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死得冤嗎?

縱橫國史


雖然袁崇煥並非一無是處,對於國家也確實有過功勞,但當時的袁崇煥實在的飄的太厲害了,其獨斷專行可不止在擅殺毛文龍這件事上,無論是誰,只要是人,忤逆了自己的意思都不行,包括皇帝也不行,對袁崇煥有看法的人不止閹黨餘孽,連袁崇煥的老師孫承宗對其剛愎獨斷也是比較氣憤的。這個老毛病袁崇煥一直就沒改過。

崇禎沒對朝堂上的任何人這麼“仁慈”過,看看崇禎或殺或間接害死的臣子還少麼,偏偏對袁崇煥這麼好,而且最後一點棺材本也都按袁崇煥的要求不遺餘力的全部投入進去。

崇禎帝對袁崇煥的期望太大了,然而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最初一次就是著名的“五年全遼可復”,哪怕是從字面上我也看不出這是寬慰,我覺得這就是吹牛以期換得大權在握,袁崇煥對錢財的慾望從他被抄的家產就能看出,沒啥。但是不能說他對錢財不感冒就同樣對權利也不在意,這是兩回事。

本著條件講足的原則,袁崇煥為了自己的大話開始漫天要價,崇禎最後一點棺材本也都折騰光了,天天等天天盼,結果沒看到光復全遼,反倒是皇太極兵臨城下,要什麼給什麼最後就是這結果,你說五年平遼,即便不平遼,你能做好看門工作,崇禎也不會真的就剮了他。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或者說是揣測一下崇禎帝殺袁崇煥的心理歷程,分析條件當然就是袁崇煥的罪狀種種,當然,在這裡我不會列舉全部,只是簡單說說,畢竟是答題,寫成長文就不好了。

首先是“託付不效”

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由上可知,所謂“託付不效”就是說——對所託付的事情,沒有相應的成效。

  • 遼餉四百八十萬;

  • 米一百八十萬;

  • 另發內帑一百二十萬;

  • 鎧甲四十萬具;

  • 紅夷大炮十門;

  • 其他弓箭軍械無數。

這讓其他地域佈防的部隊情何以堪,自袁崇煥掌權,大明軍隊出現無數只兔子,袁崇煥真是親兒子,我們算個啥((‵□′)) ,因妒成恨,老袁倒黴的時候也沒有多少人幫他說話。

枚枚的文章都不錯,可是對於袁崇煥政治敏感度低這方面的論述,我有保留意見,他的政治素養不能因為知道巴結魏忠賢就能算高了,請客送禮再不會,那就不是政治素養低的問題了,那純粹就是傻。

指望他五年復遼,沒多久皇太極就長驅直入,攻打京師,給明朝帶來極大的震動和損失,關鍵是這人丟的沒邊了,本來崇禎對袁崇煥好的沒邊,這下倒好,形同當著全體大臣給了崇禎一耳光。其他諸如冒功等事件,不算啥事,都明白,就好像萬曆,勤政那幾年海瑞上書八十貫剝皮實草,萬曆都沒搭理海瑞,象徵性的誇了幾句而已,皇帝知道幾乎滿朝文武都貪汙,都剝皮了全世界剩你海瑞一個,那皇帝還活不活了,崇禎也一樣知道,冒功這種事太多了,不出圈子,報喜不報憂的,聽聽算了,這都不是根本問題,也就不要浪費篇幅了。

以市米則資盜

領導喜歡你的時候,咋整都成,比如馬市問題,和蒙古的互市貿易確實帶給大明很多年的和平,以利益拉攏蒙古部落也可以,但是他說“斷不敢誘奴入犯薊遼”這就太過自信了,畢竟蒙古人也不是你兒子,即便是你兒子你也不能時時刻刻看護著,你怎麼就能肯定他不當領路人呢,信誓旦旦的結果就是罪名一條,崇禎幾次阻止,袁崇煥當耳旁風,到了編排罪名的時候不把這條加上就怪了。

以謀款則斬帥

為什麼說袁崇煥不能接受任何人意見呢?

如果抗旨不遵的行為不被容忍,那袁崇煥早就已經死了。其實資盜的源頭是罔顧聖意,堅持市米。

斬帥如果不能被容忍,袁崇煥也活不到被剮,關鍵還是罔顧聖意,堅持議和。

而不幸運的是,這兩點都被崇禎說中了,不氣瘋就怪了。

至於毛文龍這個傳奇人物,本題就省省口水吧,以後有專題再說。

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

其實當初袁崇煥本是先皇太極一步趕到薊州的,既擋住了敵軍,還佔據地利——薊門。看上去很好,袁大人也自信滿滿的感覺沒啥問題,可是偏偏在他的指揮下,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回密雲的回密雲,調昌平的調昌平,結果連保定兵都遠去了,防守能力不足,皇太極直奔北京。

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

在城下令人生疑的事情又發生了,如果炮擊是誤傷袍澤的話,那箭雨算什麼?袁崇煥帶著喇嘛進城目的,不好說就是通敵謀反,但城下的表現,崇禎敢讓他進城嗎?

當時的崇禎估計也被這些事情勾起了熊熊的怒火,崇禎也是人,他也有脾氣,而且還不小,隱忍那麼長時間,面對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昏招,即便是冤枉了袁崇煥,即便是冤殺,但——袁崇煥卻死的一點也不冤,因為成功的點燃了帝君的無盡殺意,袁帥做到了。


古今通史


縱觀整個明朝,最冤的人有兩個,一個是于謙,一個是袁崇煥。要說慘烈,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沒有超過袁崇煥的。也因為殺他的崇禎成了亡國之君,明朝再無人給袁崇煥平反,讓他把罪名帶到了下一個朝代。

袁崇煥的英雄之名沒有爭議 ,在清朝乾隆皇帝把真相說出之後,袁崇煥就已經是公認的民族英雄了。在清朝,認袁崇煥做祖宗的人很多,其中有遼寧的袁家溝,光緒年間的富明阿等,甚至連袁世凱都曾動過認袁崇煥做祖宗的念頭。現在國內有以袁崇煥命名的學校與廣場。北京廣渠門有袁崇煥的祠廟,經常有人去祭拜,毛爺爺親筆書寫袁崇煥明末抗金英雄。裡面還有李濟深,康有為等名人的親筆祭詞。新中國成立以來,拍了三部與袁崇煥有關的歷史劇,都是以民族英雄的角色出現的。所以說在官方已經公認袁崇煥是中國的民族英雄,任憑一些跳樑小醜怎麼抹黑,也不過是在耍猴戲罷了。

所有的黑袁崇煥的小丑們都是一些根本沒學過幾天曆史的草根,在網上看了幾篇洗腦的文章,就蹦出了獻醜了。醜了你們的面目還醜了你們的良心,醜了你們的靈魂,更醜了你們的智商。我一直都鄙視你們。





白耀亮


我來回答。

說起袁崇煥被殺到底冤不冤,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其實背景和過程非常交織,歷史上有認為冤的,也有認為不冤的,不同說法都有其道理。

認為冤的,理由:一是袁肯定是忠臣,對皇帝絕無二心;二是抗清有功,雖是一介書生,但在他帶領下取得了抗清的幾次著名的勝仗。而袁被殺後,明朝對抗滿清幾乎一敗塗地,一句話,在袁之後再無能臣,從這個角度看,殺袁也導致了明朝的潰敗。三是滿清皇太極用了反間計,崇禎帝上當中計,錯殺忠臣。四是性格缺陷,與多數朝廷官員不卯,遇事時被落井下石。

認為不冤的,理由:一是欺瞞君主,在崇禎帝平臺召對時,有意誇海口,說三年之內消滅外患,同僚提醒時卻說:慰上愉耳!試想一下,以崇禎的性格,要槍給槍要人給人要錢給錢就是聽信你的“三年除外患”承諾,你卻跟在這耍裡格楞,三年之後可不跟你拉清單?二是殺毛文龍,雖然殺毛有當時的理由,但矯詔殺人就犯了大忌。假借皇帝名義殺大臣,動了崇禎的權利奶酪,能不辦你?三是勤王北京時,動作慢了,沒有在北京區域以外堵住滿清軍隊,而是在京城門外打仗,讓皇帝受驚了。四是沒有融入官場,封建社會有兩種人是不受待見的,一個是才華橫溢的、一個是不拍馬屁的,而袁崇煥佔全了,是有才華還不拍馬屁。

所以說,冤與不冤,看你站在哪個角度看。這也許就是袁崇煥本人的宿命吧。



洪歌




死的冤不冤要看怎麼看。如果按照明朝現成的法律去套,袁崇煥死的很正常,好幾條都是死罪。就說擅自殺平療總兵毛文龍吧,沒有皇帝聖旨,自作主張殺這麼大的武將,這就是死罪。其他的罪名就不用一一列舉了。袁崇煥的確膽子大,也能打仗,特別善於守城,但是缺點一大堆,對官場的規則不熟悉,不遵守,也不服從命令,和很多人都無法友好相處,常常是自以為是,自作主張,寧遠大捷後,被魏忠賢罷免。



這種有特殊個性的人才,皇帝要多留心,多提醒,不然會捅大簍子。但是,很顯然,崇禎皇帝沒有很留心他,提醒他,結果崇禎皇帝被袁崇煥坑慘了,殺了毛文龍,使得崇禎皇帝失去一員大將。崇禎皇帝也知道袁崇煥有才,所以一開始很謹慎,對袁崇煥一開始並沒有殺,而是審了又審,將袁崇煥關了八個月後才作出最終裁決,凌遲處死。



袁崇煥的死不冤,因為論罪當死。但是可惜,因為這個人絕對有責任感,又能打仗,如果崇禎皇帝力保他,將來多提醒,應該算是一員大將,能發揮很大作用。崇禎皇帝畢竟當時太年輕了。


坐看東南了


崇禎皇帝殺死袁崇煥,給袁崇煥定的罪很多,說他故意資敵,在戰場上密謀跟後金議和,防守不利等等。但是對於袁崇煥的是非,歷來說不清楚,有的人說他是被冤枉,有的人說他就是暗中投敵。當然,不管真相如何,袁崇煥做過的一些事情還是讓人很不理解。

袁崇煥本來是一介書生,但是平常喜歡談論軍事,所以這就造成一種錯覺,讓大家認為袁崇煥很有本事。後來遼東告急,袁崇煥去過之後就說:五年之內就可以平定遼東!這句話口氣很大,因為看後來的表現,袁崇煥不僅沒有平定遼東,而且還把遼東經營得很差勁,所以很多人就說袁崇煥是在說大話,而且是不負責任的大話。

天啟六年,也就是1626年正月的時候,後金陷入糧食緊缺危機,這時本該是進攻的好時機,但袁崇煥卻抗命不遵,把覺華島捨棄,自己躲在城內。要知道那時候覺華島上可是有大批糧食物資,對於明朝相當重要,而且這些東西一旦落入後金之手,後金就會立即擺脫糧食危機。

除此之外,袁崇煥還將覺華島上軍民留在那裡不管,自己跑到寧遠城內藏起來。最終這件事導致覺華島上數萬軍民被屠殺,糧食輜重都被後金軍隊搶去。而那時藏在寧遠城內的袁崇煥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軍事裝備,但是卻對城外大肆搶掠的後金軍隊不管不顧。

此外,在遼東半島,薊州三河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後金軍隊從這裡突破可以輕鬆直撲北京,而實際上因為袁崇煥對這裡沒有過多防備,結果讓後金軍隊撿了漏,差點攻破北京城。

一代名將孫承宗早就指出,說一定要集中兵力緊守薊州三河,否則後金越過薊州三河,就可以直撲北京,到時候關外守得再好,也是白費勁。事實證明,孫承宗說的不錯,薊州防備太差,連起碼的防禦也做不到,結果皇太極輕易越過薊州,直撲北京,袁崇煥在遼東一下就傻了眼。

此外,因為孫承宗的一系列政策,讓明朝對後金進行嚴厲的經濟和軍事封鎖,讓後金動彈不得,結果後金為打破這個藩籬就進攻朝鮮。明朝一看心說這哪行啊,於是急忙讓袁崇煥過去救援,絕不能看著後金做大,但此時袁崇煥抗命不遵,在瀋陽空虛的情況下,執意不援救朝鮮,拒絕策應東江鎮,也就是所謂的觀望養敵。結果最後朝鮮果然被打下,對後金徹底屈服。

這件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在此之後,一直猶豫不定的蒙古部落,也對明朝失望,因此最終投靠後金。所以袁崇煥不僅讓後金實力大增,而且還把明朝盟友氣跑了。

事實上,給袁崇煥平凡的人是乾隆皇帝,在乾隆以前,歷史學家還有百姓一致認為袁崇煥是民族罪人,崇禎皇帝給他定的罪沒有一條是冤枉他。但是到了乾隆時期,卻給袁崇煥平反,說他是民族英雄。其實乾隆皇帝這麼做,肯定是有自己的政治目的,這樣通過抬高袁崇煥,也抬高了自己的老祖宗,貶低了崇禎。畢竟崇禎皇帝殺害忠良,水平太低,明朝滅亡也就不冤枉。


王銘葦


崇禎皇帝殺袁崇煥一直被當作千古奇冤,在世人看來袁崇煥忠心為國,卻被凌遲處死,都是因崇禎皇帝識人不明,昏庸無能所致,無數的演義小說中都曾經採用了這樣一個故事來解釋崇禎殺袁崇煥的原因: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實際上這種說法沒有任何的證據,而且也太低估崇禎皇帝的智商了,崇禎皇帝雖然剛愎自用,但是別忘了他卻是心機過人,能夠扳倒閹黨就足以證明崇禎皇帝絕對不是無能之輩,袁崇煥之死與皇太極並沒有半毛錢的關係,說袁崇煥通敵只是崇禎的一個藉口,真正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袁崇煥當年當著崇禎皇帝的面誇下海口,說自己能夠在五年之內收復遼東,崇禎皇帝聽完自然是非常激動,又是封官加爵又是好言相慰,然而袁崇煥的同僚好友卻非常緊張,下朝之後問袁崇煥是否有把握在五年之內復遼,沒想到袁崇煥竟然心不在焉的回答,這不過是哄皇上開心的而已!同僚一聽就嚇趴下了,崇禎生性多疑,剛愎自用,袁崇煥還敢如此敷衍了事,實在是活夠了,於是這位同僚便好心提醒他,還是小心點好,萬一你五年收復不了遼東怎麼辦,袁崇煥也慌了,於是第二天便向崇禎皇帝提了許多要求,其中就包括授予自己臨機處置之權,還請崇禎賜給自己尚方寶劍,沒想到正是這個要求讓自己鑄成了第二個大錯。
第二:擅殺皮島總兵毛文龍,皮島位置險要,皮島總兵毛文龍在皮島帶兵還兼職發展副業,並且做的風生水起,有聲有色,可以說是財大氣粗,然而袁崇煥手下的兵馬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了,毛文龍在皮島吃香的喝辣的,讓袁崇煥非常不爽,於是利用手中的尚方寶劍,沒向崇禎打報告就把毛文龍殺了,其實毛文龍確實死的非常冤枉,他利用皮島的地理優勢牽制了皇太極很大一部分兵力,因為有毛文龍的存在,皇太極心存忌憚,從來不敢放開了打,因為毛文龍最擅長在皇太極後院放火,毛文龍一死,皇太極便去了一塊心病,從此放開手腳,一心定鼎中原。
第三:皇太極率軍攻擊京城時,袁崇煥尾隨其後,結果皇太極因為繞道蒙古,路程遙遠,落在了袁崇煥隊伍的後面,結果袁崇煥緊趕慢趕剛剛到了京城,皇太極就緊接著到了,滿城百姓一看這陣勢,以為袁崇煥投敵叛變,在與皇太極決戰時,袁崇煥的手下又不小心用大炮將明軍將領滿桂打傷,然而袁崇煥並未向崇禎請罪,反而向崇禎提出要求,讓自己的軍隊入城修整,這讓崇禎皇帝異常憤怒,他頓時將袁崇煥的新賬老賬全部翻了出來,最終痛下殺手,將袁崇煥凌遲處死,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實則家無餘財。王在晉評價說“毛文龍徑襲遼陽,旋兵相應,寧錦之圍解,文龍與有力焉。此出於崇煥之自陳,劇稱其牽制之功,則文龍何可殺耶?文龍殺而虜直犯京城,明知而故悖之,崇煥之禍,其真自取耳!”


風塵素人


袁崇煥被崇禎殘殺肯定是一大冤案,這裡面除了崇禎的昏庸無道和猜忌殘忍、剛愎自用被體現的淋漓盡致外,袁崇煥自己的確也有一些失誤,導致了悲劇的發生,但是袁崇煥對明帝國的忠誠以及有足夠能力堅守遼東還是不必懷疑的。

袁崇煥的失誤主要有兩個:一是不該對崇禎吹牛比,“五年平遼“以當時的實力對比是沒有可能的,而袁崇煥為了一時讓皇帝高興,脫口而出,雖然後來經過提醒彌補了,但是影響已經造成。客觀講,袁崇煥平遼能力不足,守遼能力有餘,寧遠和錦州戰役的勝利已經說明了問題,而且是守城戰和野戰都取得了勝利。

二個失誤就是擅殺皮島總兵毛文龍,毛文龍該不該殺或許有爭議,但是袁崇煥擅殺則屬於越權無疑。雖然有崇禎給的尚方寶劍,但是真正操作起來,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殺的,特別是毛文龍這種已經當到大帥級別的高級武官,這也是毛文龍自己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被殺一樣。其實袁崇煥也知道自己做的有點越權,所以他當時也說了先殺你我再請罪一類的話。

錯講了一句話,擅殺了一個人,給本來就多疑猜忌的崇禎提供了袁崇煥謀反的“證據”,於是他自毀長城,殺了袁崇煥,犯了比袁崇煥大的多的致命的錯誤,此後“邊事益無人”了。



磨史作鏡


袁崇煥將軍與崇禎皇帝,有很多共同之處,甚至可以說,這君臣二人實在是太像了,無論是性格,還是能力,其相似度都極高:

1,這兩位都性情剛烈,而且都有道德潔癖。

因此崇禎帝要殺魏忠賢,袁將軍要殺毛文龍。

2,這兩位都極好顏面,將做人的尊嚴,看得遠比個人生命更重要。

因此崇禎帝寧死也要守節,決不苟且偷生。袁將軍寧死也不喊冤、不認錯丶不求饒。

3,君臣兩人都無知人之智,亦無自知之明。

崇禎帝無識人之能,因而高估了袁將軍的才能。崇禎帝亦無自知之明,高估了他自己個人的能力,因而過於獨斷專行,導致了他沒有任何值得稱頌的功績。

袁將軍無識人之能,也無全局觀念,因而導致他殺了毛文龍。袁將軍個人能力欠缺,且獨斷專行,導致清軍繞道,兵臨京城,從而給天子臉上抹了黑,也給自己帶來了慘禍。

總之,這君臣兩人不但性格十分相似,為人處世也十分相似,最終結果也相似。

個人認為袁崇煥將軍是得冤,也死得慘烈。但是,這也許是他註定的命運。個人理由是:

1,因為崇禎帝與袁將軍,在性格與為人處世上的高度相似性,所以他們才一見如故,崇禎帝才會對袁將軍寄予厚望,對袁將軍委以重任。

2,正因為兩人的高度相似性,所以才造成了兩人悲劇性的人生結局。

崇禎帝成就了袁將軍,也殘忍的殺害了袁將軍,同時也成全了袁將軍,讓袁將軍名揚青史。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我認為殺袁將軍時,當時心裡最痛的也許是崇禎帝。因為殘酷殺害了袁將軍,也某種程度上也是在誅崇禎帝的心!


鬼影147951010


袁承煥,此人爭議很大,有說國之干城,有說毀國之干城 我說袁是忠臣(僅指不叛變),能臣,但脫不掉國人劣根性。內鬥,剛愎自用(與朱由檢一樣)滿清鐵騎在前,殺毛文龍,導致東江鎮不穩,尚可喜,耿忠明叛變,使天平又向滿清傾斜


所以說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個錯誤,據此袁崇煥被殺可以說不冤。但袁崇煥卻不能殺!殺袁崇煥又是毀另一個國之長城,為滿清入關又掃掉一層屏障。崇禎處死袁是錯上加錯,真是時也命也,不勝唏噓!

滿清入住中原是多方面的原因,多方面的巧合造成,可以說是奇蹟(悲劇的奇蹟)其中最關鍵的是滿清入清的時機。


當時的中國是中央集權最為鬆散,民族資產階級剛剛崛起但還沒有自己的武裝,沒有統一的組織。一方面皇帝老兒窮得叮噹響,為兵餉愁死,一方面南方的地主富紳(其實已經是商人資本家,他們已不種糧食,養蠶桑辦紡織工廠)有錢但無武裝。




所以當時是中華民族脫胎換骨的是候,是鳳凰涅槃的時候,是破繭成蝶的時候,也是最脆弱的時候。若是大明還能拖到幾年,一切,一切都不一樣了,想來的確讓人扼腕嘆息[流淚]


險峰論劍


袁崇煥(公元1584—1630),字元素,號自如,廣東承宣布政使司廣州府東莞縣石碣鎮水南鄉(今廣東省東莞市)人。明萬曆四十七年進士,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文官將領。帶兵守衛山海關及遼東;指揮寧遠之戰、寧錦之戰。

他戎馬一生,為守衛明朝東北邊疆、抵禦清軍進攻,立下了赫赫戰功,不幸遭奸佞陷害,致使崇禎帝中了皇太極的離間計,錯殺袁崇煥,造成千古奇冤。當時,明軍裡有句老話叫,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戰,可這句話卻被一個叫袁崇煥的書生打破了,明朝實行文官帶兵的弱智制度,可偏偏運氣好,趕上了袁崇煥這個天才軍事家。寧遠大戰一萬殘兵鬥敗十三萬八旗鐵騎。

假如崇禎皇帝用人不疑,袁崇煥五年復遼並不是不可能實現的。關寧鐵騎有不亞於滿清八旗的高素質騎兵隊伍,還有遠強於八旗的火器裝備,其騎兵多數配備了火龍槍,並有數百門一流火炮,可謂是能攻善守,儘管這支軍隊在數量上不如滿洲八旗,但如果明朝真能給袁崇煥足夠時間將軍隊擴充,那必將錘鍊出一支無敵天下的精銳。

可嘆明朝皇帝自毀長城,遺恨千古。你是怎麼認為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