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疫情下的交通故事

2020年02月20日,晴,在家隔離的第30天。

城市封了,村子封了,社區封了,甚至有些居家也被封了,哪也去不了,也不敢去。這場疫情對大眾精神上,心裡面的打擊並不亞於疫情的衝擊。

早上醒來後,像往常一樣,先看疫情的實時更新,再看看各大媒體關於疫情的報道,60分鐘以後,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居家辦公……

疫情期間,所有的關注點都在疫情的相關信息上,幾乎,公號上發佈什麼內容都不會引起關注。在過去大約20天時間裡,我們與很多的行業企業主,評論家進行過交流。他們講述企業面臨的困境,對全年市場發展的判斷,對疫情防控好轉的期待,還有可以指導未來經營的反思。我們聆聽著,收集著。

今天分享他們的自述。


自述:疫情下的交通故事

故事一

主人公:武漢某交通企業

湖北的企業肯定是都沒有復工,關於何時能復工?由於看不到疫情何時能過去,對很多事都沒辦法預測,政府通知也在不斷延期,現在誰也說不清楚,只能繼續等。

等的時間長了,有些企業自然就被拖垮了,有些企業主甚至都是“發瘋”的。

對我們而言,這次疫情和03年非典並不一樣,那年波及較大的是廣東和北京,我們受影響很小,當時也沒有停工或者封城這樣的概念,這次受疫情影響,公司運作不了,工作做不了,生產也搞不了,一切都停了下來。

包括現在的湖北,都處於“暫停”的狀態,這段時間我一直都在武漢,小區也出不了,日子一天天過去,每天封閉在家,有時候甚至沒有了時間概念,懵懵懂懂的分不清楚今天是周幾。

長久的處於這樣一個狀態,精神壓力自然很大,卻也無可奈何。

關於公司發展,疫情不過,也就做不了什麼,最主要的問題仍是武漢何時能解封。

疫情持續的時間還有很多未知,如果是按照“天”來計算還好,但以目前的形勢是以“月”來計算,這就很難了。

聽朋友說,武漢正式復工需要武昌、漢口和漢陽三地每天新增病例都為零後,再觀察14天后方可復工,這是很要命的。有時候看到疫區外的很多企業陸續的復工生產開始發展,我們身為疫區內的企業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著急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我們公司員工70%都是湖北人,武漢本地肯定是動不了,員工也都無法復工返崗,我們公司也是按照正常的薪資待遇發放,當然有部分其他城市的當地員工已經投入到了運維工作中去,直接為業主提供售後服務。

這些其他地市的員工,他們在返工時也會遇到問題,由於他們隸屬武漢的公司,政府職能部門會擔心他們是不是來過武漢?會害怕他們帶來傳染,所以在他們正式上班之前也是需要先隔離14天。

現在,只能盼著疫情早日結束,一切恢復正常。

故事二

主人公: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所城市交通運輸中心主任 程世東

這次疫情對我來說,有一些影響,但不大。我生活比較簡單,很少逛商城,娛樂活動也少;工作的話,我們本來也比較靈活,在家和在單位差不太多,可能開會討論方面有一定影響,但現在也通過網絡會議解決了一部分。

疫情下,企業復工難和財務壓力大是肯定的,目前大家都還處於管制封鎖在家裡;即使允許出來,企業也不一定敢開工讓人上班,萬一在公司有感染責任就大了;即使部分企業膽子大,開工了,但是上下游供應鏈條的企業不一定開工,企業業務也會受到上下游供應商的影響。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較大的影響,當然也包括停車行業。

對於停車經營企業來說,由於出行基本停止,停車經營收入大幅降低。在當前疫情尚未結束、部分企事業單位開始復工上班之時,為降低公交出行的傳染風險、支持小汽車個性化出行,部分城市減免停車費,對停車經營收入的影響進一步延長。

好在等疫情過去,影響也就結束。

影響更大的是停車場投資建設、智慧停車和機械車庫生產製造企業。

一方面,節後開工時間大幅度延後;另一方面,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房地產企業等上游需求方,均未開始進行投資採購,沒有訂單更加增大了對未來的焦慮感。

應該說,困難是暫時的,春天已經不遠了。停車供需矛盾的客觀現實決定了這個行業會越來越好,政府的推動必將加速這個進程。去年下半年,中央政治局將停車場建設提到了新高度之後,國務院和相關部委開始進一步加大力度進行推動。有的舉措已經實施,如發行停車場地方政府專項債等,當然,相關政策的制定、出臺還需要更長時間。

更重要的是,這種自上而下傳導的更多的是壓力和緊迫感,會讓城市政府更加重視停車場的建設與管理。

按照預定計劃,各地在春節之後應該會很快有具體的建設計劃和舉措,包括政府專項債支持的項目。但因疫情的影響,可能稍微推遲一些。當前,中央要求在有效抗擊、防範疫情的前提下,有序恢復生產活動,預計停車方面的這些具體舉措很快就會傳導到一線,讓大家切實感覺到。

與2015年啟動的第一輪推動舉措相似,這次同樣既有項目投融資方面的直接支持,又有政策完善、投融資營商環境改善。

投融資支持方面,在發行企業停車專項債的基礎上,這次又增添了地方政府專項債的支持,因此,近期政府類項目建設可能更加依賴城投類企業主導,社會民營企業應加強與其合資、合作,以更好的享受到政策的紅利。

在政策和營商環境方面,相信會有較大改善,但完全市場化的投資環境能否成熟仍待觀察、值得期待。

總之,2020年全年整體看,行業發展形勢應該會比去年更好。

故事三

主人公:精英路通COO 陳書京 北京

春節期間,我被疫情“禁足”了。

此次疫情爆發突然,使得本該是家人們闔家歡樂的春節變得十分冷清,傳統春節的走親訪友簡化成了一個微信表情或是一個電話的問候,雖然情誼已到,但文字和表情包遠沒有親人團聚那般歡樂。希望疫情早日結束,讓一切恢復正常!

公司現有150餘人,疫情期間我們始終把員工的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時間發佈了延長2020年春節假期的通知。

雖然當下疫情依然十分嚴峻,得益於信息技術的發展,使路通的研發工作及設備運營維護工作並不需要採用傳統的“集中辦公”的方式,即便公司40餘人的一支研發團隊設立在這次疫情的中心武漢,但包括武漢研發團隊在內的、從事視頻識別技術及綜合平臺開發、維護的研發部門都已經遠程恢復正常工作。

同時,疫情對涉及銷售、前期技術支持、項目實施等崗位近30%人員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目前各地的管制措施,特別是智慧停車的主導者—政府工作重心的轉移使業務拓展陷於停頓狀態。

我感覺這次疫情給公司帶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正常商務、融資拓展推進延遲。由於此次疫情各地防控措施嚴格,無法進行正常的商務、融資拓展流程。針對這種情況公司完善、充實宣講內容、增加視頻等新的展現形式,將一些面對面交流改為線上宣講PPT及視頻遠程演示,以便不中斷與客戶的接觸。最大程度彌補因疫情原因影響的進度進展。

第二,所有員工無法正式集中辦公。由於集中辦公存在的風險極大,故大都採用遠程辦公方式。但導致溝通成本和效率降低。特別是商務、行政及財務工作。在此次疫情中,為保障公司在全國所有項目正常運轉,全體研發、運營人員均處於待命狀態。由於採用我們公司第六代大傾角高位視頻智能停車解決方案的項目,其設備調試、設備故障維護及後臺運營管理等工作均可線上操作,當一線發生故障時也可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

第三,因為公司業務主導方為全國各地政府機構,疫情防控也造成公司銷售正常工作不可能進行,同時因各地重點工作放在疫情防控上,所以我們公司智慧停車項目被無限期的往後延遲。

第四,最近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多地出臺了路側停車免費政策,公司自身投資運營的各停車項目在疫情期間幾乎沒有收入,且面臨業務投資風險。

第五,由於新冠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以及接觸性傳播,迫使很多人尤其政府部門開始重視無人化停車管理方法,這對我們來說也算是一個好消息吧。

故事四

主人公:滴滴優點董事長 張革初 深圳

這個春節我都是居家隔離中度過的,並未外出。這次疫情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它對餐飲、零售、服務甚至出行行業打擊巨大,人們生活受困,企業經營受難。

餐飲購物、影視學習消費等線下業務轉線上,快遞物流一定程度上支撐了餐飲購物業務的可持續,所有業務生態鏈都在儘可能減少人的介入和操作,我感覺這次疫情會加速未來無人清潔車、無人駕駛等智能化的發展。

目前我公司已完成復工備案申請,沙頭街道辦已於復工當天(2月17日)現場檢查後順利復工。公司共62人,目前34人現場復工,26人遠程居家辦公,還有2同事常駐外地。

這次疫情給公司帶來的直接影響是企業的正常運轉受阻,遠程辦公已經兩週了,這周開始復工,但因隔離需要,能到公司辦公的人員只有一半,尚有6名員工在湖北未能返深。

通過遠程會議、VPN接入等方式確保協同工作,目前公司開發工作一切井然有序地在開展,現場辦公方面,我們也在後勤方面做好了各項措施,保證已到公司的同事擁有一個安全的辦公環境。

這次疫情會給公司業務甚至整個公交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奠定一個有利條件,會加快未來常規公交互聯網化、智能化、無人化的發展步伐。我們公司在這個期間推出了預約公交產品應對疫情等突發事件的乘客追溯和客流管控,可以很好融合現行常規公交的運營模式。

隨著返深、復工潮臨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為保障市民的上下班通勤,為給復工的企業做好出行保障,我們定製公交推出了“放心巴士專線服務”。

目前“放心巴士”業務分為“企業專線”和“醫院專線”,共109個班次。

其中“企業專線”(華為線路)2月3日開通,平均每日108個班次(包車線路),“醫院專線”是2月13日開通,1個班次(通勤班次,每日乘車人數25人)。我們司機全部都是自己內部員工。

乘客安全方面,我們車廂每趟運行前後都會進行消毒,運行中也會保持通風。駕駛員也都是通過"i深圳"、“防疫通”認證的,外地歸來的駕駛員需隔離14天方可上崗。“企業專線”配備測溫儀測量每位乘客體溫,對異常情況人員禁止上車並通報相關企業。

記得2003年非典事件移動互聯網遠沒有如今這麼發達,所以當初並沒有像這次(疫情期間)一樣——微信、微博等各種信息紛至沓來讓人窒息的感覺,所以也沒法做到像今天這樣能夠第一時間獲知相關信息,從而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和工作、生活等各種妥帖安排。

互聯網的作用功不可沒,未來也將發揮更大作用。特別是對公共出行等傳統行業將有革命性的影響,互聯網、物聯網一切聯網,遠程也可以操作實施,無人也可以保證生活和工作的正常運作。

故事五

主人公:新創中天總經理 黃慧華 深圳

如今,我們復工還不到一週的時間,有1/3的員工正常到崗,還有部分員工的所在地封鎖嚴格,無法返回深圳,在家的辦公效率、溝通效率也不甚理想。

辦公效率這塊,對大多人而言還是需要環境約束,當然也要看企業基因,對於純軟的公司或習慣在線辦公的員工而言,影響會比較低。

關於復工困難的問題,在我看來,相對勞動密集型的企業而言,我們並沒有那麼難,復工審批的過程也比較順利,但是不可避免的,復工後各方面的成本有所提升,口罩、酒精、消毒水等防護用品更不像以往那般的平價,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不過成本再高也是值得的,如果防護不到位出現了問題,後果將更嚴重。

反觀很多硬件加工或製造生產型企業,他們甚至根本無法滿足復工要求,只能繼續等,這也導致了我們上下游企業供應鏈出現中斷,無法滿足硬件的技術支持等問題。

對我而言,這次疫情影響最大的還是資金,上游企業或政府採購部門的應收賬款無法兌現,簽訂的合同訂單也被退了回來。

針對資金危機,我們在有一定的資金儲備,近期也會有幾筆回籠資金,同時我們也在申請銀行貸款,進行同業拆借,不過目前的扶持政策對中小微企業而言,落地還有困難。

目前來看,國家對疫情的防控措施很到位, 4月初若能結束,對我們企業來講,基本上沒有太大影響,但是對製造型的企業來講,他們的影響是可以預見的。

即便是疫情防控時間不定,屆時,我們企業真的出現了資金鍊撐不住的情況,我們會考慮從公司內部進行調整,比如和員工協商獎金或工資延期、開源節流等解決辦法,不管怎麼樣,我覺得問題肯定都會過去。另外,我們公司的員工很多都是4、5年以上的“老人”,有一定的向心力,這對公司挺過難關也有所幫助。

此次疫情過後,全國各方面刺激性的消費肯定會有爆發性的增長,但是也僅僅集中在民用消費領域,包括電商、物流、快遞、餐飲、旅遊等等,然而在公安和交通行業,這屬於政府行為,很多工程項目肯定會整體向後推遲,短時間內很難有爆發,即便是爆發也是和疫情防範有關的。

另外,這次疫情下,辦公室裡的工作人員少了,各方面的工作人員都鋪展在最前線,很多奮戰在一線的基層民警和交警在經過此次疫情,見多了生離死別和悲歡離合後,也需要時間來調整精神狀態和心理狀態。

關於此次疫情,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我覺得咱們國人應當養成良好的餐飲習慣,包括各種生活習慣,注意個人衛生,避免類似的慘劇再發生。

故事六

主人公:賽諾傑總經理 葉愛平 深圳

通過媒體瞭解到武漢疫情,我們公司的經營班子年初三就回到了深圳,開始進入了應急的工作和復工前的準備(醫用防護口罩、額溫槍、防護服、84消毒液、醫用酒精的採購),同時緊急聯絡與通知供應商常規物料的準備。

2月3日,公司召開疫情應對專題會議,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組並討論通過公司的疫情防控方案。

復工過程中,我們得到了深圳各級政府的支持,由於公司準備十分充分,很快就通過初審、複審與現場查驗,2月10日順利復工。作為一個負責的企業,公司承諾湖北等重點疫區的諸多不能返崗員工,疫情期間薪資福利等待遇正常發放。所以,從自身內部來看,復工沒有給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大。

當然,外部影響不可避免,我們受到的最直接的影響主要來自於公司眾多供應商,很多地方的小微企業復工難度大招工難,這對我們來說是最大的困難。生產製造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即便是少一個小的螺絲也會影響整個鏈條,所以我們在上半年訂單飽滿的前提下,更多的是要去考慮如何在客戶要求的時間內進行交付,這是我們公司目前的一個大問題。

另外,我們賽諾傑一直在為很多國外的客戶做配套服務,他們對配套產品的計劃性比較強,如果我們中國的產品不能及時的響應他們的需求,如果他們感覺到供應商集中在中國風險太大的時候,他們就會考慮其他地區尋找、培養替代供應商。

所以,長遠來看,受疫情影響,國外客戶很有可能扶持其他供應商,當然這個事情不是短期內就能轉移的,可能需要三年或者五年的時間,一旦客戶轉移供應商,這將是致命的。這種供應鏈的轉移,對中國中小企業來說很致命的,一旦轉移20年,將無法逆轉。

至於我們自身的供應商鏈問題,99%的供應商都可以替代,只是我們現在的供應商是從服務、價格、質量等多維度綜合考慮後,才選擇了它,如果他們確實沒有辦法復工或者是交付比較困難的時候,我們會選擇其他更大規模供應商合作,這只是一個成本的問題。畢竟相對於成本的增加來說,企業按時交付的信譽和形象更重要。

關於因為疫情導致企業生存困難的問題,我認為這正是考驗公司綜合實力的時刻,疫情就像一次大浪淘沙,那些管理層面、資金層面、技術研發、質量管控等市場競爭力各方面經不住考驗的企業,必然會被淘汰。

作為一個專門生產交通信號燈的企業,在市場風險管控方面,我們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了調整:

第一,2015年前我們產品全部出口,從2016年就開始推行國內、國外兩條腿走路的戰略,目前公司營收國內、國外佔比為35:65;

第二,公司在海外市場也是推行多目標戰略以分散風險,開始公司81%的業務在南美,經過7年區域市場平衡戰略,目前在南美、歐洲、中東、東南亞等市場的比重最重的不超過總業務的30%;

第三,同時公司也是嚴格管控單一的客戶權重太高的風險,我們不允許單一客戶佔比營業額的15%。

在產能嚴重過剩的今天,總之,企業自身的能力和風控意識是企業能不斷經受市場風浪打擊的必要條件。

另外,關於那些生存困難的企業們,我覺得“熬”過去後,一切都會好起來,但凡壽命較長的企業,都是在不斷堅持的過程中發展壯大。

像日本、德國等國家,很多中小企業,他們都是通過一輩人或者幾代人不斷的在做同一個事情,做同樣的產品,長此以往自然也就有了不可替代性,也就不再懼怕風浪。

再看國內某些企業,看到口罩、消毒液、測溫槍需求較大,就去建相應的生產線,這樣的決定無疑是偏離了自己的主業,疫情過後,市場很快會飽和,這樣的企業自然是沒有初心,更別說長久存活。

所以說,做企業不能看到什麼好就去做,我們轉型是很困難的,國家一直在談轉型和升級,也是喊了十多年,但沒有技術積累,沒有市場沉澱,是升不了級的。

我覺得國內的中小企業,一定要在技術、品質、供應鏈與服務等方面花時間花精力練內功,同時擁抱信息化等技術工具,堅守並不斷迭代自己的產品,學習日本人的工匠精神,發揚中國人的奮鬥精神,不斷強大自身,未來的發展必然會更有生命力。

結尾

自1月22日之後,今天是沒有出門的第30天。

身處湖北黃岡的我,對這次封城更深有體會。家家戶戶大門緊閉,白天也似夜晚,外面只有宣傳防疫的廣播。隔幾天就有村委會來送消毒水,每天都要上報體溫。

疫情讓我們有了與家人更多相聚的時間,但是也帶來了很多生活上的不便。快遞無法送達,開車無法通行。生活狀況正如負責物資採購的人所說“不餓肚子就行了”。為了給家裡的寶寶購買奶粉,只能“翻山越嶺”(因為很多村口都自行封路)步行數十公里,經過幾處體溫檢測,因為物流原因,奶粉品牌也無法由我們自行選擇,只能有啥買啥。

雖然有不便,但也有溫情,當我們安全在家的時候,身邊的一些親人朋友奔赴一線。

為了防止陌生人進入本村,寒風中,獨自堅守在村口的領導;

為了防止有人通過水運進入縣城,深夜裡,仍在值崗的港航局工作人員。

還有那些路面上防止違規車輛通行的執勤民警。

現在對於大家最難的是,工作。

有工作的人,無法返回工作地,很多房東要求湖北人暫時不要回去。我們這裡更多的是農民工,即使有機會出去,現在也沒有工程可接。對於家裡人口數量多,暫時又沒有收入來源的家庭壓力之大可以想象。

由於我們是媒體行業,影響可能會稍微小點,2月3日我們就開始正常在家辦公,但是也會增加溝通成本,工作效率也會降低。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期盼著能正常上班。

公司原本定於3月中旬舉辦的智能交通市場年會因為疫情也不得不延期,對我們後續系列工作都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還有一些視頻拍攝工作也不得不推遲。

疫情之下,我們也開始嘗試新的模式。比如通過小視頻來講述交通行業人關心的事情,通過舉辦在線研討會來了解行業新動態。

相比那些實業企業,或許我們是還算幸運的。

作為交通行業媒體,我們也時常關注著交通企業的動態。

當前,最緊要的便是復工。朋友圈裡經常有朋友在更新著申請復工辦手續的動態,復工手續複雜,流程長。

復工的企業,還要考慮上下游企業的情況;無法復工的企業,還要承擔租金、員工工資等壓力。特別是有外貿交易的企業,由於疫情的影響,貨運停滯,出口不便,生存壓力更大。

疫情給交通企業帶來了挑戰,但也帶來了一些機遇,比如疫情期間的交通大數據分析、智能機器人和在線業務辦理等需求增多。

隨著疫情的好轉,復工的企業也逐漸增多,甚至有些企業都已經開始了招聘工作。

困難是暫時的,經歷這次疫情後,無論對於企業,還是對於個人,都是一次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