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與姜夔的友情:紅萼無言耿相憶

一個是居廟堂之高的當朝重臣,一個是處江湖之遠的曠世才子,范成大與姜夔這兩個看上去人生軌跡截然不同的人物,卻因為詩詞走到了一起。雖然范成大年長姜夔近三十歲,但詩詞上的共鳴卻成就了二人的友誼。“新詩如美人,蓬蓽愧三粲”是范成大對姜夔斐然文采的讚許,“浮雲安在,我自愛綠香紅舞”是姜夔對范成大歸隱田園的嚮往,相聚之時,姜範二人“雪裡評詩句,梅邊按樂章”,寄情山水,對酒當歌,而當范成大去世後,失去知己的姜夔也只得留下“老仙鶴馭幾時歸,未必山川城郭是耶非”的空想。那麼究竟是怎樣的契機,讓姜夔與范成大跨越年齡的代溝,成為如此要好的忘年之交呢?

范成大與姜夔的友情:紅萼無言耿相憶


石湖居士范成大

在宋光宗的紹熙二年也就是公元1191年,冬天的某一天,江南這個地方大雪紛飛。姜夔就坐了船從浙江的湖州出發了,那麼他此行要去哪裡呢?蘇州,具體來說是蘇州郊區的石湖。那麼幾天之後呢,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姜夔就上了岸,先繞過了一大片的梅樹林,眼前就出現了一座氣勢非凡的別墅,這個地方他熟悉的很,因為來過幾次。那石湖別墅的主人是誰呢?當然是石湖居士,范成大。范成大這個人仕途比較順暢,曾經一度做到了參知政事這麼一個職位,那麼退休以後住在哪裡呢?當然是住回蘇州。到了蘇州,他營建了這座石湖別墅。姜夔反正也沒工作,范成大也是退休在家,所以姜夔在這個石湖別墅一晃就一個多月過去了。到了這一天,除夕將近了,所以他就對范成大說,我在這裡待的時間也一個多月了,這一個多月真的是快樂無比。但是春節臨近,我也不能再打擾你了,我也得回去了。范成大就對姜夔說,他說這一個月真的是我平生最快樂的一個月,但我也很清楚不能妨礙您回去過年。不過現在雪後梅花正在競相開放的時候,你能不能在離開之前填兩首原創的小詞。他說你填了這首詞,你回去了,那麼我每天看看你寫的詞,對詞如對故人,我看著你的詞我就想起了老朋友你,范成大說完以後也不容姜夔有什麼遲疑猶豫,他直接就拿了幾張紙放在姜夔的面前。姜魁一聽,這范成大提的要求就是讓他創制一個新的詞調,然後來填詞。他說這有何難呢?隨手就來的。所以他對范成大說,你要我創制兩首新的詞調來填詞肯定沒問題,但是我想先給你說說我的想法。范成大說那你請說。他說前幾天我們在範村一起賞梅,我聽你吟誦起了北宋初年林逋的《山園小梅》裡面的兩句,“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兩句從詩歌來說是好的詩句,它同時也是種很好的詞境,我要創作的兩首詞那就從這裡面來想辦法,來進行構思。范成大一聽姜夔要從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裡面來構思,他當然也以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姜夔筆下的“暗香”“疏影”

冬日裡的石湖,寒梅怒放,大雪飄飛,湖光氤氳,暗香浮動,山之光,水之聲,雪之潔,花之香於此相互交融,在這一方天地間,退隱閒逸的前參知政事范成大與才華過人的江湖才子姜夔面對而坐,談古論今。其間姜夔揮毫潑墨,筆走龍蛇,范成大安靜等待,面帶期許,二人一靜一動,與身邊的湖煙梅影相互映襯,遠遠望去,猶如仙境一般。那麼眼前如此動人的石湖雪景究竟給姜夔帶來了怎樣的創作靈感,在這其中又承載著姜夔與范成大怎樣的深厚友情呢?

姜夔退在一邊,稍作深思,其實也沒有用多少時間,兩首詞調加上詞,就已經填好了。范成大細細地屏聲靜氣地看了好幾遍,越看越喜歡。這個范成大光看歌詞也不過癮,他說我現在急著要聽這個詞了。我們現在看詞就是翻開書本在讀,但是宋代的時候不一樣,這個詞是要唱的,是要有音樂來伴奏的。所以范成大就把家裡的樂隊跟歌者都請了出來,然後就把這兩支曲子演奏好幾遍。范成大說詞調一流,詞也一流,但是這兩首詞的詞牌叫什麼呢?你好像還沒有命名,你剛才提到了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我幫你把這兩首詞的詞牌命名好了,不如一首叫《暗香》,一首叫《疏影》,怎麼樣?姜夔一聽,他原來只是想在這兩句詩裡面來進行創作,還真沒想到詞牌從這裡面直接地來取用,但是范成大取出的這四個字那簡直是精妙無比。那姜夔說,一錘定音,我們再也沒有比這兩個詞“暗香”跟“疏影”更好的詞牌名了。

范成大是位梅花研究者

范成大接著說,他說這兩首詞,我剛才說了,旋律好聽,歌詞動人,但是你如果一定要我來評出一個高低的話,我還是覺得第一首《暗香》寫得更好。范成大是比較挑剔的,像《暗香》這首詞,就是再挑剔的范成大他也覺得挑剔不出什麼東西來,所以這首詞當然是值得我們來關注的,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詞。

《暗香》 我們看完了這首詞以後一個突出的印象是,這首詞的核心肯定是梅花。姜夔與范成大共處的這一個多月,只要天氣稍微轉好了,有的時候是白天,有的時候晚上,他們都會在石湖別墅的周圍以及在隔河對面的範村去欣賞梅花。石湖旁邊有個叫玉雪坡,那上面被范成大種滿了梅花,然後隔河的對面有個地方叫範村,他花錢把這個地方買了下來,把這個地方的三分之一也種上了梅花。大家不要認為范成大只是在行為上在實踐上喜歡梅花,他還是一個梅花的研究者。

姜夔與范成大面臨離別

他寫過一本專門的叫《梅譜》,對於梅花的各種來源各種特徵都有一個比較細緻的描寫。所以姜夔很清楚范成大的愛好,臨別之際,范成大讓他填兩首詞,要求是原創,其實並沒有說你一定要以梅花為主題。但是姜夔瞭解范成大,你這個詞要讓范成大喜歡的話,以梅花為主題一定是最討巧的一個辦法。


范成大與姜夔的友情:紅萼無言耿相憶

那麼這首詞上闕主要是寫的此前他與范成大一起在月下賞梅 聞梅這麼一個經歷。“算幾番照我”我們多少次地聽著夜晚清幽的笛聲,然後看著月光下美麗的梅花,然後聞著梅花淡淡的香味,有的時候覺得一枝梅花特別好看,然後把樹枝拉低,然後摘下一朵梅花放在手上來輕輕地聞,靜靜地欣賞。那麼上闕從“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我們肯定知道他是寫的過去,我們看下闕。“江國正寂寂”我們只要看到“江國”就是指的江南水鄉,“正寂寂”就是現在正是非常安靜的這麼一個時候,寫現在,上闕寫過去,下闕寫現在。“嘆寄與路遙”這句話我們看上去像一句大白話,其實裡面有典故。什麼典故呢?南朝有個詩人叫陸凱,那麼他生活在江南,他有個很好的朋友叫范曄,他有一天突然想起來遠在長安的這位好朋友范曄,他就想朋友離得這麼遠,我江南此時此刻也是冬天,我能夠寄給我的老友的大概也就是梅花了。所以他就寫了一首詩歌,來表達了自己想寄梅花的這麼一個情懷。其中就有兩句,說“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江南也沒有什麼別的,所有隻有梅花,所以我就姑且把江南的這枝梅花來寄給你,其實這個梅花傳達的是一種友情。姜夔用這個典故當然是從范成大這個角度來說,意思就是說我馬上要離開蘇州了,我相信你會一定想著我的,也許想寄一枝梅花給我,但“嘆寄與路遙”,可能路雖然遠,你不一定寄,但是想著我就足夠了。這就是兩個朋友之間,深入地瞭解對方之後自然而然來的一種自信。但想著要離開,要離開蘇州這個地方,一束一束的花開,心裡面還是萬分地捨不得,所以後面是“翠尊易泣”。什麼叫“翠尊”呢?原來是指的綠寶石來做成的酒杯,這裡是指的酒了,所以在這麼一個離別的時候,我喝著酒,我的情感就變得非常地脆弱,非常地敏感,所以“紅萼無言耿相憶”。“紅萼”“萼”就是花,紅花這裡是指的紅梅,紅梅它不會說話,但是它也知道我會常常地想念著它。所以這句話看上去是寫紅梅,但是這個地方寫梅花與寫人是一樣的,所以我也會想著在蘇州的范成大,范成大也應該會想著在湖州的姜夔。“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這裡他又想到了什麼呢?他又想到自己以前在西湖,也是一個冬天,也是一個下雪天,跟朋友一起看花,非常地愜意,非常地快樂,但是最後也離開了。我現在在蘇州跟范成大一起來看花,業同樣地快樂,現在同樣也面臨著分離,所以人生的情況大概是相似的。見了面以後要分離,如果有緣分,分離不久以後又會再見面,這不最後兩句說“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石湖範村的梅花這一個多月開得非常地熱烈,但是現在也慢慢地開始凋謝了,花開花謝是一個自然的循環,姜夔在這裡其實關注的不是自然的循環,而是說下一次我什麼時候再能回來看到這滿枝滿丫的梅花呢?這是寫的什麼呢?這是寫的未來,所以這首詞既回顧了與范成大過往一個月朝夕相處的經歷,又寫了目前離別的這麼一個感傷和對此後再聚首的這麼一個期盼,這首詞的結構的脈絡就是這樣。詞寫得當然是一流的,除了有現實中的梅花來作為一種實際的支撐,同時這也不是姜夔與范成大第一次見面,所以兩個人的心性的相近從這首詞裡面也可以看得出來。所以范成大與姜夔雖然年齡相差近30歲,但是他們因為有共同的愛好,年齡就不是問題。

姜夔與范成大相識

姜夔少時孤獨科第不順,但生活的磨礪並沒有讓姜夔流俗於市井,反而是成就了他高潔的內心。“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 猶厭言兵”,他雖一介布衣,卻有著胸懷天下的情懷。“木蘭雙槳夢中雲,小橫陳 。漫向孤山山下,覓盈盈”他雖半生窮困,但卻有著如夢如幻的瑰麗想象。在姜夔的詩句中,無處逋體現著高潔的審美情趣和深刻的處世哲思。而與范成大的相識相知,使得姜夔的學養和心靈、情懷和境界、人格和品性都得到了再一次的昇華。那麼身為一介布衣的姜夔究竟如何得以結識名滿天下的范成大。在這其中又是誰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呢?

姜夔與范成大年齡相差近30歲,具體來說范成大生於公元的1126年,姜夔呢,生於公元的1154年,相差了28歲。那麼從地緣或者說籍貫上來說范成大是蘇州人,姜夔是哪裡呢?姜夔是鄱陽人,也就屬於江西的,他們也沒有地緣上的這麼一個親密的關係。如果從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呢?范成大才智過人,我們可以說官運亨通,一直做到了參知政事。姜夔呢?這一輩子就沒有當過官,詩歌標標準準的布衣。所以這兩個年齡籍貫跟個人發展有如此大的差距的人,他們兩個人怎麼就成為了朋友呢?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就必須帶出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蕭德藻。那麼蕭德藻他是來自於福建,他給自己起個號叫千巖老人。這個人生卒年不是很清楚,但是大概與范成大年齡相近,也曾經考取過進士,他在當時影響非常大,因為再加上地位跟年齡,所以也受到了當時許多年輕人的追捧。

楊萬里大力提攜姜夔

蕭德藻詩歌大詩人,有地位有名望,姜夔也是寫詩的人,所以姜夔就琢磨我應該去拜訪一下這位蕭德藻,姜夔就帶上自己的詩集去拜見了當時擔任長沙通判的蕭德藻。然後拜見了以後,就把自己的詩集送給了蕭德藻。蕭德藻是個詩人,他是識貨的。現在讀了姜夔的詩,他一讀他就喜歡上了。詩人惜詩人,他覺得眼前這個人詩歌寫的這麼好,他以後的前途不可限量。

此前姜夔應該說生活得很艱難,他的父親曾經也是進士,也當過官,但是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去世了怎麼辦呢?他就跟著已經出嫁的姐姐,差不多度過了十年的時光,這樣不知不覺就到了二十歲左右了。到了二十歲的時候他覺得我光待在姐姐家也不是個事情,我應該去走出家庭,來結識更多的才俊之士,來為自己贏得一個更好的一個發展的機會。這樣的話在江淮和江南他大概又遊歷了十年的時光。

蕭德藻非常欣賞姜夔,他也知道姜夔沒有一個穩定的居所,所以他就把姜夔留在自己的身邊。但是他就覺得像這麼一個才俊,總留在自己身邊也不是個事情,所以要把姜夔要推到一個更高更遠的一個舞臺。他先介紹姜夔去拜見在杭州的楊萬里,楊萬里對蕭德藻的推薦很重視,他見了姜夔,讀了姜夔的詩之後,這個楊萬里就對他的兒子說,不要說你比不上這個姜夔,連我也比不上這個姜夔呀。所以楊萬里這麼一個長輩說出這樣的話,那當然是大力地提攜的意思。楊萬里也覺得如果要尋求更大的發展的話,你應該去拜見在蘇州的范成大,但是你怎麼去拜見呢?你如果沒有人介紹去拜見,可能有點冒昧,我給你寫兩首推薦的詩。你帶著我的推薦詩去拜見范成大,范成大一定會好好地接待你。

楊萬里寫的推薦詩我們看幾句。《送姜夔堯章謁石湖先生》“吾友夷陵蕭太守,逢人說君不離口”我的朋友夷陵,當時長沙通判的治所在那個地方,蕭太守就是蕭德藻,“逢人說君不離口”他先把蕭德藻抬出來,不是我楊萬里說這個人了不起,蕭德藻逢人就說這是一個年輕才俊。他想對范成大說我推薦過來這個姜夔,不是我有什麼私心,蕭德藻推薦的力度比我有過之無不及。“翻然卻買松江艇,徑去蘇州參石湖”所以就說你坐著船去蘇州去參見,“參石湖”石湖就是石湖居士,范成大他的號就叫石湖居士。

那麼姜夔帶著楊萬里的推薦的詩,就去拜見了在蘇州的范成大。姜夔第一次到蘇州拜見范成大,大概是在宋孝宗的淳熙十四年,因為蕭德藻楊萬里此前就對范成大推薦過姜夔,所以他們見面之後也果然一見如故。那麼第一次見面之後范成大對於姜夔有什麼印象呢?“參政範公以為翰墨人品,皆似晉宋之雅士”《姜堯章自敘》“參政範公”參知政事,“範公”就是指的范成大,“以為翰墨人品”“翰墨”就是文筆,文采,人品不用解釋,說這個人的人品跟文品都“似晉宋之雅士”。我們如果不瞭解南宋人的這麼一個語境的話,我們看這段話,可能還看不出裡面的微言大義,其實我們對南宋的詩文讀多了以後,我們就知道南宋的這些詩人,他們非常追隨非常崇拜的就是這一個時期的文人的風采跟文學的風采,這是他們的偶像。那麼范成大一見姜夔說你就是好像是那個時代的人,你寫的文學就好像是那個時代的文學,這個評價是非常之高的。


范成大與姜夔的友情:紅萼無言耿相憶

范成大的生日正好是六月,我剛才說春夏之交,因為具體的日期我們判斷不了,但是我們知道的是姜夔這次去正好碰到范成大過生日。過生日當然得有所表現,姜夔果然寫了一首《石湖仙》,你看這個詞牌就叫《石湖仙》,就直接針對著范成大來寫的。《石湖仙》我剛才把“似晉宋之雅士”簡單解釋了一下,如果用文學的語言來表述什麼叫“似晉宋之雅士”呢?那姜夔的這四句那就完整地體現了這麼一個晉宋雅士的神韻與風采。這裡面有個“鴟夷”“鴟”其實是種鳥,《山海經》裡面提到,一首三身,一個頭三個身子,那麼這裡的“鴟夷”是指的誰呢?是指的范蠡。范蠡功成身退之後改了自己的名字,叫鴟夷子。所以“石湖仙”這個老人,有仙風道骨,已經遠離了世間的功名利祿。他說你像當年的范蠡一樣“翩然隱去”,功成身退,不居功不自傲,是過自己想過的日子,讓自己成為自己想要的模樣。當年的范蠡是這樣做的,而今天的范成大也是這樣做的。所以“浮雲安在,我自愛綠香紅舞”“浮雲”也就是把一切都看成是虛幻的,我只愛眼前的。“綠香紅舞”是指的什麼呢?當然是指的梅花或者是其他的花。這幾句詩把范成大晚年的心境跟興趣愛好都寫出來了,范成大讀了這樣的詩歌他一定喜歡得不得了。

到了這一年的冬天,姜夔再度來拜訪范成大,同樣是個下雪天。所以姜夔與范成大的緣分除了梅花還有雪,姜夔寫了一首《雪中訪石湖》這首詩歌,那麼對於范成大的人品、學問、詩詞都進行了很高的評價。范成大讀了姜夔的詩歌,雖然有點慚愧,但是更多的是高興,所以很快就寫了一首和詩來送給姜夔。《次韻姜堯章雪中見贈》這首詩我讀得有點吃力,我相信大家聽得也有點吃力,吃力的原因是因為裡面用了不少的典故。其實這首詩歌的前四句基本上是由宋代的詩人張元的《雪》詩,就從這首詩歌裡面來的。張元的《雪》詩裡面有這麼兩句“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這兩句什麼意思呢?古人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他們認為古代要下雪之前,一定在天宮裡面發生一場激烈的戰爭。那些被天兵天將打敗的這些三百萬的將士,他們就像玉龍身上的鱗甲,洋洋灑灑地飄灑在空中,那就是雪。後面“當時訪戴舟,卻訪一寒範”這句話用了一個典故,同時也表達了什麼呢?表達了范成大的謙虛和低調。

“當時訪戴舟”這個典故在《世說新語》裡面,說王子猷這個人當時居住在山陰,那麼有一天下雪,半夜裡就醒了,醒了以後推開窗戶一看,外面是白晃晃的一片,他覺得這個很有詩意,他就吩咐下人備好酒菜,同時拿了一本詩集過來讀,他讀的是誰的詩呢?讀的是左思的《招隱》詩。一邊喝著酒,一邊讀著《招隱》詩,他想起了一個人,誰呢?好朋友戴安道。但是這個人不在身邊,在哪裡呢?在山陰下面的剡溪。因為想朋友,詩人嘛,相當地感性,所以他讓下人備好了船,連夜就從家裡面坐船去幾十公里之外的剡溪。經過大半夜的這麼一個行程,天亮的時分終於到了戴安道的家門口,但是這個王子猷沒有上岸,而是掉頭就回到了自己的山陰的老家。後來就有人問他了,說你不是要去看這個戴安道嗎?你坐了船,也到了他的家門口,你怎麼不上岸去到他家裡坐一會兒呢?大家知道王子猷怎麼回答的嗎,他說我想去見戴安道的時候我心裡面滿懷著興致,但是到天亮到了他家門口的時候,我興致沒了,我興致沒了我還要敲他的門我還要見他幹什麼呢?

所以范成大把姜夔來拜訪自己,就把它比喻為王子猷來拜訪戴安道,但是他說“卻訪一寒範”我不值得你這樣來拜訪啊,人家王子猷想拜見的是個高人,我又不是高人。所以我說他謙虛跟低調在這個故事裡面就體現出來了。“新詩如美人,蓬蓽愧三粲”這句話把它用直白的話把它翻譯過來就是,我讀了你這個詩,你真的讓我蓬蓽生輝。我們讀范成大的詩歌,我們一點也看不到一個曾經的高官,一個長輩,有什麼居高臨下的地方,我們讀到的是他對年輕人的賞識,以及把自己的位置擺低謙虛低調的這麼一個特點。

范成大去世之後,姜夔寫下三首《悼石湖》

無論是“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的純真童趣,還是“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的恬適生活,在范成大的詩作中,無處不體現著他平和的態度和溫潤的性格。雖然在南宋詩壇名聲斐然,但范成大卻始終待人隨和,而對身為一介布衣的姜夔,范成大也是青睞有加,寄予厚望。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生離死別在所難免,當范成大的生命走到盡頭之時,姜夔究竟會如何緬懷這位亦師亦友的故人?

姜夔認識范成大的時候,范成大已經62歲了,在於姜夔認識6年之後一個九月份,范成大因病去世了。范成大去世的消息並沒有及時地傳到姜夔那裡,所以三個月之後姜夔就想,我應該再去看看范成大,所以就一路顛簸來到了蘇州。他這時候才發現石湖別墅雖然還在,但是石湖的主人已經去世了。望著人去樓空,想到曾經與范成大共同生活過的日子,情感一下子就上來了,他一連寫了三首《悼石湖》的這麼一個詩歌,“江山平日眼,花鳥暮年心”一個曾經的高官晚年隱居在家鄉的時候,眼前看的就是江山花鳥,對人世間的紛繁複雜的矛盾與鬥爭再也不關注了,是那種雲淡風輕的這麼一種感覺,那范成大也果然是。後來又寫“雪裡評詩句,梅邊按樂章”這是他們兩人在一起時候的快意的生活。而眼前呢?他也有句子來描述,“遣書知伏枕,來吊只空堂”,“伏枕”就是生病臥床的意思,我接到了你的來信,你告訴我身體不好臥床了,所以我來,來看望你的時候只是一個空空的屋子了,沒想到一病就不起。所以對於范成大的豁達的胸懷,對於姜夔與范成大一起共同有過的快意的生活以及在范成大去世之後自己的悲涼的心情,在這個《悼石湖》三首詩裡面都有完整的體現。


范成大與姜夔的友情:紅萼無言耿相憶

一位曾經的高官范成大,一位終身布衣姜夔,在他們的交往當中,音樂、詩詞、梅花、大雪,這就是他們交往的重要的媒介,在他們的詩詞酬唱當中,當然是有家國之憂,但是更多的是兩個人性情的無限的接近,他們的交往是建立在心性的深度交融和審美上的高度契合,因為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所以無論外面的世界有怎樣的變化,他們的友情都是不會變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