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岳飞之死的真实原因 士大夫贯彻崇文抑武治国方略 杀大将以立威

岳飞字鹏举,绍兴十一年,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临刑前写上天日昭昭,天日昭昭8个字。

关于岳飞的死因,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大致有秦桧要杀岳飞,宋高宗赵构要杀岳飞,高宗和秦桧联合杀岳飞以及金人要杀岳飞这四种说法。

这些说法基本上都承认了,赵构是幕后主使者,并且岳飞的死因与抗金斗争有关,岳飞与抗金的投降派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当权派最终将岳飞置于死地。

我认为岳飞之所以会死,是因为他的道德水平比较的高,他提倡并且践行的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的道德标准和处事原则,而这些处事原则,得了民心、军心和士气,从而引起的士大夫官僚集团以及皇帝的猜忌,最终惹来了杀身之祸。

他的死也是说明了南宋的统治者还是要让武将臣服于文官集团的,受制于文官集团控制。宋朝是讲究重文抑武的,在宋朝的历史上,以科举出身的官僚形成了士大夫集团,成为了政治中坚的角色。

通过黄袍加身获得政权的宋太祖总结了五代藩镇割据的经验确立了以文抑武的治国方针,他认为天下自唐季以来,兵戈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

论岳飞之死的真实原因 士大夫贯彻崇文抑武治国方略 杀大将以立威

岳飞庙

宋太祖制定的重文抑武的治国方略,确定了朝廷中文官统御武官的治理方针,在地方上不断派遣文官担任主官。并且以身作则,率领大臣拜厄孔庙,进一步加强了士大夫的地位,宋太宗则大力的推崇科举考试,不断提高文官士大夫的地位。而在宋真宗期间,发生了澶渊之盟,虽然宋朝每年给辽国捐20万匹银10万两,但是因为这种花小钱能够节省大量军费,换取和平的方针,反而让我文官治国的态势继续稳固下去。皇帝的决定性的言论导致了朝野上下重文抑武的风气更加的浓烈,士大夫的政治地位越来越高,宋朝对于文官士大夫的地位肯定也因此完成,因此整个宋朝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北宋重文抑武的治国方针也虽然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危机,但是造成将不识兵的危机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造成的积弱的局面,最终导致靖康之耻的发生。

南宋建立开始宋高宗赵构被金兵一路追赶。而南宋的将领们也在战争中脱颖而出。与武将本脱颖而出不同,南宋的文官士大夫阶层对武将们的行为倒是不是很支持,他们还是想重归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即便是在动荡的时代,他们还是想削弱武将的力量,削减武将的兵权已经成为了南宋士大夫阶层的共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文官才能团结一致的继续压制军人。文官士大夫还希望重现往日的荣光,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岳飞文武兼备。发出了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的呼声。这是坚决贯彻重文抑武治国方略的士大夫集团所不愿意看到的。并且岳飞的确有很高的道德标准,他不贪财不好色,深得民心军心和士气。

岳飞的不贪财是有目共睹的,在南宋诸将之中,张俊是最为贪财的,而这个最贪财的将领却受到了宋高宗的厚待,韩世忠购买田产,皇帝知道之后也非常的高兴。然而岳飞立了很大的功劳,皇帝希望为他在杭州选一块上好的地段购建府邸,他却严词拒绝了。岳飞说。北虏未灭,何以家为?他这种想法和做法与一般的武夫相去甚远。更与宋代重文抑武的方略南辕北辙。

论岳飞之死的真实原因 士大夫贯彻崇文抑武治国方略 杀大将以立威

岳飞也是不好色的,这一点也非常的出名,岳飞在南渡之后一直没有纳妾,这和其他的朝廷大员是完全不同的,南宋初元的将领们不光贪财,而且好色,并且互相的攀比。一般大将都有一些美女作伴,韩世忠前后娶了四个老婆。而抗金名将吴阶。为了和岳飞建立好关系,也以2000贯的价格买了一名女子,派遣两名使臣将这名美女送到岳飞的府上,而岳飞并没有和他们见面,只是隔着屏风和他们交谈,让美女见识一下岳飞家里的饮食起居,美女一看岳飞的家中如此的清贫,立刻表示自己吃不了这个苦。岳飞不贪财,不好色,引起文官士大夫们的担忧以及嫉妒,这些士大夫们认为岳飞这样做是朝廷最大的隐患。

论岳飞之死的真实原因 士大夫贯彻崇文抑武治国方略 杀大将以立威

岳飞还是一个得民心的人。在当年主持长江防线的杜充投降之后。南宋的一些将领也经常带兵进行劫掠,只有岳飞的军队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因此他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几十年之后。长江流域的老百姓们依旧家家户户挂着岳飞的遗相祭祀岳飞。

在鄂州城内还有为岳飞设立的忠烈庙,正因为岳飞热爱老百姓,老百姓才能对他统率的部队非常的爱戴,有老百姓的支持,岳家军也有了稳固的后勤支持,得到了充分的军兵员和后勤粮饷,这种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现状,让文官集团和宋高宗赵构非常的难受,他们不会允许这种现象存在,自然也要对岳飞。进行打压陷害。

得军心,也是岳飞的能力一大体现。岳飞的幕僚看到一个士兵在冬天只穿一件单布衣服,就去问他,你怨恨吗?这个士兵的回答令人出乎意料,他说不怨恨。他穿衣服比较单薄,并非不是岳飞克扣他的粮饷,是他家里的老小比较多,用钱的地方多。所以说,自己将钱用到了别处,没有给自己添置比较好的冬衣,所以说他并不怨恨岳飞。

一般的军队中都存在着上级军官克扣士兵粮饷的问题,岳家军中却没有这种现象,正因为岳飞爱兵如子,士兵们才敢于奋勇向前。在颖昌决战之中,岳家军面对数倍于自己的金军骑兵,能够誓死奋战,没有一个人敢退却,因此让金兵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言。一个将领最重要的赞美来自于敌人,这说明金军对岳飞是由衷的赞美。

岳飞得到了底层知识分子的支持,岳飞的幕僚非常多,一时间各种知识分子都到了岳飞的幕府之中,参与军机商讨古今。并且岳飞本人的道德品质很高,也也吸引了众多的幕僚为他出力,本来应该是朝廷耳目的人,也因为岳飞的为人比较的高洁,惺惺相惜之下也成了岳飞的得力的助手。岳飞有远大的志向,这也让很多的知识分子乐于和他接触,把他当成一个可亲可爱的儒将。

论岳飞之死的真实原因 士大夫贯彻崇文抑武治国方略 杀大将以立威

有幕僚就问他天下纷纷几时可太平,岳飞就讲出了一句千古名言,那就是只要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自然太平。而正因为岳飞有远大的理想,所以说,当时相当于一个连长的岳飞就敢于上书批评朝廷的投降政策。而正因为他的品行高洁获得了民心,军心和士气,才能够取得很多的胜利,在一次次的胜利的积累之下,他发出了自己的终极目标,那就是踏破贺兰山阙,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然而岳飞想法虽然很好,但是在局势稍作稳定之后,文人士大夫集团还是要通过杀入立威的方式来夺回自己的权力,树立自己的权威。

一开始他们主要的攻击目标是韩世忠,正准备向韩世忠下手的时候,岳飞向韩世宗告密,于是他们就将矛头指向了岳飞,士大夫们通过杀掉岳飞的行动,体现了文官士大夫的力量。岳飞被杀之后,韩世忠和张浚等将领也吓破了胆,纷纷献出自己的兵权以求自保。

岳飞死后,士大夫集团取得了对于朝廷政权的全面的掌控,重文抑武的治国方略继续实行。这些人继续以投降换和平为福气,以抗争为耻辱。

在南宋灭亡之时谢太后就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大宋王朝厚养士人300年。然而这些大臣们却不能想出一个对策来。只想着苟且偷生,他们还算是人吗?

这些宋代的士大夫阶层,在享受了空前绝后的高待遇之后,并没有对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反而陶醉在自己臆造的道德文章之中。宋代的知识分子的文化修养都比较的好,但是他们的修养,所做出来的成绩,一般都是在道德文章方面,并没有提出比较有效的管理政府的方法,这是让我值得我们反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