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真相是天合於人,而非人合於天


天人合一的真相是天合於人,而非人合於天

天合於人的道德,觀察現實會發現,人群道德越衰微的地方,天災也越多,所以說人不為(第二聲,修為之意,修德)己,天誅地滅。

因為宇宙是被創造的,是虛擬的,好比遊戲系統和遊戲玩家,遊戲系統(天)是為了遊戲玩家(人)而存在的,證據就是現在的曼德拉效應,因為要重新開局了:

《天地變局》(來自山水塵煙吧)

天人合一的真相是天合於人,而非人合於天

“天人合一”源自《陰符經》。陰,暗也;符,合也。陰符經被篡改過,篡改者將《陰符經》天暗合於人(要修德)的思想改成了人暗合於天(也就是莊子齊物論所說的“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要修道修仙),顛倒了乾坤,所以天地人要發殺機。

天發殺機,移星易宿。

地球和太陽系位於銀河系的位置已經改變,從原本的銀河系邊緣(射手座懸臂),移到了獵戶座懸臂,靠中間的位置,離銀河系中心約 25000 光年,而太陽系到銀河系邊緣也是約 25000 光年。新舊位置相距約 8 萬至十萬光年。新的位置適中,相比於舊的在銀河系邊緣,更適合用來開局。

地發殺機,龍蛇起陸。

中國有萬里長城,現在印度也有了長城(稱為琥珀堡,位於印度北部拉賈斯坦邦),併成為了世界第二大長城,據記載,歷史超過五百年。甚至巴基斯坦也有了長城。

世界正在全面更新。人體結構也發生了改變,比如腎臟由腰部移到了胸腔內,心臟由左邊胸腔接近中央的位置移到了正中間的位置。

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世界是虛擬的,並不存在所謂的實相(金剛經已經明明白白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了),或者說,心是唯一的實相(天性,人也;人心,機也)。人自為宇宙種(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並不存在所謂的天道,,“天道”這個提法的實質是妄擬己心為天心(天並沒有心)。修仙是一種錯誤:

天人合一的真相是天合於人,而非人合於天


天人合一的真相是天合於人,而非人合於天


下面的回答截圖中所提到的“玉液還丹”和“金液還丹”的字說明那些所謂的修仙者確實是在逆求:

天人合一的真相是天合於人,而非人合於天

為什麼他們要這樣篡改?為了維護神權和王權,因為在這一點上神權和王權有著相同的利益。陰符經原文如下:

上篇: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故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乎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中篇: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下篇: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於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期聖,我以不奇期聖。故曰:沉水入火,自取滅亡。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於象矣。

陰符經中的聖人是指成為天(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逆求還丹,修仙;西方的共濟會也是類似的目的,共濟會想通過探究人體DNA裡的秘密成神,上面的曼德拉效應資料裡有詳細論述。而道德經與陰符經相配套(立天之道,以定人也,道德經也被篡改過),被篡改的道德經中的聖人是指像天一樣對萬物(百姓)一視同仁,捨棄自我無私奉獻,便於王權的不道德統治。他們都不過是在借天道之名來裹挾他人,損人利己。

比如道德經中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人合一的真相是天合於人,而非人合於天

再來說說他們是怎麼觀天之道的:上篇說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中篇說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

賊與盜相呼應,盜賊的說法來自《列子·天瑞》:

齊之國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貧;自宋之齊,請其術。國氏告之曰:“吾善為盜。始吾為盜也,一年而給,二年而足,三年大攘。自此以往,施及州閭。”向氏大喜。喻其為盜之言,而不喻其為盜之道,遂逾垣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時,以贓獲罪,沒其先居之財。向氏以國氏之謬己也,往而怨之。國氏曰:“若為盜若何?”向氏言其狀。國氏曰:“嘻!若失為盜之道至此乎?今將告若矣。吾聞天有時,地有利。吾盜天地之時利,雲雨之滂潤,山澤之產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築吾垣,建吾舍。陸盜禽獸,水盜魚鱉,亡非盜也。夫禾稼、土木、禽獸、魚鱉,皆天之所生,豈吾之所有?然吾盜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寶,谷帛財貨,人之所聚,豈天之所與?若盜之而獲罪,孰怨哉?”向氏大惑,以為國氏之重罔己也,過東郭先生問焉。東郭先生曰:“若一身庸非盜乎?盜陰陽之和以成若生,載若形;況外物而非盜哉?誠然,天地萬物不相離也,仍而有之,皆惑也。國氏之盜,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盜,私心也,故得罪。有公私者,亦盜也;亡公私者,亦盜也。公公私私,天地之德。知天地之德者,孰為盜耶?孰為不盜耶?”

翻譯:齊國的國氏非常富有,宋國的向氏非常貧窮。向氏從宋國到齊國,向國氏請教致富的方法。國氏告訴他說:“我善於偷盜。我開始偷盜時,一年就夠自用,二年便很富足,三年就家資豐收了。從此以後,我還施捨州里鄉親。”向氏聽了非常高興。但他只理解了國氏偷盜的話,卻沒有了解國氏偷盜的方法。於是跳牆打洞,凡是手摸到的,眼睛看到的,沒有一件不探取。沒過多久,便以盜竊來的贓物而被問罪,並被沒收了先前積蓄的財產。向氏認為國氏欺騙了自己,便去埋怨國氏。國氏問:“你是怎樣偷盜的?”向氏敘說了他偷盜的情況。國氏說:“唉!你偷盜的方法竟然錯到了這種程度!現在來告訴你吧。我聽說天有季節性,地有利人處。我偷盜天的季節和地的利益,如雲雨的滋潤,山澤的特產,都用來生育我的禾苗,繁殖我的莊稼,夯築我的圍牆,建造我的房屋。在陸地上偷盜禽獸,在水泊中偷盜魚鱉,沒有不偷盜的。這些禾苗、莊稼、土地、樹木、禽獸、魚鱉,都是天生出來的,難道是我所有的?然而我偷盜天的東西卻沒有災殃。至於金玉珍寶、谷布財物,是別人所積聚,哪裡是天給你的呢?你偷盜它們而被問罪,能怨誰呢?”向氏十分迷惑,以為國氏又在欺騙自己了,於是到東郭先生那裡去請教。東郭先生說:“你全身的東西難道不都是偷盜來的嗎?偷盜陰陽中和之氣來成就你的生命,充塞你的形體,又何況身外之物,哪一樣不是偷盜來的呢?誠然,天地和萬物都是不能完全分開的,把它們認作己有,都是糊塗的。國氏的偷盜,是公道,所以沒有災殃;你的偷盜,是私心,所以被問罪。其實,分別公私也是偷盜,不分別公私也是偷盜。但把公共的東西視為公共所有,把私人的東西視為私人所有,這是天地的德行。瞭解天地德行的人,誰是偷盜者呢?誰又不是偷盜者呢?”

所以陰符經說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意思是萬物盜天地,人盜萬物,萬物又盜人(天生天殺,所以他們要逆求,五賊在乎心,施行於天)。

五賊指命、物、時、功、神。

太公曰:其一賊命,其次賊物,其次賊時,其次賊功,其次賊神。賊命以一消,天下用之以味;賊物以一急,天下用之以利;賊時以一信,天下用之以反;賊功以一恩,天下用之以怨;賊神以一驗,天下用之以小大。

鬼谷子曰:天下五賊莫若賊神,此大而彼小,以小而取大,天地莫之能神。而況於人乎。

筌曰:黃帝得賊命之機,白日上升;殷周得賊神之驗,以小滅大;管仲得賊時之信,九合諸侯;范蠡得賊物之急,而霸南越;張良得賊功之恩,而敗強楚。

並不是天地所生(人自為宇宙種),遊戲系統本身並不產生遊戲玩家,更談不上什麼賊不賊盜不盜的,這不過是篡改者的意淫而已,他們把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由原本語氣平和的說明句變成一種主觀行為(要掌天),看似霸氣,實則愚蠢,因為遊戲系統(天)本來就是為了服務於遊戲玩家(人)而存在的。

再說說下篇中的神機鬼藏(神之機藏於鬼),道教修煉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說法。

煉神還虛的“機”便藏於鬼中,鬼指三尸,即道教的三尸神。屍者,神主之意。道教認為人體有上中下三個丹田,各有一神駐蹕其內,統稱“三尸”,也叫三蟲、三彭、三尸神、三毒。上屍好華飾,中屍好滋味,下屍好淫慾,三尸泛指慾望產生的地方。所以道教認為要斬“三尸”,恬淡無欲,神靜性明,積眾善,乃成仙。當人死亡後,三尸則從人的屍體脫離出來,變為遊離狀態,其形象為人生前形象,稱之為“鬼”(《雲笈七籤》卷八十一曰:“(人)死後魂升於天,魄入於地,唯三尸遊走,名之曰鬼。”)。因此,鬼並不是死人靈魂,而是遊離的三尸。

《莊子·庚桑楚》也寫道:道通其分也,其成也毀也。所惡乎分者,其分也以備;所以惡乎備者,其有以備。故出而不反,見其鬼。出而得,是謂得死。滅而有實,鬼之一也。以有形者象無形者而定矣!

翻譯:大道通達於萬物,一種事物分離了新的事物就形成了,新的事物形成了原有的事物便毀滅了。之所以厭惡分,是因為對分求備;之所以厭惡備,是因為對完備進一步求完備(寓意精益求精,有通“又”)。所以心神外出(指思慮)而不知返(停止),相當於見其鬼(見通現,鬼顯現);心神外出不認為錯誤反而自以為有所得(指正確),相當於得死。雖然滅了(指“得死”)但形體還在,那就成鬼了。如果能以有形去效法無形的大道,那就安定了。

解析:這段話將人追求慾望滿足的狀態稱為鬼,從而否定慾望。但是想成仙難道不是更大的慾望嗎,又哪來的恬淡無欲?佛教徒苦修難道不也是為了成佛這一更大的慾望嗎?由此可見佛道兩教的某些虛偽之處。

煉神還虛的思路同道德經中的“致虛極守靜篤”和陰符經中的至靜之道

對於慾望,並非無欲則剛,而是有德則剛。人是靠慾望驅動的,慾望好比人心裡的磁鐵,不斷吸引著自己,剋制甚至否定慾望是和自己過不去、自我消耗。正確的做法是通過樹立一個最大的慾望,即立志,如果能有一個最大的磁鐵在吸引自己,自然就不會被那些小磁鐵所影響走偏。因為人追求慾望的滿足是為了快樂(玩遊戲的目的也是為了快樂),而其中道德慾望的滿足最能讓人快樂,所以有德則剛,真正的道德就是精神之陽剛。

所以真正的所謂修行並不是走一步看一步摸石頭過河,而是先一眼望到頭確定方向,然後再走。就像騎自行車,眼睛應該始終望向前方,目的明確,而不是看地,否則是騎不穩的,而且容易撞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