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真是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嗎?

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本來是貶曹揚劉地,但是不知為啥他卻把後主劉禪寫成了一個百無一用的昏君懦夫。導致一直到現在在世人的心目中,劉禪是平庸昏君扶不起來的阿斗罷了。更有人稱之為“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


劉禪真是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嗎?

劉禪是阿斗不假,但他真的扶不起來嗎?他真的如世人所說的是個昏庸、愚鈍甚至有些弱智的君主嗎? 大家如果有空可以看看《三國志》諸葛亮曾稱讚劉禪,少主智量甚大。諸葛亮不會阿諛奉承,陳壽也不會弄虛作假,所以劉禪絕不是羅貫中所寫的那麼無能。 
劉禪真是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嗎?​ 

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也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縱觀整部三國史,劉禪擔任蜀漢皇帝共計41年,在三國所有君主裡在位時間最長。其中,諸葛亮輔佐劉禪11年,在諸葛亮駕鶴西遊後,劉禪又穩穩的做了30年皇帝。在那個群雄迭起的年代,劉禪能執政30年他肯定有過人之處。 
劉禪真是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嗎?​ 

劉禪私生活奢侈腐化,譙周和董允當眾大臣之面勸柬,劉禪也不生氣,說的說聽的聽老雀日老鷹,他沒有一怒之下大開殺戒。所以他的度量非常大,他不僅有容人之量,而且頭腦清晰善於用人,且能做到用人不疑。

劉禪作為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一國之君,他有自己的一套治國理念,絕對不是昏庸低能之輩。 此間樂不思蜀 可能是他最大的詬病,從而讓後人對其口誅筆伐。 但是話說回來大軍壓境下士兵的傷亡一定會很大,而且很有可能招致屠城,讓百姓遭殃。劉禪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開門投降。劉禪投降後北上到達洛陽,被封為安樂公。

劉禪投降以後,司馬昭在一次宴請蜀國君臣時,故意讓人彈奏蜀地音樂,來觀察劉禪的反應。那些大臣聽後都面露悲憤之色,只有劉禪一人不悲反笑,高興的不得了。司馬昭當時就跟人說,一個人沒有心肝怎麼可以到這種地步?後來司馬昭又去問劉禪,你還想念蜀國嗎?劉禪馬上回答:“此間樂,不思蜀。” “樂不思蜀”這個成語從此誕生。這也成了劉禪一生的詬病。猛一看,劉禪的確是無恥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可大家想想,劉禪不如此回答又能如何? 他沒有為了個人虛無的名譽而置百姓生死於不顧,他更為了百姓免遭塗炭而身背了數千年的罵名。所以我說劉禪是個仁義之君,大家以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