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識破空城計,仍選擇撤軍,真實用意告訴兒子,兒子恍然大悟

三國演義到了後期,也就是三個國家基本上都成型以後,這時候戲份比較多的,就是諸葛亮和司馬懿。

其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倆彼此對於對方行為、心理和習慣的瞭解,可能比他們自己的親人還要熟悉。

當時為了完成劉備的生前遺願,諸葛亮的主要精力就放在北伐上面。

司馬懿識破空城計,仍選擇撤軍,真實用意告訴兒子,兒子恍然大悟

隨著征戰次數的不斷增多,不僅兩個陣營的頭面人物,就連下面的那些將領和軍士,都彼此成了老熟人了。

眾所周知的一件事,就是為了解決糧草短缺的問題,諸葛亮就把部隊都抽去搞運輸。

司馬懿識破空城計,仍選擇撤軍,真實用意告訴兒子,兒子恍然大悟

就在這個時候,司馬懿的大軍趕到了城外,於是膾炙人口的空城計就上演了。

只見諸葛亮思忖片刻,就命令那些老弱病殘,把城門開得大大的。

看著大家難以置信的表情,丞相就笑了,難道關住城門,靠咱們這些人就能把司馬懿的大軍阻擋住嗎?

司馬懿識破空城計,仍選擇撤軍,真實用意告訴兒子,兒子恍然大悟

既然阻擋不住,就聽我的!

此外他還命令身邊的丫鬟給他沐浴更衣,他要在城頭撫琴來“歡迎”老對手。

也許是他的琴聲真的有魔力,司馬懿的十萬大軍,就穩穩地駐紮在城外,安安靜靜聽完了他的演奏。

司馬懿識破空城計,仍選擇撤軍,真實用意告訴兒子,兒子恍然大悟

這時候司馬懿發話了,城裡有埋伏,今天不打了,全軍撤退!

主帥發佈了命令,下面的那些將士,自然就是撤了回去。

一路上司馬懿的兒子百思不得其解,他不住地向父親請戰,但司馬懿都含笑不語。

司馬懿識破空城計,仍選擇撤軍,真實用意告訴兒子,兒子恍然大悟

回到家裡看到四下無人,司馬懿這才開口,你有什麼疑問就都說吧。

這時他的兒子就說,我們大老遠的跑去,就為的是這麼無功而返?

司馬懿就問,那依你之見呢?

兒子說,即使他有埋伏,諒城裡的軍隊怎麼也超不過十萬,最多和我們打個平手,輸是肯定不會的。

司馬懿識破空城計,仍選擇撤軍,真實用意告訴兒子,兒子恍然大悟

如果沒有埋伏的話,城池我們就攻下來了。

這時他的父親又問,那接下來呢?

兒子自然說,那肯定是諸葛亮被殺掉了吧,他不一直是父親的仇敵嗎?

這時他的父親又笑了,再後來呢?

就該曹氏父子對付我們了吧,反正這個時候我們也沒有用處了!

司馬懿識破空城計,仍選擇撤軍,真實用意告訴兒子,兒子恍然大悟

司馬懿此言一出,他的兒子才恍然大悟,原來父親是這麼一個用意啊。

司馬懿告訴兒子,千萬不要以為,敵人就永遠是敵人,有時候他們還可能是你的保護神。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股敵人,朝廷才不敢對我們輕舉妄動。

司馬懿識破空城計,仍選擇撤軍,真實用意告訴兒子,兒子恍然大悟

如果城裡有兵的話,我才可能會發動進攻;城裡沒兵我一眼就能看穿,再打下去,還有後路嗎?

其實有人也說,諸葛亮也知道瞞不住司馬懿,但他算準了司馬懿就是不敢進攻。可以說兩個人真的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