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被低估的君主,让曹操吃败仗,年少手腕成熟

提起三国,或许很多人很容易就会想到曹操、刘备、诸葛亮这些字眼。“孙权”总是会被忽略,在很多人眼里,似乎对孙权的看法都远不如曹操与刘备。很多人都认为,孙权是个用兵菜鸟,还认为他是墙头草,袁绍、曹操与刘备,他都曾依附于他们门下。但是,难道就凭借这些,就将孙权判定为一个无能的君主,未免也太过牵强了些。

三国最被低估的君主,让曹操吃败仗,年少手腕成熟

甚至,或许大多数人对于孙权的认知有很大的误解。《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中记载:“孙权性既滑稽,嘲啁无方”孙权为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崇尚侠义,喜欢蓄养贤才,因此渐与父兄齐名。他常跟随在孙策左右并参与内部事务的决策,其才能令孙策都自叹不如。每当宴请宾客时,孙策常常回头看着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会是你的手下。”可见,孙权在年少时就有着过人的见识与智慧,并且远超同龄人。

三国最被低估的君主,让曹操吃败仗,年少手腕成熟

曹操见过孙权后,也曾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曹操对于孙权的能力非常赞同。连曹操都夸耀的人,又会差到哪儿去呢?甚至到最后,孙权还打败了曹操。《资治通鉴》中记载:“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模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孙权联合刘备,采用诸葛亮的计谋,加上周瑜与黄盖等大将的辅佐,最终将曹操打败。这一战也就是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可能又会有人说孙权无能,只能依靠自己将荆州借给刘备使其帮助自己打曹操。

这样的评价就让人觉得十分无奈了,这怎么就无能了呢?非常时期就要运用非常手段,孙权知道仅凭自己的力量很难与老奸巨猾的曹操抗衡。自己身边的谋士也不如曹操身边的出众,既然刘备有诸葛亮这样厉害的谋士,为什么不拿来自己利用一番呢?在我看来,这是智举。况且,后来孙权不也将荆州夺回来了吗。从赤壁之战中,不是看出了孙权无能,而是显现出孙权特别善于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能将可以利用的事物全都利用起来。

三国最被低估的君主,让曹操吃败仗,年少手腕成熟

而且,与曹操和刘备相比,孙权是三者当中最为年轻的君主。孙权继位之初,还不到弱冠之年,但其胸怀之宽广、目光之独到,完全不亚于一个五六十岁的政治家,让人瞠目结舌。《三国志·卷五十二·吴书七·张顾诸葛步传第七》裴松之注引《吴书》中记载:“是时天下分裂,擅命者众。孙策莅事日浅,恩泽未洽,一旦倾陨,士民狼狈,颇有同异。及昭辅权,绥抚百姓,诸侯宾旅寄寓之士,得用自安。权每出征,留昭镇守,领幕府事。”

孙权少年之时,就已经懂得人才的重要性,他广招人才,聘请名士。而且还阻止了宗室动乱,安定了地方大族及宾旅寄寓之士之心,稳定了江南局势。 少年时的孙权,就已经具备了统一天下的本领,这可不是寻常男子能做到的。

三国最被低估的君主,让曹操吃败仗,年少手腕成熟

有人又会说,孙权家大业大,可以说是富贵人家长大的,他做的所有事不过是为了自保。可如若孙权当真只为自保,大不了割地求和,他依旧还是一方诸侯。但是求和自保只能换来一时安稳,而且忍辱退让亦只能让他人变本加厉。所以有时候,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从赤壁之战到隔江对峙,再到最后夺取荆州,孙权步步为营,最终获得成功。孙权用事实告诉我们,只有自己不断进取,不仰仗他人鼻息。待机遇到来时勇往直前,将自己做大做强,才能真正“自保”。弱肉强食的年代,安于现状的结局必然是被时代与社会所淘汰。

三国最被低估的君主,让曹操吃败仗,年少手腕成熟

纵观孙权的一生,他为何能走得如此长久呢?他父亲与兄长虽然 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倘若他真的无能,也是走不了这么长远的。坚实的基础只是先人留给他的优势,而他自己最后能将吴国建立起来,那是他的本事。孙权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人生格局。

格局: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合起来称之为格局。很多人都知道一个道理:“决定你上限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你做人做事的格局。”这话十分正确,孙权十五而立,少年统业,再到最后建立吴国。他这一路走来,很大程度上都与他为人处世,格局宽广密不可分。

再一个他非常善于把,握属于自己的机会,而且总能在机会到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机会总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孙权就是最好的例子。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孙权非常具有忧患意识。在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倘若孙权完全满足于父辈为他留下的基业,不思进取,肯定早晚要灭亡。由此可见,孙权能够将父辈打下的江山建立得如此辉煌,足以说明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君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