朝的始年約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僅供參考),也就是說如果中國歷史只從商代開始算的話最多隻有3600年而已!從世界史來看這可算不上非常悠久。上百年來學者們一直在尋找夏朝存在的確切證據尤其是出土的文字資料(殷商甲骨文不是象形文字而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這說明甲骨文是由一種更為原始的文字發展而來的,學者們希望找到“夏代”的文字來為文獻記載提供證據),但是考古學家始終沒有找到這樣的證據。

無法證明“夏朝”的存在並不代表中國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是商代,考古發現證明存在著比商朝更早的“廣域王權國家”。

夏朝是因何滅亡的?

夏朝(約前2070年-前1600年)是中國傳統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中原世襲制朝代。一般認為夏朝是多個部落聯盟或複雜酋邦形式的國家。

那麼夏朝是如何滅亡的呢?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國家。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夏朝共傳14代,17王(有說13代、16王,主要是存在太康失政的問題),400多年,後為商朝所滅。

夏朝延續了400多年,到夏桀姒履癸統治時,已是危機四伏。他寵信王后妺喜,重用嬖臣,殘殺忠臣關龍逄,並對民眾及所屬方國、部落進行殘酷的壓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與反對。

“夏朝”真的存在嗎?——丟失的1000年在哪裡?

夏末代暴君桀

《竹書紀年》記載,夏桀“築傾宮、飾瑤臺、作瓊室、立玉門”。《通鑑外紀》記載:“桀作瑤臺,罷民力,殫民財。為酒池糟堤,縱靡靡之樂,一鼓而牛飲者三千人”。

夏桀把自己比作太陽,說:“天上有太陽,正像我有百姓一樣,太陽會滅亡嗎?太陽滅亡,我才會滅亡”。民眾憤慨地詛咒他:“時日易喪,予偕女皆亡(太陽啊你什麼時候要滅亡,我們願意跟你一起滅亡)”。

“夏朝”真的存在嗎?——丟失的1000年在哪裡?

二里頭文化遺址

在夏朝逐漸衰落的過程中,在黃河下游的商部落逐漸強盛起來。商湯繼位後,將部族統治中心遷到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東南),並積極籌措攻夏立國的計劃。

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興兵伐夏,在戰前他舉行了隆重的誓師儀式,《尚書·序》記載:湯“與桀戰於鳴條之野,作湯誓”。

誓師後商湯選良車70乘,“必死之士”6000人,聯合各方國軍隊,採取戰略大迂迴,繞道至夏都以西突襲夏都,夏桀倉促應戰,西出拒湯,同商湯軍在鳴條展開決戰。決戰中商湯軍奮勇作戰,一舉擊敗了夏桀的主力部隊,夏桀敗退後歸依於屬國三朡(今山東省定陶縣東一帶)。

商湯乘勝攻滅了三朡,夏桀率少數殘部逃往南巢(今安徽省巢湖市),不久病死。商湯回師西亳(今河南省偃師市西),召開了眾多諸侯參加的“景亳之命”大會,得到3000諸侯的擁護,取得了天下之主地位,夏朝正式宣告滅亡。

夏朝的存在以及滅亡,是考古學界的一大謎題,不管真相如何,我們仍然需要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去下結論的,希望謎團早日被揭開,還原歷史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