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劉瑜,現代人格,就是關心遠在千里之外的災難和人群

《細節》:劉瑜,現代人格,就是關心遠在千里之外的災難和人群


《細節》:劉瑜,現代人格,就是關心遠在千里之外的災難和人群


韓寒當年和老文學批評家白燁論戰的時候,輕蔑地宣稱“文壇是個屁,誰也別裝逼”。這話肯定讓很多文壇老前輩們氣得鬍子都掉了一地。這些人一輩子就在做兩件事:劃圈子,築高牆。數十年如一日地寫些無關痛癢,自以為是的文字,削尖腦袋擠進文學圈,然後不斷砌牆,提高准入資格。牆外的人看了這巍峨的高牆,不無豔羨地驚歎:“哇,好壯觀,好神聖啊!”


《細節》:劉瑜,現代人格,就是關心遠在千里之外的災難和人群


牆內人聽了,心裡甜得就像磕多了大白兔奶糖一樣,十分受用。誰想到有人偏偏不買賬,劍走偏鋒地寫自己的文字。牆內人出離憤怒了:“呸!你也配談文學?”然後以老前輩的身份口誅筆伐,儼然文壇城管,專打不法小商販。李大眼對這群人早就看穿了:“什麼是中國作家,就是一小群憑智力當不了科學家,憑臉皮當不了官員,憑身板當不了黑社會,憑姿色當不了鴨子,有一天聚在一起,溫兩壺黃酒,互相激動地指認著:哦,你原來就是作家,啊,我其實也是作家,生命啊,使命啊,靈魂啊。”


《細節》:劉瑜,現代人格,就是關心遠在千里之外的災難和人群


這種無趣的風氣在政治評論領域也有越演越烈之勢。很多政論家,不好好說話,倒是滿口高深的理論和專業術語,左一個右一個主義,旁徵博引,引經據典,搞得滿天神佛。一般人聽了,腦子“咔咔”兩下,就死機了。但有趣的是,我們更容易崇拜自己不懂的東西。你說得越高深莫測,公眾就越認為你學問好,越對你肅然起敬。梁文道一針見血地指出:今日中國的公共討論常見一種病理化的傾向,總是困在大而化之的名詞面前,夾纏不清,難以寸進。


《細節》:劉瑜,現代人格,就是關心遠在千里之外的災難和人群


劉瑜的這本書讓我耳目一新。她努力地給那些抽象的概念賦予平實的內容,讓它們血肉豐滿起來。 “選舉的重要性,不僅僅在於給民眾一次機會將他們不滿的政治家趕下臺,同樣重要的是選舉動員過程所激活的公共生活:它帶動公眾對公共政策的討論。每次美國大選都有無數普通人通過捐款、志願者行動等方式捲入選舉進程;它促進公民的公共意識,訓練公眾的組織能力:選舉帶動了政黨的產生,政黨帶動了草根民間組織的產生,真正的選舉也不僅僅是投票,而是一個無數公民向公共生活凝聚的動態過程。”


《細節》:劉瑜,現代人格,就是關心遠在千里之外的災難和人群


在我所在的城市有很多無奈的事情。比如在坐公車和地鐵時,大家永遠都是一哄而上,憑藉熊腰虎背和一往無前的鋼鐵意志殺出一條血路。像我這種面皮薄,不敢去爭搶的人就比較吃虧了。而且,我還沒勇氣正氣凜然地大喝一聲“請大家遵守秩序排隊上車”。所以,吃的還是啞巴虧。你能說這些人不道德嗎?這些人中,很多是盡責的職員,慈愛的父母,勤奮的學生,體貼的情人……他們都在為自己的小圈子而奮鬥,但卻缺乏作為公民的責任共同意識。這種制度下的人,對同胞所受的苦難都往往漠視,更遑論為另一個國家的人民所受的苦難而遊行示威。


《細節》:劉瑜,現代人格,就是關心遠在千里之外的災難和人群


劉瑜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場淋浴,把我們頭腦中的那些漿糊洗乾淨。它更大的意義是把政治這個貌似高不可攀,於已無關,張牙舞爪的詞彙變成平和親切起來。正如她在後記所說:“我當然希望它能激起一些人對民主自由的看法,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激起一些人把政治當作柴米油鹽,衣食住行來觀察的興趣。我想比一個人的政治立場更重要的,是他抵達一個立場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