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王室的“衰落”與“覆亡”

周天子的衰落:春秋時代

  1. 春秋時代屬於東周一個時期,簡稱“春秋”,從周平王遷都起到三家分晉為春秋時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東周王室的“衰落”與“覆亡”
  2. 春秋時代的得名,因魯國孔子記載了一部魯國曆史史書《春秋》。因為這部史書記載的時間跨度與構成歷史階段的春秋時代基本相同,所以把這一階段稱為春秋時代。
  3. 春秋時期是古代中國文明逐漸為中世紀文明的過渡時期。也從那時起周天子漸漸地喪失控制諸侯的能力,號令天下諸侯一去不復返。這時的天下共主只不過是個虛名。
  4. 春秋初時期,諸侯國有一百七十餘個。諸侯國為了擴張領土,各諸侯互相爭奪霸權,形成了諸侯爭霸,逼迫弱小諸侯聽從強國諸侯的號令,就是想做諸侯的老大。稱霸最早的是齊國齊桓公。 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5. 有一種說法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6. 周朝時各國諸侯只能稱公、稱侯,王只能是周天子。但是,到了春秋時期所發生的幾件事(例:鄭莊公將領祝聃用弓箭射中周桓王事件),使得周天子漸漸地喪失權威。後來,楚國稱王,即楚武王,後吳國、越國也跟著稱王!
名存實亡:戰國時代
東周王室的“衰落”與“覆亡”

  1. 戰國時代(公元前476-公元前221年),從三家分晉周王承認魏、趙、韓三國為諸侯開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稱為戰國時期。
  2. 戰國時代還有兩種說法,一是(公元前453年-公元前221年),二是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
  3. 戰國一詞在當時已經使用,因為諸侯列國混戰不休,故為“戰國”。後又到西漢劉向所編《戰國策》(萬乘之國七,千乘之國五,敵侔爭權,蓋為戰國),所以到現在“戰國”的含義沒有發生變化。
  4. 戰國初期,從春秋初時期一百七十多個諸侯國到戰國初期諸侯國只有二十幾個。其中有七個強大的諸侯國:齊、楚、燕、韓、趙、魏、秦,稱為戰國七雄。
  5. 戰國早期,諸侯國中只有楚、越兩國稱王。公元前334年,魏齊兩國在徐州互稱為王,公元前325年,秦國國君嬴駟稱王,史稱“秦惠文王”。公元前323年,魏、趙、韓、燕、中山國五國稱王,史稱“五國相王”。
  6. 五國相王標誌周王的權威徹底喪失。 公元前256年,周赧王病逝,同年,昭襄王滅西周國,東周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