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背不孝罪名也要跟洋人打得火熱,明治小天皇被誰挾持了?

1853年,美國海軍少將馬休·佩裡率軍艦兵臨日本。

沒有一來就開炮,大概他們覺得,日本人會配合開放國門。

儘管早在一年之前,荷蘭國王就已寫信給德川幕府,告訴美國人將來的消息,但當他們真正看到深目勾鼻各色頭髮的洋人時,還是嚇了一跳。

他們說,這事我們得考慮一下,得告訴天皇,明年再來吧。

第二年,美國人又來了,雙方簽訂了神奈川條約,鎖國兩百餘年,只對清朝跟荷蘭開了條門縫的日本,捲入世界近代史進程之中。

1867年,堅定攘夷的孝明天皇暴亡,江戶幕府,也在尊王倒幕運動中,只餘最後一口氣。

1868年,薩摩、長州兩藩以及攘夷派公卿控制下的朝廷,對徵夷大將軍德川慶喜步步緊逼,雙方大打出手。

這年11月,戰局基本確定了,天皇一方,將勝。

列強也是有點惴惴不安的,因為這個朝廷,其道德基礎,就是要把洋人趕走。

他們在觀察著,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子們,會在幹倒幕府之後,為他父親爭光,向各國宣戰嗎?

不過,疑慮很快就打消了。

所謂的攘夷,以前確實是真心的,但現在,更流於收買人心的口號。

寧背不孝罪名也要跟洋人打得火熱,明治小天皇被誰挾持了?

(右邊是攘夷武士 劇照)

當下層百姓和攘夷武士浪人們扛著槍舉著刀,跟另一批保衛傳統——也就是由幕府來統治——的武士大打出手的時候,那些在攘夷運動中躥升的中下級武士跟大名們,早就看明白了——

這世道,要玩得轉,還是要跟洋人混。

混好了,有錢了,有船了,有槍了,才能跟他們談條件,才能打敗他們——珍珠港時,大概就有很多日本人覺得,儘管來得太晚,但報仇的機會還是來了。

硬拼是不行的。

命都沒了,還怎麼攘夷呢?

所以,巖倉具視,三條實美這些鐵桿攘夷派朝臣,安排了英國法國領事跟天皇的會見。

這種在孝明天皇看來比吃蒼蠅還難受的事,他兒子做起來,竟是那麼自然。

如果他在天有靈,肯定要罵巖倉具視他們——

寧背不孝罪名也要跟洋人打得火熱,明治小天皇被誰挾持了?

(曾經恨洋人的巖倉具視)

你們這些渣渣,老子屍骨未寒呢,就慫恿我的寶貝兒子跟洋人見面,你們這是害他不孝啊……

你們這些渣渣,想把老子的日本賣給洋人吧?我早就知道連德川那些蠻子都比你們靠譜……我搞公武合體,嫁妹妹給將軍,你們早就恨死我了吧?

俗話說,有怎樣的皇上就有怎樣的大臣,你統仁天天叫著要攘夷,我們難道不順著?

再說,我當時是真的想攘夷啊。現在形勢變了……我站到幕府大員們所站的位置,才知道,口號喊起來容易,把實事幹好太難……玉碎一死了之容易,活下來為更多人服務太難……

我們要知難而上嘛……

反正,他們根本顧不得什麼孝明天皇了。

明治天皇此次巡幸江戶——現在叫東京——之前,主要祭拜的都不是父陵,而是神武天皇以及吸收大唐文化,進行大化改新的天智天皇……

《明治天皇1852-1912》寫到:

1869年1月5日和6日是,天皇接見了外國使節……這在日本前所未有。如果我們想到孝明(他認為外國人出現在神聖的日本國土是對神明的可怕褻瀆)才駕崩不到兩年,就會更加驚訝。年輕的明治天皇,不僅願意滿足外國人的要求,還對他們非常友善——書裡沒說的是,表面是16歲的天皇下的各種詔書,實際,有決定權的是他身後的人。

寧背不孝罪名也要跟洋人打得火熱,明治小天皇被誰挾持了?

(明治末期的外教)

幾十年後,當那些已經垂垂老矣的攘夷派日本人回過頭來看這段歷史,是痛恨於自己的被欺騙,還是覺得城裡到處有路燈,兒女們能穿著流行世界的服飾,老婆能用著更為舒服的化妝品,也蠻安逸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