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手指》道出家庭惨剧的背后:逃避等于纵容,溺爱等于杀害

《红手指》是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著作的长篇小说,出版3个月后销量即达到100万册,并获得日本纪伊国屋“年度最佳图书”的称号。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日本的普通家庭,工薪族丈夫回家后发现青春期的儿子掐死了一个女童,妻子为了包庇儿子,逼迫丈夫掩盖真相。

抛尸公园后,这家人引起警察的怀疑,于是丈夫计划嫁祸给患有痴呆症的母亲。

最后在刑警的启发和母亲的诱导下,良心未泯的丈夫选择说出事实的故事。

作者东野圭吾擅长将复杂的人性和社会问题融入离奇怪诞的犯罪故事中,由此让人在案件的步步推理中感受人性之恶善。

《红手指》道出家庭惨剧的背后:逃避等于纵容,溺爱等于杀害

一、两个家庭,一地鸡毛,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书中写到的家庭不止两个,但着重描写了主角前原昭夫一家和调查案件的刑警加贺一家。

前原昭夫

普通的中年工薪族,早出晚归,辛苦工作。妈妈一直和妻子不和,假装得了老年痴呆,在最里面的房间生活,只有前原的妹妹来看她时才会展现幸福开心的一面。

妻子的身心只围着儿子转,从不在意丈夫。

有次儿子在学校被欺负了,前原没法解决,只能责怪自己儿子,导致父子关系闹僵。

后来丈夫有了外遇,夫妻俩更加更加没有心情管儿子的事情。

儿子在母亲的宠溺下越发叛逆,甚至有次在餐桌上和父亲大打出手。

夫妻俩都知道儿子有恋童的迹象,但是任由发展,没有及时干预。

等到儿子诱骗掐死一个几岁的女童后,事情开始变得不可收拾。

妻子坚决不肯报警,以死威胁丈夫放弃自首,于是两人开始密谋瞒天过海。

前原的心里对痴呆症母亲早就心存厌恶,遇到这档子倒霉事后,心里就不断冒出一个阴险罪恶的想法:把罪名都推给母亲。

《红手指》道出家庭惨剧的背后:逃避等于纵容,溺爱等于杀害

刑警加贺

加贺从来没去看过他,两人的感情在外人看来从来都不好。

加贺的父亲也是警察,由于经常忙于工作,疏于对家庭的照顾。

导致了加贺母亲离家出走,最后母亲独自一人凄凉孤死在公寓里。

加贺的堂弟小时候经常受到加贺父亲的照顾,所以舅舅生病后经常去看望。

但舅舅好像不想堂弟去看望,总让他专注在工作上。

堂弟对加贺的不孝和舅舅的退让感到生气,对加贺很有意见。

后来他也当了刑警,被分派和加贺一起调查女童被害一案。

《红手指》道出家庭惨剧的背后:逃避等于纵容,溺爱等于杀害

《红手指》电影截图

二、失去的关爱,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爆发导致无可挽回的伤害

当儿子在学校被人欺负的时候,作为父亲,前原从来没有挺身而出维护自己的孩子,导致了儿子一直遭受同学的欺凌。

在这个时候,本该保护他的父亲,就已经成了帮凶。

当儿子有恋童倾向的时候,没有人拦阻和教育,只是听之任之。

妈妈推给爸爸,爸爸则逃避家庭教育的责任,侥幸想着“可能过段时间就会好了吧”。

这时的父亲,又成了观望这场悲剧不作为的旁观者

母亲和妻子不和,他从来没试过解决两者的矛盾,而让孙子和老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最后让孙子在妻子的看护下,越陷越深。

前原只顾自己的工作和职位,只想到眼前自己的痛苦,把家里一切大小事推给妻子。

这时候,从不主动处理家庭矛盾的父亲,就变成了双手插兜的甩手掌柜。

所以,纵观前原的种种表现,一直唯唯诺诺,敷衍逃避。

在外遇到诱惑,又立马缴械投降,对妻子不忠从没悔过。

一句:“家庭生活,本该如此”,看得出他就是个不负责任的逃兵,是导致家庭不幸最大的根源。

《红手指》道出家庭惨剧的背后:逃避等于纵容,溺爱等于杀害

三、溺爱与爱,差一字即成千里,不正确的爱成了推波助澜的帮手

或许是与前原结婚从没得到爱,妻子把对一个人的好全倾泻在孩子身上,却没想过这到底是不是对他好的正确方式。

法国教育家卢梭:“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盲目的爱,与不爱一样,在拖孩子入深渊方面,向来特别管用。

妻子没有想过,溺爱不是爱,纵子如杀子,这是更大的伤害。

四、父母爱情的正确示范:不能陪你到生命尽头,那就跟随你的脚步,体会你的一切痛苦

“你知道她是怎么去世的吗?”

“据说在仙台的公寓里被发现…“

加贺点了点头。“一直一个人生活,没有人探望,孤单地去世。

我爸一直为这件事耿耿于怀。临死的时候,我妈该多想见见独生子啊!

所以我爸决定他也要孤单地死去。我是这么对他保证的,在他咽气之前,绝对不来探望。”

加贺的父亲,因为愧对妻子,在妻子独身离世后,很想弥补。

他不能原谅自己,竟给挚爱的人如此伤害,于是和儿子约定,自己一人独自养老。

直到死去,再不和加贺相见。

前原的母亲也是这样一个很有勇气的人,相守多年的丈夫因为老年痴呆症病逝了之后,她也在家假扮老年痴呆。

一来体验一番老伴去世前的痛苦,二来借此和不待见她的一家隔开,只愿和女儿分享快乐。

《红手指》道出家庭惨剧的背后:逃避等于纵容,溺爱等于杀害

五、孩子教育的正确示范:孩子犯错,父母不逃避不纵容,才是给他最好的保护

“前原先生”,”加贺说,“你母亲为了不让你们走错路,无声地发送着信号。你还记得最初捡手套的情景吧?手套上沾着恶臭,你母亲在借此告诉我那里就是犯罪现场。我们怀疑到你的时候,你又犯了新的错误,所以你母亲就涂红了手指。”

“是要把我送进……罗网吗?”

“不是。”加贺严厉地说道,“世界上没有哪个母亲会把自己的儿子送入罗网。她是为了让你回头。”

没人知道前原的母亲是在假装痴呆,她一开始就知道孙子犯了无可挽回的错误。

前原在和妻子商量转移尸体的时候,她就了解到了一切。

儿子的行为,她看在眼里,寒在心里。年老体弱的她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让他悔过

于是在前原凌晨搬尸体的时候,她突然冒出来,想提醒他要知难而退。

在警察上门的时候,她突然戴上前原搬尸体时候所用的手套,上面沾着被害少女被掐死后失禁留下的尿液。

但是儿子只当她是痴呆病犯行为失控,并急于给向警察解释掩饰过去。

最后母亲没办法了,只能用口红将手指涂成了红色,她想让儿子看到后知道,嫁祸给她是会穿帮的,因为尸体身上并没有留下红色的印迹。

但是这些都被儿子略过了,因为前原从来就没好好看过自己的母亲。

最后妹妹给刑警建议,让哥哥去拿母亲的拐杖,上面有哥哥小时候给母亲做的木牌。

看到木牌后,前原果然想起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和爱,一瞬间崩溃了,跟妻子说他再也隐瞒不下去。

换做是纵容孩子的母亲,一定会为了让孩子脱罪,去想尽办法掩饰罪行。

就像前原的妻子八重子,第一时间就跳出来想替儿子扛罪,可她未曾想过,扛得过这次,未必抗得过下次。

最近的“昆明恶霸”孙小果,被执行死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他的每一次犯事背后,都是其父母在外,为他奔走摆平,息事宁人。

明末清初的教育家黄宗羲曾说:“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宠爱,是教导他成人。

守规矩、懂礼节、知分寸、识大体,才是对他最好的保护之策。


我是 ,一个有梗有温度的头条小条主,欢迎关注,与你分享更多情感方面的温暖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