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还小莫计较!"7岁孩子"童言无忌"语出惊人,谁错了?

童言无忌"这个词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孩子们还处在不是很懂事的年纪,难免会说出一些让人觉得尴尬的话语。只是,是不是所有的"童言无忌"都该被原谅呢?

"我儿还小莫计较!"7岁孩子"童言无忌"语出惊人,谁错了?

宝妈小玉是开心果妈妈近两年刚认识的一位朋友,有一个6岁的女儿。为了工作方便,结婚多年,小玉和老公孩子一直在市区的娘家居住,每个周末、过年过节都会到乡下去看看婆婆。

上一次小玉回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小玉老公的弟弟也回来看婆婆。小叔子一家常年在外打工,都已经4年没回来过了,这一次,7岁的小侄子也跟着回来了。

两个孩子差不多大,正好可以一起玩耍。只是,俩孩子玩了还不到半个小时,女儿便大哭了起来,小玉立即去看发生了什么。女儿带着哭腔说:"哥哥抢我的洋娃娃,还把头发全部剪了!"

小侄子在一旁听了,立即大吼起来:"我拿你一个洋娃娃怎么了!这个家的东西,以后都是我的,你爸以后死了,家产也是我的!谁让你不争气,是个女的!"

小玉听了,很是愤怒,上去就要教训小侄子,这时候妯娌立即冲上前说:"我儿子还小,你也莫要计较,也得像个长辈不是!"婆婆听了,也立即在一旁附和道:"就是就是,童言无忌么!"

小玉很清楚,这哪里是什么童言无忌!孩子语出惊人,分明是因为婆婆的偏心教育,只因为小叔子家的是儿子。婆婆一直对小叔子家多有偏袒,小玉从未计较,只是没想到,婆婆将这份心思还打到自家身上来了,忍无可忍,小玉便收拾东西带着女儿回家了。

孩子说错话就是"童言无忌"?家长该仔细思量自己的教育

1、"童言无忌"有时候也是一种"不尊重"

开心果妈妈之前看过一个真实的小故事:在地铁上,有一个女孩儿穿得非常靓丽,因为是夏天,也穿得非常清凉,回头率很高。

其中,就有一波10来岁的孩子,看的是目不转睛,这让一些大人觉得很尴尬,便对这群孩子进行了教育。谁想,其中一个孩子说:

"穿这么少,露这么多,不就是给别人看的么!我们怎么就不能看了!"

孩子说完,大家的目光便纷纷集中在那个女孩儿身上,让她很是尴尬,到了下一站,便匆匆下车了。孩子这样的话,真的是"童言无忌"吗?并不是,这是不尊重。

孩子的一句话,既然能被称为"童言无忌",那么肯定是让谁尴尬了。对于大人而言,所说的话让别人尴尬,那么有时候是不懂得尊重别人,那么孩子也是一样。因为孩子还不知道尊重,所以说话才会口无遮拦。

开心果妈妈建议,如果你家孩子也有说过让别人觉得尴尬的"童言",那么家长应该给孩子上一堂课,叫做"学习尊重"。

孩子懂得尊重他人,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便会让人觉得舒适,这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有好处。

2、"童言无忌"有时候是因为父母自己言行不端

父母的言行,便是孩子最好的参照物。更多时候,孩子说的话,做的事,其实就是在模仿父母。

因此,父母在听到孩子那些所谓的"童言"时,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有过"言行不端"的时候,被孩子学了去。

3、"童言无忌"可能是孩子"自私"的开始

"童言无忌"在很多时候,会给别人带来伤害,可见,在孩子说出这些话之前,他并没有思考过,这些话说出去之后,对别人造成的伤害,也就是孩子并没有"换位思考"。

一个不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更多时候只会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很容易成为一个"自私"的人。

所以,如果孩子有"童言无忌"的行为,家长一定要进行教导、归正,否则,这便是孩子"自私"的开始。

开心果妈妈寄语:

真正的童言无忌,是孩子说出一些可笑的话,但是也只会说出一次,在此之后,家长便需要对孩子的"认知"进行完善。而错误的童言无忌,是伤人的,是错误教育的后果,家长们切莫在"护短"了,还是需要通过正确的教育手段,才能够让孩子走上更好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