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2 楊萬里很通俗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個字,讀後卻發人深思

楊萬里是我國南宋著名詩人,與陸游、尤袤、范成大並稱“中興四大詩人”。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學者稱其為“誠齋先生”。楊萬里的詩大多描寫自然景物,並以此著稱。且創造出了語言通俗、風格清新而富有幽默情趣的“誠齋體”。象“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等,均是楊萬里的名句。

楊萬里很通俗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個字,讀後卻發人深思

在楊萬里的山水風光詩中,有不少詩很通俗易懂,近似大白話,但是卻包含深刻的哲理,讀後發人深思。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曉行望雲山》,便是其中一篇。顧名思義,楊萬里這首詩的內容,主要便是圍繞“望”字而展開,寫他在黎明破曉前看到的雲山景象。短短二十八個字,山靜雲動的意境便表現得情趣橫生。

楊萬里很通俗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個字,讀後卻發人深思

《曉行望雲山》

霽天欲曉未明間,滿目奇峰總可觀。

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

首句“霽天欲曉未明間”,楊萬里便緊扣題目中的“曉行”二字,點明瞭自己出行時的天氣是“霽天”,也就是天氣放晴的時候。“欲曉未明間”,就是天快要亮還沒有亮的時候。如果有登山起早看日出經驗的人,就會知道這個時候眼中看到的一切都在朦朦朧朧之中。這就為下文中雲山難辨的景象描寫做了鋪墊。

楊萬里很通俗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個字,讀後卻發人深思

次句“滿目奇峰總可觀”,緊承首句,寫的是楊萬里看到的遠山景象。它的意思是說,雖然天還沒有亮,一切看上去都是朦朦朧朧的,但是依稀能夠見到遠處奇異秀麗的山影。“可觀”,就是看得不是很清楚。這裡與“奇峰”結合一起,便主要是形容雲、山相接,連成一片,很難分辨的景象。

倘若單是從寫景來看,楊萬里這首詩的前兩句已經完成了對景色的描寫。但也僅僅是完成而已,並沒有很吸引人的地方。所以楊萬里在這首詩的最後兩句“卻有一峰忽然長,方知不動是真山”中筆鋒一轉,別開境界。即楊萬里滿目的奇峰之中,忽然有一峰發生了變化,竟長高了,這才使得他恍然大悟,原來那眾多的奇峰中,然不動的才是真正的遠山,其餘的不過是天空中的雲彩罷了。

楊萬里很通俗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個字,讀後卻發人深思

而從最後兩句的意思中,我們便可以得到這樣一個深刻的哲理:日常生活中,以假亂真的現象時常發生,但假象就是假象,終究不能掩蓋真實。如果要不被假象所迷惑,就要細心觀察,提高警覺,總會有撥開雲霧,日朗天清的時候。同時,這也告誡人們要善於透過事物的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

楊萬里很通俗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個字,讀後卻發人深思

綜觀楊萬里的這首詩,他在真與假、幻覺與現實的對立關係中,將雲霧在山頭堆積、噴湧的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且妙趣橫生。總的來說,楊萬里這首詩語言通俗易懂,全文都是大白話,讀後卻發人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