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糾結要不要去考研的人,你最想給的意見是什麼呢?

愛摔優益的孩子


其實這個問題需要根據自身條件,家庭環境和所學專業、未來的就業要求來決定,糾結是沒用的。

1、家庭條件較好的那就去考。

2、專業就業門檻高但就業後工作穩定較好的,家庭條件一般以上的都可以考。

3、專業好,家庭條件不好的,咱們勤工儉學,咱們貸款去考,不然可惜了。

4、家庭條件一般或以下的,專業不好的,那就趕緊找工作就業,從上野雞學校的那天起,你就已經對不起父母了,也就別繼續拖累他們了,早進入社會早自立,也可以闖出一片天地。

讀書無非是讓人開耳目,通心竅,明事理,有專長,更重要的是要有清晰的邏輯思維模式,能在重大決策面前審時度勢、趨利避害,更周全的去選擇去面對未來。



十四阿哥郎春濤


作為一名過來人,我要堅決肯定得告訴你這個問題不要再糾結了。如果你猶豫,那麼就,果斷選擇考研,下面咱們一起來探討考研的利弊。

作為學長,我是2012屆本科畢業生,考研讀了學碩研究生三年,2015年研究生畢業正式參加工作。

考研的利:一,學歷上升了一個臺階,這與本科相比有了質的飛躍,現在凡事像樣點的工作都要研究生或者研究生優先。

二,研究生畢業與本科畢業,工資待遇有一定差距,雖然差距不大,但是職稱晉升的要快。

三,如果你和本科生一起參加工作,你的優勢要大的多,晉升機會空間要大。

四,讀研你能認識更多的人脈,你的研究生導師同學是你一輩子珍貴的資源。

考研的弊:只有一個相對你本科來說就業要晚兩到三年,但是這兩三年的錢你研究生畢業有個好的工作,有個好的發親輕鬆就回來了。

同學,務必不要錯過良機,若是你參加工作,感覺工作不如意,再回來考研才是耽誤時間,又未必能考上了?

你覺得我說的對嗎?歡迎評論。


追風逐日xf


我建議你考,只不過是早考還是晚考的問題。你糾結的原因是什麼,是對專業未來的發展感到迷茫?

早些年我上大學的時候沒考研,因為我當時對上學真不感興趣了,事實上我從小到大都不愛學習。我知道即使我報了名,我也不會認真去學,更別說通過考試。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受家庭經濟條件影響還有我歲數不小了,我需要出來工作賺錢。

一開始工作都很困難,期間我也換了兩份工作,都是不同行業,後來步入正軌後我就一直從事現在這個行業。這個時候我需要考研了,因為他能給我帶來職場上的晉升,所以我考了一個專碩,平時該上班上班,有必要的時候就去一下。

未來是變化的,你也不知道你將會從事什麼行業,除非你現在做好規劃。如果真的想從事你這個專業的工作,那現在就可以準備。既然決定考,那就不要浪費金錢和精力。如果你還沒想好,那就做一些能給你帶來好處的一些事,比如學有用的知識和賺錢。

活到老,學到老。知無涯,生有涯。


逝者如斯夫


我很清楚的記得,一年以前,

每天都在想一件事情,為一個問題,苦苦拿不定主意:選擇考研還是直接就業?

為了解決這個讓我感到焦慮的絆腳石,我幾乎問了身邊所有的人,也上網百度了能搜到的所有信息。

但奇怪的是,我瞭解的越全面,就越難以下決定。

當我在前一天毅然決然的選擇了考研這條道之後,第二天一睜眼,馬上變卦,想直接找工作。

與其說那段時間,因為考研還是就業一個勁的糾結猶豫,倒不如說是讓自己去做一個決定,其實是件很困難的事。

甚至有時候總在想,如果有一個人指著我的鼻子,惡狠狠的對我說:你必須要做這件事,可能心裡就會好受些。

因為不用再費腦子來回想個不停了。

想事情是件很麻煩的事,做決定更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因為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我承擔不起做錯之後導致的後果,所以害怕,成為我遲遲不敢跨出第一步的首要因素。

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很沒有主見的人。

小時候會因為不知道哪件衣服更適合,在試衣鏡前面反覆換,直到媽媽對我說“要是覺得都好看,我們就都買了吧”。

然後我就興高采烈的把所有挑好的衣服放進袋子裡,拿回家再試一次;

上了大學,有時候會因為午飯是選擇披薩還是海鮮焗飯在手機面前糾結半天,半個小時之後,全部都下了單。

即使最後撐到肚皮都要炸了起來,心裡也感覺非常幸福。

因為我想要的東西,可以全部都得到,不用糾結到底要捨棄哪一樣。

我一直認為,選擇考研還是就業,就像選擇海鮮焗飯還是披薩一樣,如果我都想要,那就都去實現。

事實證明,我的想法是錯誤的。在大學這個階段,你必須捨棄一個,才有可能會得到另一個。

如果這兩者你都不想放棄,最後一定就會面臨雞飛蛋打的境地。

很多人的苦惱都是從大學開始的,我也一樣,因為從踏入大學校園開始,就要被扣上一頂“大人”的帽子。

會有人一遍遍的提醒我,未來的人生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要開始為自己的以後負責。

回想之前每一個大的階段,都好像只有一個既定目標,初中用功讀書是為了上高中。高中努力學習是為了上大學。

這麼一步步的走來,完全沒有想到我會遇到分叉口,而前面往哪裡走,還要自己去做選擇。

一時間我手足無措,慌了陣腳,就像這一步棋如果走錯了,以後的人生就被自己毀掉一樣。

所以在那段時間,我一邊打聽消息,一邊做著與身邊大多數朋友一樣的決定:考研。

之後我每天的安排就變成早上六點起床,慌慌張張的洗漱吃早飯,然後跑到圖書館,中午再回來,下午再去,直到晚上。

只有我和其他人一同走在去圖書館的路上時,心裡才會是平靜的,那種隨波逐流的不確定感,在我心裡也變成了一種安慰。

逃避做決定,是我在知道自己必須要做出某個選擇的時候,下意識做的第一件事。

有很多人問我“你為什麼選擇去考研呢?”我想了半天,還是答不上來。

為什麼呢?就連我自己也不知道,唯一可以說出口的理由,就是身邊的人都在準備考研,如果自己不和他們一樣,就有一種不上進的感覺。

不上進,對於上大學的我,恰恰是一個最不想觸碰的詞語。

但是沒有目標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如果做一件事想不到為了什麼,即使短時間內獲得了幸福感,也一定不會長久。

兩個月之後,我就選擇放棄了,因為在這段時間裡,我並沒有找到自己的價值,也絲毫體會不到我做出的這個決定,給自己帶來了幸福感。

所以主動放棄,是我在逃避做決定之後,做出的第二件事,也是一件令我至今都覺得很正確的事。

之後就開始找工作了。

和學姐討論去哪工作的時候,我說我從來沒有想過以後會做什麼工作,會走什麼樣的人生,但是現實正在逼迫你一定要有一個決定,我就是這樣被現實推著走。

學姐反問我:“如果現實想讓你繼續走考研這條路,你還選擇走下去嗎?”我想了想,搖搖頭,說了一句不會。

她笑著說“現實只是給你了自己要做決定的壓力,至於你到底想幹什麼,完全取決於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麼會在一件事上反覆猶豫,拿不定主意呢?”

我特別誠實的回答道:

“因為我不敢承擔選擇錯的這個結果,我害怕自己會後悔,是一定會後悔。”

“那如果像你所說,真的到最後輸得一塌糊塗,你會怎麼辦?”

“那還能怎麼辦,我還這麼年輕,重頭再來唄。”

現在想起來和學姐聊天的場景,我都在嘲笑當時的自己有多蠢,明明已經說出來了答案,卻還是陷入死循環,出不來。

為什麼我會這麼害怕做出一個決定?

是因為每當我堅定信念,想要選擇A的時候,都會去想,如果選擇B是不是更好的答案呢?

當我選擇B的時候,又用同樣的想法,去想A,就這樣,我怎麼也決定不了哪個答案會更好。

但只有在真正做出決定的時候,我才會意識到,現在做的事到底適不適合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因為害怕做錯而不去嘗試,因為不敢面對結果而不去做出選擇。

就像我有時候也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望著上面的天花板,努力的幻想,如果當初的自己選擇了考研,那麼又會走一條什麼樣的路,過著什麼樣的人生呢?

未來的不確定性太強了。

我一時半會還是回答不出來,自己以後到底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但我現在感到最大欣慰的是,開始跨出了做選擇的第一步。

這個對我來說,曾經是足以把我壓垮的一件事,在經歷過一段起伏之後,還是執著任性的做了決定。

未來於我,還是那麼遙遠,但我漸漸擁有了面對這個世界的勇氣。

是因為我開始相信,不斷前面有幾條分叉口,哪怕我走錯一步,也沒有關係,因為還會有試錯的資本。

我要不斷經歷,才足以過好的生活。


研究生蘇小柒


我的建議是一定要考研。

其實更準確的建議是從進入大學的時候就開始準備考研,從今年開始教育部對研究生教育進行大規模擴招,在2019年的76萬左右基礎上增加18.9萬,擴招比例達24.4%,同時專升本的名額也大規模擴招,這意味著中國以後每年畢業的本科生、本科規模都會急劇擴大,研究生畢業就業壓力加大,本科生就業困難加劇,再加上今年疫情對於中小企業打擊較大,整體就業都存在較大壓力,因此從整體就業上來講,選擇讀研將來就業難度和就業質量相對有保障。

其次,中國的發展已經從製造業大國逐漸轉變為製造業強國,需要的人才結構也從基礎人才佔比大,中高級人才佔比小轉變為以研究生畢業的中高級人才佔比大、包含本專科畢業生在內的基礎人才佔比小。這種人才需求的變化映射到高等教育培養就有了這次的專升本和研究生擴招,作為個人發展一定要順應經濟發展的整體人才趨勢,才能有更好的事業發展,因此建議讀研。

第三,不管是要讀大學或讀研的話一定把握住兩條主線,專業選擇一定要選擇經濟發展的主力方向,那就是基礎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與應用物理學、化學與應用化學、統計學與應用統計學)、信息技術相關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大數據、人工智能、通信工程)和城市服務業相關專業(臨床醫學、預防醫學、防疫學、教育、會計學、財務管理)等專業,前者是製造業發展的人才基礎,後者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剛需,將來就業質量才能有保障。


孫教授講專業


工作還是學習,怎麼理解“選擇”這一課題

有很多大學本科專科生都遇到過這種情況:將來是讀研呢,還是參加工作更合適?對於糾結要不要考研的同學來說,我想談談個人的看法。

1:家庭經濟承受能力

如果你是農村走出來的學生,家境狀況非常普通,甚至生活微寒的那種,我建議選擇大學畢業即可,不論你是本科生還是專科生,提前聯繫好一份工作。這樣做的理由是:相對於選擇繼續深造的讀研這一條路來說,你既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畢竟大學三四年,已經消耗了家裡太多資源——也通過這兩三年的實踐,能積累比較豐富的工作經驗。還有就是,不排除在職期間,因為你自己的努力,在本崗位上業績突出而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如果對自己目前的學歷不是很滿意的話,還可以選擇在職讀研。畢竟一個光鮮的碩士文憑更能使你得到社會的認可。

因此說來,只要家庭情況允許,要勇於攀登這座學業的金字塔。

2:要認識到考研的壓力

每年的考研生數越來越多。除了專科和普通本科生,還有在職讀研者,不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是競爭也是異常激烈。本科生想讀985/211,專科生更希望逆襲考上國內名牌大學,有調查顯示,專科生報考985/211學校讀研的人絕不在少數。同時對於專科生來說,即使以後複試不成功,他們會很樂於選擇調劑。

據教育部發布的研究生報考人數數據:

2018年考研報考人數達到238萬,比2017年增加37萬人,增長18.4%。2019年考研報考人數達到290萬,比2018年增加52萬人,增長22%。據悉,2020年報考人數達到了驚人的240萬。

如此一來,考研壓力可想而知。

3:調整好心態,條條大路通羅馬

有句話說,天生我才必有用,還有一句話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凡事皆沒有“非要這樣做”不行,更沒有“除此之外”“一切全完了”這一說。無論是因為自身原因擔心無法讀研,還是由於家庭情況所迫,亦或者是你本身就不看好一個研究生學位,我覺得,你的任何選擇都沒有太大問題。畢竟來日方長,將來你的人生軌跡只會沿著你自身的努力,從而一步步實現你的價值。

這個社會變化很快,每個人會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意想不到的挑戰,除了適應這種變化之外,充分給自己一個清晰明確的定位,才是一個人發揮自身潛能,實現最大價值所在。


大眾微評號


對於糾結要不要去考研的同學,我有一點點建議,也許聽完你不會迷惘,因為我也是這樣做的。

考研已經成為大多人畢業後首選,如此多的人選擇了這條路,其中不乏有一些同學是盲目跟從,隨波逐流。

還有一些人是隻是想提升學歷為了日後的工作,更有甚者是為了應付父母。小編覺得是否考研首先我們要知道考研到底適合不適合自己,考研對我們自身的好處到底有多大,提醒各位考生決定考研之前,請捫心自問,我為什麼要考研?想清楚目的,再出發

那麼研究生對找工作有沒有作用?

肯定是有用的!

但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但考研必定是行之有效的方式。考研的結果一半天堂一半地獄,但一位老師這樣說過,經歷過考研的人更成熟,更穩重,更懂得吃苦,堅持,堅守,無論成敗,這都將是我們未來最最美好的回憶!

我是一個過來人,我在選擇考研,或者工作的問題上也糾結過。後來我堅定了,考研工作並不衝突,你考不上了就去工作! 利落吧! 你考什麼專業, 你平時有什麼愛好嗎? 你可以去網上搜索下,你以後要做什麼,你現在的專業屬於化學的還是物理的?那麼,你以後要成為工程師嗎?還是其他的職業,你子啊確定要考什麼專業。

別猶豫太久。早準備,幾率大! 不知是否幫助到你希望你不在迷惘。


花豬西遊


要不要考研最好根據自己以後的職業發展規劃做決定。

考研是學術上面的進一步深造,無論是學歷還是專業能力都將是一個大的提升,碩士畢業後的平均工資可能比本科畢業的要高,還能在未來工作評職稱的時候獲得更多的機會等等。

若你感興趣的職業方向和現在所學的專業方向不一樣或是需要更高的學歷起點,那麼最好選擇讀研,並儘量考到目標專業排名最靠前的學校,因為這樣會大大提高自己求職的成功率。

若你希望未來在專業方面有一定成就的,或者在學科方面有所建樹的學生,建議考研。

不考研的話,能更早的進入社會,能獲得更多的社會實踐經歷,相對讀研的同學來說能更早實現經濟上的獨立等。

對於沒有過高追求和求學欲不強的學生來說,不建議考研。

所以是否考研還是要看自己的職業規劃和對自己的要求。





樂觀達家


常有快畢業的學生給我私信,糾結於“要不要考研”,讓我這個過來人給個建議,我一般都會這樣耿直地回覆:

像你這樣糾結於“要不要考研”的,多數都可以不考。如果考研是剛性需求,比如:三本校考往一本名校,小城考往大城,考往興趣專業和名師,對研究感興趣真的想深造,想從事的專業和好單位多需碩士以上學歷。--剛需,這些是不會怎麼糾結的,一往無前,直接就考了。那些糾結的,多不是剛需,畢業選擇焦慮症,沒有深造學習的慾望,怕找工作怕競爭想延緩就業壓力,大學四年稀裡糊塗沒學好想靠研究生重來一遍,離不開校園的寶寶心態。

糾結,多說明沒有剛需壓力,可考可不考。這種糾結之下,就別考了,考也考不好。即使考上了,大學四年沒學好,研究生兩三年仍舊是浪費青春浪費金錢,不如斷了後路逼著自己趕緊找工作。

糾結考研的往往內心希望有人可以逼他們一把,替他們論證一番。不好意思讓你失望了,我就是這樣耿直,不會迎合你的惰性和迷茫去作保護你玻璃心的論證。

我見過不少學生,都屬於這種情況,大學混了四年,什麼都沒學到,臨到畢業才慌了,靠現在這簡歷,肯定是找不到養活自己的工作的,於是好像突然領悟發憤考研。碰運氣考上了又如何呢?沒有學習和深造的慾望,到了研究生階段繼續混,兩三年很快就過去了,就業壓力只會變得越來越大。除非真的大徹大悟沉下心來好好讀書,否則,讀研兩三年後和現在完全一樣,甚至更加不堪。不要以為靠一個碩士學歷就可以成為敲門磚,就可以提高就業議價能力,這個學歷膨脹的時代,碩士多如狗,博士遍地走,不能用能力說服招聘官,誰在乎你手中的那紙學歷證書。對不起,收到的簡歷真的堆砌如山。

考研,有主動考研,有被動考研。主動考研者,早有了自己的職業規劃和教育安排,進大學不久就想得很清楚了,大學所有的努力目標非常明確,換一個城市,換一個專業,換一所名校。當然,考研也只是自己職業規劃中的一部分,努力做好每個階段應該做的事,到時候自然會收穫上一階段努力的成果。而糾結於“要不要考研”的,多是被動考研者,渾渾噩噩稀裡糊塗,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走一步算一步,被外人和環境逼著走,逼著交作業,逼著交讀書筆記,逼著選課,逼著上課,沒有人生和職業規劃。大三靠近畢業臨近選擇時,才開始考慮未來,陷入糾結和迷茫之中。

一句話說得很好,你現在所有的迷茫,大部分源於你之前的懶惰。之前有多懶,現在就有多迷茫。之前幹嘛去了?打王者農藥、逃課遊山玩水、熱衷於社團活動、網上熬夜追劇、男歡女愛醉生夢死去了,今天的“糾結”是過去的懶惰打在你臉上的響亮耳光。是啊,努力的最大好處,就在於你可以主動選擇,而不是被迫接受隨遇而安。

很多人糾結於“要不要考研”,多數都是“偽糾結”――這種糾結所表現出的,不是說自己有多少很好的選擇,那些選擇讓自己眼花瞭亂很糾結,一手好牌隨便打,在一堆好選項中選一個更好的選擇:可以選擇工作,可以出國,可以考研,可以緩就業――呵呵,哪有這麼美的糾結?糾結者面臨的多是一堆壞選擇:要麼是找不到好工作,要麼是將就一個很差的工作,要麼還是延緩一下就業壓力先考研吧?

現在很多單位招人都設了“碩士學歷”的要求,很多人把讀研當成一個需要跨越的門檻。在一些行業確實是一種硬約束,讓考研變成一種剛需,但我很欣賞這樣一句話:所謂門檻,能力夠了就是門,能力不夠就是檻。人生的溝坎迷茫,多半是能力不足所致。不讓自己變得優秀起來,依賴學歷去鍍金,把學歷當成工作敲門磚,檻仍舊是檻,不會成為門。能力夠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想讓自己更優秀、能力更強一些,於是去讀研深造,這便是主動的人生選擇,未來很多扇門都會為你打開。

從我的觀察看,“要不要考研”的糾結,還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學生害怕走出溫暖區和舒服圈,害怕面對社會競爭。習慣了學校慢節奏、低競爭、無壓力的溫床,不敢走向社會接受挑戰,沉浸於舒服區中沒有能力走出來,總覺得自己還沒有做好工作的準備。他們其實本可以找一份工作,但因為有考研這個退路,而且身邊很多人都在考,於是就順從了自己的心理隋性去考研。雖然考研也是競爭,但這種競爭是自己所熟悉的,而社會競爭則充滿不確定性,得讓自己跳出舒服區。總不能永遠逃避社會競爭而活在校園溫床之上吧,壓力越後往推,競爭其實越殘酷。

寫了這麼多,我的核心觀點主要有兩個:其一,大學努力讀書,提升專業能力,讓自己更強大更優秀,不要讓自己臨畢業時陷入“要不要考研”的無奈糾結之中。無論如何,產生這樣的糾結,起碼說明你在某些方面是失敗的。其二,要有自己的職業規劃,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定位,努力朝著一個目標前行,不要臨畢業了才糾結於“要不要考研”。糾結多說明你沒有剛需,那還是別考了,逼著自己去努力找工作。沒有退路的行動是治癒糾結的良藥,給自己留退路的猶豫只會不斷生產無意義的糾結。只要一往無前,總是能夠變得簡單。




Music毒角


對於這樣的問題,其實不能猶豫。如果你過於糾結的話,那還是算了吧。因為讀研,需要意志堅定的學生!

· 很多大學生都搞不清楚,什麼是讀研。很多人只是在潛意識裡感覺似乎研究生比本科更好聽,更有面子,將來待遇會更好!但並不知道研究生和本科生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實際上,研究生教育與本科生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培養體系,如果說本科生相當於一個面的話,那研究生就是一條線,博士則成為一個點!研究領域越來越精尖!研究生教育階段培養過程中,更多的要靠學生自己的恆心和毅力,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法也有較高的要求,這時候不再是像大學階段那樣一味地學習就行,更多的是綜合能力的高層次要求!

· 所以是否要考研?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研究生教育,自己是否適合這樣的教育模式?是否能夠愉悅的堅持到畢業?

· 如果想好了,自己也確實對某個領域很感興趣,想繼續深入學習研究,那就不要糾結,儘快決定!畢竟考研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趨勢。隨著研究生擴招,未來研究生隊伍會越來越龐大,學歷競爭也會越來越激烈。如果不是迫切想踏入社會,如果還沒有很厭倦學習,如果有較強的鑽研精神,還是建議本科生們考慮繼續讀研。一旦做好決定,就要持之以恆的努力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