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啥盒馬借走西貝1000名員工?西貝“正式工”為何變身“臨時工”

疫情期間,企業用工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不平衡:一方面是餐飲等企業停業造成的人員溢出,一方面是新零售企業的線上訂單爆發式增長,人手面臨短缺。

在這個時候,“共享員工”模式被提出,一些餐飲企業開始試行。“共享員工”的實行,作為解燃眉之急的權益之舉,具有哪些作用與風險?

疫情間,多家餐企開啟“共享員工”模式

什麼是“共享員工”?即保留了原來企業“員工身份”,經過企業協調與安排,通過“借用”或“外派”的方式,臨時變身為其他企業的員工。

2月初,盒馬鮮生超市發佈公告,宣佈接納雲海餚、青年餐廳的部分員工入駐盒馬門店工作,相關合作涉及上海、北京、南京等多地,共計近500人。截至2月19日,已經有3000多名員工加入。

憑啥盒馬借走西貝1000名員工?西貝“正式工”為何變身“臨時工”

據瞭解,餐飲企業會向盒馬推薦適合上班的員工,盒馬會再度核實員工具體情況,要求年齡在18歲以上,持有健康證並在14天內沒有發熱等症狀的員工才能上崗。這些餐飲企業員工主要從事一些上手快、短期培訓即可上崗的工作,例如擺架、整理、補貨,以及打包分揀等工作。

此外,永輝、蘇寧、沃爾瑪、京東7FRESH等多家企業以及哈囉出行等共享單車企業也陸續發佈“員工共享”計劃,向臨時歇業的餐飲、酒店等企業員工發出邀請,共同協助渡過難關。

憑啥盒馬借走西貝1000名員工?西貝“正式工”為何變身“臨時工”

“共享員工”的優勢與風險

權宜之計,合理調配人力資源

1月31日, 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向社會發出的一封“只能再撐3個月”的求助信,引起了社會的熱議和廣泛關注。不只是西貝,外婆家、雲海餚、眉州東坡、局氣……在這場疫情下,餐飲企業都舉步維艱。

餐飲企業犯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力成本。外婆家有8000名員工,每月工資成本6000萬。西貝2萬多員工待業,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工資照發,一個月支出的工資就在1.5億左右。

憑啥盒馬借走西貝1000名員工?西貝“正式工”為何變身“臨時工”

在這同時,人們居家不出門,線上訂單出現了爆發式增長。以盒馬鮮生超市為代表的線上大型商超等零售業出現了“用工荒”,員工缺口達幾千人的現象。

因此,“共享員工”模式的提出,解決了很多當時面臨的緊要難題。

第一,分擔了餐飲企業的人力成本,減輕餐飲企業疫後重建的壓力;第二,補充了盒馬的勞動力缺口,保障人們的一日三餐以及生活所需,人們不用出門還有利於緩解疫情。第三,讓待崗員工得到更多的工作機會獲保證收入,減輕員工的生活壓力。

憑啥盒馬借走西貝1000名員工?西貝“正式工”為何變身“臨時工”

非標準勞動關係,存在法律風險

目前,靈活用工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十分成熟,日本的靈活用工在人力資源行業中佔比已到40%,美國佔比為34%,而中國的靈活用工比例在2018年僅為9%,仍存在很大發展空間。

但共享員工模式也面臨著風險。有專業人士表示,這種用工方式並不是一種標準的勞動關係,而是企業之間基於合作關係對生產資源的靈活共享和匹配,其中所面臨的法律風險,就要靠企業之前簽訂合作協議來進行明確。

“共享員工”應注意工傷、社保等法律風險。企業間在簽署合作協議時,一定要將相應的責任歸屬、權利義務約定清楚;若新用工企業與員工直接簽署短期勞務協議,則原單位可以繼續購買工傷保險,而新單位則可以為員工購買商業保險。

憑啥盒馬借走西貝1000名員工?西貝“正式工”為何變身“臨時工”

在疫情期間,對員工安全、員工福利以及員工去到合作企業後的召回問題都要注意。當餐飲企業開始逐漸復工,但員工如果還在外派,不能及時到崗,也會給營業帶來影響。對餐飲員工的工資結算、應聘準則、安全培訓以及業務能力均需要有更為詳細的應對策略。

總結

特殊時期,企業之間為解決難題進行的合作,也提供了探索未來建立“共享員工”平臺的一種可能。但是,“共享員工”還在初級階段,對管理制度、法律風險、責任歸屬等方面都需明確。

餐飲行業不能完全依靠“共享員工”解決問題,但“共享員工”確實更好地實現了人力資源方面的調配。危機時刻,也是生機開始的時候,餐飲業在疫情陰霾下開創新的出口,對整個行業的復甦來說也是積極信號。

-今日互動-

如何看待“共享員工”?

歡迎大家進群討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留言進群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