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下)韋力撰

不知當年曹雪芹寫《好了歌》時,是否受到了范成大這兩句詩的啟發,但是在宋代甚至直到清代似乎對范成大少有首肯者,比如朱彝尊在《橡村詩序》中稱:“今之言詩者多主於宋。黃魯直吾見其太生,陸務觀吾見其縟,範致能吾見其弱,九僧、四靈吾見其拘,楊廷秀、鄭德源吾見其俚,劉潛夫、方巨山、楊萬里吾見其意之無餘而言之太盡。此皆不成乎鵠者也。”朱彝尊給范成大之詩的評語就是一個“弱”字。

好在這種評價並非一面倒,比如姜宸英在《唐賢三昧集序》中就認為范成大的詩還有可取之處:“詩至中、晚已小變。王元之輩名為以杜詩變西昆之體,而歐、蘇各自成家,西江別為宗派。至南渡而街談巷語競竄六義,其間能以唐自名其家,自放翁、石湖而外,不可多得,或者謂反不如西昆之浮豔,其聲存也。”而袁枚的看法一向與他人不同,在清代的一片批評聲中,他卻認為范成大絕對屬於宋詩中的大家,《隨園詩話》卷三中稱:“人或問餘以本朝詩誰為第一?餘轉問其人,《三百篇》以何首為第一?其人不能答。餘曉之曰:詩如天生花卉,春蘭秋菊,各有一時之秀,不容人為軒輊。音律風趣,能動人心目者,即為佳詩;無所為第一、第二也。有因其一時偶至而論者,如‘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一首,宋居沈上。‘文章舊價留鸞掖,桃李新陰在鯉庭’一首,楊汝士壓倒元、白是也。有總其全局而論者,如唐以李、杜、韓、白為大家,宋以歐、蘇、陸、範為大家是也。”

范成大的詩最受後世誇讚者就是《四時田園雜興》,這組詩總共是由六十首七言絕句組成,每十二首為一組,分別詠歎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和冬日的田園風光,我摘錄春日中的前四首如下:

柳花深巷午雞聲,桑葉尖新綠未成。

坐睡覺來無一事,滿窗晴日看蠶生。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

舍後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過牆來。

高田二麥接山青,傍水低田綠未耕。

桃奇滿村春似錦,踏歌椎鼓過清明。

老盆初熟杜茅柴,攜向田頭祭社來。

巫媼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

對於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袁行霈在《中國文學史》中給出的評價是:“范成大詩的語言自然清新,風格溫潤委婉,只有少數作品風格峭拔。”

范成大到了晚年就隱居在了蘇州附近的石湖。關於石湖的景色,宋周密在《齊東野語》卷十中有詳細記載,我節選其中一段如下:“文穆範公成大晚歲卜築於吳江盤門外十里,蓋因闔閭所築越來溪故城之基,隨地勢高下,而為亭榭,所植多名花,而梅尤多,別築農圃,堂對楞伽山,臨石湖,蓋太湖之一派,范蠡所從入五湖者也。所謂姑蘇前後臺,相距亦止半里耳。壽皇嘗御書‘石湖’二大字以賜之。公作上梁文,所謂‘吳波萬頃,偶維風雨之舟;越戍千年,因築湖山之觀’是也。又有北山堂、千巖觀、天鏡閣、壽樂堂,他亭宇尤多。一時名人勝士,篇章賦詠,莫不極鋪張之美。”


范成大: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下)韋力撰


李根源的題字


范成大: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下)韋力撰


部分已經改成了佛寺


范成大: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下)韋力撰


摩崖

而今范成大當年所建造的這處園林依然有痕跡在。幾年前我來到蘇州時,在馬驥先生的帶領下,前往該處一遊。本程的尋訪先是去探看顧野王的遺蹟,然而在尋訪過程中卻無意間看到了范成大的雕像,於是在旁邊尋找一番,但再未能找到跟范成大有關的遺蹟。馬驥說,他也搞不明白為什麼在一片曠野中孤零零的立著范成大的雕像。看來,要尋訪范成大的遺蹟還是要去他當年所建造的園林。馬驥說,那處園林僅剩了當年的一小塊兒,並且早被後人改成了范成大祠堂。雖然如此,但畢竟是在原址建造者,於是我提出請馬驥兄拉我前往一看。


范成大: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下)韋力撰


景區門票


范成大: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下)韋力撰


隋代的越公井


范成大: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下)韋力撰


嶽公景處在一個小亭子之內

范成大祠位於江蘇省蘇州市石湖景區,而今這個景區已經成為了商業化的景點。進入景點需要購買幾個景點的通票,這在我的尋訪中是頗為無奈的事情之一。


范成大: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下)韋力撰


不知此處跟當年的景色有何區別


范成大: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下)韋力撰


祠堂的方向


范成大: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下)韋力撰


范成大坐在這裡


范成大: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下)韋力撰


祠堂簡介

購票入內進門即右轉,一路上看到不少的李根源題記,有隋開皇十年越公井,還有李根源所書的佛咒。繼續前行是小天台寺,此寺的右前方即是范成大祠,祠堂的正堂名壽櫟堂,堂匾下是范成大的坐像,兩側的牆上各嵌著三塊碑,碑前都已經罩著玻璃無法拍照。院子的前方是另一處廂房,進內視之,門楣上懸匾“範文穆公祠”,是顧廷龍1986年的親筆,原來我們是從祠堂的後門進入的,由此進入方為正途。祠堂對面的牆上嵌著一塊橫式條石碑,楷書寫著“寵光奕世”,後面的落款已模糊不清,但仍可看出為“萬曆庚寅二月吉日”字樣。


范成大: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下)韋力撰


嵌在牆上的刻石


范成大: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下)韋力撰


祠堂的正門


范成大: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下)韋力撰


當年的風景


范成大: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下)韋力撰


“石湖”二字隱在了樹叢中


范成大: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下)韋力撰


春秋吳越的分界地

出祠堂馬路對面即是石湖,湖邊草叢中立著一塊新做的牌子,上書吳越春秋地界,上面還寫著兩個辦證的手機號碼,向馬兄請教此地是否是吳國與越國的分界處,馬認為不可能,因為這已是蘇州的郊區,如果邊界在首都附近,那也太危險了。他接著解釋稱,這塊牌子是當地搞集體活動時的分界牌。這解釋太有意思了,我姑且信之。


范成大: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下)韋力撰


真擔心這裡會被掘地三尺


范成大: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下)韋力撰

那個小島未曾登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