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城區經濟靠前的西安,為何一說總量就沒影了?根子在於縣域經濟

根據統計,在全國主要城市中,2019年西安的GDP總量處於24的水平,相對於2018年下滑了幾位,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更是位居中後位。

主城區經濟靠前的西安,為何一說總量就沒影了?根子在於縣域經濟

主城區經濟繼續耀眼,放眼整個中西部也是很出色的。雁塔2000億+,未央碑林長安三個1000億+,但是蓮湖新城灞橋高陵則不溫不火。(暫未包含西鹹新區)

西安市下轄的11區、2縣GDP則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其中更是有6個區、縣出現了GDP負增長。蓮湖新城太令人失望,佔據主城位置,這番光景也是令人唏噓。

主城區經濟靠前的西安,為何一說總量就沒影了?根子在於縣域經濟

今天重點不在這,主要說下這些郊縣區,具體是以下六個:

高陵區、閻良區、臨潼區、鄠邑區、藍田縣、周至縣

高於300億:高陵

200~300之間:閻良、臨潼

200億以下:鄠邑,藍田,周至

主城區經濟靠前的西安,為何一說總量就沒影了?根子在於縣域經濟

2018年,西安市的 GDP是8627.08億元(未加西鹹),從上面可以看出遠郊七區縣GDP總計1827.99 億元,對西安經濟的貢獻率只有21.2%,還不到西安市經濟 總量的四分之一 。

而在2016年,西安市的 GDP是6257.18億元,這遠郊七區縣GDP總計1685.55 億元,對西安經濟的貢獻率為26.94%。

從2016到2018,遠郊區縣在西安經濟的總量佔比,從26.94%降到21.2%,可以說是非常危險的一個信號。

主城區經濟靠前的西安,為何一說總量就沒影了?根子在於縣域經濟

2018年,由於秦嶺原因,對這些平原本來就很少的山區郊縣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排除這個原因,深究背後的問題所在,這是西安經濟發展中必須重視一個難關。

有對比才能看見問題,相比於陝西的百強縣(神木,府谷,韓城),要麼具備能源優勢,要麼工業強勢(韓城則兼而有之),不太具有參考性。這裡選取與西安市區縣情況相近的蘇州張家港市、成都都江堰市進行分析對比 (以2016年數據為基礎)。

主城區經濟靠前的西安,為何一說總量就沒影了?根子在於縣域經濟

(1)總體比較分析。

西安市區縣的經濟發展雖然在逐步增長,但是與蘇州張家港、成都都江堰主要經濟指 標相比較,還存在較大差距。

(2)農業現代化,產業化

從第一產業相比較,西安市區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較少,對農產品的精加工、深加 工,提升其附加值方面做得還不到位,在知名農產品塑造上做得還不夠好,比如戶太八號葡萄。

主城區經濟靠前的西安,為何一說總量就沒影了?根子在於縣域經濟

(3)第二產業的角度

張家港市 、都江堰第二產業增加值分別高於高陵臨潼鄠邑(周至藍田不算,以生態為主),且龍頭企業較多,對當地經濟貢獻很大。

主城區經濟靠前的西安,為何一說總量就沒影了?根子在於縣域經濟

從數據來看,西安市區縣大型龍頭企業較少, 缺少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經濟主體 的作用發揮得還不夠。

所以,差距主要在這幾方面

1、經濟總量偏低,總體實力較弱。

在歷年的全國百強縣評選中,全國約30個縣 (市 、旗 ) 的GDP進入了“千億俱樂部”,江蘇、山東、浙江等沿海省 份遙遙領先,西安市無區(縣 ) 人選 。與全國百強縣域經濟對比,西安的縣市規模小,體量弱,發展水平遠低於全國百強縣。

主城區經濟靠前的西安,為何一說總量就沒影了?根子在於縣域經濟

2、西安內部發展差異較大,沒有做到很好的輻射作用。

3、產業特色不顯著,發展缺乏協同性。大部分區(縣 ) 產業定位仍不盡科學,產業結構表現出低層次化、趨同化。產業規模不大,產業集群化程度不高,工業經濟發展不 足, 除高陵長安區外,其他區(縣 )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較小,帶動輻射的能力不足,缺乏產業競爭力。

主城區經濟靠前的西安,為何一說總量就沒影了?根子在於縣域經濟

4、投資少,基礎薄弱,缺乏規劃,招商亂象。開發區與區縣要結對行動,尤其在招商引資方面發揮開發區的招商優勢。有效整合區縣各類園區。將適合縣域經濟發展的項目,優先落戶在區縣,促進優勢互補、合作多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