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琴文明衰落的猜想


我们在“ ”一文中提到,由于赫梯帝国阻断了“阿希亚瓦国家”和西亚、北非的贸易,以商业立国的迈锡尼文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走向了衰落,湮没于历史长河。这个论断其实还只能是一个猜想,关于属于爱琴文明的迈锡尼文明和克里特文明为什么衰落在学界还没有定论。

过去的主流看法认为,是阿卡亚人的南下导致了克里特文明的衰落,而多利亚人的南下是导致迈锡尼文明衰落的原因。但是,无论是阿卡亚人入侵说、还是多利亚人入侵说,如今已经不再为学界所接受,因为缺乏考古学上的证据。


关于爱琴文明衰落的猜想



无论是克里特岛还是希腊半岛大陆,其实都缺少适于耕种的土地。而且由于土地贫瘠而少水,古希腊历来以耐旱的经济作物——橄榄和葡萄种植而闻名。对于很多古希腊城邦来讲,粮食问题都是非常严重的现实问题。向外寻求新的土地解决吃饭问题,是古希腊城邦向外殖民的重要推动力量。大名鼎鼎的雅典城邦,饥荒是每年都悬在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公元前5世纪是雅典城邦的黄金时期,雅典人为了确保自身的粮食供应不遗余力。他们肃清海盗、设立赫利斯滂海峡监督官,为商船通行提供帮助;为了获取黑海沿岸的小麦,伯里克里亲征黑海地区,建立了多个亲雅典政权,还建立了音不洛斯、列姆诺斯等多个军事殖民地。到了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派出的军事殖民者总数大约在一万人左右。要知道,一般认为,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大约只有2万人左右。而迫使雅典人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屈服、并接受条件极为苛刻的屈辱条约的原因则是因为粮食输送的断绝。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商路不如以前那么通畅了,不但工商业大受影响,粮食供应也面临巨大问题。粮食问题成为雅典公民们讨论的重要议题,在辩论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还曾经试图阻止自来自埃及、塞浦路斯和克里特的运粮船至伯罗奔尼撒半岛,可见斯巴达城邦的粮食自给自足的程度也不是那么高,稍有风吹草动就需要进口。古希腊文明并不以农业取胜,实际上是一个工商业文明。发达的商业不但为古希腊带来粮食,用以支持其文明的发展,而且也为古希腊带来东方先进的文化,促使其踩着前人的脚步前进。一旦商业贸易终止,紧巴巴的粮食产量,以及从商贸产业链中获得的增量财富消失,都会导致古希腊大地上的文明停止前进的脚步。


关于爱琴文明衰落的猜想



克里特文明的崛起和海上贸易脱不开关系。目前,在古希腊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青铜文明并不是克里特文明,而是基克拉底文明,其文明出现在基克拉泽斯群岛,而该群岛相互间的距离都不太远,好似一串项链将安纳托利亚(小亚细亚半岛)、克里特岛和希腊大陆连接起来。很多学者认为,基克拉泽斯群岛上的居民是从安纳托利亚迁移而来的。而基克拉底文明对克里特文明的影响则更为明确。这足以证明,海上文化交流是克里特文明得以崛起的决定性因素。

关于爱琴文明衰落的猜想


修希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提到:“米诺斯是第一个组织海军的人。他控制了现在希腊海的大部分。”修希底德还记叙了米诺斯驱逐海盗、在海岛及大陆沿岸建立殖民地、进行贸易的事迹。很显然,在修希底德的时代依然记得那个遥远的文明与大海的紧密联系——正是由于肃清了海路并开展海上贸易,克里特文明才得以崛起,清楚的表明了海上贸易对这个文明的重要性。考古也证实了克里特文明和东方古老文明通过海上进行的交流。早在前宫殿时期(早期克里特文明考古学划分),克里特和埃及之间的贸易就已经出现了,在埃及出土了由象牙和黄金制成并镶有宝石的克里特饰品;克里特文明出土的陶器、石刻器皿、象牙雕刻、石印章以及最初的图画文字演为象形文字等都反映出古埃及的影响。而米诺斯文化的影响也远达爱琴海诸岛,成为了传播东方文明的二传手。根据考古发现,学者们推测,在公元前21世纪以前,克里特岛上存在着好几个王国。直到科诺索斯的米诺斯王统一了克里特岛,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控制了爱琴海地区的海上贸易,并向周边的小国征收贡品。到了公元前17世纪,克里特文明进入鼎盛时期。各地遗址以王宫为中心,周围有别墅、商馆、陵墓、一般民居。克里特文明的艺术在此时达于全盛,王宫建筑风格偏重精致小巧,不求对称,喜用木柱,上粗下细,别具一格。宫室为多层楼房,厅房过道曲折相连,主要寝室附有浴室、厕所等卫生设备,使用自来水,上下水道已很完善。建筑材料木石混用,以石砌基部,柱子及屋顶则用木材。王宫各处绘有富丽的壁画,喜好表现花草和海洋生物,也刻画宫廷宴乐,礼仪和竞技活动。彩陶底色变浅,以黑、褐等色绘花草、海洋生物等等,形象舒展自然。克里特文明无大型雕像,但印章和金银工艺品上的动物、花草雕刻却极精致。此时仍流行陶棺葬,有的陶棺外壁饰以表现祭祀的图画。随葬品有金银饰物等,墓穴有石砌圆顶墓和石凿岩墓等。在克诺索斯王宫附近还发现一座庙宇形的陵墓,前有列柱庭院,后有地窖式祭堂,墓穴凿于窖内深处,可能是王族陵墓。


关于爱琴文明衰落的猜想



那么,克里特文明是因何而衰落的呢?阿卡亚人入侵说如今已不为人接受。火山说是一个选择,但是仍有专家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火山爆发的影响被高估了。火山爆发之后100余年,克里特岛上的王宫及聚落仍然存在,之后才衰落下去,再之后克里特岛上才出现阿卡亚人的踪迹。现在,内斗说成为学界开始接受的一个说法。

克里特文明的衰落和迈锡尼文明的崛起是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是同时存在的,这也是阿卡亚人南侵说不被接受的一个原因。迈锡尼文明几乎是全面继承了克里特文明的遗产,并将自己的特点与米诺斯高度发达的文化结合在一起。因此,迈锡尼文明同样继承了克里特文明发达的海上贸易,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迈锡尼等地出土的文物说明,迈锡尼文明同东地中海各文明之间有着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其产品几乎卖到整个地中海沿岸。而且迈锡尼文明的文字线性文字B已经被破解,证明了迈锡尼王国又是一个在经济上进行严格控制的国家,经济上的一切事务都记录在账本上,这就极大的方便了我们去了解这个文明的贸易状况。外来商品主要有黄金,象牙,铜和玻璃等原材料,对外出口的商品主要是陶器或象牙、黄金等制成的工艺品,本土生产的葡萄酒和橄榄油也是重要的商品,甚至还有香水。可见,迈锡尼王国就像东地中海上的一个大的加工工场,输入原材料,输出成品。当然,铜的进口可能主要是供自身使用,制作青铜器或者武器。但是在青铜时代连铜都要靠进口,足见海上贸易对于迈锡尼王国的重要。在皮诺斯和科诺索斯的线形文字B记录的库存账目中,有大量的锡、铜和黄金等库存。这些战略性金属的获取,除了劫掠之外只能通过贸易获得。没错,辉煌的迈锡尼文明除了是个大工场,还是个大强盗,准确的说是个大海盗。可以说,迈锡尼文明虽然继承了克里特文明的文化和生产,但是其野蛮人的习性尚未消除,在迈锡尼的贵族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武器装备,足以说明其尚武的习性。除了高大的城堡,在居室和墓葬等方面,迈锡尼文明显然都不如克里特文明,同样展示了迈锡尼文明的尚武之风。


关于爱琴文明衰落的猜想



到了公元前13世纪,迈锡尼文明开始衰退,其原因又成了一个谜。多利亚人南下说以不被认可,一些专家认为是因为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减产造成了文明的衰退。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这两个文明虽然种族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却是一脉相承的,都以海上贸易作为立国之本。通过海上贸易,他们不但吸收了古老东方国家的文明精粹,而且获得了经济上的巨大利益,成为其崛起、发展的资本。当海上贸易衰落之际,曾经的巨大利益日益稀疏,导致经济的停滞、衰退和社会的瓦解、崩溃。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外来“野蛮人”的入侵,也就难有胜算了。


关于爱琴文明衰落的猜想



而且这个猜想和一些主流的解释并不矛盾。关于克里特文明的衰落,根据考古学证据,很多专家认为内斗是主要的原因,这可以用海上贸易的衰落来解释——由于海上商业贸易的衰落,曾经拥有的大量财富和资源,现在都变得紧俏起来,这或许就是曾经发达的克里特文明突然陷入无休止的内斗的原因。在经济发展之际,面对增量财富,大家可以共同发展;但是面临衰退之际,面临越来越少的资源,相互的争斗也就不可避免了,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而关于迈锡尼文明的衰落,根据考古学证据,很多专家认为是因为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减产、饥荒及社会瓦解——这同样可以和海上贸易的中断联系起来——本地自产的粮食,原来就紧巴巴的,一旦遇到欠收之年,完全靠进口粮食来度过难关。但是由于商业贸易的停顿,粮食贸易也随之断绝。一旦遇到气候变化而减产,饥荒随之而来,社会由此瓦解。

赫梯王室档案,或许就是支持这一猜想的一个有力证据。毕竟,公元前13世纪,赫梯国王要求阿穆鲁王国切断“阿希亚瓦国家”通过叙利亚与亚述的贸易通道,和迈锡尼文明的衰退在时间上如此的契合,恐怕不是巧合。


关于爱琴文明衰落的猜想

相关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