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岳飛之死的真實原因 士大夫貫徹崇文抑武治國方略 殺大將以立威

岳飛字鵬舉,紹興十一年,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臨刑前寫上天日昭昭,天日昭昭8個字。

關於岳飛的死因,一直以來爭論不休,大致有秦檜要殺岳飛,宋高宗趙構要殺岳飛,高宗和秦檜聯合殺岳飛以及金人要殺岳飛這四種說法。

這些說法基本上都承認了,趙構是幕後主使者,並且岳飛的死因與抗金斗爭有關,岳飛與抗金的投降派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當權派最終將岳飛置於死地。

我認為岳飛之所以會死,是因為他的道德水平比較的高,他提倡並且踐行的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命的道德標準和處事原則,而這些處事原則,得了民心、軍心和士氣,從而引起的士大夫官僚集團以及皇帝的猜忌,最終惹來了殺身之禍。

他的死也是說明了南宋的統治者還是要讓武將臣服於文官集團的,受制於文官集團控制。宋朝是講究重文抑武的,在宋朝的歷史上,以科舉出身的官僚形成了士大夫集團,成為了政治中堅的角色。

通過黃袍加身獲得政權的宋太祖總結了五代藩鎮割據的經驗確立了以文抑武的治國方針,他認為天下自唐季以來,兵戈不息,蒼生塗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之計。

論岳飛之死的真實原因 士大夫貫徹崇文抑武治國方略 殺大將以立威

岳飛廟

宋太祖制定的重文抑武的治國方略,確定了朝廷中文官統御武官的治理方針,在地方上不斷派遣文官擔任主官。並且以身作則,率領大臣拜厄孔廟,進一步加強了士大夫的地位,宋太宗則大力的推崇科舉考試,不斷提高文官士大夫的地位。而在宋真宗期間,發生了澶淵之盟,雖然宋朝每年給遼國捐20萬匹銀10萬兩,但是因為這種花小錢能夠節省大量軍費,換取和平的方針,反而讓我文官治國的態勢繼續穩固下去。皇帝的決定性的言論導致了朝野上下重文抑武的風氣更加的濃烈,士大夫的政治地位越來越高,宋朝對於文官士大夫的地位肯定也因此完成,因此整個宋朝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北宋重文抑武的治國方針也雖然解決了武將專權的危機,但是造成將不識兵的危機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造成的積弱的局面,最終導致靖康之恥的發生。

南宋建立開始宋高宗趙構被金兵一路追趕。而南宋的將領們也在戰爭中脫穎而出。與武將本脫穎而出不同,南宋的文官士大夫階層對武將們的行為倒是不是很支持,他們還是想重歸崇文抑武的治國方略。即便是在動盪的時代,他們還是想削弱武將的力量,削減武將的兵權已經成為了南宋士大夫階層的共識,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認識文官才能團結一致的繼續壓制軍人。文官士大夫還希望重現往日的榮光,狀元登第,雖將兵數十萬,恢復幽薊,逐強虜於窮漠,凱歌勞還,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也。

岳飛文武兼備。發出了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的呼聲。這是堅決貫徹重文抑武治國方略的士大夫集團所不願意看到的。並且岳飛的確有很高的道德標準,他不貪財不好色,深得民心軍心和士氣。

岳飛的不貪財是有目共睹的,在南宋諸將之中,張俊是最為貪財的,而這個最貪財的將領卻受到了宋高宗的厚待,韓世忠購買田產,皇帝知道之後也非常的高興。然而岳飛立了很大的功勞,皇帝希望為他在杭州選一塊上好的地段購建府邸,他卻嚴詞拒絕了。岳飛說。北虜未滅,何以家為?他這種想法和做法與一般的武夫相去甚遠。更與宋代重文抑武的方略南轅北轍。

論岳飛之死的真實原因 士大夫貫徹崇文抑武治國方略 殺大將以立威

岳飛也是不好色的,這一點也非常的出名,岳飛在南渡之後一直沒有納妾,這和其他的朝廷大員是完全不同的,南宋初元的將領們不光貪財,而且好色,並且互相的攀比。一般大將都有一些美女作伴,韓世忠前後娶了四個老婆。而抗金名將吳階。為了和岳飛建立好關係,也以2000貫的價格買了一名女子,派遣兩名使臣將這名美女送到岳飛的府上,而岳飛並沒有和他們見面,只是隔著屏風和他們交談,讓美女見識一下岳飛家裡的飲食起居,美女一看岳飛的家中如此的清貧,立刻表示自己吃不了這個苦。岳飛不貪財,不好色,引起文官士大夫們的擔憂以及嫉妒,這些士大夫們認為岳飛這樣做是朝廷最大的隱患。

論岳飛之死的真實原因 士大夫貫徹崇文抑武治國方略 殺大將以立威

岳飛還是一個得民心的人。在當年主持長江防線的杜充投降之後。南宋的一些將領也經常帶兵進行劫掠,只有岳飛的軍隊對老百姓秋毫無犯,因此他得到了老百姓的擁護,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幾十年之後。長江流域的老百姓們依舊家家戶戶掛著岳飛的遺相祭祀岳飛。

在鄂州城內還有為岳飛設立的忠烈廟,正因為岳飛熱愛老百姓,老百姓才能對他統率的部隊非常的愛戴,有老百姓的支持,岳家軍也有了穩固的後勤支持,得到了充分的軍兵員和後勤糧餉,這種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現狀,讓文官集團和宋高宗趙構非常的難受,他們不會允許這種現象存在,自然也要對岳飛。進行打壓陷害。

得軍心,也是岳飛的能力一大體現。岳飛的幕僚看到一個士兵在冬天只穿一件單布衣服,就去問他,你怨恨嗎?這個士兵的回答令人出乎意料,他說不怨恨。他穿衣服比較單薄,並非不是岳飛剋扣他的糧餉,是他家裡的老小比較多,用錢的地方多。所以說,自己將錢用到了別處,沒有給自己添置比較好的冬衣,所以說他並不怨恨岳飛。

一般的軍隊中都存在著上級軍官剋扣士兵糧餉的問題,岳家軍中卻沒有這種現象,正因為岳飛愛兵如子,士兵們才敢於奮勇向前。在穎昌決戰之中,岳家軍面對數倍於自己的金軍騎兵,能夠誓死奮戰,沒有一個人敢退卻,因此讓金兵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言。一個將領最重要的讚美來自於敵人,這說明金軍對岳飛是由衷的讚美。

岳飛得到了底層知識分子的支持,岳飛的幕僚非常多,一時間各種知識分子都到了岳飛的幕府之中,參與軍機商討古今。並且岳飛本人的道德品質很高,也也吸引了眾多的幕僚為他出力,本來應該是朝廷耳目的人,也因為岳飛的為人比較的高潔,惺惺相惜之下也成了岳飛的得力的助手。岳飛有遠大的志向,這也讓很多的知識分子樂於和他接觸,把他當成一個可親可愛的儒將。

論岳飛之死的真實原因 士大夫貫徹崇文抑武治國方略 殺大將以立威

有幕僚就問他天下紛紛幾時可太平,岳飛就講出了一句千古名言,那就是隻要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天下自然太平。而正因為岳飛有遠大的理想,所以說,當時相當於一個連長的岳飛就敢於上書批評朝廷的投降政策。而正因為他的品行高潔獲得了民心,軍心和士氣,才能夠取得很多的勝利,在一次次的勝利的積累之下,他發出了自己的終極目標,那就是踏破賀蘭山闕,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然而岳飛想法雖然很好,但是在局勢稍作穩定之後,文人士大夫集團還是要通過殺入立威的方式來奪回自己的權力,樹立自己的權威。

一開始他們主要的攻擊目標是韓世忠,正準備向韓世忠下手的時候,岳飛向韓世宗告密,於是他們就將矛頭指向了岳飛,士大夫們通過殺掉岳飛的行動,體現了文官士大夫的力量。岳飛被殺之後,韓世忠和張浚等將領也嚇破了膽,紛紛獻出自己的兵權以求自保。

岳飛死後,士大夫集團取得了對於朝廷政權的全面的掌控,重文抑武的治國方略繼續實行。這些人繼續以投降換和平為福氣,以抗爭為恥辱。

在南宋滅亡之時謝太后就發出了由衷的感慨,大宋王朝厚養士人300年。然而這些大臣們卻不能想出一個對策來。只想著苟且偷生,他們還算是人嗎?

這些宋代的士大夫階層,在享受了空前絕後的高待遇之後,並沒有對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反而陶醉在自己臆造的道德文章之中。宋代的知識分子的文化修養都比較的好,但是他們的修養,所做出來的成績,一般都是在道德文章方面,並沒有提出比較有效的管理政府的方法,這是讓我值得我們反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