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策:萬科10年一次性收租180萬,到底是在打劫還是做雷鋒?

文/劉策

這幾天最火爆的消息,莫過於碧桂園的通宵出圖和萬科的10年出租房源一次性收租180萬了。

4月12日,北京萬科宣佈其第一個自持租賃項目萬科翡翠書院將啟動預租,租戶需要一次性付清首個租期內的全部租金。如果租一套90平方米三居室,按照1.5萬元的月租金計算,十年全部租金將達到180萬;如果租一套180平方米的四居室,按照3萬元的月租金計算,十年全部租金也將達到360萬。

於是乎,有人驚呼,萬科式打劫來了!對此,筆者認為,這塊地對萬科來說是燙手山芋,萬科寶寶心裡苦,但是自己的拿的地,含淚也要開發完,萬科這個項目不是在打劫,當然也不是想做雷鋒,從戰術上算不過賬,但是戰略上算的過賬。

一、萬科這個項目租金其實並不貴

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有幾個理由:

第一個,這個項目是高品質社區,容積率只有1.78,裝修也是按照高端改善的標準來裝修的,投入很大,租金自然高,且一萬多的租金並不高,像朝陽區國貿附近一個30平米的單間或者一房一廳都到10000了,所以客戶承受力也沒問題。

第二個,萬科在此項目上先後投入100多億,按現有租金水平來算,這個項目回報率也只有2%,並不高,從這個角度來看,萬科不僅不是周扒皮,反而是活雷鋒。

第三個,按照目前的租金價格十年不變,這個相當於用不斷貶值的貨幣來鎖定不斷升值的資產包,鎖定未來租金上漲的空間,這個租約包價格從長期來看是低估的。

二、這個項目對萬科是個燙手山芋,萬科寶寶其實心裡苦

外面人驚呼被萬科打劫了,但萬科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其實這對萬科是燙手山芋,萬科自持租賃住房這塊燙手山芋如果一直留在表內,對萬科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第一,拉低資產週轉率,當這塊資產放在萬科表內的時候,那麼由於它並不能變為收入,所以相當於分母增加,但是分子它沒有增加,所以會降低資產週轉率,相當於降低了整個資產結構的流動性。

第二,惡化利潤表現,當租金回報率覆蓋不了利息支出的時候,這塊利潤是負的,相當於自持資產這塊還會使原有的利潤惡化,降低利潤率和最終ROE。

對於萬科來說,這個項目從戰術上是怎麼也算不過賬的:

首先,客戶在哪?從目前的租賃的主流客群人來看,主要是以高端改善客戶為主,但是該項目在五環外,除了本地高端客戶有租賃意願外,在市中心工作的客群選擇的可能性並不大,然而本地客戶中有沒有這麼多以家庭為單位的高端改善客戶,該項目對客戶吸引力如何,且客戶是否有意願願意通過貸款一次性支付10年租金,這也是存疑的,總之這個項目出租率壓力是挺大的。

其次,目前的租售比,遠遠沒有辦法去打平利率,萬科目前貸款利率也是租金回報率的兩倍以上,持有的經濟邏輯是不成立的。

再次,商業模式閉環如何打通。如果寄希望於通過REITs實現資產的退出,但目前整個資產包也無法按照正常的市場房價來實現退出,即使這單萬科找了合作方,自持資金收回來了,後續的項目怎麼處理也是難題。

三、明明不賺錢,萬科為什麼還要做?萬科要做活雷鋒嗎?

筆者當然不認為萬科想做活雷,戰術上算不過賬,但是戰略上是算得過賬的,這個項目我覺得至少起到了幾個積極的作用:

第一個,樹立了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率先垂範的好形象。作為龍頭企業,在新的市場環境下,理應身先垂範,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讓房地產迴歸到正常的經濟屬性,而不至於被打上太多的民生和政治標籤。另外作為龍頭企業,理應為行業租賃運營模式探索新路。

第二個,此舉為萬科參與北京集體租賃用地提供了契機。北京最近在積極推動國企參與租賃用地建設,這相當於是塊肥肉,但是目前只有北京國企能夠切入,而萬科已獲准也參與集體土地租賃地塊,進而為後續切入城市更新提供了契機。

第三個,從萬科目前的資產體量和銷售額來看,100億也只是個小數目,幾百分之一,受得了,更何況這個項目根據媒體報道,萬科自有資金部分已經替換為合作基金投資了,不存在自有資金盤活壓力。

第四個,不管這個項目商業模式前期有沒有想清楚,先把地拿下來,商業模式摸索著摸索著可能就出來了,成功了就是行業先驅,失敗了,退一萬步講,萬科鬱總不也說了,租賃業務是不應該掙錢的,自己吹的牛逼含淚也要把它吹完。

所以,想想之前恆大出讓萬科股權虧70億,大家覺得恆大真虧了嗎?哪個不讚許老闆英明?萬科這100億投資可以類似思考,政府是講道理的,不讓你掙錢,但也不會讓你虧呀,萬科這榜樣做得好,以後有好處自然也會想著萬科,對於萬科鞏固北京市場,是有戰略意義的。

四、萬科模式無法複製,租賃市場發展不需要政府讓利,但需要改變土地出讓金繳納模式

萬科這個項目不管其戰略或者戰術上是否算得過賬,筆者認為在行業層面複製時很難的,企業的運行不能脫離基本的經營約束而存在。從行業層面來說,目前的租賃用房定位高端改善與大的政策導向並不完全一致,屬於供給端的錯配,一方面並沒有增加中低端租賃住房,另一方面從住房供給角度來看,類似項目越多,也相應減少了原本可用於銷售的市場住房供給,加大了房屋銷售供求失衡壓力,加大了房價上漲壓力。

但是發展租賃住房,不管是政府讓利,還是企業做雷鋒,這都不能持久,都走不通,要從根子上解決這個問題,還不如對土地出讓金的繳納模式進行變革。對於原來一次性繳納土地出讓金模式改為總額不變,但按年繳納土地出讓金。

這個模式一方面政府土地出讓金收入沒有減少,第二個也減輕了企業一次性支付鉅額土地出讓金的壓力,兩全其美,多好!

從美國的經驗來看,租金市場的發展與REITs的發展息息相關,只有REITs蓬勃發展,才能打通租賃商業模式的閉環,才有可能出現這種機構化的供給。

而REITs的發展與租金回報及利率的關係密切相關。在目前租金回報率與利率倒掛的情況下,REITs也很難去大規模的推開。只有從政府層面改變目前的土地出讓金的繳納模式,實現土地出讓金的分年繳納,才有可能在經濟邏輯上走通,使租賃能夠真正成為跟房地產開發並駕齊驅的第二條腿。

這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