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頂“綠帽子”引發的戰爭:從“木馬屠城”到《荷馬史詩》

話說在好久好久以前,西方世界發生了一起由一頂“綠帽子”引發的大戰。這個故事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特洛伊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最著名的一役、也是最關鍵的一役便是木馬屠城。


特洛伊是邁錫尼文明晚期的一個城邦國家,位於愛琴海東岸,靠近今天的達達尼爾海峽附近。特洛伊的小王子帕里斯去斯巴達拜訪,結果跟斯巴達的王后海倫相愛了。後來竟帶著海倫偷偷離開斯巴達,回了特洛伊。


一頂“綠帽子”引發的戰爭:從“木馬屠城”到《荷馬史詩》

電影《特洛伊》中的帕里斯王子和海倫


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被戴了綠帽子,當然很生氣了,國王的面子都丟盡了。氣急敗壞地決定要攻打特洛伊,抓住那對姦夫淫婦處死。但僅憑斯巴達的力量是不足以攻打特洛伊的,墨涅拉俄斯趕緊去求助他哥哥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


當時邁錫尼是希臘世界最強大的國家。阿伽門農野心勃勃,一心想統治希臘世界,建立一個環愛琴海同盟。那個桀驁不馴的特洛伊一直不肯就範,如今正好藉著這個理由攻打特洛伊。


阿伽門農很快聯合了希臘其他一些城邦國,組成希臘聯軍,特洛伊戰爭打響了。


阿喀琉斯與赫克託耳


根據古希臘文學作品《伊利亞特》的記載,希臘聯軍從希臘本土動員1186艘戰船,超過十萬總兵力圍攻特洛伊。沒想到十年過去了也沒打下來,希臘聯軍只能在特洛伊周邊土地搞些劫掠維持生計。


在特洛伊戰爭中有幾個著名人物不能不提到。第一個就是古希臘英雄阿喀琉斯,他是英雄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兒子。出生後被母親提著他的腳腕放進冥河裡浸泡,因此全身刀槍不入,除了一雙腳(提著他的腳腕,沒有浸泡在冥河裡)。


一頂“綠帽子”引發的戰爭:從“木馬屠城”到《荷馬史詩》

電影《特洛伊》中的阿喀琉斯


在古希臘世界,英雄是很受人崇拜的。英雄相當於半神,不同的是他們不像宙斯那些神住在奧林匹斯山上。古希臘英雄往往有神的血統,阿喀琉斯跟宙斯就有血緣關係,阿喀琉斯的爸爸是宙斯的孫子。


我們現在看到一些古希臘英雄雕像,都是猛男,肌肉發達,人高馬大,充滿著力量的美感。古希臘人就喜歡這種彪悍的風格,柔美的東西進不了他們的法眼。


受人民崇拜的古希臘英雄,其號召力經常比國王還大,這使得阿喀琉斯有足夠理由對邁錫尼王阿伽門農看不上,對他不屑一顧。


阿伽門農決定攻打特洛伊,要求阿喀琉斯參戰,被拒絕。後來是阿喀琉斯的朋友奧德修斯(希臘城邦國家伊薩卡的國王)出面說服,阿喀琉斯才決定參戰。


在戰爭中,阿喀琉斯與阿伽門農的矛盾仍然不斷,甚至因為俘虜的一個阿波羅神廟女祭司而兩人發生衝突。阿喀琉斯氣的要離開戰場,回到希臘。就在這時,阿喀琉斯的一個好朋友在戰場上,被特洛伊的大王子赫克託耳殺死了。阿喀琉斯傷痛欲絕、悲憤交加,要替好朋友報仇。返程計劃便取消了。


後來在戰場上,阿喀琉斯殺死了赫克託耳,還拖著屍體示眾一番,如願為好朋友報了仇。


一頂“綠帽子”引發的戰爭:從“木馬屠城”到《荷馬史詩》

阿喀琉斯拖著赫克託耳的屍體示眾


但我們不要以為赫克託耳就是敗軍之將,說他是失敗者。事實上在特洛伊戰爭中,另一個不得不提到的著名人物就是赫克託耳。特洛伊能維持多年不被希臘聯軍攻打下來,赫克託耳的運籌帷幄和英勇善戰,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我認為赫克託耳是一個悲情英雄。特洛伊戰爭其源頭是他的弟弟小王子帕里斯惹起的,一開始赫克託耳就反對帕里斯勾引別人的老婆,但現在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飯,海倫已被帶到了特洛伊,赫克託耳只能替他擦屁股。


一頂“綠帽子”引發的戰爭:從“木馬屠城”到《荷馬史詩》

電影《特洛伊》中的赫克託耳


特洛伊軍事實力遠不如希臘聯軍,赫克託耳嘔心瀝血維持局面不被攻破城池,勞心勞力多年,英雄之氣也快被透支了。赫克託耳死後,這場戰爭的天平便慢慢向希臘人那邊傾斜了。


木馬屠城


赫克託耳死後,阿喀琉斯也沒活多久。惹禍的小王子帕里斯終於爆發了。之前總在赫克託耳的庇廕之下,多少顯得有些軟弱,現在哥哥死了他不得不拼死一搏。恰好又得到了太陽神阿波羅的暗中支持,帕里斯射出一支箭,阿波羅為其精準導航,狠狠地射在阿喀琉斯的腳腕上!


腳是阿喀琉斯的死穴,就像武俠小說中絕頂高手有金剛不壞之身,唯一死穴是蛋蛋。射中腳腕平常人最多截肢殘廢,他卻為此喪了命。“阿喀琉斯之踵”的說法就是這樣來的(踵是腳後跟的意思)。


一頂“綠帽子”引發的戰爭:從“木馬屠城”到《荷馬史詩》

那麼說太陽神阿波羅為什麼要出手幫忙呢?這裡面的緣由就說來話長了。大體上是這樣的,奧林匹斯山那幫女神討論誰最美麗,誰就能得到金蘋果,最後竟演變成人間的一場戰爭。


特洛伊戰爭使得奧林匹斯山上的諸神劃分成了兩派,有些支持希臘聯軍,有些支持特洛伊。海神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等是比較支持希臘方面的,太陽神阿波羅、戰神阿瑞斯、愛神阿佛洛狄忒(維納斯)等是比較支持特洛伊方面的。


諸神的這種支持多是精神的,或者在不那麼重要的關頭展現一點點神蹟,像阿波羅這樣精準制導搞死對方第一英雄,實屬罕見。


儘管殺死了阿喀琉斯,特洛伊人也並未被拯救。希臘聯軍那邊還有一位集智慧與英勇於一身的牛人——奧德修斯(前面提到過,他勸說阿喀琉斯參戰),他是希臘城邦國家伊薩卡的國王,跟隨著聯軍盟主阿伽門農出征特洛伊。


在特洛伊戰爭前期奧德修斯出場時間不多,阿喀琉斯死後他開始嶄露頭角。特洛伊木馬計就是奧德修斯設計的。


一頂“綠帽子”引發的戰爭:從“木馬屠城”到《荷馬史詩》


木馬肚子裡的希臘人晚上悄悄跑出來打開城門,希臘聯軍衝進城內一通的燒殺搶掠,整個特洛伊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特洛伊的男人大多被殺死,婦女和兒童成為奴隸,特洛伊的財寶都裝進了希臘人的戰艦。


至於那位給老公戴了綠帽的海倫,她在墨涅拉俄斯面前哭成了淚人,請求丈夫原諒。結果,墨涅拉俄斯真的原諒她了,海倫被帶回了希臘。


木馬計和特洛伊陷落之後的事記載於另一部古希臘文學作品《奧德賽》。所以,關於特洛伊戰爭的整個起源、經過、結果,需要看兩本書《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而這兩本書又被統稱為《荷馬史詩》。


【《奧德賽》的大部分內容是講述攻陷特洛伊後,奧德修斯回希臘,結果在海上遇險,經歷了一段長達十年的艱難回家之路。途中包括殺死巨人,與海神波塞冬鬥爭,遭到宙斯雷劈等等神奇事件。】


一頂“綠帽子”引發的戰爭:從“木馬屠城”到《荷馬史詩》

油畫《奧德修斯與塞壬女妖》


《荷馬史詩》與荷馬其人


《荷馬史詩》是西方歷史上一部歷史最悠久,文化影響力最深遠,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一部文學作品。以其作者荷馬而命名。但荷馬此人的真實身份始終撲朔迷離,多個世紀以來有各種說法。都說荷馬是盲人詩人,恐怕連這也未必真實,事實上學界就有很多人懷疑荷馬並非盲人。


“歷史之父”希羅多德寫的鉅著《歷史》中,有對荷馬的簡單記載。亞里士多德說荷馬是生活在特洛伊戰爭後140年的人。古希臘歷史學家、雅典將軍修昔底德也肯定了荷馬的存在。


雖然荷馬本人有這些響噹噹大人物的加持,證明其存在,但在西方歷史上仍不斷有人懷疑荷馬寫的特洛伊戰爭完全是假的,是他編造的。


一頂“綠帽子”引發的戰爭:從“木馬屠城”到《荷馬史詩》


一些質疑者指出《荷馬史詩》內容有嚴重的不合理之處,比如希臘聯軍能出動上千艘戰艦,十萬兵力,並進行長達十年的圍城戰,這是極盛時期的羅馬帝國也很難辦到的事。即便是十八世紀歐洲列強也很難動員十萬兵力。特洛伊戰爭的時間——邁錫尼文明晚期(青銅時代晚期與鐵器時代興起之交)如何有這樣的實力?在特洛伊遺址發現之前,這個質疑的確有很大的說服力。


古希臘人相信,《荷馬史詩》是由荷馬一人所著。但當仔細分析荷馬史詩內容,就很容易會發現《荷馬史詩》並非一氣呵成的證據。比如,史詩中的行文結構和敘事方式經常會發生變化,可以看出並非出自一人之手。


現在史學界的主流意見幾乎一致認為,《荷馬史詩》是經過一代代的遊吟詩人傳訟,經過數個世紀慢慢塑造而成的。


荷馬可能是希臘城邦文明早期的一位遊吟詩人(也可能是瞎眼的)。他每天會在雅典的廣場上講述著那些希臘神話故事,包括特洛伊戰爭。當然,荷馬是不是雅典人至今無法確定,有說法他是雅典人,這裡姑且認為他就是雅典人吧。


希臘城邦時代的廣場不是喝茶、喂鴿子、看人流的地方,這裡是公眾發表意見、表達政治理念和傳道受業解惑的地方,像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這些哲人都曾在廣場上慷慨激昂,網絡眾多門徒。遊吟詩人們的根據地一般也在廣場。


一頂“綠帽子”引發的戰爭:從“木馬屠城”到《荷馬史詩》


對古希臘的遊吟詩人,我們不能理解為類似於中國古代的說書人,他們有本質的不同。古希臘的遊吟詩人更像是傳授知識的老師,他們通常都需要識字,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而古希臘人的大部分知識即來自遊吟詩人講述的那些希臘神話。


希臘神話是完全融入古希臘血液中的,彷彿是他們的小學課程一般。希臘神話某種程度上塑造了希臘人的三觀。古希臘人說十句話,一定離不開一個“諸神”二字。古希臘各城邦甚至都有自己的守護神,斯巴達守護神是戰神阿瑞斯,雅典守護神是雅典娜,雅典衛城就是雅典娜的神廟。


我們理解了希臘神話之於希臘人的重要性,那麼也就很好理解專門講述希臘神話的遊吟詩人是何等重要性了。


一頂“綠帽子”引發的戰爭:從“木馬屠城”到《荷馬史詩》


在荷馬的遊吟詩人生涯中,他將特洛伊戰爭這段神話傳說加以整理修訂。我們可以想象當這個完整飽滿且曲折離奇的故事由他講述出來後,廣場上的雅典人是如何聽得如痴如迷。或許有識字的聽眾便記載了下來,也或許是荷馬口述並專門讓人記錄下來的(鑑於他是盲人)。


有人發現說在《伊利亞德》中有多處雙數及複數的用法錯誤,如果真是這樣,那我估計由聽眾私自記載的可能性更大了。若是荷馬口述找專人記錄,像這樣錯誤肯定會被修訂的。


發掘特洛伊城


在歷史學界對《荷馬史詩》背後真相的探求及追尋過程當中,考古發掘所提供的線索和方向才是起關鍵作用的。要確定《荷馬史詩》裡所述的內容是否具有歷史真實性,那麼第一步就是要確定特洛伊城的位置。可惜在幾千年歷史中特洛伊城都沒被發現,直到1871年的那次震驚世界的發掘。


德國富商海因裡希·施裡曼是個極度痴迷《荷馬史詩》的人,從小到大這本書不知被他翻了多少遍。在19世紀,質疑《荷馬史詩》、質疑特洛伊戰爭真實性已是主流意見,而施裡曼堅信《荷馬史詩》裡記載的真實性。


一頂“綠帽子”引發的戰爭:從“木馬屠城”到《荷馬史詩》

海因裡希·施裡曼,1822年-1890年


當時歐洲的私人考古發掘行為蔚為風尚,社會上流也原意資助,一方面這是向外界展示個人榮譽地位及文化修養的象徵,另一方面考古發掘出的文物古董可帶來豐厚的回報。


正是在這個背景之下,經商發財後的施裡曼,人生的主要工作便是尋找特洛伊城。理想和經濟利益的雙重動力。


在特洛伊被發現之前,考古學者們對特洛伊的位置眾說紛紜,但至少可以達成一個共識:若特洛伊真的存在,它的位置必定在小亞細亞的愛琴海沿岸或附近島嶼。


一頂“綠帽子”引發的戰爭:從“木馬屠城”到《荷馬史詩》


這個位置也太浮泛了,簡直大海撈針。愛琴海上有幾千個島,小亞細亞的沿海岸更是長的沒邊。要找出這樣一個埋在地下不知多深、湮滅了幾千年的古城,其難度之大不敢想象!


要不說施裡曼運氣也好,他在1868年遇上英國考古學家卡爾佛。卡爾佛認為特洛伊的位置在一個叫“Hisarlik”的土丘上,而這裡是位於土耳其的一個小鎮特洛瓦。


1871年,施裡曼帶著人去一挖,結果還真有了發現!原來,這個“Hisarlik”土丘是古人類聚居而形成的人工土丘,當第一代的城市湮滅後,後世居民往往在被泥土覆埋的古城原址上重建新城,就這樣一代代下去,由此形成一塊高地土丘。這種人類聚居形成的土丘,就像千層糕一樣,越上層的年代越近,越底層的年代越久遠。


一頂“綠帽子”引發的戰爭:從“木馬屠城”到《荷馬史詩》


施裡曼認為《荷馬史詩》記載的特洛伊城肯定在最下層。這犯了一個重大錯誤,他們忽視了較淺層文物,直奔最深層,這對文明演變過程造成了不可彌補的破壞。


據現在一些學者認為,施裡曼挖到特洛伊城並非《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城,而是比其更早的克里特文明時期的特洛伊城。也就是說,施裡曼的莽撞,致使挖超過了!


考古學家卡爾佛再也受不了施裡曼這種破壞性的挖掘,憤憤地離開了。施裡曼畢竟是商人,對文物保護意識十分淡薄,他的目標還是金銀財寶和發現特洛伊帶來的巨大榮譽。施裡曼甚至將挖到的一串黃金首飾,被命名為“海倫的首飾”,戴到他夫人蘇菲婭身上,在當時社會名流圈中引起一時轟動。


一頂“綠帽子”引發的戰爭:從“木馬屠城”到《荷馬史詩》

海倫的首飾


巨大的財富讓奧斯曼土耳其政府坐不住了,他們不能眼睜睜看著施裡曼將文物古董運走,便取消了他的考古許可,還控告他偷運文物。不過,後來這件事也不了了之了,沒有下文。


在土耳其境內的發掘無法繼續,施裡曼又轉戰希臘本土,這次他的重要目標是邁錫尼。


1876年,施裡曼在邁錫尼遺址的獅子門內側展開發掘工作,果然發現了許多墓地,墓內有無數精美的器物。其中一具屍體面部戴著一個黃金面具,施裡曼認定這就是邁錫尼王阿伽門農,於是將面具命名為“阿伽門農的黃金面具”。


一頂“綠帽子”引發的戰爭:從“木馬屠城”到《荷馬史詩》

阿伽門農的黃金面具


從“海倫的首飾”到“阿伽門農的黃金面具”,你會發現施裡曼這個人臆想成分很大,他在只有很少的證據情況下就敢妄下斷定。據現在學界的研究,那個黃金面具的主人根本不是阿伽門農,而是比他還早幾百年的一個王公貴族。


施裡曼的挖掘夢還未結束,他在晚年的夢想是發現米諾斯王朝的宮殿。這源於施裡曼對《荷馬史詩》的篤信和嚮往。


荷馬在《奧德賽》裡寫了一段讓人魂牽夢繞的文字:“有一個地方名叫克里特,在葡萄紫的海水中央,地方美好肥沃。那裡的居民多得數不清,不同語言的種族都雜居在一起。那裡有90個城鎮,在眾城中最大的城是克諾索斯,有一位米諾斯王從九歲開始便治理那個地方……”


這是描寫的克里特文明時期的米諾斯王朝的繁榮景象。克里特文明是西方文明的起源與搖籃,距今有4000多年。


但是,施裡曼沒有來得及發掘米諾斯王朝宮殿他就去世了。後來米諾斯遺蹟被一個英國考古學家發現,被保護的很好,未遭施裡曼“毒手”也算是一件幸事。


一頂“綠帽子”引發的戰爭:從“木馬屠城”到《荷馬史詩》

米諾斯遺蹟


不管怎麼說,施裡曼發現特洛伊城,對西方文明史還是有重大意義的,證明了邁錫尼文明的存在,將歐洲史的序幕提早了一千年或更早。


但這並不能表明《荷馬史詩》的記載都具有真實性。到底有沒有發生過特洛伊戰爭,以及戰爭中的那些人物是否真有其人,這些都還無法證明。就好比你即便挖出一座襄陽城,也無法說明郭靖守襄陽城真有其事,甚至也無法證明郭靖的存在。


好奇心驅使,挖掘史料逸聞——【好奇挖掘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