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川味饮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园”

一家饮料厅

却以包子和饺子出名

川味老店中,熙园的历史不算长

但留给老成都的记忆和回味,却很多

熙园的前身——工联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四个江浙人在成都棉花街开了一家甜食店,取名“工联”,主营包子、油条和豆浆,兼售一些风味小饮食。这就是后来在八九十年代,名噪春熙路的著名饮食店“熙园”的前身。

消失的川味饮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园”

曾经的长鼻子公交是棉花街特产

之所以名为工联,是因当时店里除了四位老板外,还另请了四位工人,老板们希望与员工们同心协力,联手把生意做好。有了这样的初衷,自然是人人尽心尽责,确保出品质量,提供热忱服务。

由于当时在棉花街一带的外地生意人很多,特别是来自江浙等地的南方人,工联饮食的风味很对他们的胃口,因此生意就逐渐红火起来。

但好事多磨,工联在此后的几年中,经历了人员和店址的多次调整,先是在五十年代后期,公私合营后,老工联的八人中,先后有七人离开,只剩下原来的工人张玉成,另补充了一批来自其他饮食店的职工,店铺也先后迁至梓潼桥街总府街,最终在六十年代来到了春熙路

消失的川味饮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园”

春熙路铭牌

春熙路上的邻居们

这时期工联甜食店的经营产品已比原来多,特别增加了几款川味小吃,有三合泥、八宝饭、珍珠圆子、甜水面等,另外还增添了各种饮料。这种“饮+食”双线布局的产品结构,后来一直沿用,并创造出几款热销品种。

当时的春熙路,在经历了民国的第一个高峰之后,解放前后有过几年短暂的萧条,其后逐渐开始恢复元气,又成为成都最繁华热闹的商业中心。春熙路不仅是成都人的消费目的地,还是人气聚集的娱乐场所。

消失的川味饮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园”

大华新闻电影票

自从清末年间,华昌公司在新街后巷子播放美国活动电戏(即电影)以后,春熙路及附近就出现了新明电影院(在城守街,解放后改为青年宫电影院)、大华电影院(在青年会,解放后改为新闻电影院)、智育电影院(在总府路王府井)等影院。

离工联最近的新闻电影院,是由原来在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馆内的大华电影院搬迁过来,新院址设在三益公,一座当年袍哥操持的大型娱乐综合体。搬迁初期,其名为大华新闻电影院,后来直接用新闻电影院为名。

消失的川味饮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园”

红卫照相馆底片袋

各种消费娱乐场所,为春熙路带来了大量人流,工联饮食店也就凭着扎实的出品获得了良好的经营成果。可惜好景不长,六十年代中后期,一场风暴席卷各地,成都迎来了一轮极富时代特色的改名潮,春熙路被改名为反帝路(胜利、英雄、东风、红旗字样遍布全城),工联饮食店因此也有了一个哭笑不得的名字“反帝甜食店”。

重振旗鼓,正式进入熙园时代

直到八十年代,春熙路才迎来又一个高光时刻,恢复原名并迅速回升,一举成为闻名全国的西南第一街,而工联也趁此东风,成为春熙路上一颗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却在老成都好吃嘴心中留下众多美好回忆的饮食明星。

消失的川味饮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园”

八十年代的春熙路口

工联在春熙路北段的店址原是木质结构平房,八三年全部推倒重建,改为一楼一底的砖混建筑,增添了二楼营业场所,经营面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倍,虽然占地面积仍只有不到八十个平方,但在寸土寸金的春熙路,对一家饮食店来说已经很满足了。新店建成后,正式更名为“熙园饮料厅”

根据熙园在九十年代的工商注册信息显示,当时的注册地点是春熙路北段33号,负责人是白兰秋。这个简单的信息,体现的是背后经营机制的转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转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白经理将熙园带上了高速发展的时代。

消失的川味饮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园”

改制后的熙园,延续之前的产品结构,并逐渐确立了以包子、饺子为拳头,以面条、饮料、甜品为支撑的格局。早年的春熙路曾经有家名为乐露春的餐厅,有位名叫廖永通的年轻人曾在此处学习面点技术,后来开创了著名的痣胡子龙眼包子,关于痣胡子的龙门阵以后单摆。

包子、饺子,还有网红饮料

熙园虽说没有把包子写进店名,但早已名声在外,和专业包子店的出品不相上下,是当时春熙路一绝。白嫩嫩的皮子,绵中带韧,松而不散,精心配制的包芯,油气四溢,唇齿留香。这种记忆中的味道是不会随时间流失的,犹如一坛老酒,在心中越陈越香。

消失的川味饮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园”

红油水饺,仅供示意

熙园饺子的主要品种为红油和原汤。饺子皮以精粉定制,制作时并不是把当天的用量一次性备好,而是根据销售节点分批制作,这样才能让皮子保持适度的温度和润度,选用优质猪腿夹肉,包出来的饺子大小均匀,包芯扎实,厚度适中。

这里插一句,面食品种的外皮并非越薄越好,而是要根据包芯的具体情况,保持一个合理厚度,才能让包芯和皮子达到相互间的最佳协调。

消失的川味饮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园”

原汤水饺,仅供示意

熙园的红油水饺,入口咸甜,回味微辣,专门特制的红油不仅让饺子川味浓郁,还增添了表皮的爽滑和香润。原汤水饺用的汤汁,是用老母鸡和棒子骨等料熬制而成,吃时如果把饺子先咬一个小口,再放进碗中浸入原汤,别有一番风味。

此外,熙园的各种果汁、饮料、咖啡、甜品也因品质出众而受人欢迎,尤其是当年多家饮品店流行的麦秆秆当吸管的喝法,简直就是春熙路上的一幅年代风情画,以今天的话讲是绝对的网红,爆款名曰泗瓜泗,是英语单词squash的音译,意思就是果汁饮料。

经过众人的精心打磨,熙园渐入佳境,并在九十年代步入巅峰。

消失的川味饮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园”

当年的神器

一家小店,留给成都的大美

本世纪初,因春熙路改造,熙园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据说后来曾出现在成温立交桥附近的某菜市旁,但也在几年后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

把最好的时光,最好的味道,留给春熙路,留给成都城,留给成都好吃嘴,留给所有热爱它的人们。在小食中写大文章,在小饮中画大风景,历经几度变迁,仍然不忘初心,同时留下的还有勤于取、精于调、善于品的川味精神。

一代川味名店,熙园,当之无愧。

消失的川味饮食名店:成都春熙路“熙园”




看川菜老传统,听川味龙门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