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皇叔”其實不是皇叔,羅貫中聰明反被聰明誤

在《三國演義》的開篇第一回,劉備一出場,就亮出了自己漢室宗親的招牌:“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姓劉名備,字玄德。“這個細節,是符合正史記載的。《三國志劉備傳》裡寫的明白:”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

“劉皇叔”其實不是皇叔,羅貫中聰明反被聰明誤

劉備

在《三國演義》裡,劉備打起這塊漢室宗親的牌子,在中原到處遊蕩,誰見了都得給點面子,曝得大名。到了第二十回,劉備隨曹操前往許都,跟漢獻帝敘舊,自報家門:“臣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劉雄之孫,劉弘之子也。”直接引了《三國志》的記載。

但羅貫中再往下寫,就有點不對勁了:”帝排世譜,則玄德乃帝之叔也。帝大喜,請入偏殿敘叔侄之禮。帝暗思:“曹操弄權,國事都不由朕主,今得此英雄之叔,朕有助矣!”遂拜玄德為左將軍、宜城亭侯。設宴款待畢,玄德謝恩出朝。自此人皆稱為劉皇叔。“這個“劉皇叔”,其實大大地有問題。

“劉皇叔”其實不是皇叔,羅貫中聰明反被聰明誤

《三國演義》書影

羅貫中是個細節控,他為了讓這段情節顯得更真實,在書中添加了一段細節,把從漢景帝到劉備中間每一代的名字都補了進來:

“帝教取宗族世譜檢看,令宗正卿宣讀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勝生陸城亭侯劉貞。貞生沛侯劉昂。昂生漳侯劉祿。祿生沂水侯劉戀。戀生欽陽侯劉英。英生安國侯劉建。建生廣陵侯劉哀。哀生膠水侯劉憲。憲生祖邑侯劉舒。舒生祁陽侯劉誼。誼生原澤侯劉必。必生潁川侯劉達。達生豐靈侯劉不疑。不疑生濟川侯劉惠。惠生東郡範令劉雄。雄生劉弘。弘不仕。劉備乃劉弘之子也。”

如果他不添加這段細節,讀者也許打個馬虎眼,含糊過去就算了。但既然羅貫中這麼認真,提供瞭如此詳細的譜系,我們不妨就來算上一算。

先看漢獻帝這邊的世系傳承。以高祖劉邦為第一代的話,第二代是惠帝、文帝,第三代是景帝,第四代是武帝,等等等等,這是西漢的帝王世系。東漢帝王世系裡,光武帝劉秀是景帝一支,景帝是第三代,劉發第四代,劉買第五代,劉外第六代,劉回第七代,劉欽第八代,劉秀恰為第九代。

“劉皇叔”其實不是皇叔,羅貫中聰明反被聰明誤

漢獻帝

從劉秀這裡繼續數,明帝是高祖十世孫,章帝第十一代,殤帝第十二代,安帝第十三代,順帝、桓帝同為十四代,靈帝十五代,到了漢獻帝劉協,正是高祖傳下來第十六世孫、景帝的第十四世孫。

那麼我們回頭檢視一下羅貫中給劉備排的這個世系。景帝第一代,劉勝第二代,然後劉貞、劉昂、劉祿、劉戀、劉英、劉建、劉哀、劉憲、劉舒、劉誼、劉必、劉達、劉不疑、劉惠、劉雄、劉弘,然後是劉備。

“劉皇叔”其實不是皇叔,羅貫中聰明反被聰明誤

光武帝劉秀

排到劉備這裡,是高祖第二十一世孫,景帝十九世孫。人家漢獻帝劉協是景帝十四世孫,你劉備是景帝十九世孫,前後差著五輩兒呢。別說皇叔了,你當人家玄孫都不夠格,得叫來孫……

羅貫中本來是嫌三國志說的太模糊,有心替劉備正正漢室宗親的名分。想不到編得激情過剩,筆下一打滑,劉備瞬間矮下去好幾輩,真是太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