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卡死点:无法突破从新手到高手,从高手到大师

米田肇透过数学的思维模型,很快就找到了从新手进阶到高手的路径。

提取关键特征,然后再通过各种训练,让作品符合这种关键特征,从而只花了1年零五个月就获得了别人最快要12年才能拿到的米其林三颗星。

2个卡死点:无法突破从新手到高手,从高手到大师

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最困难的地方并不是你做不到,而是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关键特征点在哪里,因此也就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在哪里。

2个卡死点:无法突破从新手到高手,从高手到大师

比如,很多职场书都告诉你,你要积极跟领导沟通,也会给很多沟通的方法。但你不知道的是,在你所处的环境当中,什么才是好的沟通方法。

也许,在某些组织中,多拍领导马屁,就是好的沟通。也许是要偷偷多给领导送礼,就是好的沟通。也许是帮助领导辅导孩子的功课,就是好的沟通……

所以,虽然知道了一堆的方法和奇门异术,却没有找到自己所处环境中的关键特征,盲目下手,效果很差,总觉得用不上劲,还以为是自己掌握的方法和知识不够多。

这也是米田肇成长故事中最核心的点之一。


2个卡死点:无法突破从新手到高手,从高手到大师

01 你要如何快速晋升呢?


不是去阅读很多职场书,或者去听很多课。这些只能给你补充大量的策略和方法,却无法解决最根本的关键特征问题。

你应该去琢磨那些在组织中已经快速晋升的人,去问,去聊,去沟通,去琢磨,去分析,这些案例中的关键交集是什么,这些人的共同点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关键特征量,让他们能够在这个环境中快速晋升。

2个卡死点:无法突破从新手到高手,从高手到大师

米田肇自己也说,其实很多米其林三颗星的料理店,做的餐并不好吃,他自己并不喜欢。

这非常颠覆认知。

毕竟,很多人肯定以为,达到如此高的荣誉,好吃应该是基本的吧。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好吃是没有评价标准的。大众的口味是无法代表未来的。

就像是很多艺术品,大众无法看懂一样。

2个卡死点:无法突破从新手到高手,从高手到大师

像梵高生前作品,还会被认为是疯子、垃圾、没价值一样。一生过得穷困潦倒。

好坏、好吃不好吃,是会随着时代的审美不断变化的。

同样,当你质疑职场中为什么别人晋升那么快的时候,应该去分析、反思,而不是像葡萄树下的狐狸一样,大声嚷嚷:酸的,酸的。


2个卡死点:无法突破从新手到高手,从高手到大师

02 高手如何晋升大师?


有个小遗憾是,书中没有讲清楚如何从高手晋升到大师的境界?毕竟,这本书不是米田肇自己写的,很多内心中的思考是没有被展示出来的。

什么才是「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什么才是把觉悟本身都给忘掉了?

为什么这种境界是极度个人化的?

自己能体悟到的一个角度就是,每个人的敏感点是不同的。

2个卡死点:无法突破从新手到高手,从高手到大师

人的眼睛视觉是可以捕捉到大量信息的,但由于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限,因此产生了所谓的视觉聚焦。

2个卡死点:无法突破从新手到高手,从高手到大师

比如,看蒙娜丽莎微笑的时候,你的注意力放在哪里?

是不是主要放在蒙娜丽莎的脸上,而忽视她背后的山和河流。

这种视觉聚焦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找到事物的重点,并且加以处理,从而大幅度提升信息的处理效率。

2个卡死点:无法突破从新手到高手,从高手到大师

动物是没有这个机制的。它们的眼睛是可以看到无数的信息,但无法分辨哪些才是重点,它们对于差异极度敏感。

对于老练的牧牛人来说,如果牛群不走,必然是出现了它不熟悉的事物,这种恐惧会导致牛群踟蹰不前。对人来说,可能无法理解,比如一个随风飘扬的塑料袋,就足以让牛产生畏惧。

在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当中,有无数的事物和跟我们互动,让我们对于一些事物特别的敏感,或者叫做「阈值」很低。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种低阈值的事物是完全不同的。

「阈值」低,指的是你很容易捕获的信息。

2个卡死点:无法突破从新手到高手,从高手到大师

比如,备孕的人,可能上大街的时候,突然发现大街上原来有这么多孕妇啊。即使自己没有可以去寻找孕妇。

比如,米田肇小时候抓蝴蝶和蚱蜢的时候,被它们的美丽击中内心的那种感觉。可以自己小时候也抓过蝴蝶,但是却没有触发关于美的感知。

原因,就是这个阶段,「怀孕」这件事的阈值变低,这种信息很容易进入到大脑之中。

同样,如果你没经历过,没有体验过,没有互动过,你的阈值就降不下来。

就像之前网络中的段子一样,两个乞丐在想皇帝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啊?肯定是一手拿着金饭碗,一手吃着白花花的大馒头。

没有锦衣玉食过,这些事物就完全不会出现在其大脑当中。这些事物的阈值对其来说就是极高的,甚至是理解不了的。

2个卡死点:无法突破从新手到高手,从高手到大师

就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自己吃了一辈子茄子,还尝不出茄子的味道。为什么茄子吃出了肉味啊?

天仙妹妹们哄堂大笑。

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这时候,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晋升到大师的境界,往往都是极致的个人化。

因为,不管食材也好,还是围棋也好,还是绘画艺术也好,再往上走,已经开始融入他的生命体验,他生命中最敏感的点,阈值最低的点,被他当做是最核心的特征向量,以此去统筹他所有的人生经验,从中发现「赢」的道理。

这种道理,即使他告诉你,你也学不会。

因为我们的大脑体验阈值太高,根本无法感同身受,也无法以此去调动、串联起自己的经验、知识。

而你需要自己的极致个人化体验。

大师们体悟出来的道管用吗?

只对大师本人管用而已。

而想要达到这种低阈值,极度的敏感,就需要艰苦卓绝的聚焦思考。投入大量的时间、经历才能改变你的大脑神经网络,才能产生对于这个事物的高敏感性。

这也是为什么人必须要先成为高手,才能成为大师的原因。



我是李撒欢,一个追随丁元英精神的学徒,用理性发动对基因和模因的叛乱。如果文章对你有启发,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