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高中生的自述:如果真的單親,也沒什麼所謂


一個高中生的自述:如果真的單親,也沒什麼所謂

關於單親。

當今社會,離婚彷彿是一種潮流,越來越多的孩子過小的失去了完整的家庭,出現越來越多的單親家庭。

如果你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你會是什麼心理?大部分人應該是自卑吧。

當我們聽到一個人是出自單親家庭的,第一反應都是這個孩子不正常吧。因為他們從小沒有受到過完整的關懷,沒有父母完整的愛,因此有很多孩子會偏激,比如十分叛逆油鹽不進,不懂得尊重人,目中無人再或者更嚴重的情況。因此,在我們的印象中,單親家庭的孩子就是有缺陷的。

他們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偏激行為呢?我身邊有很多的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們當中會有一些有偏激行為,比如根本不聽長輩的話,不懂禮貌和長輩頂嘴。這些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是因為家長過分的溺愛孩子。

我的表弟就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家裡人認為父母的離婚給他造成了傷害,因此過分的溺愛這個孩子。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想怎樣就怎樣。以至於十五六歲的孩子還不會自己疊被子。但是他情緒很不穩定,有次因為家裡的小狗在屋裡亂尿就抓起小狗狠狠地扔了出去。

大部分家長認為沒有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沒有讓孩子在一個完整的家庭中成長完全是自己的責任,因此一味地溺愛孩子,孩子要星星絕對不給月亮,即便孩子有了錯誤行為也不及時糾正。希望以此來補償孩子。

就這樣,孩子養成了恃寵而驕的性格。認為他無論怎麼做家長都會包容,就因為他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家長就理應慣著他。時間一長,這種偏激性格就養成了。

一個高中生的自述:如果真的單親,也沒什麼所謂

其實,我認為大可不必。雖然離婚是父母造成的,但是,他們褪去父親母親的身份,他們也是完完全全的一個人,他們有權利去選擇自己的生活。當然,他們這樣是傷害了孩子,但是,總比兩個過不下去的人硬撐著,將婚姻中的裂痕一點一點撕開給孩子看好吧?

我的朋友雖然不是單親家庭的孩子,但是她的父母也處於離婚的邊緣。最後不離的原因當然是因為孩子。他們覺得還是應該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因此,即便摩擦不斷爭吵不斷還是選擇將這段支離破碎的婚姻堅持下去。

隨著孩子的增大,越來越多的問題出現了。家中的父母不斷的爭吵,我同學說,回到家裡,迎接她的常常是嘶吼的父母,家中根本沒有人說話,父母雙方都帶著氣,常常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把她當成出氣筒,在家中待著,如同煎熬。

後來她瞭解到,母親早就不想過下去了,但是為了她繼續堅持著。而父親呢?出軌外遇,甚至當著孩子的面將小三帶回家中。她明白父母早就沒有感情了,可為什麼要死撐?因為他們不想讓孩子成為單親,彷彿成為單親就扣上了“異類”的帽子。

其實並非如此,這種條件下生長的孩子,內心也不會健康。倒不如單親家庭,還能活的沒有這般壓抑。

我認為,作為單親家庭的孩子,我們不該產生自卑的心理。我們沒有比別人缺少什麼,只是父母不在一起生活,但是,這未必不是一件幸事。

拿我自己舉個例子吧。

我就是一個單親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我爸我媽在我一出生時就離婚了,我的記憶中沒有爸爸。當然,小時候的我經常哭鬧著問媽媽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別人家的孩子,幼兒園舉行活動時可以是爸爸參加或者一家三口,而我只有媽媽,當時的我為此哭過好多次。

後來慢慢長大了,我想明白了。其實我沒有缺少什麼,與其在一個父母雙方貌合神離的家庭中,倒不如單親家庭。我能成熟的比別人快,而且我不用去接受他們婚姻的裂痕。

其實細想想,我們不能太自私。不能因為“我想要爸爸媽媽在一起”而禁錮父母。其實他們也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我從來不反對我媽媽和誰在一起,因為我認為這都與我無關。

總有一天我會長大,我會離開家去更遠的地方,去組建我自己的家庭。我不可能陪我媽媽一輩子。能陪她的,只有她的伴侶。

她問我怪她選擇離婚嗎,沒有讓我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我想了想,我不介意。如果問我的話,我願意她離婚。

一個高中生的自述:如果真的單親,也沒什麼所謂

因為如果不是實在無法挽救這段婚姻,她是不會離婚的,我不能要求她委曲求全的為了我和一個自己不愛也不愛自己的人生活一輩子,去湊活一輩子。

我沒那個權利,她想和誰過一輩子,那是她自己的決定,我沒有權利去幹涉。雖然我是單親家庭,但是我的爸爸媽媽都對我很好,他們雖然離婚了,但是我依舊是他們的孩子。

關於單親,沒什麼所謂,我們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因為自己的一己私慾去約束父母。因為他們也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有權利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