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策:為什麼我對中國房地產仍然充滿信心?

劉策:為什麼我對中國房地產仍然充滿信心?

此時此刻,房地產從業人士的心裡估計都涼涼的,房地產悲觀情緒蔓延,房地產又一次到了十字路口。

原因無非幾條:第一,對中國經濟及中美貿易戰下中國前途的擔憂;第二,調控仍然持續,至今未見放鬆跡象;第三,上半年融資收緊,疊加下半年銷售去化速度減緩,而導致的對企業現金流風險的擔憂。

總之,當前日子不好過,熬著吧又看不到希望,大概如此。

針對這個情況,在今天集團地產總經理訓練營上,我跟在座的各路諸侯核心表達了一個意思,那就是對地產仍然要有信心,要樂觀。

這並非是簡單的無知者無畏的情緒,而是理性思考後的結論。

首先,必須樂觀,這沒得選。這是因為,第一,如果中國發展、中國經濟出現大問題,房地產誰也跑不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沒有房企可以全身而退,獨善其身。第二,如果中國房地產出現大問題,中國經濟就會出現大問題,所以房地產就不能也就不會出現大問題,中美貿易戰其實只是擾動因素,只要中國金融和地產能夠保持穩定,中國經濟就能基本穩定。

其次,辯證看待當前房地產形勢。當前房地產市場,尤其是8月份以來,各地房地產市場確實出現了上門來訪量銳減,銷售去化降低等不利因素,但是這是否意味著房地產不行了呢?在這裡請大家回顧幾個基本事實:

第一,從2016年以來,調控一直在持續,但是房地產市場是否真的受到了很大沖擊呢?2017年房地產銷售額達到了13.7萬億,歷史的最高峰,而這是在房地產嚴厲調控的基礎上發生的。

第二,即使今年,房地產銷售額截至11月份仍然是正增長,那意味著今年房地產銷售額可能又將創歷史新高。

第三,當前中國房地產城鎮化率仍然只有58%,在達到70,80%的高峰之前,房地產市場將持續保持每年13,14萬億的規模,仍然是需求最旺盛的市場,這個基本面沒有變化。

第四,即使到現在,部分城市一推盤就秒光的現況仍然存在,縱觀30多個典型主流城市的去化週期,大部分還是保持在6-12個月的合理區間,市場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壞。

所以,在房地產銷售額屢創新高的背景下,對房地產市場悲觀不符合基本的事實,只不過在政策強壓、市場情緒轉變之後,房企之間的競爭壓力確實增大了,觀望的客戶多了,房子沒有那麼好賣了,融資變得更難了,現金流確實更緊張了,但淡市下,拼的是狹路相逢勇者勝,在房地產銷售額仍然在13萬億以上的高位下,需求是存在的,只不過是需要競爭升級,提升內功,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再次,寄希望政策好轉,本質上心態是靠天吃飯,房企不能一直期望能夠永遠在最好的政策面最好的行情下去發展,以後的障礙和挑戰會更多,關鍵是克服依賴心理,與其說形勢不好,不如說不要再指望用行情來掩蓋企業能力的不足。後續房企必須更加註重投資精準,一次做對,高質高效運營,在現金流和利潤的約束下實現企業有質量的發展。

最後,對企業對個人而言,人生其實就是一次次選擇和進化的結果。當大家預期都一致的時候,其實沒有什麼超額收益或者彎道超車的機會,反而是在市場出現重大分歧,企業不同的判斷不同的策略,會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做出正確選擇的才有可能在大家都減速或者都在觀望的時候一腳油門就衝出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