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识破空城计,仍选择撤军,真实用意告诉儿子,儿子恍然大悟

三国演义到了后期,也就是三个国家基本上都成型以后,这时候戏份比较多的,就是诸葛亮和司马懿。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俩彼此对于对方行为、心理和习惯的了解,可能比他们自己的亲人还要熟悉。

当时为了完成刘备的生前遗愿,诸葛亮的主要精力就放在北伐上面。

司马懿识破空城计,仍选择撤军,真实用意告诉儿子,儿子恍然大悟

随着征战次数的不断增多,不仅两个阵营的头面人物,就连下面的那些将领和军士,都彼此成了老熟人了。

众所周知的一件事,就是为了解决粮草短缺的问题,诸葛亮就把部队都抽去搞运输。

司马懿识破空城计,仍选择撤军,真实用意告诉儿子,儿子恍然大悟

就在这个时候,司马懿的大军赶到了城外,于是脍炙人口的空城计就上演了。

只见诸葛亮思忖片刻,就命令那些老弱病残,把城门开得大大的。

看着大家难以置信的表情,丞相就笑了,难道关住城门,靠咱们这些人就能把司马懿的大军阻挡住吗?

司马懿识破空城计,仍选择撤军,真实用意告诉儿子,儿子恍然大悟

既然阻挡不住,就听我的!

此外他还命令身边的丫鬟给他沐浴更衣,他要在城头抚琴来“欢迎”老对手。

也许是他的琴声真的有魔力,司马懿的十万大军,就稳稳地驻扎在城外,安安静静听完了他的演奏。

司马懿识破空城计,仍选择撤军,真实用意告诉儿子,儿子恍然大悟

这时候司马懿发话了,城里有埋伏,今天不打了,全军撤退!

主帅发布了命令,下面的那些将士,自然就是撤了回去。

一路上司马懿的儿子百思不得其解,他不住地向父亲请战,但司马懿都含笑不语。

司马懿识破空城计,仍选择撤军,真实用意告诉儿子,儿子恍然大悟

回到家里看到四下无人,司马懿这才开口,你有什么疑问就都说吧。

这时他的儿子就说,我们大老远的跑去,就为的是这么无功而返?

司马懿就问,那依你之见呢?

儿子说,即使他有埋伏,谅城里的军队怎么也超不过十万,最多和我们打个平手,输是肯定不会的。

司马懿识破空城计,仍选择撤军,真实用意告诉儿子,儿子恍然大悟

如果没有埋伏的话,城池我们就攻下来了。

这时他的父亲又问,那接下来呢?

儿子自然说,那肯定是诸葛亮被杀掉了吧,他不一直是父亲的仇敌吗?

这时他的父亲又笑了,再后来呢?

就该曹氏父子对付我们了吧,反正这个时候我们也没有用处了!

司马懿识破空城计,仍选择撤军,真实用意告诉儿子,儿子恍然大悟

司马懿此言一出,他的儿子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这么一个用意啊。

司马懿告诉儿子,千万不要以为,敌人就永远是敌人,有时候他们还可能是你的保护神。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股敌人,朝廷才不敢对我们轻举妄动。

司马懿识破空城计,仍选择撤军,真实用意告诉儿子,儿子恍然大悟

如果城里有兵的话,我才可能会发动进攻;城里没兵我一眼就能看穿,再打下去,还有后路吗?

其实有人也说,诸葛亮也知道瞒不住司马懿,但他算准了司马懿就是不敢进攻。可以说两个人真的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