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錄:過年


閒談錄:過年

又是一年",這是臨近過年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無論以何種語氣說出來,無不是在表達對時間流逝的感嘆。不管你喜不喜歡,年來到了。中國人對過年是有特殊感情的,即使現在都稱春節,但是我仍覺得口頭上的"過年"才有味道,是這個時期各種儀式各種活動所體現的特有的味道。無論這一年你經歷了什麼,是喜悅是憂愁,是平坦是坎坷,過年時全都放下了,因為這意味舊的過去,新的開始,都在祈願新的一年能夠心想事成。

現在多數人感嘆沒有年味,我認為根本原因是生活水平提高了。貧窮時期,一年到頭吃不到白麵吃不到肉,穿不上新衣服,只有過年時你才能滿足這些需求,所以你盼望著過年。現在生活好了,你不需要待到過年才能擁有這些,自然就少了那種熱情。"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句老兒歌反應的就是過了臘八節人們就要為過年忙碌了。而今天的人們年夜飯都是提前在酒店訂好,自己不用去準備什麼,不參與其中也就體會不到快樂。與城市相比,農村尚且保留了過年的習俗,這也是我歲歲都回家鄉過年的動力。

閒談錄:過年


老家的年是從小年開始的。臘月二十三吃過午飯,奶奶從床底下掏出高粱杆,為灶王爺扎馬。小年是灶王上天的日子,他把一年裡這家人的好壞向玉帝彙報了,這就決定了來年一家人的命運如何,是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所以輕怠不得。小拇指粗的高粱杆剝皮作馬肚兒,白芯當馬骨,有頭有尾的算是紮成了。天剛擦黑,奶奶虔誠的跪在鍋門臉兒前,點一爐香燒兩個紙錁,就手撕下灶王像一條條搭在高粱馬上,口喚著"嘚兒駕兒",待火燼一縷煙,儀式便完成了。二十四掃屋,全家人戴帽子戴口罩全副武裝的齊動員,要想把積攢了一年灰的五間大瓦房掃乾淨,絕不是容易的事兒,溜溜幹一天。

我們那是逢五逢八為集,雖然鎮上有大超市買東西方便,可總不如趕大集熱鬧。二十五的大集不是閒逛的,年貨早買了放不住,晚買了買不著,所以這天最合適。吃的雞鴨魚肉,喝的飲料啤酒,用的黃紙香燭,小到孩子玩的滴滴筋,能想到的都買著。我家照例年年要買碗和筷子,成雙成對的寓意添丁進口。回到家把魚倒進大盆裡,巴掌大的小鯉魚是燉酥魚的好材料,剮鱗摳腮去內臟,四五十條魚洗淨控水,又是一下午的時間。二十六蒸饅頭,包子花捲一起來,直徑五十公分的大瓷盆,滿滿當當的一盆面。白菜豆腐的菜餡,紅小豆摻紅薯的甜餡,我媽和我大娘揉麵擀皮,爺爺奶奶一人包一樣。若是趕上鄰居二奶奶來串門,順手就能捏幾個花糕,紅棗作花面作葉,她老人家的手最巧了。

閒談錄:過年


過年少不了炸貨,我們那把炸東西稱為"過油"。頭天活面蒸饅頭用的大瓷盆繼續倒滿白麵,摻上擦絲剁碎的水蘿蔔,撒鹽撒蔥花,用水調成糊狀,頭鍋先炸丸子。用地鍋炸東西燒火可是個技術活兒,火小了油不開,火大了容易糊,關鍵時候還得老將出馬,讓奶奶專司燒火。炸完丸子緊接著炸素肉,就是用麵粉和雞蛋調糊炸制,也可以加入白糖做成甜口的,這是我的最愛。控盡水的小鯉魚裹上乾麵粉,直炸的表皮微紅吱吱作響方可,趁熱撒上孜然面妙不可言。不知道其他地方如何,我們這過油不讓小孩兒說話,總是在這之前囑咐小孩兒們躲的遠遠地,惟恐哪句話說錯了得罪神靈而生怪異。我想,這裡面也是有科學道理的,炸東西必定是熱油熱鍋,炸出來的食物也是滾燙的,小孩子不懂事兒,這都是危險的地方,所以不讓他們靠近。過完油待至晚上,爺爺登場開始做酥魚。直徑八十公分的大鍋,先在最下面鋪兩層白菜,再圍四周鋪一層,炸好的魚魚頭朝上,貼著鍋邊條條碼放直到中心。而後倒入煮過肉的湯沒過魚頭,各種調味料大把的放進去,自點火起到魚酥成,爺爺寸步不離坐在那,困了就歪在柴禾堆裡打盹。第二天早上,鍋裡似乎已渾然天成為一體,分不清哪兒是哪兒,也只有這樣才能把魚完整的拖出來。迫不及待的來一口,骨酥肉爛,香味四溢。爺爺去世後,家人年年依樣兒製作酥魚,可總覺得不是原來的味道,我感悟,這大概就是帶著回憶的爺爺的味道吧。

閒談錄:過年


二十九的任務是殺雞。我們這祭祖用的雞是要奉起來的,遍查資料也未得出奉雞的出處,姑且用供奉的奉代之。奉雞所用必須是大公雞,以紅毛藍黑尾為美,冠子又大又厚者最佳,也可以用本地產的蘆花雞,這種雞羽毛呈蘆花狀,個頭勻稱,奉出來很是漂亮。奉雞可是門手藝活兒,不是誰都能幹的,八九斤重的大紅育雞放血後需立刻褪毛,滾燙的水澆上去趁熱收拾,光是不怕燙就學不來。雞的兩翅拽直後從脖子放血處伸進,在嘴裡伸出來,兩邊對稱咬著翅尖。肛下開口掏出內臟把腿塞進去,脊背兩側對稱開小口把爪提出來。所有造型必須一氣呵成,遲一下雞就僵硬奉不出來了。奉雞的人這兩天最忙,鄰近的都提前約好,鄉里鄉親的幫忙也不收錢,喝杯茶抽棵煙僅此而已。

終於盼到年三十。早上吃過飯,男人貼春聯,女人包水餃。現在都是買來的春聯,幾幅合在一大張紅紙上,需要對摺裁開,麵粉熬成的漿子,是貼春聯的天然粘合劑。中午,大爺作為長子恭敬地請出祖宗的牌位和畫像,仔細擦去灰塵擺放在條案上,焚香作揖,帶領全家磕頭。無論多麼無趣,只要鞭炮一響,年味就來了。下餃子吃午飯,大爺總要說一句:有老有少是人家,熱熱鬧鬧是年下,又是一年過去了,都平平安安的,喝一杯吧。我覺得這句話道出了中國人過年的精髓。午後四五點鐘,帶好紙錢鞭炮去上墳請逝去的先人回家過年。河畔的祖塋新墳挨舊墳,來祭奠的人一代又一代,這就是生生不息吧。

三十晚上看春晚吃年夜飯,徹夜不眠的守歲。大年初一天剛亮就去串門拜年,挨家逐戶的互道過年好。初二開始走親戚,直到初八上班。正月十五吃過元宵,年,就過去了。

閒談錄:過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