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不应只在815

网络上日本投降73周年纪念的热潮已经退去,除了节日里井喷式的表态和倡导,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历史,反思战争,让曾经的惨痛不再重演呢?今日读到了一位默默支持老兵公益,人文关怀多年的“阿拉大伯”冷静克制,却又饱含温情的文字,在此分享给大家,以人为本,对小个体在大时代的挣扎浮沉充满慈悲,是抚慰战争创伤的初心。沉重的历史和受伤的个体,不仅仅存在节日的热潮中,他们融入我们日常的点滴。

注:原文标题为 战争和人

2018年8月15日 晴 上海

日本天皇发布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73周年

今天早上开始,我的朋友圈陆陆续续出现这样的图片。

纪念抗战,不应只在815

说实话,没到刷屏的程度。

中午开始,陆陆续续出现了这类文章:

纪念抗战,不应只在815
纪念抗战,不应只在815纪念抗战,不应只在815

第一种人群喜欢转发图片,图片上往往带着一句话。

第二种人群喜欢转发帖子,帖子往往有这第一眼没法完全看明白的标题。

......

好了,我知道有人骂娘了,说我在说废话了。

我说的是人话,我管第一种人叫做“有态度”,第二种人叫做“有思想”。

有态度就是有立场,旗帜鲜明的支持或者反对。“厉害了我的国.....”“不忘国耻,虽远必诛!”

有思想就是不随大流,太主流的观点无法引起我的共鸣,我就是爱看这些小众的公众号“我们不一样......不一样......”。

不过,我今天不是来批判谁的,8-15的确是日本投降日,1700个空军英烈也的确值得纪念。只不过,在节日营销的时候,你也许应该知道的更多一点,在没有节日的时候,你也可以深度地关注一些事情

我朋友圈里女生比较多,我想先从王力宏说起。

纪念抗战,不应只在815

王力宏在《无问西东》里饰演一名投笔从戎的富家子弟,演绎了一段进入西南联大,考取飞虎队,打击日寇,最后牺牲的故事。有历史、有加工、有整合,其实当年中国空军的组成很复杂,有杭州苋桥航校培养、作战的第一批空军,也有飞虎队培训、作战的国军编外空军,还有一批在美国受训(还有牺牲在美国)的飞行员。电影里糅合在一起进行了创作,而历史的过程却是更加悲壮而丰富

角色是有原型的,就是上面公众号里提到的,沈崇海。但是这个文章致使大量数字的堆砌,并没有深入带你走进一个故事的深处。如果类似这样的公号拼拼凑凑出来的资料已经让你感到历史的沉重和悲痛,我不妨推荐你看一部纪录片,叫《冲天》,台湾2015年的作品,用采访、史料和动漫讲述了这段历史。

这是一部基于历史的纪实作品,比公众号的堆砌要精彩数倍。只是看篇公号的文章只需要几分钟,转发一下也是一种思想的体现。而纪录片需要90分钟,需要足够的耐心去体会。

纪念抗战,不应只在815

需要VIP,我不是要给腾讯视频带流量,但这个片子就是没法赠片,我也没法用赠片名额转出来。带来负担的话,请原谅。

不过无论如何,《冲天》都比《冲上云霄》更省时间,故事也精彩许多。无论是公众号文章还是纪录片,都提到了一个人:

纪念抗战,不应只在815

他叫周志开

我特别注意他是因为他牺牲的时间已经接近抗战尾声,和沈崇海一样也是一位富二代,一次战斗打落

6架敌机,一战成名,却因一次侦查任务而牺牲在抗战胜利之前。

我有次陪王谦一踢球时,偶然进入一个小学,看到校名便内心一个咯噔。

纪念抗战,不应只在815

于是,有目的地在校园里闲逛。

果然发现了周志开的纪念像,斑驳的半胸像安静滴注视着操场跑来跑去的孩子们。不过少子化的台湾,这个公立小学每个年级也只有两个班级,以后合并到消失,理应是大概率的事情。

纪念抗战,不应只在815

几十个小朋友在旁边的操场吵吵闹闹地踢球,不知道这群台湾的小朋友未来有几个还会记得这位中华民国的战斗英雄?

说回《冲天》,这个片子的配音是金士杰、张艾嘉和贾静雯。他们的声音一响起,便紧紧抓住了我的注意,令我头皮发麻。

而这种头皮发麻的感觉我在看《红海行动》的时候也有,当中国侨民看到中国的军舰时候,我也是跟随着一阵头皮发麻,不能控制。

这令我很奇怪,《冲天》的

悲壮感和《红海》的自豪感,明明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为什么带给我的是同一种身体感受呢?这道理上对吗?

直到有一天,遇到另外一个事情:

一位空姐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她被选中执行非洲埃博拉病毒疫情中国救援医疗队的回国航班。因为疫情的严重,所以医疗队除了医护人员,还有大量的部队战士,执行戒严、隔离、警戒,甚至处理尸体的工作。

这真是和死神握手的工作,而执飞乘务组在回来落地之后也需要直接隔离3天。一飞机的人默默而整齐地进入飞机,18、19岁的兵哥哥眼里都是直视过死亡后的失神目光。起飞后,按流程播报PA,她看着这一飞机的年轻人,不由自主在最后加上了一句“......欢迎大家回家。”

整个客舱,包括她自己,泪流满面。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同样的,头皮发麻,亦忍不住湿了眼眶。

于是,我明白了,这种情感,不是同归于尽的悲壮带来的,也不是几近绝望后的希望点燃的,更不是逃离死神的激动造成的;

这是在战争和死亡面前,人性的自然表达。

是人,对生命的敬畏和渴望。

所以我明白了,区分战争的正义还是邪恶只是政治上的需要。个体的人,在战争的巨轮之下,是没有高尚和卑贱之分的,是没有对错之分的。每个人都是被战争裹行的,人性光芒和人性的丑恶都会在其中被放大,但是都是应该被正视的,而不应该刻意回避和粉饰的。

1700名英烈,值得我们去尊重,他们死去,所以我们要去祭奠和传颂。

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在战争死去呢?他们的事迹就不值得我们关注和铭记了吗?

有时候,历史就是这样无情地扇我们的嘴脸,和这些牺牲的中国空军飞行员一样,当年还有更多的中国陆军的战士,一样战场杀敌、出入野人山、血战台儿庄、淞沪大会战......只是他们活下来,却成了一辈子的痛苦。

所以每当这些节日,铺天盖地地勿忘国耻的时候,我总想说,与其跟随节日的营销,不如真正关注一下战争中活下来的人。通过故事反思一下人性,支持一下还在帮助这些老战士的公益组织。

我认识一个令人尊敬的公益人,孙春龙

纪念抗战,不应只在815

他曾经是个纪实记者,曾经深入矿难事故现场,卧底矿工,揭露一个被当地政府和企业掩盖的一起重大矿难,得到总理的亲自批示,使事实昭于天下。

后来,他接触到国民党抗战老兵这个群体,发现这些八九十多岁甚至100多岁的老兵生活困苦的难以想象,于是便毅然决然成立龙越慈善基金会,投入到寻找老兵、募集资金、救助老兵的工作中去。坚持了数年,救助老兵几千人,为每一位老兵养老送终,推动社会关注这个群体。逐渐更加入了陆台两岸老兵寻亲、找人的工作。做了很多抚平战争创伤,关注人性本身的艰难工作。

纪念抗战,不应只在815
纪念抗战,不应只在815纪念抗战,不应只在815

他们的工作,不是简单发发文章,等待十万+。而真的是认真在募集钱款,几百位志愿者长期探望、照顾老兵,送老兵走完最后一程。

我这几年也是龙越基金陆陆续续的捐助者,不定期,也不是很多钱在这个过程中,我其实不觉得我捐助是付出,而是我觉得在其中得到了很多启示。

——对战争的思考:我曾经把正义和非正义看的很重要......

——对人性的认识:我曾经觉得战争总有代价,代价总有人要去承担......

现在我觉得,作为政治的延伸,战争我们真的无法左右。但面对人性,我们无法回避!

孙春龙在2018年初有开始了一个新的项目《龙哥的战场》,专门收集、整理、创作出关于战争的真实故事。

这个事情,思考的意义就更大了。

纪念抗战,不应只在815

一切关于中国二战和之后所有的战争故事,在这里都有涉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生死、离别、反目、隔海相望、迫害、冤屈......都有。不过也不少绝望中的希望的故事,父女70年后的相认、姐弟70年后的相见......不过这种人生的希望,真让人觉得人生的无奈,和对自己生活的珍惜。

我见过孙春龙两次,一次在上海、一次在雅安。我一直很佩服这样的勇士,但面对面时候,我总觉得他身上有一种旧文人的理想主义气息。烟瘾很重,脾气不太好的样子,一腔热血无处安放的感觉。很多活动组织和执行,在传播和主张的方式,以我这个广告人的角度看,还很不完善。

总觉得他好累,有段时间还在微信朋友圈说,找到一个商业模式,希望得到商界朋友的验证。我想他天天困扰的就是募集资金的难,自己要是能挣到一大笔资金,就能省去一大波精力吧。看起来那段时间他蛮兴奋的。

但是不久,他又发了一个朋友圈,说不去想项目了,因为有一个商界朋友对他说:“春龙,中国不缺一个成功的商人,但不能少一个你这样的公益人。”

真的挺悲壮的,不过我也想对他说,在商言商,其实做商业项目,你能不能成,真的还不一定呢,因为做生意,也挺难的......

但是你的公益事业,我们一定会继续支持下去的!

人到四十,就会越发啰嗦,写个文章也会唠唠叨叨。高晓松有一次在节目说了一段话。他说,以前觉得四十不惑,就是人到了四十岁什么都会明白了。等到了四十岁,才发现四十不惑的意思是年轻时候有了惑,就会想弄明白。到了四十岁,有些不明白的惑,就不想再去弄明白了。”

我深以为然。

以前我特别想知道抗战14年,到底是谁是主力,谁是出工不出力?台儿庄大捷的战损比到底多少?平型关大捷是不是只是歼灭一个运输队?美国人给的战略物资到底收没收钱?苏联人在划江而治这个问题上怎么表态的?.......

现在的我,早已经不care这些问题了,只是希望:

1、不要有战争,不管是不是必须一战。

2、如果有战争,我要让我的孩子和家人活下来。

3、如果有余力,从人性的角度去关注一下战争的创伤,不要在意当初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4、8-15,9-18的日子之外,也可以了解一下历史,给孩子讲一讲这段故事,如果储备不够,可以关注“龙越慈善”和“龙哥的战场”

5、捐助的事情,不重要。在反思中找到人性,更重要。

人,只有人,才是最最最最重要的

而一个活着的中年男子,总要做点啥。

2018-08-15晚

纪念抗战,不应只在815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以“抚慰战争创伤,倡导人性关怀”为使命,源起于2008年“老兵回家”公益行动,2011年在深圳市民政局注册成立。基金会致力于为战争背景下的个体士兵提供人性关怀,关怀服务抗战老兵。

抗战老兵关怀计划:

2011年开始,龙越慈善基金会正式发起“抗战老兵关怀计划”。

为有需求的抗战老兵按月敬赠致敬礼金;(2018年新标准为每月600元,特困老兵每月1200元。)为老兵提供紧急医疗救助、房屋修葺以及其他直接惠及老兵的事项。

自2018年1月到6月,在 1,508,912 人次爱心人士支持下,总计有 11,109 名老兵获得关怀,支出善款 17,461,823.20 元人民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