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琴文明衰落的猜想


我們在“ ”一文中提到,由於赫梯帝國阻斷了“阿希亞瓦國家”和西亞、北非的貿易,以商業立國的邁錫尼文明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走向了衰落,湮沒於歷史長河。這個論斷其實還只能是一個猜想,關於屬於愛琴文明的邁錫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為什麼衰落在學界還沒有定論。

過去的主流看法認為,是阿卡亞人的南下導致了克里特文明的衰落,而多利亞人的南下是導致邁錫尼文明衰落的原因。但是,無論是阿卡亞人入侵說、還是多利亞人入侵說,如今已經不再為學界所接受,因為缺乏考古學上的證據。


關於愛琴文明衰落的猜想



無論是克里特島還是希臘半島大陸,其實都缺少適於耕種的土地。而且由於土地貧瘠而少水,古希臘歷來以耐旱的經濟作物——橄欖和葡萄種植而聞名。對於很多古希臘城邦來講,糧食問題都是非常嚴重的現實問題。向外尋求新的土地解決吃飯問題,是古希臘城邦向外殖民的重要推動力量。大名鼎鼎的雅典城邦,饑荒是每年都懸在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公元前5世紀是雅典城邦的黃金時期,雅典人為了確保自身的糧食供應不遺餘力。他們肅清海盜、設立赫利斯滂海峽監督官,為商船通行提供幫助;為了獲取黑海沿岸的小麥,伯裡克里親征黑海地區,建立了多個親雅典政權,還建立了音不洛斯、列姆諾斯等多個軍事殖民地。到了公元前5世紀末,雅典派出的軍事殖民者總數大約在一萬人左右。要知道,一般認為,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大約只有2萬人左右。而迫使雅典人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屈服、並接受條件極為苛刻的屈辱條約的原因則是因為糧食輸送的斷絕。伯羅奔尼撒戰爭後,商路不如以前那麼通暢了,不但工商業大受影響,糧食供應也面臨巨大問題。糧食問題成為雅典公民們討論的重要議題,在辯論中出現的次數越來越多。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雅典還曾經試圖阻止自來自埃及、塞浦路斯和克里特的運糧船至伯羅奔尼撒半島,可見斯巴達城邦的糧食自給自足的程度也不是那麼高,稍有風吹草動就需要進口。古希臘文明並不以農業取勝,實際上是一個工商業文明。發達的商業不但為古希臘帶來糧食,用以支持其文明的發展,而且也為古希臘帶來東方先進的文化,促使其踩著前人的腳步前進。一旦商業貿易終止,緊巴巴的糧食產量,以及從商貿產業鏈中獲得的增量財富消失,都會導致古希臘大地上的文明停止前進的腳步。


關於愛琴文明衰落的猜想



克里特文明的崛起和海上貿易脫不開關係。目前,在古希臘地區發現的最早的青銅文明並不是克里特文明,而是基克拉底文明,其文明出現在基克拉澤斯群島,而該群島相互間的距離都不太遠,好似一串項鍊將安納托利亞(小亞細亞半島)、克里特島和希臘大陸連接起來。很多學者認為,基克拉澤斯群島上的居民是從安納托利亞遷移而來的。而基克拉底文明對克里特文明的影響則更為明確。這足以證明,海上文化交流是克里特文明得以崛起的決定性因素。

關於愛琴文明衰落的猜想


修希底德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中提到:“米諾斯是第一個組織海軍的人。他控制了現在希臘海的大部分。”修希底德還記敘了米諾斯驅逐海盜、在海島及大陸沿岸建立殖民地、進行貿易的事蹟。很顯然,在修希底德的時代依然記得那個遙遠的文明與大海的緊密聯繫——正是由於肅清了海路並開展海上貿易,克里特文明才得以崛起,清楚的表明了海上貿易對這個文明的重要性。考古也證實了克里特文明和東方古老文明通過海上進行的交流。早在前宮殿時期(早期克里特文明考古學劃分),克里特和埃及之間的貿易就已經出現了,在埃及出土了由象牙和黃金製成並鑲有寶石的克里特飾品;克里特文明出土的陶器、石刻器皿、象牙雕刻、石印章以及最初的圖畫文字演為象形文字等都反映出古埃及的影響。而米諾斯文化的影響也遠達愛琴海諸島,成為了傳播東方文明的二傳手。根據考古發現,學者們推測,在公元前21世紀以前,克里特島上存在著好幾個王國。直到科諾索斯的米諾斯王統一了克里特島,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控制了愛琴海地區的海上貿易,並向周邊的小國徵收貢品。到了公元前17世紀,克里特文明進入鼎盛時期。各地遺址以王宮為中心,周圍有別墅、商館、陵墓、一般民居。克里特文明的藝術在此時達於全盛,王宮建築風格偏重精緻小巧,不求對稱,喜用木柱,上粗下細,別具一格。宮室為多層樓房,廳房過道曲折相連,主要寢室附有浴室、廁所等衛生設備,使用自來水,上下水道已很完善。建築材料木石混用,以石砌基部,柱子及屋頂則用木材。王宮各處繪有富麗的壁畫,喜好表現花草和海洋生物,也刻畫宮廷宴樂,禮儀和競技活動。彩陶底色變淺,以黑、褐等色繪花草、海洋生物等等,形象舒展自然。克里特文明無大型雕像,但印章和金銀工藝品上的動物、花草雕刻卻極精緻。此時仍流行陶棺葬,有的陶棺外壁飾以表現祭祀的圖畫。隨葬品有金銀飾物等,墓穴有石砌圓頂墓和石鑿巖墓等。在克諾索斯王宮附近還發現一座廟宇形的陵墓,前有列柱庭院,後有地窖式祭堂,墓穴鑿於窖內深處,可能是王族陵墓。


關於愛琴文明衰落的猜想



那麼,克里特文明是因何而衰落的呢?阿卡亞人入侵說如今已不為人接受。火山說是一個選擇,但是仍有專家對此持懷疑態度,認為火山爆發的影響被高估了。火山爆發之後100餘年,克里特島上的王宮及聚落仍然存在,之後才衰落下去,再之後克里特島上才出現阿卡亞人的蹤跡。現在,內鬥說成為學界開始接受的一個說法。

克里特文明的衰落和邁錫尼文明的崛起是在公元前15世紀左右是同時存在的,這也是阿卡亞人南侵說不被接受的一個原因。邁錫尼文明幾乎是全面繼承了克里特文明的遺產,並將自己的特點與米諾斯高度發達的文化結合在一起。因此,邁錫尼文明同樣繼承了克里特文明發達的海上貿易,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邁錫尼等地出土的文物說明,邁錫尼文明同東地中海各文明之間有著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其產品幾乎賣到整個地中海沿岸。而且邁錫尼文明的文字線性文字B已經被破解,證明了邁錫尼王國又是一個在經濟上進行嚴格控制的國家,經濟上的一切事務都記錄在賬本上,這就極大的方便了我們去了解這個文明的貿易狀況。外來商品主要有黃金,象牙,銅和玻璃等原材料,對外出口的商品主要是陶器或象牙、黃金等製成的工藝品,本土生產的葡萄酒和橄欖油也是重要的商品,甚至還有香水。可見,邁錫尼王國就像東地中海上的一個大的加工工場,輸入原材料,輸出成品。當然,銅的進口可能主要是供自身使用,製作青銅器或者武器。但是在青銅時代連銅都要靠進口,足見海上貿易對於邁錫尼王國的重要。在皮諾斯和科諾索斯的線形文字B記錄的庫存賬目中,有大量的錫、銅和黃金等庫存。這些戰略性金屬的獲取,除了劫掠之外只能通過貿易獲得。沒錯,輝煌的邁錫尼文明除了是個大工場,還是個大強盜,準確的說是個大海盜。可以說,邁錫尼文明雖然繼承了克里特文明的文化和生產,但是其野蠻人的習性尚未消除,在邁錫尼的貴族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銅武器裝備,足以說明其尚武的習性。除了高大的城堡,在居室和墓葬等方面,邁錫尼文明顯然都不如克里特文明,同樣展示了邁錫尼文明的尚武之風。


關於愛琴文明衰落的猜想



到了公元前13世紀,邁錫尼文明開始衰退,其原因又成了一個謎。多利亞人南下說以不被認可,一些專家認為是因為氣候變化導致農作物減產造成了文明的衰退。

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合稱愛琴文明,這兩個文明雖然種族不同、語言不同,但是卻是一脈相承的,都以海上貿易作為立國之本。通過海上貿易,他們不但吸收了古老東方國家的文明精粹,而且獲得了經濟上的巨大利益,成為其崛起、發展的資本。當海上貿易衰落之際,曾經的巨大利益日益稀疏,導致經濟的停滯、衰退和社會的瓦解、崩潰。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外來“野蠻人”的入侵,也就難有勝算了。


關於愛琴文明衰落的猜想



而且這個猜想和一些主流的解釋並不矛盾。關於克里特文明的衰落,根據考古學證據,很多專家認為內鬥是主要的原因,這可以用海上貿易的衰落來解釋——由於海上商業貿易的衰落,曾經擁有的大量財富和資源,現在都變得緊俏起來,這或許就是曾經發達的克里特文明突然陷入無休止的內鬥的原因。在經濟發展之際,面對增量財富,大家可以共同發展;但是面臨衰退之際,面臨越來越少的資源,相互的爭鬥也就不可避免了,這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而關於邁錫尼文明的衰落,根據考古學證據,很多專家認為是因為氣候變化,導致農作物減產、饑荒及社會瓦解——這同樣可以和海上貿易的中斷聯繫起來——本地自產的糧食,原來就緊巴巴的,一旦遇到欠收之年,完全靠進口糧食來度過難關。但是由於商業貿易的停頓,糧食貿易也隨之斷絕。一旦遇到氣候變化而減產,饑荒隨之而來,社會由此瓦解。

赫梯王室檔案,或許就是支持這一猜想的一個有力證據。畢竟,公元前13世紀,赫梯國王要求阿穆魯王國切斷“阿希亞瓦國家”通過敘利亞與亞述的貿易通道,和邁錫尼文明的衰退在時間上如此的契合,恐怕不是巧合。


關於愛琴文明衰落的猜想

相關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