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策:租賃企業不是洪水猛獸,租金價格不可能被操縱

劉策:租賃企業不是洪水猛獸,租金價格不可能被操縱

今天早上,看到了在各大微信群流傳的一篇文章,標題很是聳人聽聞,說中介哄搶租賃房源,販毒都沒它賺錢。作為租賃行業發展的見證者和推動者,我深知租賃行業的艱辛,絕大部分公寓運營商目前還處於燒錢階段,可以說,行業目前90%以上的運營商還處在虧損境地,盈利問題尚未破解。

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更是引起了我的憂慮。租賃行業正處於發展的十字路口,如果未來政策導向或者行業發展方向錯誤,那麼受衝擊受傷害的就不僅僅是個別企業,而是整個行業。特別是近期相關部門約談了相關租賃企業,當前對租金監管的建議和風聲也是甚囂塵上。

在這樣的時點,對社會普遍關注且反映強烈的租賃價格問題作出合理解釋,理性分析租賃市場當前的現狀及企業行為,推動租賃市場健康發展,是研究者的使命。

一、租賃企業能夠決定租賃價格嗎?

早些天,前我愛我家研究院胡景輝院長炮轟自如、蛋殼公寓,批評其為了擴大規模,以高於市場正常價格的20%到40%在爭搶房源,人為抬高收房價格,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這給了公眾一個印象,似乎目前租金上漲是由租賃企業推高的,再聯繫到萬科在深圳開展萬村計劃,輿論對此的各種抨擊和熱議。

那麼,租賃企業能夠決定租賃價格嗎?

這需要回過來看租賃行業的市場結構,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在壟斷市場或者可以形成特斯拉的市場,價格是可以被操縱的,而在充分競爭市場,價格是由供需雙方的力量決定的,單個企業是市場價格的接受者,而非決定者。

反觀租賃行業,目前還是一個高度分散的市場,按照當前很多機構的統計,機構化租賃企業目前市場佔比還不到2%,顯然,2%的市場份額遠遠達不到決定100%市場價格的程度。

實質上,不僅僅現在,即使擴展至很遠的將來,租賃行業仍然會是一個高度分散的行業,以租賃市場化程度最高也最成熟的美國租賃市場舉例,其公寓分為重資產持有和輕資產運營兩大類。

劉策:租賃企業不是洪水猛獸,租金價格不可能被操縱

其中,重資產運營類前50強市場份額佔比才9.6%,輕資產運營前50強份額要更高,但是也才15.3%。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具備決定市場價格乃至影響市場價格的能力。

二、怎麼看待租賃企業高價拿房?怎麼看待由於租金上漲而受到衝擊的租房者?

既然租賃企業無法決定市場租金價格,那麼怎麼看待租賃企業高價拿房?以及由此帶來的局部租金價格上漲呢?

首先,租賃企業高價拿房,背後反映的是每個企業對未來市場的預期不一樣,況且每個企業的核心能力不一樣,資源不一樣,發展策略也不一樣。

比如不同企業,對未來租金上漲的看法就不一樣,有的認為當前中國房價高企,租金回報率只有1-1.5%,與國際上4%-6%的租金回報率相比,當前租金是被低估的,因此,對未來租金漲幅抱有樂觀預期,自然就敢以更高的價格拿房。

劉策:租賃企業不是洪水猛獸,租金價格不可能被操縱

再比如,有的企業就是傾向於先規模擴張,在達到臨界點後可以分攤管理費用,進而在算大賬時能夠算的過來,這也是一個策略。

更主要的,租賃企業也是一個經濟人,自身一定有自身成本的考慮,相信沒有一個人是做活雷鋒。

所以,無論激進還是保守,這兩者,應無優劣之分,也無好壞之別。只要沒有違法違規,就應該把它看做正常的市場競爭行為,就應該鼓勵競爭而非加大限制,讓管理效率更高,服務更好的機構來運營房源,讓優勝者能夠脫穎而出。

除此之外,有不少人批評租賃企業高價拿房後,要想不虧本,必然推高租金,這個說法筆者是不認同的。

第一個,每個企業運營效率是不同的,不同企業其出租率、空置率、管理效率等方面有差異,高價拿房不代表一定會高價出房。

第二個,犯了刻舟求劍的錯誤。比如萬科在深圳的萬村計劃,之前有媒體批評萬科拿了房源後租金漲了很多,實際上,此租金非彼租金,萬村計劃對原有租賃房源是進行了升級改造的,最終租賃價格實質上含有對產品裝修和升級投入,不能無視這一點。

第三個,要相信租客不是愚蠢的,他也會做比較。如果同樣的產品,別人租1500,你租2000,那不是自尋死路嗎?與其說租賃企業抬高了租金,不如說租賃企業是新市場需求的發現者,其發現了租客希望擁有更好居住條件的需求,進而通過產品升級改造來滿足。

當然,這會帶來一個新的問題,就是原來只能承受600的租客,現在升級改造後變成1500,這部分人租不起了,怎麼辦?這本質上是存量房源供給不足所引起的矛盾,關鍵還是要擴大供給,比如藍領宿舍供給,關鍵還是要鼓勵租賃多渠道供給,落實商改住、工改住,集體用地建租賃用房等多種措施,滿足中高端房源需求,減少中高端房源需求對低端房源的衝擊和替代。

三、需要怎麼樣的市場秩序和政府監管?

租賃市場剛剛發展,離成熟還很遙遠。特別是制約租賃市場發展的很多基礎設施還很不健全,比如租賃土地供給,金融工具的支持,租賃企業的扶持,稅收的優惠,消防等法律法規。

租賃企業作為租賃行業發展的主體,應該看到,其對市場的成熟,對租房質量的提升,對租客需求的滿足,對推動行業發展,這些成績是主要的。

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亂象,這個需要強化市場秩序,做好監管,但是,不能因噎廢食,更不能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掉了。租賃行業需要政策,但是需要好政策,筆者認為政府應該大力加強上述租賃基礎設施建設,讓之前好的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做好宏觀指導和引導,但是不應該介入過於微觀。

比如,對租賃價格這塊,筆者認為這是引導租賃企業正常發展,以及引導租客選中目標房源的價格信號,租賃企業對外租賃價格,這應該是企業自主行為,反對過於微觀的監管和干預,租金價格本身不應該成為管制的目標。一旦管制,最終的結果必然是房源供給減少,租客更加不好租房,租不到好房。

再比如對於低端人群的住房保障,應該鼓勵藍領公寓,員工宿舍的發展,而不是通過價格控制來滿足這部分人需求,應該加大供給來實現。

另外,要改變過去房地產行業發展中,行業協會缺位的情況,主要都是政府和市場的博弈,在租賃行業發展過程中,要高度重視租賃協會的作用,做好政府和企業溝通的橋樑,做好協會自治管理,發揮協會作用,由原來兩位一體變成"政府-協會-市場"三位一體,共同完善租賃這個生態體系。

房地產行業多年調控及其結果,已經是前車之鑑。

作者簡介:劉策,系廣東省房地產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公寓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不動產學院客座教授,曾主編或參編房地產行業暢銷書5部(含國內首部存量地產主題著作),先後對話數百位地產生態鏈總裁,發表專業類文章數百篇,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單位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