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宋孝宗——古往今来第一大孝子

​被誉为南宋中兴之主,古往今来大孝子的孝宗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孝顺的?他儿子孝顺他吗?请看本集。


孝宗其人


16、宋孝宗——古往今来第一大孝子

宋 孝宗

既然现在军事上没有空间完成自己收复中原的抱负,那就用“暴富”在时间上来安慰自己吧!正如俗话说的那样,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隆兴和议换来了与金的和平,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孝宗把北伐的想法深深埋在心里,期望用国富民强的土壤让这颗种子重新发芽。

孝宗由于从小就被养在宫中,高宗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什么父慈子孝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高宗退位,但朝廷就像有两个皇帝一样,朝廷大事都是问完了孝宗,再去请示高宗,而高宗也乐此不疲的插手,好在二位没搞出什么大的矛盾。


守孝三年


高宗是历史上少有的高寿皇帝,活了八十一岁才驾鹤西游。当孝宗听闻后,失声痛哭,那场面真是感人至深,随后两天茶饭不思,大臣们怎么劝都不行。


第三天上朝,孝宗表示,自己要遵循儒家传统,为高宗守孝三年。大臣一听,WHAT?您是当今圣上诶,咋能这么搞?于是进言,陛下对上皇的孝心天地可鉴,但是根据皇家传统,天子都是“以日易月”(就是一天顶一个月)为上皇尽孝,陛下应该遵循旧制。

孝宗说不行,那是我爹!

臣下说,那也不是你亲爹啊!而且堂堂天子,天天穿孝服像什么话?你穿孝服我们能穿新衣服?这不是坑我们嘛?

孝宗不听还是自己搞自己的,大臣们开始还各种劝,搬出礼法古籍,前朝先例,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后来也渐渐放弃了。

不过孝宗也知道大臣的良苦用心,身为国家元首,天天戴孝,置天下于何地?也略为收敛了些,外面穿正常衣服,该穿啥就穿啥,里面还是一身缟素。


孝宗禅位


自从高宗去世了,孝宗的身体一直很差,(孝宗一共当了二十七年皇帝,其中二十五年跟着高宗,剩下两年为高宗守孝,可以说孝宗绳命中高宗是唯一主题)两年后的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初二,孝宗也效法高宗禅位于皇太子赵惇,是为光宗,自己则继续为高宗守孝,直至三年期满。孝宗名为“孝”真是名副其实,也是古往今来天下第一大孝子了,关键还不是亲爹!


16、宋孝宗——古往今来第一大孝子

宋 光宗

但,老天往往喜欢跟人开玩笑,自己这么孝顺,可是他的儿子光宗却看都不来看他!


16、宋孝宗——古往今来第一大孝子

李凤娘

怎么肥事?原来光宗身体一直不太好,娶个老婆李凤娘,极为强悍善妒,看不上当时还是太子的光宗身边的人,于是利用各种机会给高宗和孝宗打小报告。次次被两宫面怼,之后就怀恨在心。

等到光宗继位,身体时好时坏,没过几年,“政事多决于后”,李同学拿到了实权。但是这李凤娘一没见识,二没能力,充其量就是给自己娘家捞好处,有句话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用在李凤娘身上正合适。她封娘家三代为王,侄子孝友、孝纯官拜节度使(封疆大吏),一次归谒家庙就推恩亲属26人,172人授为使臣,下至李家门客,都奏补得官。

另外他还在光宗那吹枕边风,造成本来挺好的父子关系,变得形同陌路。跟孝宗三天两头去德寿宫(高宗的宫殿)问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光宗只在继位之初去给孝宗请过安外,后期基本不去,而且找各种理由,肚子疼啊,头疼啊,天气不好啊,心情不好啊。

眼见两宫失和,大臣们不能视而不见。本着皇帝家的事就是天下的事的原则,台谏,宰执轮番上书,光宗视而不见。

最后逼得大臣看到光宗立马上前抓住光宗的礼服强行往重华宫(孝宗寝宫)的方向拖,被李凤娘看到后遭到训斥才流泪退下(真是窝囊)。

这个亲儿子伤透了老父亲的心,孝宗搞不懂为什么自己这样的大孝子会生出这么不孝的儿子!由于身体不好,加上心情也不好,郁郁寡欢的孝宗在绍熙五年(1194)五月病倒了,生病期间光宗也不来看他,这是造的什么孽!

六月初九孝宗崩逝于重华宫,终年六十八岁。

按照规矩,太上皇去世,皇帝必须出面主持,但是这时候光宗说自己有病,身体虚弱,干不了这个活,你们谁爱干谁干!大臣们多次跪求光宗出面,光宗就是避而不见,最后传出来一张条子,大意是,你们要是再这么逼朕,朕也念欲退位了。

大臣一看,好!您不是不想干嘛?那就彻底休息吧!拿着条子转头就去找太皇太后。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拥立光宗的儿子嘉王赵扩登基,是为宁宗,尊光宗为太上皇。

就这样,光宗稀里糊涂的被“内禅”了。


历史上最牛“钉子城”是如何炼成的,请看下集


17、钓鱼城之战——上帝折鞭处


本篇就到这里,如您喜欢欢迎留言讨论,并订阅我;

微信公众号:Intersectio 提前更新,欢迎点击订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