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姜維11次北伐中原,到底獲得了哪些戰果?

姜維北伐,文學作品中稱為九伐中原,是指三國時期蜀國大將軍姜維北伐曹魏的戰爭。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五丈原。諸葛亮死後,蜀漢的北伐大業並沒有停止。就姜維來說,被後主劉禪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隨後歷任司馬、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

基於此,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自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11次北伐。針對姜維連年北伐中原,有人認為這是在消耗蜀漢國力,也有人認為這是在拖延蜀國的滅亡時間。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死後,姜維11次北伐中原,到底獲得了哪些戰果?是否一無所獲。


諸葛亮死後,姜維11次北伐中原,到底獲得了哪些戰果?


第一次北伐:公元238年,姜維和蔣琬率偏師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

第二次北伐:公元244年,漢中都督王平擊敗曹爽,姜維、費禕前去支援王平。

第三次北伐:公元247年,姜維出隴西,與魏將郭淮,夏侯霸大戰洮西。

第四次北伐:公元249年,姜維獨力與魏國眾多將領作戰,雙方互有勝負。

第五次北伐:公元250年,姜維以羌胡為輔,與郭淮戰於洮西,雙方平手。

諸葛亮死後,姜維11次北伐中原,到底獲得了哪些戰果?


對於姜維來說,前五次北伐主要是偏師進攻,特別是在蔣琬、費禕的限制下,前五次北伐的規模相對較小。至於第二次北伐,實際上主要是漢中的防禦,並且,這場戰役的主導者也不是姜維,而是漢中都督王平。當然,這一情況在費禕遇刺被害後出現改變,也即在費禕去世後,姜維可以執掌蜀漢兵權,從而調動更多的資源來進攻曹魏。

第六次北伐:公元253年,姜維出兵包圍南安,糧盡而退。

第七次北伐:公元254年,姜維出隴西狄道,斬魏將徐質。

第八次北伐:公元255年,姜維與夏侯霸出狄道,大破王經於洮西,王經退守狄道城,後陳泰派兵解圍。

第九次北伐:公元256年,姜維再次出兵,蜀將胡濟失期不至,為鄧艾破於段谷,死傷慘重。

第十次北伐:公元257年,乘魏將諸葛誕叛亂,姜維出兵秦川,魏軍堅守不戰,姜維於公元258年退兵。

第十一次北伐:公元262年,姜維再次出兵,與鄧艾戰於侯和,為鄧艾所破,然後還住沓中。


諸葛亮死後,姜維11次北伐中原,到底獲得了哪些戰果?


由此,姜維真正主導的北伐中原戰爭,實際上是從公元253年,第六次北伐開始,直到公元262年,也即第十一次北伐結束。在六次北伐中原的戰役中,姜維兩次被鄧艾擊敗,兩次沒有收穫而退兵。在此基礎上,只要第七次北伐和第八次北伐,姜維獲得了一定的戰果。

陳壽在《三國志·姜維傳》中記載:明年,加督中外軍事。復出隴西,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進圍襄武,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魏軍敗退。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間)〔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

延熙十七年(254年),蜀漢後主劉禪加姜維為督內外軍事。姜維率軍出隴西,曹魏在狄道的守將李簡舉城降。姜維進圍襄武,擊敗魏將徐質,並將其斬首,魏軍敗退。除了斬殺徐質這位曹魏猛將,姜維在第七次北伐中原時,還姜維乘勝追擊,先後攻破河間、河關、臨洮等地,拔其縣民還蜀。


諸葛亮死後,姜維11次北伐中原,到底獲得了哪些戰果?


也即姜維從曹魏獲得了一定的人口,從而遷入到蜀國。在漢末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之間的較量,主要焦點就是疆域和人口。比如在姜維之前,諸葛亮也曾遷移曹魏的百姓來到蜀地。進一步來說,相對於曹魏和東吳,蜀漢的人口一直是最少的,因此,如果無法攻城略地,那麼,能夠從曹魏獲得一定數量的人口,也是有助於蜀漢國力增長的事情。

最後,在第七次北伐獲得一定戰果之後,姜維又在第八次北伐時重創曹魏大軍。姜維第八次北伐中原,也被稱之為洮西之戰。公元255年(魏正元二年)魏大將軍司馬師病亡,其弟司馬昭控制魏國大權。蜀漢衛將軍姜維得知後,督率車騎將軍夏侯霸、徵西大將軍張翼等數萬人討伐曹魏。姜維在洮西大破曹魏雍州刺史王經,斬殺魏軍數萬餘人。

一定程度上,洮西之戰可以說是姜維對曹魏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也即讓曹魏損失了數萬兵馬。在漢末三國時期,蜀漢的兵力總共還不到10萬人。所以,姜維實際能調動的兵馬,不過數萬人。基於此,在洮西之戰中,姜維不僅兵力沒有優勢,還是客場作戰,結果卻造成數萬魏國大軍的陣亡,這放得任何歷史時期,都是了不起的戰績了。


諸葛亮死後,姜維11次北伐中原,到底獲得了哪些戰果?


綜上,雖然姜維一生前後11次北伐中原,但是,實際上,姜維只主導了後六次北伐中原的戰役。在這六次北伐曹魏的戰役中,姜維斬殺了一位曹魏猛將(徐質),從曹魏遷移部分人口充實蜀漢,並讓曹魏付出了數萬兵馬的損失。特別是最後一項,無疑延遲了曹魏發動滅蜀之戰的時間。換而言之,如果沒有姜維的多次出擊,曹魏很可能早就能集中兵力,從而在公元263年就發動消滅蜀漢的戰役了。所以,姜維北伐中原,自然不是一無所獲的,而是頗有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