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睡前沒有吃夜宵,為何第二天早上卻血糖“飆升”?

譚叔一直堅持每日定時測量血糖,就在最近這段時間,他發現自己的血糖出現了異常。明明自己沒有吃夜宵的習慣,在睡前測血糖還在正常範圍,但是到了第二天早上起床再測,血糖卻“飆升”了起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明明睡前沒有吃夜宵,為何第二天早上卻血糖“飆升”?


專家:皆因“黎明現象”作怪

“吃完晚飯後我就沒有再吃東西,血糖怎麼還會高呢?”譚叔表示非常不解,於是前往醫院詢問醫生。通過動態血糖監測,醫生髮現譚叔是典型的糖尿病“黎明現象”。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陳小燕表示,“黎明現象”是指糖友的睡前及夜間血糖正常,但在凌晨4~7點出現高血糖的現象。通常情況下,凌晨4點以後正是人體分泌多種激素的旺盛期,如腎上腺皮質素、胰升血糖素、生長激素等,都在此時進入峰值。因人體內除胰島素是降糖激素外,其他激素都屬於升糖激素,如糖友的胰島功能差,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來對抗升糖激素的作用,則會出現血糖水平增高,從而造成“黎明現象”。


明明睡前沒有吃夜宵,為何第二天早上卻血糖“飆升”?

此外,若糖友經常熬夜,導致生物鐘日夜顛倒;有焦慮、抑鬱、神經衰弱等問題;服用糖皮質激素類等升糖激素類藥物,或是服用某些抗真菌藥物、抗焦慮藥物、免疫製劑等,也會不同程度地增加胰島素的抵抗,進而造成“黎明現象”。

夜間高血糖,血栓更易“找上門”

陳小燕認為,“黎明現象”提示譚叔整晚處於高血糖狀態,而且夜間高血糖的危險性遠遠大於白天高血糖。

“由於夜間人體處於睡眠狀態,血液流動速度相對緩慢,此時高血糖更容易引發血栓的形成,增加中風、心梗、猝死等的風險。所以,當患者發現早晨空腹血糖等於、甚至高於睡前血糖時,一定要給予重視。”陳小燕說。

在臨床中,陳小燕發現,很多糖友只測空腹血糖,或早餐後2小時血糖,忽視睡前血糖。因“黎明現象”不會給患者帶來顯著的不適症狀,如此一來,就容易忽略“黎明現象”的存在。有當糖友測量全天不同時間血糖,尤其是測量睡前和空腹血糖時,才能及早發現具體的血糖問題。

注意與“蘇木傑現象”相區別

當糖友們發現早晨空腹血糖等於甚至高於睡前血糖時,並不能簡單地推斷是“黎明現象”。想要證實“黎明現象”,糖友還要測量夜間2~3點的血糖值,最準確的方法是測量動態血糖,它能幫助發現整個夜間甚至於全天的血糖波動情況。

如患者沒有條件,也可由家屬在不驚醒糖友的情況下,在夜間2~3點間起夜幫助其測量。但用此種方法測量值沒有動態血糖準確。


明明睡前沒有吃夜宵,為何第二天早上卻血糖“飆升”?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測量結果顯示是低血糖,則可能是“蘇木傑現象(也稱為反應性高血糖現象)”所致。陳小燕提醒,雖然“黎明現象”與“蘇木傑現象”都會造成早晨空腹高血糖,但其治療方法完全不同,如誤將“蘇木傑現象”當做“黎明現象”治療,很可能造成生命危險,所以糖友一定要明確鑑別。

調整用藥方案可有效控制血糖

陳小燕指出,當糖友被證實為“黎明現象”,通常需要在睡前加服降糖藥,或是使用中效或長效胰島素。中效胰島素的達峰時間大約在6~8小時,在晚上10點注射中效胰島素,其作用高峰時間剛好與升糖激素分泌高峰重合,可從而有效控制血糖穩定。

“另外,糖友還要找準導致“黎明現象”的原因。例如,因合併其他疾病而需要糖友服用中長效激素類藥物的糖友,在中午或晚上服用該類藥物很可能會造成“黎明現象”。當調整到早上服用,則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黎明現象”的發生。”陳小燕說。




指導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 陳小燕

通訊員/韓文青

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