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前总统,竟是《三国演义》里他的后代

三国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时势造英雄,流芳千古的风云人物自然是不少。在他们中,才能卓越、武艺高强的比比皆是,然而能称得上“完人”的却是寥寥无几。曹操疑心自傲、孙权优柔寡断,刘备则仁慈过度。

纵观历史记载,文武兼备且几乎找不到缺点的,唯有卢植一人。

韩国前总统,竟是《三国演义》里他的后代

卢植,字子干,东汉末年经学家、中郎将,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他是刘备的同乡,也是刘备与公孙瓒的的老师。

卢植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再加上出身范阳卢氏这样的望族,声望也很高。在经学方面,卢植也拥有很高造诣,著有《尚书章句》和《礼记解估》等。

卢植入仕后,历任九江、庐江太守,在任期间尽职尽责、广施仁政,因在平息南方蛮族动乱中表现突出,而得到朝廷赏识与百姓爱戴。

然而,当时的东汉,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汉灵帝对此惊惧不已,急召卢植、皇甫嵩等人,拜官中郎将,负责领兵平定动乱。

黄巾军毕竟是以农民百姓为基础的“乌合之众”,缺乏训练且后勤不足,在官军面前很快便败下阵来。

但是在平叛过程中立有大功的卢植,却并没有因此升官加爵,反而险遭罢免,随即押送回京,幸得友人皇甫嵩力保,才得以保住职位和性命。

韩国前总统,竟是《三国演义》里他的后代

虽然“黄巾起义”被顺利镇压,然而汉朝的统治危机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公元189年,灵帝驾崩,军阀董卓以讨伐“十常侍”为名率兵进京,最终把持了朝廷大权。仗着兵权在手,董卓在朝中嚣张跋扈、滥杀无辜。

满朝文武皆畏惧董卓势大,敢怒而不敢言,唯独卢植挺身而出,斥责董卓专权。这样的举动自然令董卓震怒,卢植也因此差点掉了脑袋。最后因为蔡邕的保护,卢植侥幸免去一死,但却因此被董卓罢官。不可不说,若不是卢植的好人缘,遇到皇甫嵩和蔡邕二人,恐怕早已性命不保了。

韩国前总统,竟是《三国演义》里他的后代

​此后,卢植回乡避祸,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公元191年,袁绍敬重卢植的才学,希望卢植能辅佐自己,被卢植所拒,直到两年后去世,卢植一直未曾出仕。

纵观其一生,功勋卓著、一身正气,而且有着极高的学术贡献,能征善战,也是天下闻名的大儒。

他死后,曹操特地拜谒其墓,称赞“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后世的唐太宗、宋真宗也对其赞誉有加。

韩国前总统,竟是《三国演义》里他的后代

不仅如此,卢植后裔可谓能人辈出,在曹魏、西晋政权中受到重用——其子卢毓官至司空(曹魏),封容城侯;其孙卢珽,曾任曹魏泰山太守;其孙卢钦,西晋时期官至尚书仆射;曾孙卢皓、卢志,都官拜尚书。

范阳卢氏的影响力,就这样一直延续到唐朝。在唐朝末年,一些卢氏族人因躲避动乱而前往朝鲜半岛定居,逐渐在当地发展壮大。如今,韩国仍有卢氏后裔三十万人,在政军商界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就是其中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