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電商要循環漸進 有時候捷徑是最遠的路——自述 共勉!

1、坎坷的經歷

我們選擇了部分原創和高定價,其實是被逼的,遠離產業帶沒有優勢只能賣點別家沒有的貨,自己做成本高,所以定價自然就貴一些。但是品質我們也是選好的,所以是夾縫中求生存選擇了這條道路。

做電商要循環漸進 有時候捷徑是最遠的路——自述 共勉!

好在自己有一些粉絲作為啟動流量,否則沒有技術優勢沒有貨源優勢是必死無疑的,這也是很多網紅風格店鋪早期的樣子。那時候要想的就是怎麼活下來。對於不賺錢這個事,我想的是我沒有能力賺快錢,就賺長久的回頭客的錢,所以我一直比較在意品質和服務。到今天我們店鋪都是4.8,4.9,4.9金牌賣家。

我是怎麼活下來的呢?大概是勇氣和莫名其妙的死磕吧。2年創業持續投入不見回報,大部分人都不會這麼幹的。在第一個店鋪上升期,遇到售假,然後重開新店上大促,開始了店鋪真正的旅程。

接下來講下入過的坑。先說攝影吧,我也知道淘寶賣圖片的,但是之前我圖片和風格就是不好。就很著急,在大促之後痛定思痛也花了血本找商業拍攝,出來的東西畫風很雷人,市場也並不買賬。其實不是商業攝影不好,他們技術什麼真的很好。但是我們是服裝,當模特是紅人,表現力就受到侷限肯定沒有專業的好,加上攝影師一天的費用成本,模特心裡覺得錢都花了一定要拍完,攝影師想的趕緊拍完好結算,所以當然出不了好片。

除了找商拍,還找了代運營。一味的把希望寄託在別人的技術更好,自己不好,羨慕會開車的,羨慕會看數據分析數據的。然後白白花了幾萬塊的血汗錢,對於一個只能自負盈虧的小店來講,真的心在滴血。這時候發現,別人幫不了你,而我又不擅長技術,只能作罷。但是從這開始,我不在寄希望於外力,開始回顧自己的內功。這裡距離開新店,過去了半年,人家都說有時候捷徑是最遠的路。

捷徑會不會變成遠路 (多選)
0
0%
捷徑是最遠的路
0
0%
捷徑不是最遠的路

那時候不明白自己該幹什麼,執著於傳統運營,執著於引流,內功都沒做好,後來看明白了。傳統運營我都不擅長,我們團隊除了客服,沒有電商行業的人。因為短板比較多,就開始找差異化,做減法從單點突破,一個一個去找自己的上升點,循序漸進的做。

在視覺等內功還沒解決好的時候,明智放棄了直通車引流活動,不要讓自己陷於一種疲於奔命的感覺。開始埋頭做內功,首先保持一定比例的原創,基本賣的好的款都是原創款;然後做視覺升級,視覺方面,是重新定義了店鋪風格,由於競爭力優先資源優先,我們是先找市場上沒有的風格細分,然後以我們的特點進行重構。

然後第一個臺階上去之後,再加上鑽展直通車之後,就好多了(現在來看技術部分的話,我覺得,基礎好,技術能擴大效能,不然會本末倒置)。攝影和美工我們都是自己搞,雖然不夠專業,但是在能力欠缺的情況下,也沒完全想透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多次磨合,一次拍不好拍2次,雖然說不夠專業,但是能夠及格了。這點的話,比一些其他商家的成本省不少,因為模特和攝影師都是很貴的。

2、15天跨越層級

大促的時候,我的一些指標是遠高於行業平均的,比如銷售額/轉化率/客單價,接近行業優秀,但是在流量上卻相差甚遠。我的個人判斷是,我如果要上升,我要怎麼留住新來的流量,而且什麼時候上升最快呢?我認為是行業從流量低谷到旺季的時候,剛好我們類目是春節之後就是旺季,我個人認為這個是個非常好的機會。在我技術能力為零的情況下,能借勢成長最好的時間節點。

所以我所有的籌備都圍繞這個展開,要讓別人看你一眼願意下單試試你,那我覺得大家得有個好印象吧,那就是視覺。視覺方面,我們自己制定了優化的計劃,1月新片風格出來,市場測試不錯,就舊品翻拍,完成了店裡70%以上產品視覺跟新。

第二是產品準備,春款,我是1月在淡季就上架了,我們這個類目的季節性不是絕對性的,相比女裝,還比較軟一點,這時候把基礎銷量,買家秀等都準備好了 開春了,佈局好了的2個春款,和去年一些秋冬款就開始起量了。就在這個時候,流量和層級排名,銷售額蹭蹭蹭的就開始往上漲,基本一鼓作氣,半個月時間就跨了一個層級。

為了視覺考慮,我們優化了剩下的30%,部分款下架;並且,去年我預估了增長,但是沒有想到這麼大,備貨還是有些不足。所以在層級上升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疲軟了,我們也不著急,就開始進入休整期。

3、內部調整優化

整個上半年我都把團隊目標定調為內部調整優化:

1、是做好業務流程梳理和標準化。

2、是計劃性系統性構建。

業務流程優化上,我因為不是技術流,獲取的流量是真的不能浪費啊,所以我在客服上算是投入了比較大的成本。

激勵機制(高提成/上班時間對等分配/半月實行一次獎勵,銷售額最高的有額外獎金500-1000不等。我沒有設置其他太多項)。我認為客服只有在認真幹客服的時候,才能做出成績,所以我又招了另外一個客服,2個客服,等額工作,等額培訓,等額的機會。然後形成指標獎勵機制,去激發客服的熱情和戰鬥力。

平時沒事的時候我自己要兼職一會兒客服的,我都有去觀察問題的原因,怎麼解決。如果有人多問顧客1句話,可能這單的成交額是不一樣的。但是,怎麼讓他們能多問這一句,而不是老闆要求呢?這個時候就是看驅動力了,激勵獎金是外部驅動力,怎麼能比另一個客服差,這是內在驅動力。所以重要的還是內在的驅動力,但是外部的激勵也是不能少的。

我覺得發展過程中要能待人好,敢分贓,不然誰跟著你幹。不要去算計別人,創造的價值永遠是老闆最多。銷售明星評選是每半個月,以紅包的形式發放,這個講究是來源於確定性給人的滿足感。

做電商要循環漸進 有時候捷徑是最遠的路——自述 共勉!

合作共贏時代主題

1個星期,週期太短,而且1個星期客服工作量沒辦法對等,那麼半個月剛好,不長不短,利於持續保持大家的衝勁。衝半個月就能實現額外利益,這個難度不大,如果換成是1個月,那麼很有可能持久力不能到達。大家有一種爽點都是,網上買東西希望明天就能到,一樣的,我得到的獎勵我希望能儘快實現。

之前我很痛苦的是一早一晚,都有顧客諮詢。但是通過強制上班時間去要求客服,他們還是在摸魚。導致天天是他們下線了,消息全部都到主賬號上,我還半夜當客服。後來想怎麼才可能讓他們自己主動去接待顧客(當然在不違反人性的角度上)那就是額外激勵了。讓他們自己想掙更多,不想放過每一個顧客,然後這樣子才可以構建一個良性循環。

實施新的客服政策後,果然沒有顧客再跑到店主那裡去告狀的事情了,每個客服把自己的顧客都服務的很好,從赤兔數據來看,客服轉化率,客單價也是明顯高於從前。

業務流程標準化

減少出錯,提高效率,責任人/權利明確。這樣才有放手的可能性,不然老闆天天盯著還天天出錯,不得給累死。我不是特別擅長寫東西,我們團隊有擅長的 ,處女座,就交給她了。現在她幫我執行店鋪的日常管理,我就有店長了,可以只操心業務了。

在團隊發展的過程中,怎麼有效建立業務流程,識別團隊成員的技能,能比較合適的安放他們,這樣大家都能得到想要的效果。目前團隊,基本沒有流失,人員情況比較穩定,氛圍也比較好。有事說事,老闆錯了就是錯了,一樣痛批,不留情面。

計劃性和系統性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雖然解決問題,應對突發的能力是要有的,但是天天都這樣,就會疲於奔命,完全沒有節奏,非常痛苦。

很多事情很重要的是節奏感,有了這整個團隊都比較默契,目標也容易統一,更好發光發熱。和產品設計中的版本迭代比較像,在什麼時候推出,什麼時候更新1.0/1.5./2.0都是有計劃的。對於我們來講,重要的就是3件事,產品,業務發展,資源構建。

但是在哪個節點做什麼事,這個就需要規劃了,業務怎麼發展,屬於我的生存之地是什麼?需要用到什麼資源,我有什麼?沒有什麼,什麼完全不可能,什麼可以試一試?這時候產品應該是怎麼樣的,才能讓我生存下去。開始落地去執行,反饋,調整計劃,前進,重複。

關於技術這個事,我現在覺得,技術像手腳,可以代替,但是大腦不能代替。別人不能幫你做好大腦的工作。比如運營,但是在大腦在沒有能力指揮手腳的時候,這時候可能越做越錯。所以先幹嘛再幹嘛,就是節奏步調計劃的問題,如果沒有計劃,那麼可能跟我之前一樣。天天為了自己不會直通車而痛徹心扉,夜不能寐,現在來看不過就是完全沒抓住重點,沒有邏輯。

在我的整個發展中,我都是經歷第一次,沒什麼有效的經驗之談,彎路倒是能談不少。因為群友們,有第一次發展起來的,也有在電商摸爬滾打很久了的。我在想我能有什麼分享的呢,想了一圈,發現自己真沒用啥能說的出口的技能或者經驗。後來回顧想了很久:

4、我不是技術流,應該做好什麼?

交易的實質是價值交換,你為什麼出發?想做成什麼樣子?也許在出發的時候真的沒有想那麼多,但是已經走在路上一段時間了,那是該回頭好好想想這個問題。

不同的答案其實做法完全不一樣。其實沒有對與錯,只有自己想不想要。也許你想要這個,那麼你這樣錯就是錯了,但是別人做就是對的。

你想撈一筆就走?你想不做淘寶了還要做點別的?你想當一個好的運營?我就想能給愛運動的人做衣服,我沒有想要做成一個多大的品牌。有一部分人對我滿意,喜歡我們的產品就好了。所以我就是要做好的產品,用產品去驅動。然後構建自己的系統性能力(資源/團隊),建設自己的階段性壁壘。

很多決定,即便犧牲了眼前的利益,也都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好”的定義來源於,你給什麼樣的人做產品,他們需要什麼。定義了人群,摸清需求,其實就不茫然了。對於做品牌來講,老顧客比新顧客更重要,我希望不要讓他們失望。

有了本身好的產品,然後在呈現產品的時候給人美的感覺和享受就好了呀,這就是內循環的動力。再通過外因,活動推廣之類的讓更多的人看到,慢慢滾雪球,每一步都走的很穩。

我的盈利能力很慢,很有可能不盈利。但是沒關係,這就是我的選擇,也許不夠聰明,但是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所堅持的,不會搖擺不定,會比旁人更有持久力。

1)想清楚為什麼出發,想做一件什麼樣的事,做成多大。

2)盤點自己的能力圈是什麼樣的,在自己的能力圈內行事。

3)分解目標,第一步怎麼做,第二步,第三步,每一步需要什麼樣的資源,怎麼去構建,對於達不到的資源怎麼辦。

4)分清每一步最重要的是什麼,抓住重點突破。

①想做一個小眾運動品牌(原創/品質——給特定的人群)

做原創是需要一定能力的(財力/資源),剛開始我不具備。我的人群定位是有運動習慣的人群。這部分人的特點的話,他一定是愛好了,一般是願意在愛好上花錢,是會復購的人,所以在產品的選擇上是有要求的,於是我選擇了一個我能做到的視覺細分,就從品質開始做。

市場貨雖然競爭很大,但是我就做品質的,慢慢的就有一部分喜歡我們並且認可我們品質的人了,他們作為我們的種子用戶。

一旦掙了一點利潤就投入原創款的開發,慢慢這些種子用戶在我們這裡就是能找到她喜歡的獨特的東西,我們就開始有了比較良性的循環。

② 選擇淘寶作為第一平臺

但是我不懂淘寶運營不是技術流,於是開始摸索淘寶的規則,掌握基礎運營,我是天生不擅長技術,也不想把時間浪費在去專研技術上。所以我的運營知識掌握基礎就可以了全心去提供好的品質和服務,去構建產品資源和團隊。技術部分我前期放棄掉了,後期有能力的時候就選擇了外委。

在成長過程中,團隊就慢慢多起來,這時候來做流程化,工具化的一些管理,讓每個齒輪能正常契合運轉,每一步自己都要在競爭環境中構建壁壘。暫時唯一性:易可模仿性、可超越。持續唯一性:不易模仿性、不易超越性。無法超越性:無法模仿性、無法超越性。

③如何打造自己的暫時的唯一競爭力

哪些是我前面的人有而我沒有的,他們有什麼是我也有的,他們每天在幹什麼,自己每天又在幹什麼,我在選擇視覺風格優化時,就是選了一個別人都沒有做,而我做起來難度不大的開始的。不怕細分小,前期,細分越小越不容易引起關注,反而能夠活下來,而你活下來之後,你在細分市場裡是有先發優勢的。對於現在的淘寶來說,標籤越準確,越好過。

有人的壁壘是天生的,有人是什麼都沒有的,需要一步一步的構建,這時候特別不能盲目,一定是盤點了自己的能力圈,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認知比選擇重要,選擇比努力重要。

做電商要循環漸進 有時候捷徑是最遠的路——自述 共勉!

5、關於團隊

另外一點說說團隊,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人。但是合夥人難找,團隊靠譜的夥伴難招。結婚也好,創業找合夥人也罷,都是非常重要的長期關係,改變一個人,那是非常難的事情。

在開始長期關係之前,如何有框架地去觀察一個人,進行是否適配的判斷,是更關鍵的。我和合夥人的合作比較愉快。在這裡的話聊一聊產品經理人梁寧看人的視角,我覺得現在在招聘上,用很長的時間看人,這個可能用得上,因為用錯人成本真的太高了。

第一層——感知層

一個產品,你拿到它,它設計的美不美,質感怎麼樣。一個人,你看到他的第一眼,這個人的身材、相貌,說話什麼口音,穿衣服怎麼搭配,這個就是最外層的感知層。

第二層——角色框架層

簡單來講就是,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角色裡,並且被角色馴化。比如說你遇到一個銀行職員或者是一個公務員,你在和他打交道的時候,你就能明顯看到他身上角色的痕跡。在辦公室和你的公司的同事交往,其實大家的相處首先就是角色的對接。我們談什麼內容,我們知道哪些東西,都會被你的角色所控制。

所以,基於表面的感知,基於角色化的接觸,都是非常淺層的關係。也就是說,咱們日常和人的接觸多半都是淺層關係,因為大家上班都是基於角色在做彼此的交流。其實兩個人只是角色的對接關係,是沒有辦法達到彼此的深入瞭解和深層關係的。什麼是深層關係?那就要走到這個角色之下的下一層,第三層。從第三層開始就是一個人的深層部分了。

第三層——資源結構層

它可能會包括了一個人的財富資源、人脈資源、精神資源,每個人其實都是不一樣的。就是我們人生的歷程,其實大概在很多時刻,很多人都會處在同一個角色裡,比如說我們都曾經是學生,或者是說畢業剛工作的時候,我們都是小職員。但是接下來,因為每個人的資源不一樣,大家的精神資源不一樣,出身背景、家庭的人脈資源不一樣等等。資源結構會推動每個人,去往不同的地方。

第四層——人的能力圈

一個人的內核,就是他的存在感。

第五層——個人的內核

就是他對自己存在感的定義,就是他對他自己為什麼而存在,到底是怎麼感知的。什麼狀態下,他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什麼時候他讓他不爽或者煩躁?存在感之於人就好像生存之於動物一樣,是觸發情緒和推動行動的開關。

你觀察一個動物,它的狀態、情緒,其實都是關乎它的生存需求是不是被滿足。獅子為什麼要去咬長頸鹿,其實獅子也很吃力、很勉強,但是必須廝殺下去。

因為餓,因為生存條件不滿足,生存的需求在驅動它。如果它吃飽了,它才不這麼費勁呢。所以一個人為什麼奔波、焦慮、不安,機關算盡,上竄下跳?其實是因為他的存在感還沒有被滿足。動物其實只要生存條件滿足,它就很愉快了。

但是人和人又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只要能夠在一段關係裡,比如說我在一個家庭中,我在和我的愛人的關係中,只要我的存在感是清晰的,對方給了我足夠的確認感,我就能夠滿足。其實很多女孩兒都是這樣的,但是有的人,如果只能夠在一段關係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是遠遠不能滿足自己的。他需要在職場、在行業中、在社會影響力中,看到自己的存在感,看到別人的重視。其實很多男人是這樣的。

所以,就像是生存在驅動動物奔波撕咬一樣,對存在感的尋求,以及不安全感,也在驅動男人、女人思前想後、廢寢忘食、找人找事找錢,去滿足自己,去確認自己的存在感。動物其實是在奔波和廝打中強健了自己的肌肉,一個人是為了不斷地強化自己的存在感,在左衝右突裡擴充了自己的能力圈。

這就是我們剛才說的最內核是存在感,它的外面一層是能力圈。如果一個人的存在感滿足了,其實他的能力圈就不會再擴充了。就好像說好多女人結了婚就不化妝了,男人滿足了就不奮鬥了是一樣的。因為擴充能力圈其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你想獅子為了吃飯去殺長頸鹿,其實它捱打也是極其痛苦的。

6、我和我的合夥人

我們都知道自己想成為一個怎麼樣的存在。於是我們從事業單位辭職了,以不知者無畏懵懂的踏上了新的旅程。我們比較興趣相投,不安分,在我們這樣的城市,從傳統事業單位出來,思維/能力都是欠缺很多的。如果我們本身不是那種有不安分的人,那我們但凡其中有一個人有一些退縮,可能都早散夥不幹了。在創業的過程中,有很多挑戰自己的地方,我們也是不斷的突破自己,不斷改變自己的能力圈,改變自己的資源。

後來我們一個主內一個主外,誰行誰上,誰上誰不斷學習,對自己的認識比較客觀,不行就是不行,錯了就是錯了,弱了就提高。不彼此埋怨,不責於人,不去證明誰比誰厲害,不用去找存在感或者爭奪權力,包容承認彼此的不足,給出足夠的信任與鼓勵。

發展的過程中面臨那麼多決策,我們怎麼保證不產生分歧,對於我們倆來說,有一個最關鍵的點:價值。這是受我們倆從前的老闆的影響,因為以前的領導是這樣的人,所以我們自己也形成了這樣的價值觀。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美適配另一個人的,婚姻如是,合夥人亦如是,我們需要看到的是一個人能夠持續讓自己變化的內在的動力。

然後在漫長的不確定的未來裡,明確兩個人是不是能夠一起擁抱不確定,擁抱變化,在變化中變得成熟,彼此適配。

其實這個才是更關鍵的東西。在團隊的構建中,肯定會遇到招人難的問題,你看的上的看不上你,也看得上你的,你捨不得米,看得上你的你看不上。發展的不同階段需要招的人是不同的,但是我自己選人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三觀要認可。

團隊剛開始,需要務實的做事的人,能出結果就是最好的,鏈條很簡單。如果涉及到發展了,就需要補齊不夠的能力了,這時候需要一些有能力有潛力的人,如果外招不來,那麼團隊培養是一條路。在團隊慢慢構建的時候需要甄別清楚,哪些崗位做好本分就夠了,哪些崗位是需要關鍵的需要對人的要求更高。

對於有潛力的人我為什麼選他,他為什麼選我們,他的更好的選擇是什麼,他為什麼不選,我們彼此能帶來的價值是什麼。這個人在團隊裡,怎麼用,怎麼成長,我們可能會在一起走多長的路,我的後備解決方案是什麼?根本邏輯是通的,彼此的願景才能實現。只有你心裡門兒清,才可能為團隊物色到合適的夥伴,不然人員流動性過大,人心會不穩,人員不穩定,業務基本會停滯,另外不合適的人,第一時間開掉,創業團隊不能將就。

我在招第一個文案的時候,她擅長文字,不算精通,但是完成工作沒有問題。處女座,做事仔細有強迫症,三觀正,工作效率比較高,個人素質比較高,恰好也是運動愛好者。她不那麼在意薪資,比較在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果斷以當時以比文案更高的薪資把她招聘進來。我知道我團隊缺管理的人,我需要一個人能協助我把店鋪的日常工作形成有條不紊的流程,並且能對結果做出保證。而我能提供給她的是:做的是她喜歡的事,行業剛好是她的愛好。

團隊氛圍輕鬆,足夠尊重/信任,大家理念比較一致。她從文案開始,到粉絲運營,到品牌運營到店長。從當時來看,我確實不需要她額外的技能,但是我也知道後續只要店鋪不死,這一點是無論如何也要構建的,當下她就是最合適的人。現在她管理著整個店鋪日常運轉,我才得以有時間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分享就到這裡,很高興與大家同行,這是緣分。

做電商要循環漸進 有時候捷徑是最遠的路——自述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