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橡皮,咬铅笔,吃手指,写作业磨蹭,一场强迫症与拖延症的对决

孩子写作业磨蹭,每天都上演拖延症和强迫症的对决

小丁是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但是他的父母却一直揪心着他的学习。尤其是最近特殊时期在家上网课,每天的学习时光都避免不了一场鸡飞狗跳。因为小丁写作业时总是东看西看,一会儿玩橡皮,一会儿咬铅笔头,一会儿吃手指,一写作业不仅有拖延症,还有强迫症,写错了非要用橡皮使劲擦,直到破一个洞才停手。在家听课根本就坐不住,坐不到十分钟,人还在思绪不知飞哪了,二十分钟,人和思绪都不在电脑旁了。为此,小丁妈妈特别头疼。

看新闻经常能看到家长因辅导孩子写作业,被气得血压升高住院。出现这种情况,也已经见怪不怪了,很多家长都会遇到上面这样的问题,而且即使你坐在他旁边盯着,一笔一划指导他写,孩子也未必能改变写作业磨蹭的毛病。

玩橡皮,咬铅笔,吃手指,写作业磨蹭,一场强迫症与拖延症的对决

为什么孩子写作业这么磨蹭?

很多父母特别纳闷,明明玩都时候皮得跟猴子似的,动作麻利。为什么一到写作业孩子就特别磨蹭了?是孩子不爱学习吗?还是我的我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无时间观念,条理性差

洋洋今年上小学二年级。爸爸妈妈为了能让他安心学习,每天都把他的生活安排得面面俱到。

可洋洋写作业总是爱磨蹭,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老师都布置了什么作业。作业乱无章法,有些题经常会做错或漏做。妈妈特别苦恼。洋洋做作业之前准备文具也是很混乱。每次总是等到写错了,才发现没有准备橡皮;铅笔折断了,才发现没有准备削笔刀,一会儿拿这个一会儿拿那个,这中间磨磨蹭蹭就花去好多时间。这是一个写作业条理性比较差的典型案例。

“该写作业了。”“到练琴时间了,别看电视了!”“该洗澡了!”常常能听到家长这样一遍一遍地提醒孩子、催促孩子,家长总是替孩子安排好了时间,孩子当然不用操心怎么安排时间了,也就很难有时间观念了。孩子没有时间的概念,写作业、做事磨蹭也就是自然的事了。

玩橡皮,咬铅笔,吃手指,写作业磨蹭,一场强迫症与拖延症的对决

二、“橡皮综合症”,追求完美

写作业稍微有一丁点不规整都必须用橡皮不停地擦来擦去,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橡皮综合症”。稍微有一点点不整齐或者不干净的地方,就马上擦掉重写,所以花的时间就长了。这种“完美主义者”的孩子写作业慢很多是父母们训练出来的,许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是完美的,样样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比如作业:即使有一丁点儿不好的地方,父母都严格要求孩子改好写工整,这样要求的最终结果,不是孩子写作业慢就是对学习害怕。根本原因是孩子学习压力大,心情焦虑,怕出错。所以,这种"橡皮综合症"孩子的父母,自己回想一下,是不是平时对孩子都各方面要求过于严苛了?

三、被逼无奈,故意磨蹭

这是一种被动的磨蹭,是被父母逼出来的磨蹭。

许多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在做完学校的作业后再做些题目。所以,每天加了许多“妈妈作业”。写完了老师的作业,我还要写妈妈布置的作业,写完妈妈布置的作业,爸爸的作业又来了,总之就是没有玩的时间……还不如慢点写呢!”

没想到“磨蹭”还成了孩子的一条对策。若是爸爸妈妈总给孩子加“父母作业”,孩子会开始有意识的慢,久而久之,渐渐地养成习惯,就真得变成磨蹭的坏习惯了。

玩橡皮,咬铅笔,吃手指,写作业磨蹭,一场强迫症与拖延症的对决

四、统感失调,协调性差

还有一种情况容易被家长忽视,孩子磨蹭的原因还可能是孩子感觉统合失调。

当今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都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在幼儿时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儿童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导致孩子出现感觉统合障碍,比如:

▲ 思维和手不能同步

有些孩子思维和手不能同步进行,尽管思维比较快,但是表达和书写都比较慢。做作业时很慢,每次写作业时,由于他思维比较快但是表达和书写太慢,所以就会经常写错、漏写、跳字甚至串行。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样的孩子普遍不太善于交流,有时还会出现说话吞吞吐吐,甚至轻度口吃的现象。

▲ 手眼不协调

有些孩子写作业时总是慢慢腾腾、歪歪扭扭,而且经常是写在横格线下面的,还爱横跨两格。经常就是看着“惯”却写成“贯”,看着“朋友”写成“明友”。写字速度慢,经常在考试时答不完题,而且做题时还经常出错,成绩差。这种孩子就属于手眼不协调,由于不协调所以写作业就会很费劲,经常会写字出线、出格、还会出错。这样总会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慢慢的就会很讨厌甚至恐惧写作业。

玩橡皮,咬铅笔,吃手指,写作业磨蹭,一场强迫症与拖延症的对决

如何改善孩子写作业磨蹭

心理类畅销书作家武志红曾经说:“监视加逼迫孩子做作业虽然会很快看到积极的效果,但是却会在深层次破坏孩子的自发性,打乱孩子和学习之间的链接,孩子会有一种被父母入侵和抵抗这种入侵的对垒,不管最后作业写得好还是不好,都会有大量的能量损耗在这种拉扯中。”那么,如何做能够才能改善孩子写作业磨蹭呢?以下几个小方法值得家长们试试。

▲ 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

有些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会在一旁陪伴,但家长可能是看看手机,或是做一些与孩子写作业无关的事情,这时候孩子看到家长这样的行为也会心里不平衡,为什么自己在写作业,而父母就可以干其他的事情?有的家长为了关心孩子,中途不是送水果就是倒水给孩子喝,这其实也是这干扰孩子,不利于孩子专心写作业。所以家长要尽可能的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比如可以坐在一旁看孩子的书本,或是在一旁练字等,保持安静,尽量不要发出任何噪音,这样才能提高孩子写作业的效率,也会给孩子培养一个好的习惯。

同时孩子学习的地方要简洁、整齐,尤其是书桌,准备好所有要用到的文具,但不要堆放玩具等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

玩橡皮,咬铅笔,吃手指,写作业磨蹭,一场强迫症与拖延症的对决

▲ 善用小闹钟

用闹钟督促孩子做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地完成作业。闹钟是他最好的催促。同时,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体验到了成就感,不再把作业当作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更加自觉。按考试的要求做完今天的作业,其余时间就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安排。设定好考试的时间闹钟,让孩子在做作业有一种紧迫感。久而久之,孩子做作业的速度也就快了,准确率也会慢慢提高。

▲ 100%理论。不帮孩子代劳,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条理性

心理学上有种说法,叫 100% 理论。世界上许多事情都遵循 100% 理论,如果我们有 20% 不做,孩子就能完成 20%,如果我们有 80% 不做,孩子就能做80%。

写作业时不知道有什么作业,文具准备不齐全,对各科作业的先后顺序没有条理……这样写作业当然慢了!这种情况家长要教会孩子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让孩子自己动手安排自己的事务。如果父母都帮孩子做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实际上就被父母剥夺了。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适当指导孩子做事的顺序和条理。甚至可以让孩子帮忙父母做点家务,这样孩子就慢慢学会规划和条理。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你就让孩子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

玩橡皮,咬铅笔,吃手指,写作业磨蹭,一场强迫症与拖延症的对决

▲ 作业分段

有些孩子由于年龄较小,专注力的持续时间相对也会比较短,他们的专注力持续时间一般在 15—20 分钟左右,如果让他们连续做作业超过 20 分钟,就容易走神。这时家长可以先了解孩子当天的作业量,如果作业太多,可以把作业分割成两个或三个阶段。如第一次规定做 15 分钟,完后休息一会,然后再规定一个 15 分钟,再休息。当孩子的注意力提升之后,往后所定时间就可以慢慢延长,等养成高度集中学习的好习惯时就不用再分割时间了。

▲ 训练注意力本身

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的特点。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因此,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可进行一定的训练,以提高注意力。比如:

☞ 玩扑克游戏

取三张不同的牌,随意排列于桌上,让她盯住某一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那张牌的位置。若她猜对了,就胜。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这种方法能使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而游戏又是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玩起来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每天坚持玩一阵,注意力会有所提高。

☞ 买一些智力训练的书

孩子们通过观察、分析来寻找答案,具有鲜明的益智游戏特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和专注力。比如绘本《德国专注力养成画册——糖果屋》。当然,市面上还有很多类似的书目,都是可以作为训练和提高孩子专注力的办法,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她报出来。

玩橡皮,咬铅笔,吃手指,写作业磨蹭,一场强迫症与拖延症的对决

▲ 想方设法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

人们都是这样,对于喜欢有趣的事都乐意去做,而对于枯燥乏味的事,则是能拖则拖。所以,对于不喜欢写作业的孩子,父母要尽量调动孩子写作业的兴趣。

比如:通过游戏的方式、竞赛的方式来安排作业。比如:可以用计时的方式完成某一项作业,规定时间完成了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等。

玩橡皮,咬铅笔,吃手指,写作业磨蹭,一场强迫症与拖延症的对决

上面这几个专治孩子写作业磨蹭,要是你家的孩子也有这个坏毛病,可以试一下。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家长可能会受不了孩子的磨蹭变得很生气,但这时可不能随意发火,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否则孩子情绪低落,可能更容易出错,算是一个恶性循环。陪孩子写作业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家长要做好思想准备,尽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希望家长们能根据自身孩子问题,对症下药,逐步改正孩子写作业磨蹭的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